育儿指南

亲爱的,向孩子发火时请先冷静三秒钟

亲爱的,向孩子发火时请先冷静三秒钟#教育微头条# #教育大家说#

文‖ 温小早

亲爱的,向孩子发火时请先冷静三秒钟

女儿今天下午放学回家后,还一脸的愤愤不平。看见老公在家,她径直从旁边熟视无睹地经过。

昨天晚上,女儿坐在书房写作业,小山似的作业堆积在她面前,女儿不无烦恼地说:今晚又早睡不了了!”说完,开始一丝不苟地写起来。孩子的辛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孩子一本本做完。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了,眼看时针要指向十一点了,女儿的读书笔记还没有写。这时,女儿拿起手机听音乐,一边听,一边在房间里跑步(这是她的习惯)孩爹看到了,走到客厅开始咆哮:看看都几点了,作业还没完成,就开始听音乐!快把手机扔桌子上!”突如其来的咆哮,让我和女儿都蒙圈了!发生什么事了?等我反应过来,随着啪”的一声,女儿已将手机重重地摔在桌子上,手机四分五裂地散落一地。孩子爸的火苗也被瞬间引爆,大声斥责:你现在竟敢对我这样放肆,我让你不要听音乐有错吗?”说着,抡起拳头准备教训女儿。女儿也不甘示弱:打死我算了!”

一时间,夫斥孩子声,女儿哭泣声,碎纸撕裂声,钢笔折断声,此起彼伏,与青春动感的音乐形成鲜明对比,各种糟心也一齐涌上心头。

我赶紧跑过来,用洪荒之力才稳住孩爹,又挖空心思地憋出一些站不住脚的话安慰孩子。那一刻,感觉到两块石头中间夹一块肉的痛苦与无奈。

无论你是政坛的宠儿,还是职场的风云人物,抑或是商界骄子,或者你只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员,面对孩子,常常让我们手足无措、黔驴技穷。打,是最愚蠢的办法,也是效率最低的举措。家长要做的不是瞬间树立威严,而是冷静,冷静,再冷静。试想,孩子一动不动地写作业已经近四个小时,休息一下放松一下是再正常不过了,劳逸结合才能高效率。试想,一阵激烈的闹腾后,孩子还会有心情学习?更重要的是孩子将要背负刻骨的心理阴影,去面对明天的血雨腥风。

晚上刷朋友圈,看到一友友朋友圈动态:一气之下打了儿子,看着孩子可怜巴巴的样子,心如刀绞。然后是三个撕心裂肺的表情。我在下面评论:你咋那么多气呢?她回答:哎,是小子太气人!你生气了可以打孩子,孩子生气了该怎么办呢?许多父母气不打一处来时,就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出气筒,责骂、责罚孩子就成为了家常便饭。

其实,孩子气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你不能要求一个孩子永远正确无比,没有毛病,就是最大的毛病!大人都无法保证自己不犯错,何况孩子?

作为父母,要宽容,要允许孩子做错事,要原谅理解孩子一时的无理取闹”。父母和孩子有时候也是一对矛盾体,既相爱相惜,也相伤相对。所以,有的父母一边责罚孩子,一边内疚自责;一边关爱心疼,一边又恨铁不成钢。

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真的是罪不可赦!实际是你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冠冕堂皇地行使惩罚孩子的权利。

你或许会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但是,你也可以换一种方法惩罚!比如,罚他洗个碗,拖个地,晚上洗一家人的臭袜子,甚至还可以罚他给你讲个故事......惩罚的手段千千万,就看你是否也有千千万种方法对号入座。

这让我想起昨天遇见的那对母子。在超市一楼,一个男孩子手里抓着一袋麻辣条要买,他的妈妈给他苦口婆心地说了许多麻辣条的对孩子的危害,但是,孩子扔坚持要买,哭丧着脸,一副不买麻辣条不罢休的气势,瞪着眼睛和他妈妈死磕。

好几个人围了过来,有的人甚至建议说,不就是一包麻辣条么,给孩子买了吧!男孩子看见有人支持他,就更加肆无忌惮地哭嚷。他的妈妈还是不松口,男孩见他妈妈无动于衷,就睡在地上打滚耍赖,一边哭叫一边偷偷地观察他妈妈的动静。一时间,超市里被小男孩的哭闹搅得天昏地暗,鸡犬不宁。他的妈妈无力地站起身,她知道孩子这时候油盐不进,说什么都不会听,她上嘴唇咬着下嘴唇,握紧拳头,就在大家觉得小男孩要挨打时,他的妈妈在地上转了一圈,然后蹲下来对小男孩说:买辣条可以,但这是一件错误的事,你也要为错事付出代价,买了辣条,家里三天的垃圾袋就要你扔。你自己看怎么办?”小男孩歪着脑袋想了想说:我不买辣条了,买一本《淘气包马小跳》要不要扔垃圾了?”他妈妈微笑着摇了摇头。

我不禁佩服起这个妈妈来。在最愤怒的时候,冷静了三秒钟,然后,巧妙地化力气为浆糊,最后,和谐的一塌糊涂。因为她知道,一个孩子特别容易转移注意力,父母千万不能和孩子较劲,他可以不懂事,但是你不能不懂事。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一种能力,能在关键时刻冷静三秒钟则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