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乐妈(原创)
对于孩子我们总想给予做好的,保护好他们,可是过于保护的母亲养不出心理健康的孩子,你们是吗?
欢迎留言讨论~

编辑:胡小喵
本文:3100字
最近山东青岛的一个爸爸很犯愁,自己8岁的女儿该上小学了,可是自己的妻子就是不同意。
她整天和女儿待在家里,不让女儿出门,不让女儿上学,也不让女儿和小朋友一起玩,甚至女儿连爷爷奶奶都不认识。
因为她妻子担心幼儿园老师教育不好,所以就留在自己身边,全权负责孩子的一切。
又担心女儿在外面不安全,就连外出都禁止。
四五年与世隔绝的生活下来,小女孩就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现在的她,孤僻不爱说话,头发乱糟糟,眼睛里毫无神采。

作为母亲,担心孩子的安全健康能理解,可是这样这样的行为就是过度保护了。
心理学家针对一些母亲的教养方式专门提出了保护型母亲的教养方式。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样的母亲是保护型母亲呢?
01、过于保护型的母亲有什么特点呢?1、与孩子接触太多
保护型母亲与孩子接触太多,就像盘旋在头顶上的直升机”,时时围绕在你的身边。
对于这类母亲来说,她不需要有自己的时间。
她们习惯以爱之名,事无巨细地规划和安排孩子的生活起居,甚至把孩子当成世界的中心,事事将孩子摆在第一位·····
之前火爆朋友圈的短片《包宝宝》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妈妈。

自从小孩子有了新生命,妈妈的生活也出现了变化。
走到哪里都会带着儿子,她几乎是寸步不离的守护着包子,坐在公交车上吃东西,都要用手紧紧地攥着,生怕他丢了或者掉在地上。
这样的保护型母亲她们将孩子视作自己的生命,她们一天24小时盘旋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
身边也不乏很多这样的例子,她们有了孩子后,完全失去了自我,甚至连夫妻感情都要排后,一切以孩子为先。

婴儿开始的时候需要母亲的照顾,但随着心理发展,他们开始追求自主性与主动性,开始尝试脱离母亲的怀抱,主动与外界环境接触。
但是却有很多母亲一直把孩子当成婴儿,从吃饭穿衣到生活的点滴,甚至孩子成年,都认为他们还是孩子,需要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
说到这里,就想起来朱雨辰的妈妈。
她对儿子日常起居无微不至的关心,总认为他离不开自己。
朱妈妈会每天四点起来给朱雨辰熬梨汁,坚持了十年。
她还会买菜送到朱雨辰家里,排骨都给他焯好水,肉丝切好一定的量。
朱雨辰在外拍戏,她就要跟组做饭。
在她眼里,即使儿子40了,那也是个孩子,需要自己的照顾。
本来孩子按照心理发展年龄,早就开始追求自己的独立自主性了,可是这样的母亲会人为的将他们婴儿期延长,让他们一直依赖自己的照顾。

朱雨辰和妈妈
3、禁止孩子的独立能力按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儿童在2岁的时候就开始有自主意识,希望自己能主动掌控。
到4岁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发展自己的主动能力。
但是有很多父母却不让孩子独立,不让他们自己动手。
就像魏永康被誉为东方神童,2岁的他认识1000多个汉子,4岁就学完了初中课程,13岁上大学,17岁进入中科院,获得硕博连读。
这样有能力有智慧的孩子,本该是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很多事情的,但是却因为无法独自生活,最终被学校劝退。
因为她的母亲每天早上都会帮他挤好牙膏,搭配好衣服,晚上帮他洗好衣袜,准备第2天的用品。
甚至连吃饭都是由她来喂,结果他除了读书就连根据季节增减衣物都不懂,更别说独自生活了。

魏永康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母亲,她们认为孩子除了学习别的都不需要会,因为她会帮他做好,因为她们认为学习要比独立能力重要。
就像2岁左右的孩子会想自己穿衣穿鞋,还想帮助我们做些家务,他们是在锻炼自己的主动能力,但是父母却不会让他们帮忙,总认为他们还小,不需要。
正如管理学专家姜汝祥说,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缺乏一种培养孩子独立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总的来说,过度保户型母亲总会有这几种特点,比如整天陪伴在孩子身边,要不就是他们延长了孩子的婴儿期,让他们一直处于需要母亲的照顾,当然他们过度的保护,禁止了孩子的独自生活的能力。

直升机父母
02、过度保护型母亲的教养方式有几种?
过度保护型母亲,针对孩子的养育也有不同的养育方式,比如有的是纵容,对于孩子没有要求,不限制孩子的行为,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认为孩子没问题。
也有的是控制,他们过度保护孩子下,还要控制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她们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计划去行事,他们只希望孩子顺从自己。
所以,心理学家认为过度保户型母亲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保护—纵容型和保护—控制型。
1、过度保护—纵容型的教养方式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这样对孩子百依百顺的教养方式,是没有任何要求的,即使孩子犯错,违反规则,在这样母亲的眼里也是没问题。
去年,上海29岁男子朱晓东杀妻又藏尸,但是他的母亲不仅没有因为儿子的行为感到心痛,还一再称自己的儿子是无意的,是失手。
甚至还认为他是小孩子,他也会害怕。
这样的父母对于孩子就是无原则无底线的纵容,袒护。
由此可见,小时候出了什么问题,母亲对于他没有任何要求,不会惩罚,不会教育,纵容孩子的各种行为。
正因为如此,才会养出一个冷漠自私,毫无责任感,又如此残酷的杀人凶手。
其实孩子小时候他是不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做,哪些行为是不可以做,但作为她的母亲,我们有责任义务去告诉孩子底线在哪里,原则在哪里。
可是却有很多父母他们无底线的纵容袒护自己的孩子。
还记得伤害迪斯尼游乐场,一个8岁的男孩摸了女孩的屁股,女孩让他家长教育下孩子这样做不对。
可是他的母亲不仅不教育自己儿子,还打骂女孩,说她儿子看不上她,怎么可能摸她。
讲真,就这样纵容自己孩子,没有原则的父母,也很难养出优秀的孩子。毕竟无规矩无以成方圆。
毕竟做错事都不被追究惩罚,长大后他们就不会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而很多孩子都变成了人人讨厌的小霸王”。
被父母保护纵容的孩子,他们是没有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甚至理所当然的认为别人就应该围绕着自己转,这样长大的孩子心理都是有问题的。

有的父母虽然不纵容孩子,但是她们会控制孩子,孩子就像他们的私有物品,不能脱离自己的掌控。
说到这,想到了香港影星狄莺,她就对儿子就是控制式的溺爱”,一边过于保护孩子,一边控制孩子。
不准儿子但不准儿子单独外出,12岁才给孩子断奶,甚至同床睡,一直到儿子15岁出现生理反应,才分房睡。
虽然这样养大的儿子看似乖巧可爱听话,可他的心里早已扭曲。18岁到国外做交换生时,因为私藏枪支被逮捕,美好的前程就这样结束了。

英国伦敦大学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人,长大后独立性较差,依赖感较强,幸福指数较低。
心理学家弗洛姆也曾这样说:教育的对立面就是操纵和控制,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
不论你是过度保护型纵容的教养方式还是过度保护控制型的教养方式,其实都是一种不健康的教养方式。
他们都对孩子的人格造成了弱势,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
在心理学上,心理边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
其实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将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成长。
《圣经》里说:你们要知道,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他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你们只是负责照顾。”
要知道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经历自己该经历的成长阶段,都是对他们成长的危害。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彼此的空间,彼此间留点距离,尊重孩子,而不是将孩子看成私有物品。
易卜生说: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
在孩子能做事情的时候,大胆的让他们帮忙,做家务。
培养孩子独自生活的能力。
之前就有妈妈让自己的眼盲的女儿独自上学,她默默地在背后保护,她就是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独立。
毕竟以后的人生更多的是孩子要独自去翱翔。
独立,是孩子成长最大的软实力。
3、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很多时候父母的不放手,过度的保护,是他们不信任孩子,不信任他们有能力可以去面对生活。
父母却不知道,你的不信任就像一剂毒药,会让孩子失去探索世界的信心与勇气。
当孩子想要独自行走的时候,放手让他去走。
当孩子想要帮我们端盘子,扫地的时候,放心让他去做。
即使孩子遇到冲突遇到困难,也相信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解决。
因为你的信任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安全感,是他们行走世界、探索世界的底气。

我是笑乐妈育儿,关注我@笑乐妈育儿,心理咨询师,积极心理学践行者,二宝妈妈,致力于儿童心理健康与发展教育,愿每个孩子都能幸福一生。
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