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大班毕业女孩哭成泪人也不忘给同学递纸:是什么感动了你?

近日,在山东寿光幼儿园的大班毕业典礼上,一名小女孩的举动引来众人纷纷点赞。

大班毕业女孩哭成泪人也不忘给同学递纸:是什么感动了你?

看着老师在台上回数着点滴回忆,自己却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尽力用纸巾捂住着嘴,也没能遮不住自己伤感的哭声。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忘记关注身边的同伴,顺手轻轻地将纸巾递到了小朋友手里。

网友纷纷评论:简直太有爱了。

可爱的孩子。

很感性的孩子。

与其说女孩胸中充满爱,不如说,他能关注到他人的感受,富有同理心。

类似的事情,前段时间一个小男孩的行为引来微博网友夸赞。

3岁萌娃脚不小心磕破了,自己给自己擦拭消毒水。看着妈妈的难过的表情,抬头带着那闪亮的小眼神对妈妈说:你很心疼我对不对?没事,擦点药就好了。”

仅仅三岁的孩子,就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别人的关怀。相信这位妈妈平时,少不了用同理心来教导孩子。

孩子能够通过别人的表情,动作等来体会别人的感受,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来理解他人,带给人直达内心的温暖力量,也是富有同理心的表现。

富有同理心的孩子,不仅能关注到自己的状态,也能够感知到别人的需求,他们愿意把真心给到他人,不计回报,并与人感受的过程。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和理解。主要体现在换位思考、情绪自控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同理心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更懂父母。

最近新闻,一个十二岁男孩,为了陪爸爸,不顾路途遥远,跟随爸爸来郑州卖瓜,

这一开始,便持续了三年。

同理心

而不管是每天帮爸爸套袋、挑瓜,还是夜晚睡车里,小孩嘴里从没说过苦,对于是选择回去玩儿还是跟着爸爸卖瓜,男孩更是坚定的说:跟随爸爸卖瓜。

问及原因,男孩毫不犹豫,表示:只是希望能够帮助爸爸,别让爸爸那么辛苦。

原来爸爸的言行他都看在眼里,为了多赚钱,爸爸没日没夜卖瓜,没有时间洗漱,吃着最便宜的饭菜。

同理心,拉近了男孩与爸爸的距离,让他理解爸爸的不易,也通过自己的行动来给予爸爸支持与力量。

物理学家Tersa Wiseman研究,同理心有四种特性:接受观点、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认同他们的观点为他们的事实,不加评论。

在现实当中,学会接受,其实也在表达着理解。当你掉进洞里时,有人说:我知道下面是什么样子,你并不孤单,我能够陪你。

我接受你掉进洞里的事实,我接受你会害怕的感受,我也能理解你的处境,我愿意陪伴渡过难关。

学会理解,接受他人的感受处境,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只是需要你用心去看待身边人的他表情、动作和行为。

当你由内而外散发着共情”的力量,你的同理心也因此而散发光芒。让你更懂得身边的人和事,都需要我们的关心与爱护。

2、有同理心的孩子,更有爱心。

之前有个微博,一小孩从门前经过时,看到一只身体胖得圆滚滚的小狗,用前爪拼命地想要爬上台阶。

同理心

在它和台阶奋力斗争了几个回合无果后,进退两难之际,小男孩,悄悄地走了过去,缓慢地蹲下,轻轻地用双手从两侧搂住小狗台阶上走,等小狗上台阶,站稳了,才轻轻松手。

我理解你的艰难,希望你早点摆脱困境,所以我愿意帮助。

人间最美好的关系,大概就是基于同理心的理解与帮助,这是一个关于爱的行为、爱的故事。

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保有一个同理心,感受别人的疾苦,用善心对待他人,为他人带去光明、希望,才会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安全,更温馨。

怎样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呢?

同理心并不是天生就有,需要后天环境的培养。

《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中提到,日常生活和游戏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日常行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是培养孩子同理心的关键。

1、父母为孩子树立榜样,理解孩子的感受。

《不可思议的妈妈》一期节目中,在吃饭时间安吉却要求胡可马上组装机器人”,遭到拒绝的安吉用充满愤怒的眼神表示抗议。

对于安吉的态度,胡可温和坚定地说:我知道,你很像让玩具变身”,但是要等到吃完饭以后,这是规则,你要遵守。

同理心

一句:我知道......”,表达了对孩子的理解,也让孩子不那么抵抗父母。

生活中,当孩子不会扣纽扣时,可以说:我知道,这个对你有点难,但你仍需要自己尝试。

当孩子摔倒时,可以说:我知道膝盖破了,有点疼,你能忍住不哭,真的很勇敢。

当孩子慢慢从父母这里感知,父母在理解他的感受时,他也在潜移默化地学习父母的这种与人相处的方式。

2、在生活场景里将理解他人的观念传递给孩子。

同理心是一种能力,需要在生活场景里慢慢培养。

一闺蜜,前两天告诉我说,她儿子平时发脾气时,总踢椅子,摔玩具,甚至使劲拍门,以前手足无措的她这次找到了好方法。

她就走上前蹲下拉着小男孩的手,声情并茂地说:你踢椅子,它得多疼啊?

刚才踢哪里了?快给它揉揉。

小男孩听着,一脸茫然,嘴里也没有声音,只是走向椅子,给它轻轻地抚摸。

而第二天,当这小男孩看到有人踢椅子的时候,便不经意地说:你这样踢椅子,那它得多疼啊,快给他揉揉。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提到:在孩子的世界里,万物同物,他对待周围事物的方式,也是对人的方式。

幼儿的学习是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抓住生活中的微小细节,传递给孩子理解他人的观念,是培养孩子同理心的有效方式。

3、巧用绘本故事

绘本是孩子亲密的伙伴,也是培养孩子同理心的有效载体,

当孩子和孩子阅读完一本书,父母就可以通过亲自互动问答的游戏,询问孩子,故事里的...,当他...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如果是你的好朋友玩具丢了,你会怎么帮助他呢?”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理解故事里人物的感受和心情,以及设身处地地想办法来帮助别人。

在这样轻松愉悦地与绘本、亲子互动中,孩子的同理心也慢慢激发出来。

当孩子自然地表达绘本里人物的感受,我们也就看到了,孩子同理心已经慢慢地在孩子扎根了。

同理心,它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不过是:当你分享你的快乐时,我给你一个会心的眼神,张开双手与你拥抱。当你倾诉你的忧伤时,虽然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但我真的很高兴你愿意跟我说。

同理心,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可培养的技能。

这颗心,因同理而连接,因善而温暖。

就像文章开头那个小女孩,因为自己流泪需要纸巾擦拭,所以当看到别人眼泪在眼眶打转时,就主动递去纸巾。只是一个小动作,却感动了我们,也温暖了别人。

同理心的孩子,善良而有爱,仿佛自带光芒。作为父母,好好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才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