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中纠正原有对沉浮的错误认识。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1个。 学生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 学生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小刀,回形针,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师: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2、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对这些物体进行预测、并说明理由,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4、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 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并提问: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进行预测、并说明理由。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的。) 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体温: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8、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的板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 沉 木块 浮 塑料块 浮 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急求!!幼儿园小班教案:浮与沉
小班科学活动:蔬果的沉浮
目标:1、 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 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活动准备:
各种蔬果(苹果、梨、葡萄、芒果、香蕉、石榴、桂圆、西红柿、茄子、土豆、胡萝卜、玉米)等、蔬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变魔术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师: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请幼儿摸实物,并说出蔬果名称)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他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同时拿出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的,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
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提醒幼儿记录的方法。
二、 幼儿操作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想)
1、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蔬果图片到记录卡用蔬果图片做好记录,水果的沉浮现象。
2、幼儿操作:师,小朋友在把蔬果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一下蔬果到底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3、教师来回巡视,适时指导,帮助幼儿在观察沉浮现象时,如何运用蔬果图片表示“沉”和“浮”的现象,同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三、 教师验证、小结
将幼儿做的记录卡作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蔬果“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
四、 结束
等幼儿全都观察完,坐下来时,请幼儿品尝各种水果,同时在活跃的氛围中,出个问题给幼儿动动脑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们一起想,就是:一只香蕉会浮起来,那一串香蕉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的呢?结束此次活动。
小班科学领域悬浮球教案怎么写
一、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自己上厕所,不尿湿裤子。
2、教育幼儿当厕所人多时,不争抢,学会谦让。
二、活动准备
教师将本班厕所打扫干净,便于幼儿参观。
三、活动过程
1、参观厕所。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本班活动室的厕所。让幼儿知道厕所是大小便的地方。
2、认识男厕所和女厕所。
分清便池、便桶或便槽,知道男孩、女孩小便的方法是不一样的。男孩站着小便,用便池;女孩坐在便桶上或蹲在便槽上小便。
3、参观幼儿园公用厕所。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公用厕所,告诉幼儿在室外活动时,可就近入厕。
4、让幼儿懂得大小便时要上厕所。
(1)带幼儿回到活动室,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玩游戏时想小便怎么办?吃饭时想小便怎么办?集体活动时想小便怎么办?(教育幼儿在集体活动前、饭前、睡觉前上厕所,有小便时应及时上厕所小便,不要憋尿,尿湿裤子。)
(2)教师请幼儿谈谈讲讲。
小便时厕所里人多怎么办?小便急怎么办?(厕所人多时不争先,不拥挤,依先后顺序小便。小便急时,可与其他幼儿协商,让自己先用厕所。)
5、教男孩子上厕所。
(1)教师请男孩子谈谈;怎样上厕所才不会将小便弄到便池外?(小便时,不要离便池太远,避免小便弄到便池外,不要离便池太近,以免弄赃裤子。)
(2)教师还要告诉男孩子,穿有拉链的裤子小便时,要小心,不要损伤皮肤。
6、教女孩子上厕所。
教师请女孩子谈谈,怎样上厕所才不会让小便弄湿裤子?(小便时,要将裤子脱低一些,然后坐在便桶上;蹲在便槽上小便时,要用手托住裤子。)
7、请想上厕所的幼儿去小便。教师观察幼儿入厕情况,及时予以评价。
四、活动建议
1、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随时提醒幼儿及时大小便,用厕所人多时应相互谦让。
2、请家长注意不要给男孩子穿带拉链的裤子。女孩子的裤子要易于穿脱。
小班科学皮球是怎样浮起来的教案
准备水与皮球让小朋友做实验
皮球里面装的是空气
所以因为皮球密度比水小,
皮球放进水里会上浮形成漂浮状态而浮上来。
科学沉与浮问题
不会,因为,大家全部跳入海中,用一只手抓住救生艇,那么人的身体会浸没在水中,那么排开水的体积就变大,浮力就变大,就算是30个人也不会沉没
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和什么有关教案
发现马铃薯的沉浮原来与水槽里的液体有关。为什么马铃薯在清水中沉?在盐水中变浮呢?根据这一问题,先推测一下盐水重还是清水重?在讨论怎样比较盐水与清水的轻重?教师演示试验验证。相同体积下:盐水中,浮力大;清水轻,浮力小。 讨论: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系么?有什么关系?有关系。相同体积下:越重的液体浮力越大,越轻的液体浮力越小。
教案可以参考百度文库知识:http://wenku.baidu.com/link?url=bytWWtBEpj9_1nqYTp9DUQeu7_FUyisl8T6lh4u4QYninsYWpE6IUkDefK_NJmQllnXrZ1z4IE1TDTfr-nrn9KY_Wb941NkB8jlmdi6YalS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2.过程与方法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五年级科学沉是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过程与方法: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重点难点
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
1.交流上节课的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没有关系、沉浮与物体的体积大小也没有关系。
2.提问:按体积大小、轻重顺序分别排列七种物体,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新课
(一)控制轻重因素进行研究物体的沉浮
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重量、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
3.分组实验。
4.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重量相同,小的物体容易沉,大的容易浮。)
(二)控制体积因素进行研究物体的沉浮
1.出示材料,交流控制体积变量实验方法。
2.学生预测,实验,交流。
3.小结:大小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
1.玩一玩小瓶子,你能改变它的沉浮吗?(逐步加水)
2.说一说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
3.玩一玩潜艇模型。
三、拓展小结
1.阅读P21浮沉子材料。
2.自制浮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