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故事
恐 龙 的 故 事 大约在2亿多年前,地质史上开始进入中生代,这个时候,地球上出现了恐龙。在以后的1亿多年里,恐龙的家族越来越庞大。后来它们好像在一天之内突然消失得干干净净,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谜。经过科学家们不懈的探索,我们才渐渐对恐龙有了一些认识,原来恐龙虽然又大又笨又可怕,其实它们的故事还是挺有趣的呢。 慈母龙的故事: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恐龙和今天的爬行动物一样,都是一生下蛋就走开,根本不管它们的孩子会怎么样。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幼小恐龙化石的牙齿有明显的磨损痕迹,这表明它已经开始吃东西了。但是这些幼龙的四肢却还没有发育完全,显然还未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爬行。这似乎可以说幼龙是在巢中由父母来养育的。另外,分析恐龙足迹化石表明,它们常列队外出,大恐龙在两侧,小恐龙在队列中间,如同今天我们看到的象群。于是科学家给这种恐龙起了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名字,慈母龙。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仅凭这些证据,并不能证明恐龙是有目的志养育自己的后代。因为现在世界上任何爬行动物都没有表现出这样的爱心。鳄鱼算是做得最好的,也不过就是用嘴巴含起刚出壳的小鳄鱼,把它们带到水边,就算完成任务了,至于小鳄鱼会不会游水,能不能捕食,它可不管。慈母龙每次能生25个蛋,这25只小恐龙每天要吃掉几百斤鲜嫩的植物,慈母龙需要不辞劳苦地到处寻找食物。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它们是无愧于慈母龙这个称号的。 人们刚发现剑龙的时候就注意到它们背上长着许多骨板。最初,科学家们估计这些骨板是像护盖一样平铺在恐龙身上。后来,经过仔细的考察,最终确定骨板是竖立的。这些骨板里面充满空隙,表面还有很多沟槽,这些空隙和沟槽里布满了血液。当气温降低时,剑龙就会张开骨板,吸收阳光的热量,气温升高时,又会将骨板转一下,利用凉风散热。剑龙的头小得很,脑子只有核桃大小,与它庞大的身躯极不相称,科学家们由此认定,剑龙一定很笨。 在恐龙家族中,个子最大的要属梁龙了。它们又高又长,简直就像一幢楼房。按说身躯如此庞大的梁龙,体重也应该不轻,可实际上它们只有10多吨重,那些比它们个头小许多的恐龙倒往往比它们重上好几倍。原来,梁龙的骨头非常特殊,不但骨头里边是空心的,而且还很轻。因此,梁龙这样的庞然大物就不会被自己巨大的身躯压垮了。 在加拿大的雷德迪尔河沿岸,曾经生活着很多恐龙,其中有一种叫阿尔伯特龙。这种恐龙和霸王龙属于同一个家族。与一般恐龙相比,它们的身躯要小一些,但它们却更令其他动物害怕。因为它们奔跑的速度极快,据估计,短距离内可达时速30多公里。阿尔伯特龙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它的嘴巴特别大,里边排满了尖利的牙齿,能咬穿坚硬的骨头,更不用说其他恐龙的厚皮了。另外它们的前爪像老鹰一样非常尖锐,任何动物被它抓住都难以逃脱恶运。 1993年,科学家在我国河南西部的西峡县发现了大批恐龙蛋。在这以前,人类总共才发现了500多枚恐龙蛋化石,而这次西峡出土的的恐龙蛋多达5000多枚,没有出土的估计还有上万枚。一时间,世界都为之震惊。但是,为什么那么多恐龙都跑到西峡来生蛋呢?科学家们推测,恐龙喜欢在水边、向阳、地势较高的地方下蛋。西峡恰恰就符合了这些条件。古地质时代的西峡是一个盆地,湖泊沼泽很多,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恐龙生存。 过去,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像所有爬行动物一样是冷血动物或变温动物,但是随着化石资料的不断增多,人们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有人提出,有些恐龙可能是温血动物。首先,他们认为有些恐龙行动极为敏捷,也不是像蛇一样在地上爬行,而是靠两条后腿在地面上跑动,其速度可达每小时20至90多公里。这就需要有强壮的心脏并且维持较高的新陈代谢,这些显然冷血动物是做不到的。其次,恐龙的食量都相当大,据推测,一头30吨重的蜥龙类恐龙,每天可能要吃掉近2吨食物,只有温血动物才需要这么多的能量。从食肉恐龙远远于少于食草恐龙来看,这一点也是合理的。另外,还有一些身体较小的恐龙,它们身上很可能覆盖着一层羽毛或毛发,这也是为了防止体温散失。其它方面,如骨胳的研究,也初步表明一些恐龙是温血动物。温血恐龙的说法一提出,就受到强烈抨击,但倒底结论如何,目前还难下定论。 在我们的地球上,曾经有很多生物种类出现后又消失了,这是一个生物演化史中的必然阶段。但是像恐龙这样一个庞大的占统治地位的家族,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种种猜测。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恐龙和另外一大批生物统统死去,科学家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是地球在那个时候发生了地质上的造山运动,因为平地上长出许多高山来,沼泽便减少了,气候也变得不那么湿润温暖了。恐龙的呼吸器官不能适应干冷干热的空气,而且一到冬天,恐龙的食物也没有了,所以就走上了绝路。有的说是超新星爆发引起地球气候发生强烈变化,温度骤然升高后又降得很低的缘故。还有的说是恐龙吃了大量的有花植物,这些花中有很多毒素,恐龙又食量很大,所以中毒而死。证据是那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有花植物。还有人别出心裁地说,是因为恐龙这种巨大的动物因吃的太多且不断放屁,向空中释放大量的甲烷气体。由于它们数量太多,生存时间又长,所以破坏了地球的臭氧层造成毁灭性气候。甚至还有人说是外星人跑到地球来猎取的结果,因为它们觉得恐龙肉特别好吃。证据是他们在北极发现的恐龙骨胳化石有像被激光切割的痕迹。总之,真可谓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但是,普遍被大家认可的是陨石撞击说。 1980年,美国科学家在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甚至数百倍。这样浓度的铱在陨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学家们就把它与恐龙灭绝联系起来了。根据铱的含量还推算出撞击物体是相当于直径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这么大的陨石撞击地球,绝对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打击,以地震的强度来计算,大约是里氏10级,而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将超过100公里。科学工作者用了10年的时间,终于有了初步结果,他们在中美洲犹加敦半岛的地层中找到了这个大坑。据推算,这个坑的直径在180公里到300公里之间。现在,科学工作者们还在对这个大坑做进一步的研究。 科学家们开始为我们描绘6500万年前那壮烈的一幕。有一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虑地尽情吃喝,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剌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头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气化,蒸气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冲天大水横扫着陆地上的一切,汹涌的巨浪席卷地球表面后会合于撞击点的背面一端,在那里巨大的海水力量引发了德干高原强烈的火山喷发,同时使地球板块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 那是一场多么可怕的灾难啊。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铺天盖地灰尘,极地雪融化,植物毁灭了,火山灰也充满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生物史上的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不论以上的事情是否真的发生过,恐龙的全部灭绝都将是一个奇特的事情。好在我们现在获得了一些珍贵的恐龙化石,使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能够进行。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这个谜一定会解开。同时我们应该知道,任何一种生物都要经历产生、繁荣、灭亡的过程。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并不会因为那一物种庞大强盛而改变。恐龙灭绝了,随后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更多的更高级的生物世界把地球装点得更加美好。
有没有恐龙的故事
在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大量的爬行动物在陆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大地第一次被脊椎动物广泛占据。那时的地球气候温暖,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爬行动物有足够的食物,逐渐繁盛起来,种类越来越多。它们不断的分化成各种不同种类的爬行动物,有的变成了今天的龟类,有的变成了今天的鳄类,有的变成了今天的蛇类和蜥蜴类,其中还有一类演变成今天遍及世界的哺乳动物。 恐龙是所有爬行动物中体格最大的一类,很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和浅水湖里,那时的空气温暖而潮湿,食物也很容易找到。所以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几千万年的时间,但不知什么原因,它们在6500万年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突然灭绝了,今天人们看到的只是那时留下的大批恐龙化石。
关于恐龙的资料大全
恐龙是一类生活在中生代的蜥形纲动物,由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命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其是现代鸟类和梁龙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恐龙有着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其已在地球上全部灭绝。
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归属,因此一直误认为是“巨人的遗骸”。直到曼特尔夫妇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了这是一种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因此,随后发现的新类型的恐龙以及其它一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名称全都和蜥蜴有关,例如“像鲸鱼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同时,由于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这些远古动物化石,往往个体巨大、奇形怪状,着实令人恐怖。
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比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蜥臀目(Saurischia)、鸟臀目(Ornithischia)。二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腰带结构。
恐龙的故事的内容简介
《恐龙的故事》为中国青少年成长新阅读丛书之一。恐龙,是一种距离我们很遥远却并不陌生的爬行动物。它们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自由地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徜徉,对于漫长的地球演变来说。恐龙不过是一群匆匆过客。但是,对于整个中生代来说,它们曾经是最辉煌的陆地霸主。恐龙从出现到灭亡,统治地球长达2亿多年,这其间谜团重重,关于那个时期的猜想也错综复杂。它们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灭亡?那么小的脑子如何控制庞大的身躯?小恐龙如何成长?霸王龙最怕什么?一切的疑问你都将在这里找到答案。
小恐龙阿贡的故事内容
《小恐龙阿贡》也是一部不得不看的优秀作品,最特别的是全书里没有一句对白,主角竟然是一只既可爱又可怕的小恐龙和一群野生动物。全书由许多短篇所组成,讲述一只个子小小却长着一个大脑袋的暴龙生存在现代的森林、原野、高山或者海洋的故事。
阿贡是食肉恐龙的幼子,有坚韧的腭部、四肢和尾巴,全身充满强劲的肌肉与结实的骨骼。它神出鬼没,有时在森林里,有时在绝岭中,有时又会出信息现在大草原上,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食、游戏、睡觉、生存。 除各话的小标题外完全没有文字出现,甚至连拟音拟态词都没有,所有信息都通过画面来传达。
《小恐龙——阿贡》的诞生,再次印证了漫画可以作为一种独立于语言之外的文化存在。本作单行本除了在日本发行以外,还在韩国、美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瑞典等国家及中国港台地区出版发行。
扩展资料
《小恐龙阿贡》最突出的不光是娴熟的钢笔画技法和真实的动植物写真,对于动物喜怒感情的表现更加的具有冲击性。无字是本作品的另一个特点,可读者却不会因为文字而产生障碍无法理解,作者对于肢体语言的表现能力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此外,这部作品也是了解动物生态的教科书,可算是田中政志创作生涯中的顶点之作。
最新发售的《月刊AFTERNOON》(讲谈社)4月号上公布了根据田中政志的动物漫画《小恐龙阿贡》改编的CG动画将于4月正式面世的消息。但是尚未公开这次动画化到底是TV版还是OVA版,只知道这将是一部与韩国著名动画公司合作采用最新动画技术制作而成的3DCG动画。
而且,它的目标受众群并不仅仅局限于日本境内,主创方还希望可以凭借这部动画积极主动地进攻国际市场。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小恐龙阿贡
恐龙故事有哪些
几千万年前,恐龙是地球的主宰。 那时,地球上有很多恐龙,食草恐龙吃植物,食肉恐龙吃肉,恐龙的家族十分庞大。 有一天,霸王龙大勇正在享受着刚捕获的美味,他一边吃一边想,奇怪,这几天捕杀猎物怎么这么容易呢?他吃完一个小食草恐龙想喝水,但是奔波了好长时间也没找到水,附近的几条小溪都干涸了。自己的妻子还在下蛋呢,没有水怎么行!可是出来时间长了妻子会生气的,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小美,真对不起,我没有找到水。” “什么?没找到水,我怎么洗脸,啊?!”母恐龙气得差点把蛋坐碎。 “真抱歉,我找了半天也找不到水源,真是怪事!” 小美的脸一下子白了,惶恐不安地说:“我们会不会遇上干旱了?” 的确是干旱,不仅是水在迅速减少,连植物都在大片大片地枯死。找不到水,很多食草恐龙干渴而死,所以大勇感到捕获猎物很容易。 一个月过去了,附近的小河都干了。大勇找了很多天,也没有找到水。只靠喝食草恐龙的血并不解渴。小美几乎没办法下蛋了,她太渴了。地球上一片荒芜,很难找到绿色植物,只剩下食肉恐龙了。食草恐龙几乎灭绝,它们的尸体开始腐烂。食肉恐龙开始自相残杀,主要是想喝血解渴。小美不顾生命危险继续下蛋,她想让霸王龙家族延续下去。生下最后一个蛋,小美停止了呼吸。大勇一直守在小美身边,保护她,看到小美倒了下去,他悲哀地叫了一声“小美!”,也一头载到了。 太阳像个大火球烘烤着大地,最后一只霸王龙也倒下了。 很多年过去了。人类出现了。 科学家发现了很多恐龙蛋喝恐龙化石,蛋虽然变成了化石,但是每个蛋里都藏着浓浓的爱。其中小美和大勇的蛋也在博物馆里珍藏着。 要是你去博物馆看见了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千万不要大声说话,那里面有许多恐龙想要活下去的渴望。
恐龙的故事——未解之谜
正等待解决呢……
恐龙是冷血动物,还是温血动物?目前生物学家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持冷血动物观点的学者主要根据是,恐龙和爬行动物一样,属于比较低等的动物,鳄鱼、青蛙、蛇都是典型的冷血动物,这些动物的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升降。但大部分冷血动物都有“冬眠”特性,找一个温度适宜的洞穴,防止体温降到0℃以下,不然它要冻僵死掉。 主张恐龙是“冷血动物说”的学者遇到了麻烦。难道恐龙也要“冬眠”吗?那么庞大的身躯躲到哪里安身呢?冬眠期间的安全问题怎么解决?如果不“冬眠”,恐龙是如何度过漫长的冬季呢? 因此,另一些学者提出恐龙是“温血动物”,体温恒定,就像现在的大象。根据进化论学说,有一种恐龙是飞鸟的祖先。最近挖掘恐龙化石发现有软组织羽毛的痕迹,而鸟类都是温血动物,体温恒定,羽毛是为了御寒。 可是“温血动物说”遇到了更大的麻烦,仍是恐龙巨大身躯引起的难题,最大恐龙身高9米以上,身长20米以上,重量达80吨,需要一颗多么硕大的心脏才能推动如此大量的血液,维持血液循环满足身体各部位的需求啊! “温血动物说”遇到的另一个难题,就是“血压”问题。恐龙身高达9米,比起长颈鹿还要高一倍,需要多高的血压?需要什么样的动脉“阀门”?至今“温血动物说”的科学家也无法解释:恐龙到底是如何保持“恒温”的? 恐龙是“冷血动物”,还是“温血动物”?至今仍无定论。谁也无法自圆其说,但是这个课题十分重要,对于恐龙的生活和灭绝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人们正在等待,希望能揭开这一“自然之谜”!
关于恐龙的传说和故事少一点作文的
恐龙的故事
在恐龙时代,有一个人想知道恐龙的秘密,他怕没时间。现在,还有很多人想知道恐龙为什么要自取灭亡。我也很想知道,不过它已经成了一个天不知地不知的世界之谜,问科学家也是“不知道”三个字,除了恐龙自己知道外再也没人知道这个秘密了。
现在,有一位科学家要去探险了。
他发现恐龙为什么自取灭亡了,因为恐龙发现自己杀了很多人,看了都想杀了自己呢;所以,有一位大恐龙叫小恐龙去找耳根木棍来,摩擦,有了很大的火后,就用木棍围了一个火圈,它们全部的恐龙就在火圈里把自己烧死。证明:我们不是贪生怕死的动物。科学家知道后,回到了科学研究所,说给没有去探险的科学家们听,科学家们听了心里想:恐龙也是那么的勇敢。
如果,恐龙知道了,也许很快乐呢!
简评:这是一篇富于寓言的故事,小作者用孩子纯真的认识把恐龙的灭亡娓娓叙来,把这样一个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发挥自己独特的观点来描写,实则是比较成功的一篇想象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