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寒号鸟是什么动物 寒号鸟是种什么动物?

寒号鸟是什么动物

寒号鸟是复齿鼯鼠(寒号鸟、飞鼠),体型似松鼠,前后肢间生有宽大多毛的飞膜,耳基部有一束黑色常毛。背毛棕黄、杂黑色常毛。

寒号鸟是什么动物

寒号鸟是种什么动物?

哺乳啮齿类动物

所谓“寒号鸟”,就是一种哺乳啮齿类动物,名叫复齿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搭拉虫、飞鼠,它的粪便叫“五灵脂”,是一味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皮毛蓬松柔软,可加工制裘。

寒号鸟为中国的特有种,分布于中国的河北、吉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青海等地。寒号鸟也叫复齿鼯鼠(飞鼠),不是鸟类,是啮齿类动物。寒号鸟的体型似松鼠,前后肢间生有宽大多毛的飞膜,耳基部有一束黑色常毛。背毛棕黄、杂黑色常毛。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为森林动物。

此类鼹鼠体型中等,略比红腹松鼠大,体重300~400克,体长300一340毫米,尾稍扁,与身体等长,后足长40一48毫米,耳长30一35毫米,头圆眼大,吻部短,耳彀发达圆宽。复齿鼯鼠耳基部有长而软的显著毛丛,背毛基部淡灰黑色,上部淡黄色,尖端呈黑色。颈背部黄色比背部明显,腹部毛呈灰白色,具淡橙色毛尖,飞膜色与腹面同,唯边缘为灰白色,可清楚地看出背腹的分界。尾背面色与体背部相近,但较浅,尾端黑色,尾腹面除尾基的毛稍为浅黄外,其余毛梢皆呈黑色,形成一纵纹直至尾端,眼眶四周成黑圈。

复齿鼯鼠系昼伏夜出动物,性情孤僻,喜安静,一般一洞一鼠独居,除哺乳期外很少有2~3只在一起。鼯鼠活动起来动作灵敏,夜间活动,晚上有时可以听到“哩——嘟罗——嘟罗”的叫声,月夜特别活跃,拂晓前返回洞巢。活动时攀爬与滑翔交替,以清晨和黄昏时活动频繁,白天隐匿巢内睡觉,傍晚出巢,从洞口滑翔至树上觅食,滑翔最远可达200 m。头部向外,尾负于背,遮向头部,或将尾垫于腹下,呈蜷卧姿式。鼯鼠素有“千里觅食一处屙”的习性,即不管到多远的地方觅食,大小便总是回来排泄在一个不居住的固定洞穴内。

同时,它们也是植食性动物,以侧柏、油松的树叶、皮、籽仁及山桃、杏的核仁为主要食物,也采食其他植物的叶、皮和果。吃食时用前足抱食物,后足站立不动。鼯鼠的粪和尿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五灵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皮毛蓬松柔软,可加工制裘。发展鼯鼠的人工养殖,既可缓解五灵脂供为应求的矛盾,又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寒号鸟是什么动物

寒号鸟是种什么动物?

哺乳啮齿类动物

所谓“寒号鸟”,就是一种哺乳啮齿类动物,名叫复齿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搭拉虫、飞鼠,它的粪便叫“五灵脂”,是一味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皮毛蓬松柔软,可加工制裘。

寒号鸟为中国的特有种,分布于中国的河北、吉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青海等地。寒号鸟也叫复齿鼯鼠(飞鼠),不是鸟类,是啮齿类动物。寒号鸟的体型似松鼠,前后肢间生有宽大多毛的飞膜,耳基部有一束黑色常毛。背毛棕黄、杂黑色常毛。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为森林动物。

此类鼹鼠体型中等,略比红腹松鼠大,体重300~400克,体长300一340毫米,尾稍扁,与身体等长,后足长40一48毫米,耳长30一35毫米,头圆眼大,吻部短,耳彀发达圆宽。复齿鼯鼠耳基部有长而软的显著毛丛,背毛基部淡灰黑色,上部淡黄色,尖端呈黑色。颈背部黄色比背部明显,腹部毛呈灰白色,具淡橙色毛尖,飞膜色与腹面同,唯边缘为灰白色,可清楚地看出背腹的分界。尾背面色与体背部相近,但较浅,尾端黑色,尾腹面除尾基的毛稍为浅黄外,其余毛梢皆呈黑色,形成一纵纹直至尾端,眼眶四周成黑圈。

复齿鼯鼠系昼伏夜出动物,性情孤僻,喜安静,一般一洞一鼠独居,除哺乳期外很少有2~3只在一起。鼯鼠活动起来动作灵敏,夜间活动,晚上有时可以听到“哩——嘟罗——嘟罗”的叫声,月夜特别活跃,拂晓前返回洞巢。活动时攀爬与滑翔交替,以清晨和黄昏时活动频繁,白天隐匿巢内睡觉,傍晚出巢,从洞口滑翔至树上觅食,滑翔最远可达200 m。头部向外,尾负于背,遮向头部,或将尾垫于腹下,呈蜷卧姿式。鼯鼠素有“千里觅食一处屙”的习性,即不管到多远的地方觅食,大小便总是回来排泄在一个不居住的固定洞穴内。

同时,它们也是植食性动物,以侧柏、油松的树叶、皮、籽仁及山桃、杏的核仁为主要食物,也采食其他植物的叶、皮和果。吃食时用前足抱食物,后足站立不动。鼯鼠的粪和尿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五灵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皮毛蓬松柔软,可加工制裘。发展鼯鼠的人工养殖,既可缓解五灵脂供为应求的矛盾,又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寒号鸟是什么动物

寒号鸟是什么鸟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当盛暑是,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彀雏,遂自呜曰:“得过且过。”

寒号鸟是什么鸟?

寒号鸟也叫复齿鼯鼠(飞鼠),不是鸟类,是啮齿类动物。寒号鸟的体型似松鼠,前后肢间生有宽大多毛的飞膜,耳基部有一束黑色常毛。背毛棕黄、杂黑色常毛。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为森林动物。

形态

体型中等,略比红腹松鼠大,体重300~400克,体长300一340毫米,尾稍扁,与身体等长,后足长40一48毫米,耳长30一35毫米。头圆眼大,吻部短,耳彀发达圆宽。

毛色

复齿鼯鼠耳基部有长而软的显著毛丛,背毛基部淡灰黑色,上部淡黄色,尖端呈黑色。颈背部黄色比背部明显,腹部毛呈灰白色,具淡橙色毛尖,飞膜色与腹面同,唯边缘为灰白色,可清楚地看出背腹的分界。尾背面色与体背部相近,但较浅,尾端黑色,尾腹面除尾基的毛稍为浅黄外,其余毛梢皆呈黑色,形成一纵纹直至尾端。眼眶四周成黑圈。

头骨

吻短,鼻骨前觅后窄。眼眶中央、额骨前部凹陷,后部略隆起。眶上突发达呈锐角。眼眶中央、额骨前部凹陷,后部略隆起。眶上突发达呈锐角。颧弓发达位低,几乎与牙齿为同一平面。眶上突后颞嵴至顶骨后端左右接近愈合。腭孔细长,位于上颌骨与前颌骨交接缝之前。听泡圆而明显。上颌骨颧突前围绕神经孔有一突起。

牙齿

门齿较弱,呈淡黄色。两个上前臼齿,第1个很小,隐于大的第2个上前臼齿内侧,3个上臼齿几乎相等,但均小于第2个上前臼齿。除第1上前臼齿外,第2上前臼齿和3个上臼齿的齿冠面具复杂珐琅质凹褶及横脊。

生活习性

巢穴

复齿鼯鼠多栖息于山地柏树林区,常在陡峭的石洞、石缝、树洞等处营造巢穴,巢较少,由杂草、树枝、树皮、羽毛等构成。所居石洞或石隙一般较狭小,深1米左右,高约15~60厘米。洞穴或直或曲,凸凹不平,鼯鼠多在穴内高处卧身,并以干草铺垫。冬季穴口经常以柴草封闭,挡风寒。整个穴洞中干燥、清洁,常年温度适中。穴内夏季最高温度在摄氏25~27℃,冬季最低温度在摄氏1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多在60%以下。

活动

复齿鼯鼠系昼伏夜出动物,性情孤僻,喜安静。一般一洞一鼠独居,除哺乳期外很少有2~3只在一起。鼯鼠活动起来动作灵敏,夜间活动,晚上有时可以听到“哩——嘟罗——嘟罗”的叫声。月夜特别活跃,拂晓前返回洞巢。活动时攀爬与滑翔交替,以清晨和黄昏时活动频繁。白天隐匿巢内睡觉,傍晚出巢,从洞口滑翔至树上觅食。滑翔最远可达200 m。头部向外,尾负于背,遮向头部,或将尾垫于腹下,呈蜷卧姿式。鼯鼠素有“千里觅食一处屙”的习性,即不管到多远的地方觅食,大小便总是回来排泄在一个不居住的固定洞穴内。

食性

复齿鼯鼠是植食性动物,以侧柏、油松的树叶、皮、籽仁及山桃、杏的核仁为主要食物,也采食其他植物的叶、皮和果。吃食时用前足抱食物,后足站立不动。

什么叫寒号鸟?




寒号鸟不是鸟,寒号鸟一般指复齿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号鸟、寒号虫、寒耷拉虫,是啮齿类动物,体型中等,略比红腹松鼠大。

寒号鸟是一种什么鸟?

寒号鸟不是鸟。

寒号鸟是复齿鼯鼠(寒号鸟、飞鼠),体型似松鼠,前后肢间生有宽大多毛的飞膜,耳基部有一束黑色常毛。背毛棕黄、杂黑色常毛。栖于山岩峭壁的岩洞或裂缝中,多用细草等作窝,以侧柏叶及其籽为食物。白天匿于巢内,黄昏或夜间外出活动,可由高处向低处滑翔。山西省多见于太行山、绵山、中条山、五台山等地。它的粪便,就是中药的五灵脂。

寒号鸟为什么不是鸟?

寒号鸟其实是复齿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号虫、寒搭拉虫,是啮齿类动物。它不具备鸟类的基本特征,没有羽毛,没有翼,没有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