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怎样分死的活的
蛏子好吃,但是往往很难洗干净,每次吃到泥沙总是很扫兴,现在给大家支几招可以把蛏子洗干净的方法
方法/步骤
蛏子买回来先放在一个干净的盆里,接上自来水
往水里加一点盐,咸度跟平常喝的盐水差不多就行了,只有这个咸度蛏子才会吐泥沙
中间记得多换几次水,水不要太满,一般换了3次水以后再在清水里加几滴香油
按照以上的方法换过几遍水以后蛏子基本就干净了,要捞出来煮的时候捏住蛏子的吸管再挤一下泥沙就差不多
如果你没有按照以上的步骤做,煮出来的蛏子还有泥沙,那么再教大家一招急救,只需把蛏子的沙袋去掉,那就可以了,这个方法适合只取蛏子肉,时间又紧的时候用。
蛏子,学名缢蛏,属软体动物,是双壳纲帘蛤目贝类动物,生活在海洋之中,为常见的海鲜食材。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故名缢蛏。宁波沿海一带多滩涂,对养殖蛏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宁波大众海特产,宁海长街一带,面临三门湾,常年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水咸淡适宜,饵料丰富,涂质以泥沙为主,因而蛏子生长快,个体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鲜,故得名长街蛏子,据清《宁海县志》记载:蛏、蚌属,以田种之种之谓蛏田,形狭而长如中指,一名西施舌,言其美也。
其中温州苍南沿海的蛏子,大小适中、无杂味、肉韧结实、味道极佳,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蛏子,很棒独特,闽南语“汤”,俗称“海里的人参”
蛏子的肉很好吃,并且价格也很便宜,所以是一种大众化的海产食品。在我国沿海,尤其是山东、浙江和福建等省,都用人工方法养殖。
我们会常见到由于吃到不洁的蛏子产品而发生一些食物中毒的现象,那么我们在平时食用蛏子的时候应该如何才能清洗干净蛏子呢?
为了蛏子卖相好、保存期长,酒店菜场都喜欢“保鲜”蛏子,一些不法商贩为了保鲜和追求好卖相,用化工产品对蛏子进行“驻颜”:“焦亚”泡出蛏子;甲醛能让变质蛏子“起死回生”,苯甲酸钠可以让蛏子“永葆青春”……怎么才能去除这些有害物质呢?
把它们全部放进一个盆子里 ! 然后在水里加一点残必消!被残必消覆盖的一部分水与空气隔绝,蛏子在水里就会觉得缺氧!会把身体伸出来呼吸!这样就达到了清洗的效果!!如果想再干净的话就多换几次水!加残必消!注意!残必消合适就可以了,不要加太多啊!不然它们在里面就不能呼吸了,很容易窒息死掉!
残必消可以杀灭蛏子表面残留的有害微生物;残洁清水呈碱性,可促进呈酸性的农药降解。另外,也不要用洗涤灵等清洁剂浸泡蛏子,这些物质很难清洗干净,容易残留在蛏子中,造成二次污染
专家表示说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吃蛏子的时候最好不要去街边摊去吃,还是应该自己在家食用,一定要注意蛏子的卫生与清洁。
因为是在软泥滩上生活,所以蛏子的两个贝壳很薄也很脆。贝壳的形状近乎长方形,表面常生长着一层浅绿色的薄皮。
蛏子的两个水管很发达。它完全靠这两个水管与滩面上的海水保持联系,从入水管吸进食物和新鲜海水,从排水管排出废物和污水。
蛏子在软泥滩上挖穴生活,潜伏的深度随季节而不同:夏季温暖,潜伏较浅;冬季寒冷,潜伏较深。平时潜伏的深度大约为体长的5~6倍,最深可以达到40厘米,约为体长的10倍。如果我们在海滩上看到相距不远的两个小孔,用长钩触动一下能喷出少许海水来,那么底下一定有蛏子。这两个小孔就是蛏子两个水管伸出的地方。蛏子的大小可以从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推算出来,其体长约为两孔距离的2.5~3倍
夏天是盛产蛏子的季节。蛏子最常见的一种叫长竹蛏,两壳形似长竹筒,因此而得名。黄县龙口等地称为“海指甲”,海阳则叫它为“鲜子”,是夏天佐酒的佳肴。蛏肉可以拌凉菜,最宜夏令。“油爆蛏舌”即取料于蛏子的长足部分烹制。其特点为脆嫩滑软。此外还可制“苜蓿蛏子”、“肉片蛏子”等多种菜肴。另外,用蛏子氽汤,制面卤也是非常鲜美可口的。
在东北,尤其在大排档,说蛏子,知道的人不多,但一说小人仙,就都知道了。在东北尤其黑龙江,较小的蛏子统称为小人仙,经常以盐水、辣爆等快捷做法而著称。
黄蛏的营养和做法
蛏(chēng)是小贝壳类的海水产,双壳纲竹蛏科(Solenidae)海产贝类。软体动物。介壳两扇,形状狭而长,外面蛋黄色,里面白色,生活在近岸的海水里,也可人工养殖,肉味鲜美。有缢蛏、竹蛏等种类 蛏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测定,每百克鲜肉,含蛋白质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钙133毫克,磷114毫克,铁227毫克,热量200千焦。蛏子还有一定的医药作用。蛏肉甘、咸寒,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壳可用于医治胃病,咽喉肿痛。 蛏很好洗,只要用流水冲去泥浆即可,也不用放盐水养,它不像别的贝壳类会吸食泥沙。蛏洗净,沥干水分,就可以炒了。起油锅,待油热后将蛏倒入,翻炒。炒蛏的时候,火要大,手脚要快,因为蛏易缩,稍慢一点,就缩小了,不好吃也不嫩。炒蛏要放料酒,一下锅就可以放,然后还要放点生抽,颜色不深却可以提鲜味。起锅时要撒上一把葱花,名曰“葱油蛏”,葱不过是个点缀而已。 吃蛏可是有学问的,就像许多喜欢吃蟹的人不知道挖去“六角肉”(蟹心)一般,很多人并不真的会吃。蛏和壳很容易分开,将蛏肉从壳里扯出,蛏肉两边各有一圈环形深色的“丝”,要将这圈东西拉下。蛏中间有一根像粉丝一样的东西,有一截手指那么长,比粉丝更滑更亮。这根东西是不能吃的,据说就像蟹心一样极寒,吃多了要伤身子。有的人,挟起蛏就往嘴里塞,然后吐出两片壳来,这种吃法,是不是有损形象暂且不说,但绝对是有伤身体的。蛏这种东西,适宜下酒,而且一定要慢慢吃,才能品尝到其中的鲜美 菜谱名称 蛏溜奇 所属菜系 闽菜 所属类型 地方特色 基本特点 色金黄,鸡蛋松而不老,有肥膘香、蒜香、葱香、麻油香。 基本材料 蛏肉(300克)、熟猪肥膘(40克)、鸡蛋(3只)、葱末(少许)、大蒜头(5瓣)、盐(少许)、面粉(150克)、麻油(12.5克) 一、将蛏洗清,用开水川一下,剥去壳,剔去黑的污质;将熟猪肥膘切成小粒;葱切成2、3分长的细末;鸡蛋打发。二、开热猪油(250克)锅,先将蒜头拍碎,下锅炒香,再将打发的鸡蛋、肥膘粒、面粉、盐、葱末、蛏肉拌和,倒入锅内,炒至金黄色时,随即浇上麻油一翻炒即成. 三丝拌蛏肉 原料: 原 料: 大蛏子500克,韭菜100克,水发冬菇50克,熟火腿肉25克,黄瓜50克,姜末5克,精盐2克,绍酒10克,酱油6克,醋、味精各2克,麻油15克。 制法: (1)将蛏子洗净放入盆内,加入清水(没过蛏子),撒上适量精盐,泡约3-4小时,使其吐净泥沙,捞出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2)锅置火上,加入清水,烧开后放入蛏子,焯至蛏子开口,捞出晾凉,剥去外壳,剪去须尖和泥肠,用冷开水洗净。 (3)将韭菜择洗干净,切成3厘米长的段。冬菇切成丝,均放入焯蛏子的汤内焯一下捞出,晾凉待用。将黄瓜切成菱形片。火腿肉切丝。 (4)将坚肉、韭菜、冬菇丝放入大碗内,撒入精盐、绍酒、味精拌匀,装入盘内,将黄瓜片围放在盘的周围,淋上麻油,撒上火腿丝。 (5)将酱油、醋、姜末、麻油盛入小碗内调匀,连同蛏肉一同上桌,食时蘸用。 特点: 菜色美观,质地鲜嫩,清香味美,佐酒最佳。 【性味】甘咸,寒。 ①《本经逢原》:"甘,平,无毒。" ②《本草从新》:"甘咸,寒。"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肾、肝。" ②《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功用主治】补阴,清热,除烦。治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 ①《嘉佑本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 ②《本草从新》:"补阴,主热痢。" ③《医林纂要》:"解渴醒酒,除烦去热。""干食,补心滋阴。" ④《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退胸中邪热。主治湿热水肿,中暑血痢。"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 【宜忌】①孟诜:"天行病后不可食。" ②《医林纂要》:"生食,大寒,令人泻。" 【选方】①治湿热水肿:蛏干二两,炖蒜头梗服。(《泉州本草》) ②治中暑血痢:蛏和刺瓜煮食。(《泉州本草》) 【名家论述】《本草求真》:"蛏,性体属阴,故能解烦涤热,然惟水衰火盛者则宜。若使脾胃素冷,服之必有动气泄泻之虞矣。书言可治冷痢,似属巧说,未可深信。"
缢蛏是我们餐桌上一道美味的食物,它属于 动物,这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表面有 ...
软体动物,外套膜,足
试题分析: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体表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缢蛏是我们餐桌上一道美味的食物,它属于______动物,这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表面有______,动物器官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体表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故答案为:软体动物,外套膜,足
将下列动物所属类群特征的序号搭配在一起.(1)缢蛏 A.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縊蛏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包有外套膜,大多具有坚硬的贝壳,具有各种形状不同的足.
(2)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
(3)水蛭属于环节动物,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4)蛔虫属于线形动物,线形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有假体腔.
(5)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循环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无肛门.
(6)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足(附肢)和触角分节.
故答案为:(1)D;(2)A;(3)C;(4)B;(5)F;(6)E.
什么样的蛏子新鲜?还有怎么做蛏子好吃
很多种作蛏子 的好方法的,就是一定要注意首先要好好让蛏子 吐清沙子,干净的吃起来才舒服不咯牙。。
花生煮蛏子
特点:味道鲜美,尤其适合品汤。
原料:花生、蛏子、胡萝卜。
调料:盐、鸡粉、料酒、葱、姜。
做法:
1.蛏子放入清水中令其吐沙,然后焯水并去掉沙包。
2.胡萝卜洗净去皮切条焯水,花生去皮待用。
3 .锅中放油先将葱姜炒香,再加入清汤,将胡萝卜条、花生煮至九成熟。
4.最后放入蛏子,加调味料稍煮片刻即可。
清炒蛏子
锅里烧热油,入葱姜段爆香;
下蛏子炒到开口,汤色变白;
加盐、少少糖、撒胡椒粉,出锅。
爆炒葱香蛏子
做法:
1. 将锅里的水煮沸,把蛏子放入热水中过一下,蛏子的贝壳都张开了,把蛏子捞出来。
2.把蛏子肉取出,放入碗中。加入料酒(这次采用的是二锅头,赫赫)、一点酱油,然后拌匀。腌几分钟。
3.同时洗蒜头少量,剁碎;干红辣椒一点,切成丝;生姜少量,丝。切葱头若干。
4.然后锅里放油,加热后,放入碎蒜(蒜茸)、红椒丝、生姜,然后爆炒。然后放入腌好的蛏子(把蛏子中剩余的水沥干后才放入锅内)。然后一起爆炒片刻。
5.放入葱,放入适量盐,继续爆炒。爆炒。
6.加一点鸡精,出锅。
豉椒蛏子
1、蛏子开边去肠,用姜酒水焯过,剥掉壳,用水冲洗一下,沥干水份。
2、青红椒切菱形小片,豆豉1汤匙,用水冲冲后用刀稍剁几下,蒜米1头剁蓉,姜蓉少许。
3、锅烧热,放油,下豆豉、蒜、姜,爆出香味后,加青红椒,洒几滴清水,略炒几下,变色后,下蛏子肉,洒酒,加几滴老抽上色,加生抽、盐、糖调味,兜几下,淋点水淀粉,收稠汁,滴几滴麻油,出锅。
老友炒蛏子
做法:
1、蛏子先掰开壳,用一把小刀将连接壳处的韧带切断螺肉身上黑黑的东西就是螺的消化器官,这部分都要剔除掉或者用手挤掉,然后放到在水盆里,放水,顺一个方向搅动,沙子啊碎壳啊就会沉淀,把蛏子肉捞出来,这样洗个两三次,焯水。这样处理过的就会很干净没有沙了,处理好的螺肉用姜酒水焯一下,煮沸后倒出,沥干水份。
2、酸笋切细条,先白锅煸干水份盛出。豆豉用水洗洗,蒜剁碎。锅里放多点油,下豆豉蒜蓉、辣椒、酸笋、姜丝爆香,加盐、糖少许,下蛏子,加生抽(另加老抽几滴上色),蚝油,翻炒均匀,出锅前撒一些醋,火头猛快炒几下就出锅。
鲜辣炸蛏子
-------------------------------------------------------------------------------------------
蛏子营养丰富,口味鲜美一直是我家餐桌上的常客,萝卜丝蛏子汤,葱油蛏子……真是百吃不厌。不过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却是另一种做法,不久前在饭店里吃到的,觉得口味还不错,于是偷师拉:P
鲜辣炸蛏子
原料:蛏子
配料:红辣椒干,大蒜头,豆瓣酱,麻油
做法:
将蛏子清洗干净,静养半天,让它吐干净泥沙及杂物。
红辣椒干对半切开,大蒜头剁成蒜泥,待用。
锅内倒入清水,等水沸腾后将蛏子倒入焯水,开口即刻捞出,沥干水分待用。
起大油锅,将红辣椒干倒入炸片刻后捞出,再将蛏子倒入炸约半分钟即可捞出,沥油。
锅内留少许余油,将红辣椒干,蒜泥放入煸炒片刻后加入一勺豆瓣酱,将蛏子放入炒匀,淋上麻油即可装盘。
注意事项:
焯水的时候注意一开口即刻捞出,避免久煮肉质变老。炸蛏子的时候要注意火候,掌握时间,否则就炸成蛏子干了。
温州的特产是什么
[三杯香] 泰顺名茶,采摘于清明前后,因冲泡三次后仍有余香而成名.该炒青绿茶外形条索细紧有苗锋,色泽翠绿油润,芽毫藏隐,泡开之后呈一芽两叶叶形。 [大荆红花芋] 乐清大荆镇利用山地和梯田,大种红花芋。它个大而均匀,去皮后呈粉红色,艳如花蕾,肉嫩味香,为芋中的上品。1994年初有40万公斤陆续运销日本。 [大黄鱼] 又叫黄花鱼,为暖温性集群回游鱼类。洞头渔场盛产大黄鱼。渔讯期3月至6月,以5、6月为盛。大黄鱼蛋白质、脂肪丰富,无机盐及维生素含量高,鲜食味美,晒制成鱼鲞,则可保持较长时日。肝可制鱼肝油,鳞可制芡鳞胶、咖啡碱。 [上吴枇杷] “浙南五月碧苍苍,蚕老枇杷黄”。浙南有名的批杷生产基地——永嘉县六龙乡上吴村,有枇杷树46,67多公顷,10多个品种。种植最多的“大红袍”、“青碧”,都是枇杷中的珍品,皮薄色黄,果晶柔软,味甜如蜜,食之满口生津。还有“红毛丫头”,红红果子,大如鸡蛋,25~26颗便有1公斤重。80年代全市枇杷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66.67余公顷。 [马站四季柚] 历史上有“仙家名果”之称。又名苍南四季柚。据马站魁里乡下魁村《周氏家谱》记载:周大川(1698—1780)曾任四川省千总,带回四川柚苗种植,后经农民繁殖选育而成四季柚。四季柚以一年能多次开花结果而得名,以第一第二次花所结果实最好。果实卵圆形,单果重0.75—1.25公斤,果皮较薄,肉质脆嫩,汁多无渣,甜酸适口,品质上乘。果肉白色居多,也有挑红色的。果耐贮藏。果树喜温湿气候和黄红壤,唯马站气候土壤适宜。 [乐清湾缢蛏] 乐清湾,为我国缢蛏(俗称蛏子)三大产地之一。蛏味很鲜,为沿海居民所喜食。除鲜食外,也有加工为蛏干和蛏油。乐清每年围塘整涂,规模较大。整涂培苗与海区自然涂附苗比较,亩产要提高10至20倍。 [永嘉田鱼] 学名田鲤。养殖于水稻田,形似鲤鱼。永嘉稻田养鱼已有数千年中历史,至今相沿。该鱼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当年鱼苗最大的达0.5公斤。全县养殖面积5666.67公顷,年产量达80余万公斤。肉质肥嫩,少骨刺,味鲜美,营养丰富,兼有利尿、消肿的药用价值。田鱼多姿多采,也是理想的观赏鱼类,人们誉之“体像鲤鱼,味赛鲫鱼,色如金鱼”。市区菜市场有售,还远销国外。 [永嘉早香柚] 永嘉中部山区岩头、花坦,碧连等地,有百亩以上的早香柚荃地8个,其中花坦乡巽坑村荃地达400亩。永嘉早香柚原产碧莲,9月下旬成熟,属我国特早柚类品种。平均亩产1500公斤。肉质脆嫩,果汁多,甜酸适口,1993年在泰国曼谷国际农产品评比中获银质奖,1994年又在全国第三次柚类评比中获金杯奖。 [龟脚] 学名石砌,长5—8厘米,因形似乌龟之足而得名。龟脚分布于海浪冲击的崖礁缝中,瑞安北麂、北龙、大峙等海岛有产.其肉淡红色,肥而细嫩,味极鲜美。因渔民要攀登海岛悬崖找寻、挖采,十分艰险,所获不多,故更显名贵。 [沙岗粉干] 永嘉枫林镇西北的新坊、镬炉、兆潭、东岸庄、徐家湾等村庄统称沙岗.这里农户向来以制作粉干为副业。粉干为民间主要副食品。其制法是:米粉加水蒸成半熟,捣成块状,再压成细条,扎制成贴,晒干即成。沙岗粉干细如纱线,洁白软韧,快熟难断,耐煮汤清,是温州地区最优质粉干之一。 [瓯江子鲚] 子鲚,瓯江特产,上市时节满腹是子,故名。学名叫凤尾鱼,也叫凤鲚,系因尾部有分叉、细长而尖、形如风尾而得名。它从立夏、小满开始,洄游人瓯江中游咸淡水汇合之处产卵繁殖,一直到夏至、小暑,捕获期约两个月。此鱼高蛋白、高脂肪,肉质细嫩、鲜美,久负盛名。食法有红烧、油炸或加工成鱼干。尤以油炸鲚为夏日筵席上的时鲜佳晶。 [瓯柑] 温州栽培柑桔,已有千余年历史。瓯柑早在唐代便列为贡品。今有柑桔种植面积近1.333万公顷,优良品种有“茶山温州”、‘梧埏温州”等,还培育出无籽瓯柑。瓯柑肉质鲜嫩无渣,香甜略带苦味,夏日食瓯柑犹如玉液琼浆,沁人心脾。瓯柑还能去胃中瘕热,利水谷,止呕咳,生津止渴,久食能通筋络,开肠胃。储藏得法、春后不溃的瓯柑,还有清心消暑、去邪祛毒、降血压等作用。矿山、井下、炉前接触煤气烟毒硅尘的工人最宜吃瓯柑。 [金星草] 又名雁荡铁皮石斛,为当地特有的兰科植物。生长于峭壁和峰柱裂缝处,高约50厘米,竹鞭状,条叶鲜丽。其根枝清热解毒,疏肝化郁、并能治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热症抽搐、心悸、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疾病。 [黄腹角雉] 我国特产珍禽,属国家一级保护鸟,产于泰顺县乌岩岭自然保护区。体型略大于家鸡,羽毛鲜丽。尤其是雄鸟,头顶有一簇由黑色和棕红色羽毛组成的羽冠,头两侧有一对钴蓝色的角状突,腹部纯淡黄色,背面黑底缀以许多米黄色的圆斑和棕红色的块块,颗颗小白点散布其间,显得格外柔和、匀称。更为别致的是,它胸前挂着一块从喉部垂下的肉质裙,肉裙中央鲜红,外缘镶以蓝色的条纹图案。文成石蝉林场也曾发现黄腹角雉,被专家们确认为新分布。 [菊花鸡] 温州特产细毛乌骨鸡,味美,药用价值高,因周身羽毛向上卷曲似菊花,故名。其特点是:躯干部似圆球,全身羽毛洁白无瑕,羽枝如丝,顶上毛冠大而圆,中间附生半球形软顶骨,耳垂呈翡翠色,额前肉冠形似胡桃,连同颔下肉垂呈蓝紫色,腿羽扩张如帚,五趾羽毛宛如两把雪白的小扇子,婆娑而行,别具风趣。 [温郁金] 因产在温州而命名,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末端膨大成纺锤形块根,稍扁,肥满,外皮细皱,表面淡黄色,断面有光泽。加工成药,味苦、辛甘、性寒,具有和血散瘀、行气解郁的功效,治胸肋脘腹疼痛、痛经等症,瑞安市马屿、陶山各乡镇,为全国三大郁金产地之一,产品出口印尼等国。 [楠溪江香鱼] 瓯江八珍之一。生息分布在大小楠溪,上至巽宅,溪口,下至沙头,尤以大楠溪产最佳。年产约50吨。楠溪江香鱼头小吻尖,尾分叉,身上细圆鳞发光。除腹部为银白色外,全身呈淡黄色。一条100—150克重,体长为15严20厘米。肉味鲜美,素有“淡水鱼之王”美称,清炖、白烧、熏焙咸宜。 [檀香橄榄] 又名青果,温州橄榄均属白橄榄,分布在飞云江南岸。种植历史已逾百年。平阳塘川檀香橄榄,脆嫩少渣,味清甜,含旃檀香,回味持久。种植面积133。33公顷,年产10万公斤。瑞安董夏村是橄榄专业村,年产橄榄4万公斤,主要有长榄和檀香揽两种,品种多,以老香、丁香榄最佳,是鲜食和加工兼用优良品种。
温州的特产是什么?
[三杯香] 泰顺名茶,采摘于清明前后,因冲泡三次后仍有余香而成名.该炒青绿茶外形条索细紧有苗锋,色泽翠绿油润,芽毫藏隐,泡开之后呈一芽两叶叶形。 [大荆红花芋] 乐清大荆镇利用山地和梯田,大种红花芋。它个大而均匀,去皮后呈粉红色,艳如花蕾,肉嫩味香,为芋中的上品。1994年初有40万公斤陆续运销日本。 [大黄鱼] 又叫黄花鱼,为暖温性集群回游鱼类。洞头渔场盛产大黄鱼。渔讯期3月至6月,以5、6月为盛。大黄鱼蛋白质、脂肪丰富,无机盐及维生素含量高,鲜食味美,晒制成鱼鲞,则可保持较长时日。肝可制鱼肝油,鳞可制芡鳞胶、咖啡碱。 [上吴枇杷] “浙南五月碧苍苍,蚕老枇杷黄”。浙南有名的批杷生产基地——永嘉县六龙乡上吴村,有枇杷树46,67多公顷,10多个品种。种植最多的“大红袍”、“青碧”,都是枇杷中的珍品,皮薄色黄,果晶柔软,味甜如蜜,食之满口生津。还有“红毛丫头”,红红果子,大如鸡蛋,25~26颗便有1公斤重。80年代全市枇杷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66.67余公顷。 [马站四季柚] 历史上有“仙家名果”之称。又名苍南四季柚。据马站魁里乡下魁村《周氏家谱》记载:周大川(1698—1780)曾任四川省千总,带回四川柚苗种植,后经农民繁殖选育而成四季柚。四季柚以一年能多次开花结果而得名,以第一第二次花所结果实最好。果实卵圆形,单果重0.75—1.25公斤,果皮较薄,肉质脆嫩,汁多无渣,甜酸适口,品质上乘。果肉白色居多,也有挑红色的。果耐贮藏。果树喜温湿气候和黄红壤,唯马站气候土壤适宜。 [乐清湾缢蛏] 乐清湾,为我国缢蛏(俗称蛏子)三大产地之一。蛏味很鲜,为沿海居民所喜食。除鲜食外,也有加工为蛏干和蛏油。乐清每年围塘整涂,规模较大。整涂培苗与海区自然涂附苗比较,亩产要提高10至20倍。 [永嘉田鱼] 学名田鲤。养殖于水稻田,形似鲤鱼。永嘉稻田养鱼已有数千年中历史,至今相沿。该鱼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当年鱼苗最大的达0.5公斤。全县养殖面积5666.67公顷,年产量达80余万公斤。肉质肥嫩,少骨刺,味鲜美,营养丰富,兼有利尿、消肿的药用价值。田鱼多姿多采,也是理想的观赏鱼类,人们誉之“体像鲤鱼,味赛鲫鱼,色如金鱼”。市区菜市场有售,还远销国外。 [永嘉早香柚] 永嘉中部山区岩头、花坦,碧连等地,有百亩以上的早香柚荃地8个,其中花坦乡巽坑村荃地达400亩。永嘉早香柚原产碧莲,9月下旬成熟,属我国特早柚类品种。平均亩产1500公斤。肉质脆嫩,果汁多,甜酸适口,1993年在泰国曼谷国际农产品评比中获银质奖,1994年又在全国第三次柚类评比中获金杯奖。 [龟脚] 学名石砌,长5—8厘米,因形似乌龟之足而得名。龟脚分布于海浪冲击的崖礁缝中,瑞安北麂、北龙、大峙等海岛有产.其肉淡红色,肥而细嫩,味极鲜美。因渔民要攀登海岛悬崖找寻、挖采,十分艰险,所获不多,故更显名贵。 [沙岗粉干] 永嘉枫林镇西北的新坊、镬炉、兆潭、东岸庄、徐家湾等村庄统称沙岗.这里农户向来以制作粉干为副业。粉干为民间主要副食品。其制法是:米粉加水蒸成半熟,捣成块状,再压成细条,扎制成贴,晒干即成。沙岗粉干细如纱线,洁白软韧,快熟难断,耐煮汤清,是温州地区最优质粉干之一。 [瓯江子鲚] 子鲚,瓯江特产,上市时节满腹是子,故名。学名叫凤尾鱼,也叫凤鲚,系因尾部有分叉、细长而尖、形如风尾而得名。它从立夏、小满开始,洄游人瓯江中游咸淡水汇合之处产卵繁殖,一直到夏至、小暑,捕获期约两个月。此鱼高蛋白、高脂肪,肉质细嫩、鲜美,久负盛名。食法有红烧、油炸或加工成鱼干。尤以油炸鲚为夏日筵席上的时鲜佳晶。 [瓯柑] 温州栽培柑桔,已有千余年历史。瓯柑早在唐代便列为贡品。今有柑桔种植面积近1.333万公顷,优良品种有“茶山温州”、‘梧埏温州”等,还培育出无籽瓯柑。瓯柑肉质鲜嫩无渣,香甜略带苦味,夏日食瓯柑犹如玉液琼浆,沁人心脾。瓯柑还能去胃中瘕热,利水谷,止呕咳,生津止渴,久食能通筋络,开肠胃。储藏得法、春后不溃的瓯柑,还有清心消暑、去邪祛毒、降血压等作用。矿山、井下、炉前接触煤气烟毒硅尘的工人最宜吃瓯柑。 [金星草] 又名雁荡铁皮石斛,为当地特有的兰科植物。生长于峭壁和峰柱裂缝处,高约50厘米,竹鞭状,条叶鲜丽。其根枝清热解毒,疏肝化郁、并能治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热症抽搐、心悸、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疾病。 [黄腹角雉] 我国特产珍禽,属国家一级保护鸟,产于泰顺县乌岩岭自然保护区。体型略大于家鸡,羽毛鲜丽。尤其是雄鸟,头顶有一簇由黑色和棕红色羽毛组成的羽冠,头两侧有一对钴蓝色的角状突,腹部纯淡黄色,背面黑底缀以许多米黄色的圆斑和棕红色的块块,颗颗小白点散布其间,显得格外柔和、匀称。更为别致的是,它胸前挂着一块从喉部垂下的肉质裙,肉裙中央鲜红,外缘镶以蓝色的条纹图案。文成石蝉林场也曾发现黄腹角雉,被专家们确认为新分布。 [菊花鸡] 温州特产细毛乌骨鸡,味美,药用价值高,因周身羽毛向上卷曲似菊花,故名。其特点是:躯干部似圆球,全身羽毛洁白无瑕,羽枝如丝,顶上毛冠大而圆,中间附生半球形软顶骨,耳垂呈翡翠色,额前肉冠形似胡桃,连同颔下肉垂呈蓝紫色,腿羽扩张如帚,五趾羽毛宛如两把雪白的小扇子,婆娑而行,别具风趣。 [温郁金] 因产在温州而命名,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末端膨大成纺锤形块根,稍扁,肥满,外皮细皱,表面淡黄色,断面有光泽。加工成药,味苦、辛甘、性寒,具有和血散瘀、行气解郁的功效,治胸肋脘腹疼痛、痛经等症,瑞安市马屿、陶山各乡镇,为全国三大郁金产地之一,产品出口印尼等国。 [楠溪江香鱼] 瓯江八珍之一。生息分布在大小楠溪,上至巽宅,溪口,下至沙头,尤以大楠溪产最佳。年产约50吨。楠溪江香鱼头小吻尖,尾分叉,身上细圆鳞发光。除腹部为银白色外,全身呈淡黄色。一条100—150克重,体长为15严20厘米。肉味鲜美,素有“淡水鱼之王”美称,清炖、白烧、熏焙咸宜。 [檀香橄榄] 又名青果,温州橄榄均属白橄榄,分布在飞云江南岸。种植历史已逾百年。平阳塘川檀香橄榄,脆嫩少渣,味清甜,含旃檀香,回味持久。种植面积133。33公顷,年产10万公斤。瑞安董夏村是橄榄专业村,年产橄榄4万公斤,主要有长榄和檀香揽两种,品种多,以老香、丁香榄最佳,是鲜食和加工兼用优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