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女孩是弄什么之喜
你好,从前,把生男孩子叫“弄璋之喜”,生女孩子叫“弄瓦之喜”。“弄璋、弄瓦”典出《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璋是好的玉石;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男孩弄璋、女孩弄瓦,实为重男轻女的说法。“寝床弄璋”、“寝地弄瓦”的区别在民国时代仍变相存在。有的地方生男曰“大喜”,生女曰“小喜”,亲友赠送彩帐、喜联,男书“弄璋”,女书“弄瓦”。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曾揭露和批判过这种重男轻女的做法:生个儿子,便当作宝贝,放在床上,给他穿上好衣裳,手里拿块玉(璋)玩玩;生个女儿,便只能丢在地上,给她一片瓦(纺砖)弄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古代生女孩为什么叫“弄瓦之喜”?
古人把瓦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女孩。牋 出处 《诗·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在古时,弄瓦之喜是指家里生了女孩。生男孩子叫“弄璋之喜”。 瓦片(瓦)和美玉(璋)的价值自然无法相提并论了,主人的欢喜程度更是天壤之别。。。其实此种称呼有点重男轻女的意思
弄璋之喜指的是什么?
弄璋是指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弄璋之喜来祝贺人家生男孩。
在《旧唐书・卷一○六・李林甫传》上载∶“太常少卿姜度,林甫舅子,度妻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獐之庆。’客视之掩口。”是说唐玄宗时宰相李林甫,他的小舅子添了个儿子,李林甫就手写‘闻有弄獐之庆。’作为庆贺,客人因为畏惧他的权势,看了也只好掩口而笑。原来李林甫把“璋”写成“獐”,而“弄璋之喜”是贺人得子,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但獐则是野兽,两者相差甚远。因此,李林甫被后人讥笑为“弄獐宰相”,暗讽他是没有文化的权贵。如清朝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弄獐宰相,伏猎侍郎有诗文世,职是故耳。”
璋是玉器,形状如半圭。弄璋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斯干》上∶“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是说如果生了男孩,就让他睡在床上,穿上衣裳,还给他圭璋玩弄。他的哭声如果洪亮,将来则必有成就,期望他能当大官或继承家业。
圭璋是两种贵重的玉器,如孔颖达《正义》:“圭璋特者,圭璋,玉中之贵也。”所以,也用来比喻人品德高尚的意思,如《诗经・大雅・卷阿》:“颙颙昂昂,如圭如璋,令闻令望。”而古人把玉拿给男孩玩,也是希望他长大后能拥有如玉般的高贵品德。另外,古代王侯公爵等尊贵之人,衣服上都佩带有圭璋,男孩生下来就让他“弄璋”,其实就是期待他长大后也能成为王侯,如《毛传》云:“半珪曰璋。裳,下之饰也。璋,臣之职也。”因此,后来就把生男孩称为“弄璋”,而恭贺别人生男孩就称为“弄璋之喜”或“弄璋之庆”。如明朝陈汝元《金莲记・第二出》:“室人王氏,琴瑟声和,更驾才于绖,新有弄璋之喜,允符种玉之祥。”又明朝赵弼《木绵庵记》:“喜公有弄璋之庆,万事足矣。”
祝贺人家生男孩称为“弄璋之喜”,生女孩则称作“弄瓦之喜”,如《幼学琼,林・卷二・老寿幼诞类》:“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弄瓦最早也是见于《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意思是如果生下女孩,就让她睡地上,用被褥包裹她,拿陶制的纺䌸给她玩,期望她将来能够善良顺从,做事不逾越规矩,并专心操持家务,不让父母担忧。“瓦”是古代纺织时用的陶制纱锭,古人拿这种陶制纱锭给小女孩玩,就是希望她长大后能胜任女红。璋是玉质也是礼器;瓦则是陶制的、也是纺织工具,两者不仅质地不同,使用者的身份也大不同。璋、瓦用来代指男女,多少可看出古代社会是崇尚男尊女卑的。
另,【灯谜】弄璋之喜(打一字)谜底:甥
弄瓦之喜是什么意思?
弄瓦之喜
发音 nòng wǎ zhī xǐ
释义 弄瓦:古人把瓦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女孩。
出处 《诗·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弄璋: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璋是一种玉器,弄璋就是把玉器抓在手中玩。出处 《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意思是说生下个人男孩,让他睡在床上,给他穿好看的衣裳,让他拿著玉器璋玩。
生下女孩就叫做弄瓦之喜。瓦是古代妇女用来纺织的一种纺锤形器具。这个典故出自同一个地方,《诗·小雅·斯干》又道:乃生女子,载裼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意思是说:生下女孩,让她睡在地上,穿上小裼衣,让她玩纺具。让女孩生下来就弄纺具,是希望她日后能纺纱织布,操持家务。
这就是男权社会的行事
生子在黄历中除了叫添人口还叫什么
在现代,黄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历、农历和干支历三套历法,二十四节气与礼拜天(星期)、宜忌、冲煞、方位、流年、太岁、三元九运、玄空九星等等。内容丰富,因各家编写出版而不同。
我国古代称生什么为“弄瓦”?
从前,把生男孩子叫“弄璋之喜”,生女孩子叫“弄瓦之喜”。“弄璋、弄瓦”典出《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璋是好的玉石;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男孩弄璋、女孩弄瓦,实为重男轻女的说法。“寝床弄璋”、“寝地弄瓦”的区 别在民国时代仍变相存在。有的地方生男曰“大喜”,生女曰“小喜”,亲友赠送彩帐、喜联,男书“弄璋”,女书“弄瓦”。 “ 弄璋”、“弄瓦” 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已作为生男生女的代称。后世惯以“弄璋之喜”、“弄瓦之喜”庆贺亲友家喜获龙凤,成了旧时广为流传的一种祝辞,至今还偶见沿用。 璋为玉质,瓦为陶制,两者质地截然不同。璋为礼器,瓦(纺轮)为工具,使用者的身份也完全不一样。而以其表示男女,凸显了古代社会的男尊女卑。不过,在当时重男轻女乃天经地义的事情,人人理喻,所以,“弄璋”祝生男,固喜;“弄瓦”祝生女,也都认可。 璋、瓦之称,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斯干》。这是一首祝贺贵族兴修宫室的颂诗,诗中有两段分别写道: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前一段是说,盖好了这栋新的宫室,如果生下男孩要给他睡在床上,穿着衣裳,给他玉璋玩弄。听他那响亮的哭声,将来一定有出息,地位尊贵。起码是诸侯,说不定还能穿上天子辉煌之服(朱芾,有谓天子之服)。 后一段则说,盖好了这栋新的宫室,如果生下女孩,就让她躺在地上,裹着襁褓,玩着陶纺轮。这女孩长大后是一个干家务的好能手,既不让父母生气,又善事夫家,被人赞许为从不惹是非的贤妻良母(无非,既无违,能够顺从贴服;无仪,即做事不会出格)。 很显然,所谓“弄璋”、“弄瓦”,完全符合当时历史背景下人们的一般心态,无可非议。至于今日出现在一些人的笔下或言谈中,特为人家生男生女贺以此词,攀附文雅,恰恰是拾了被新时代唾弃的衣钵。古人云云,有其精华,也有糟粕。“弄璋”、“弄瓦”,重男轻女,非其精华。生男之家,主人听了,要是懂得其辞含义,无非一笑,倒是生女之家,心里不是滋味,还怪贺者搞些什么名堂。引经据典,表达心意,用得合适,自然会添加情趣;用之不当,则恰反初衷,听者颇为尴尬,说者也不会自在。这在日常生活中不乏其例。“弄璋”、“弄瓦”,见似文雅,实非称道之辞。 对于一些成语典故,只有明其意,才不会用错,也不会错写。再以“弄璋”为例。唐代宰相李林甫,自无学术,援文用典,常闹笑话。《旧唐书》就记载了一件事: 太常少卿姜度,林甫舅子,度妻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麞之庆。”客视之掩口。 “弄璋”写成“弄麞”,前者为贵器,后者为兽物,两者风马牛不相及。位至宰相,出此错误,不能不说是天下奇闻。《旧唐书》特为记下这一小段以示后人。 唐后,每有人在诗文中,往往以“弄麞之庆”讥刺李林甫,或借以讽议浅学之辈。而在苏东坡笔下,却巧用了这个典故,别出心裁。 苏东坡好风趣,他写的《贺陈述古弟章生子》诗,句句用典,十分妥贴,其中,也抓了李林甫的笑柄,却讨人喜欢: 郁葱佳气夜充闾,始见徐乡第二雏。剩欲去为汤饼客,惟愁错写弄麞书。参军新妇贤相敌,阿大中郎喜有余。我亦从来识英物,试教啼看定何如。 诗中,苏东坡巧用掌故,曲言“惟愁错写弄麞书”,谐谑之笔,令人掩口。这种掩口,一定会让主人高兴,因为诗中借着李林甫的笑话,是在祝贺主人喜生贵子。 从前,把生男孩子叫“弄璋之喜”,生女孩子叫“弄瓦之喜”。“弄璋、弄瓦”典出《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璋是好的玉石;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男孩弄璋、女孩弄瓦,实为重男轻女的说法。“寝床弄璋”、“寝地弄瓦”的区 别在民国时代仍变相存在。有的地方生男曰“大喜”,生女曰“小喜”,亲友赠送彩帐、喜联,男书“弄璋”,女书“弄瓦”。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曾揭露和批判过这种重男轻女的做法:生个儿子,便当作宝贝,放在床上,给他穿上好衣裳,手里拿块玉(璋)玩玩;生个女儿,便只能丢在地上,给她一片瓦(纺砖)弄弄。
生孩子恭喜成语
展开全部
男孩:
【成语】:弄璋之喜
【拼音】:nòng zhāng zhī xǐ
【解释】:弄璋: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女孩:
【成语】:弄瓦之喜
【拼音】:nòng wǎ zhī xǐ
【解释】:弄瓦:古人把瓦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女孩。
“弄璋”和“弄瓦”分别是什么意
“弄璋之喜”与“弄瓦之喜”是一对经常出现的词语,稍不留神,就可 能会被“弄璋”和“弄瓦”给“弄”糊涂。简单地说,生男孩子一般被称为 “弄璋之喜”,生女孩子就是“弄瓦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