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小班音乐欣赏红绸教案 怎样开展小班音乐欣赏活动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教案:小红烛

活动目标:
1、 学习吟唱儿歌,喜爱妙趣横生的小鸭形象。
2、 了解鸭子的外形、动作、情态等特征。
活动准备:
1、 准备鸭子的形象图一张及录有儿歌《矮矮的鸭子》的录音带。
2、 带一只鸭子到班上让幼儿观察,以“可爱的鸭子”为主题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过程:
1、 让幼儿猜谜:“吃小鱼,吃小虾,嘴巴扁扁嘎嘎嘎”是什么动物。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活动,让幼儿知道鸭子的基本特征。
2、 以形声并茂的朗诵介绍儿歌给幼儿,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 逐段练习,逐段分析,逐段读熟后再串起来反复吟唱,让幼儿回味到一种无穷妙趣。
4、 请幼儿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受,选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将鸭子的特征画出来。
5、 将幼儿的画展示,互相欣赏,大声朗读《矮矮的鸭子》,进一步感受作品的艺术美。
活动结束:
语言区中让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矮矮的鸭子》。

小班音乐欣赏红绸教案

幼儿园音乐欣赏课教案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龟兔赛跑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龟兔赛跑》,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乌龟和兔子)。 2、 通过音乐故事懂得做任何的事情不能骄傲,只要努力就能取得成功。教学准备:《龟兔赛跑》课件、音乐磁带。教学过程: 一、活动开始 师:我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是吗?(是)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为小朋友带来了什么样的动画片呢!小朋友们要仔细看,今天的动画片和以前你看过的动画片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播放无声动画片) 师:这个动画片和以往的动画片有什么不一样呢?能告诉我吗?(声音) 师:动画片里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做什么?小兔子和小乌龟在做什么? 师: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呀!没有声音的动画片,你们觉得好看吗?(不好看)好,下面就请聪明的小朋友来给小兔子和乌龟配上好听的音乐吧! 二、欣赏 师:我这里有两段音乐,我不知道应该把这两段声音送给谁,你们来帮帮我好吗?(好……)谢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欣赏第一段音乐。 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是什么感觉?应该送给哪只小动物?为什么? 小朋友不要急,我这还有一段音乐,听过之后我们再来为他们选择。 2、欣赏第二段音乐。 师:这一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和上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音乐响起)应该把这段音乐送给谁呢?为什么? 3、分段欣赏两段音乐。 老师总结:第一段音乐轻快、跳跃、活泼,很适合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好,那我们就把这段音乐送给小兔子吧!(兔子音乐响起)第二段音乐低沉、平稳,我们就把它送给慢吞吞爬行的乌龟吧!(乌龟音乐响起) 师:小兔子和乌龟知道小朋友为它们送上了好听的音乐,可高兴了!我们来欣赏一下有声音、有音乐的动画片吧! 三、欣赏有声动画片,进行思想教育。 1、幼儿欣赏动画片。 2、师:动画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师:为什么跑的快的兔子却输给慢吞吞的乌龟? (因为兔子自以为了不起,骄傲自满。) 4、师:为什么慢吞吞的乌龟却得了第一? (乌龟却不怕辛苦不怕累,一直努力的去追赶、拼搏……) 5、我们应该向谁学习呢?(乌龟)学习乌龟什么? 师总结:最后小兔子认识到自己错了,改正了错误,还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小朋友们做错事不要紧,关键要知错就改,就是一个好孩子。

小班音乐欣赏红绸教案

怎样开展小班音乐欣赏活动

当前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表现出了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体化等特征,但同时也呈现出很多不足,本文对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过程中的"音乐""教师""儿童"等进行了思考,以期能对实际工作者有所启示和帮助。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目前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音乐欣赏的内容选择、途径手段、组织形式都已很不一样,表现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体化等特征。然而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的参与中,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也呈现出很多不足。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不足加以反思。
一、对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的反思
  (一)主体还是媒介
  目前多媒体和大量教学辅助手段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广泛应用,如录音、录像设备的采用,flash制作的和音乐相匹配的动画软件,配套的图片、图书等。也正是因为这些辅助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得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音乐欣赏。然而,在这样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往往只专注于画面所带来的视觉享受,音乐似乎倒成丁一个背景,大有喧宾夺主之感。我在幼儿园观看了"野蜂飞舞"和"赛马"活动的全过程,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很兴奋,视觉和运动觉的参与淹没了音乐本身作为听觉艺术的本质。孩子们的耳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倒成了可有可无的,她们的兴奋、激动、手舞足蹈不是来自于音乐本身的体验和感悟,而是由音乐欣赏活动中所采用的一些辅助手段而引起的。
  此外,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还有一个值得老师们注意的问题:即如何表达和感悟音乐。语言是思维的藕体,也是思维的工具,儿童如果不把其从音乐中感悟到体验到的情绪、想像、沉迷、留连、感动用语言表达出来,音乐便不能分享,成为大家共同的依托。然而能够用语言表述可能不是音乐欣赏的最根本要求,音乐欣赏中似乎更应该关注儿童的融入、迷恋和感动,而这些可能是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这就类似伯兰尼提出的"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1]成人在对音乐、散文、美的感悟中,也会时时感受到语言的苍白,而且"语言一经说出,它往往会成为异己的存在"。如果教师过多地关注儿童用语言去说出他对音乐的理解,这似乎是对儿童提出的一个极大挑战,毕竟儿童的经验是有限的,而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就认为"想像一种语言就是想像一种生活方式"。[2]孩子的生活经验能用语言描述出来的东西哪有成人世界那么丰富。我认为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当孩子不能用语言去流畅表达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更多地引导幼儿运用身体语言来反馈。

小班音乐欣赏红绸教案

谁有好的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欣赏:《洋娃娃的葬礼进行曲》 目标 : 1、通过欣赏《洋娃娃的葬礼进行曲》体验感受伤心的音乐。(重点) 2、用动作、表情等来表达悲伤和快乐的心情。(难点) 3、在结伴舞蹈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准备:故事图片三幅;场景布置、公主和王子的角色;乐曲磁带和录音机。 过程:一、引出欣赏内容,感受悲伤的乐曲性质。 1、 安静倾听音乐,造成相应的氛围。 提问:听了曲子心情怎么样? 2、教师随着乐曲讲述事例。 提问:你想起了哪些伤心、难过的事啊? 二、配乐故事欣赏,进一步感受与表现音乐表达的情感。 1、 这个曲子还讲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教师随乐讲述) 提问:小矮人们看到白雪公主死了都怎么样?你伤心的时候是什么表情?怎么哭的?(我们来哭一哭) 2、 这次我们看着美丽的图画来听音乐里的故事。 提问:白雪公主有没有醒啊?我们帮小矮人想想办法让她醒过来吧! 三、通过表演,尝试用动作、表情表现悲伤的情绪。 现在,我们就是小矮人。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直到王子救活公主。 四、即兴舞蹈,体验快乐情绪。 白雪公主醒过来了!!让我们快乐地跳舞吧! 五、延伸:一起为公主和王子举行婚礼。

小班,思品,欣赏藏族服饰,教案

活动目标]

  l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丰富词汇:你好、好朋友。

  l引导幼儿辨认小动物,并体验模仿各种小动物不同的叫声。

  l教幼儿懂得与人交际要有礼貌。

  [材料准备]

  故事书《小鸟的好朋友》。

  [活动过程]

  一、教师模仿青蛙、公鸡、牛、羊的叫声,让幼儿猜测是这是哪种动物的叫声。

  二、教师拿出图书,讲述故事,在故事中插问各种动物的名称,并反复模仿动物的叫声。

  三、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故事:

  1)谁是小鸟的好朋友啊?小鸟的好朋友都是怎么叫的啊?

  2)鸟妈妈同意小鸟去看好朋友了吗?鸟妈妈是怎么说的?

  3)小鸟见到了好朋友,小鸟说什么?

  4)如果你见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你会对好朋友说什么呢?

  四、延伸活动:幼儿熟悉故事之后,鼓励幼儿尝试复述故事,并进行戴头饰的角色扮演游戏。

  附故事:《小鸟的好朋友》(原创)

  1、小鸟有好多好朋友,她决定要去看望这些好朋友。小鸟对鸟妈妈说:“妈妈,妈妈,我要去看望我的朋友们。”鸟妈妈说:“好啊,记得在天黑前回家,要说话有礼貌。”

  2、小鸟飞到了池塘边,看见了小青蛙。小鸟说:“你好,小青蛙。”小青蛙说:“咕呱,咕呱,你好,小鸟。”

  3、小鸟飞到了花丛中,看见了小蝴蝶。小鸟说:“你好,小蝴蝶。”蝴蝶姐姐扇动着翅膀说:“你好,小鸟。”

  4、小鸟飞到了草地上,看见了小公鸡。小鸟说:“你好,小公鸡。”公鸡说:“喔喔——喔——,喔喔——喔——,你好,小鸟。”

  5、小鸟飞到了农场里,看见了小奶牛。小鸟说:“你好,小奶牛。”奶牛说:“哞——哞——,你好啊,小鸟。”

  6、小鸟飞到了山坡上,看见了小绵羊。小鸟说:“你好,小绵羊。”小绵羊说:“咩——咩——咩——,你好,小鸟。马上就要天黑了,你赶快回家吧。”小鸟说:“好,我马上就回家,再见,小绵羊。”

  7、小鸟在天黑之前就回到家,对鸟妈妈说:“妈妈,妈妈,我回来啦,我今天和好朋友在一起很开心。”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恰当的选材 幼儿年龄小好动,因此欣赏的作品首先应该具有幼儿比较熟悉的音乐形象,以便提高他们的欣赏兴趣。如《水族馆》、《狮王进行曲》等,孩子们一听马上会想起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动物形象。由于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欣赏过程中就容易找到他的音乐形象,易于理解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 其次,音乐欣赏的作品不能太长,其结构也不能过于复杂。表现内容应该贴近幼儿生活实践和认识,在欣赏活动之前可以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前可让幼儿参观动物园;在欣赏《水族馆》时可让幼儿观察鱼在水中是怎样游动的;在欣赏《在钟表店里》时可让幼儿参观钟表店等等。这样幼儿容易进入角色,愉快的参与活动。总之选择一个好的教材是成功上好音乐欣赏活动的首要条件。 二、合理的指导 欣赏活动是一种安静的聆听活动,音乐欣赏活动一般是让幼儿听听、讲讲、动动,由浅入深,从感官欣赏到理智欣赏的过程。它是在内心进行的,从外面很难观察到的活动,但事实上是幼儿感知、思维、想象的发展,从外部可见的活动开始,然后逐渐内化的。以前,我在上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时,是让孩子单纯的听或机械地模仿,不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孩子学得很被动,效果也不佳,通过实践我发觉,应该是主动的动与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音乐,主动参与活动,所以,在欣赏音乐时不仅仅让幼儿使用听觉,而是要同时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来丰富、强化所听到的音乐形象。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首先是听音乐,既在多次听赏后,才能加深理解。如音乐作品《狮王进行曲》,一开始我就让幼儿欣赏两遍,让幼儿听一听、讲一讲,有个感官欣赏,使他们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但音乐作品欣赏光靠幼儿的听觉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运动觉,让幼儿动起来。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是在“动”中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同时活跃思维,产生想象,因而音乐欣赏除借助教具、语言外,还要依赖动作的帮助,来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如在作品《狮王进行曲》的活动中,幼儿欣赏几遍后,教师就必须让孩子动起来,让他们自由地做一些符合音乐性质,能表现音乐形象的动作,孩子们就会听的更仔细认真,并会跟着音乐的变化模仿狮子走路、发怒吼叫等动作。幼儿在音乐中借助动作自由想象、创造,加深了理解。 我们都有这种体会,当一个音乐作品出现在孩子面前时,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是动作,如拍手、点头,摇身体等,那如何再提高幼儿的欣赏层次呢?那就需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思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如在欣赏完《狮王进行曲》后,可以让幼儿听着音乐编一个故事,这样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又会提高一个层次。 老师在指导孩子欣赏时,除了要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还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提高孩子的兴趣,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学习。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熟悉理解作品,获得欣赏的乐趣!

怎样上好音乐欣赏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力和想象力,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呢?在这里我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活动,应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活动,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这是最关键的一点。音乐欣赏主要是要让学生听,从听中获取知识,激起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倾听音乐呢?我认为可以采用讲故事和提问法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比如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曲子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放牛郎王二小的故事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听之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王二小的故事,让一两个同学简单地把故事内容说一说,以加深印象。然后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一课就是把王二小的故事用歌曲的形式讲出来,它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又有什么不同呢?在听的时侯学生就会集中精力认真地听。

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

音乐欣赏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实质就是情感的审美,因此,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应始终把握一个“情”字,使幼儿在与音乐的对话中,体验情绪,表达情意,表现情感,从而达成陶冶情操的目的。 一、以了解为前提 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情绪体验应建立在两个“了解”的基础之上。 一是了解幼儿。幼儿是欣赏音乐的主体,因此所选择和提供的欣赏素材必须与幼儿的认知经验、情绪体验相吻合。如,《梁祝》是我国脍炙人口的民族音乐,其中的《化蝶》片段优美舒缓、回味无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解读,幼儿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小班可以通过PPT演示,让幼儿感受蝴蝶翩翩起舞的情境,并通过模仿蝴蝶飞的动作感受乐曲优美的意境,在动静交替中达到欣赏的目标;中班重点在于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两只蝴蝶相知相伴、相亲相爱的情感,并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句的起始;大班则重点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通过语言、动作来表达和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二是了解作品。音乐欣赏以优秀的音乐作品为载体,幼儿的情绪体验也是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品质和感人的艺术美,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幼儿欣赏。同样以《梁祝》为例,我们一般选择《化蝶》片段,而很少选择《抗婚》片段,主要原因即在于“抗婚”所表达的奋争、无奈、悲愤交加的情绪远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难以理解和感受的。 二、以对过程的关注为要旨 关注幼儿情感体验的过程。音乐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净化着我们的心灵,美化着我们的行为,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更应该重视幼儿健康丰富的情感的培养。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渔舟唱晚》中,在幼儿首次欣赏时,由教师独奏古筝曲《渔舟唱晚》,让幼儿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古筝曲时而婉转柔和、时而铿锵有力的特点。第二次欣赏时,教师运用音画结合的多媒体技术让幼儿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乐曲开始部分,展现给幼儿的是日出东山、宁静的湖泊、摇曳的渔舟的动人画面,听到的音乐是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古筝的声音悠远回环,营造出清晨湖畔波光粼粼、水鸟栖息的优美场景;乐曲中间高潮部分,展现在幼儿面前的是渔民欢乐的生动画面,听到的古筝乐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幼儿的情绪也高涨和激动起来,似乎感受到了渔民丰收的欢乐;在乐曲的尾声部分,展现的画面是归舟远去、皓月当空,轻柔而舒缓的旋律使幼儿感受到月色的幽静,沉浸在美的遐思之中。第三次欣赏时,教师采用了分段欣赏的方式,让幼儿通过辨别三段音乐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更清楚地感受到不同节奏和不同速度的音乐营造的不同情感。幼儿在教师精心营造的音乐氛围中身临其境,情感的闸门顿时打开了,十分自然地跟着音乐模仿起渔民拉网的关注幼儿动作表现的过程。如果说“听”能引导幼儿对音乐形象展开初步联想,那么“动”则使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因此,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动作表现是对音乐逐步熟悉和理解的过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让幼儿模仿狮王威武出行和仰天吼叫的情景,幼儿会产生莫大的兴趣;在欣赏中国民乐《金蛇狂舞》时,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模仿两条龙舟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乐曲的循环体结构,幼儿在昂扬的旋律、铿锵有力的锣鼓点子中用动作展现龙舟竞渡的情形,对乐曲的感受更为深刻。 关注幼儿想像表达的过程。音乐的想像空间是其他艺术门类所无法比拟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欣赏教学绝对不是仅限于作品本身的内涵,而应该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过程。教师更应该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拓展幼儿的思维和想像空间,引发幼儿想像的迸发,从而将幼儿带入广袤无垠的大千世界。在小班音乐欣赏《小老鼠和泡泡糖》中,乐曲的原意是表现小老鼠偷吃泡泡糖时脚被粘住,在逃跑过程中被泡泡糖的弹性反弹回原处的情景。但在欣赏过程中,有的幼儿说:“是小老鼠在滑滑梯呢!”有的幼儿说:“是小老鼠在溜冰呢!”……幼儿的想像脱离了作品的本身,却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幼儿模仿小老鼠快乐地滑滑梯或溜冰的动作,使整个活动在幼儿自己的创作中达到了高潮,幼儿也体验到了想像和创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以情境的创设为主线 “情境”二字,勾勒出一个人的内在感觉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音乐教学所特有的情感境界。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可让幼儿视、听、感、触、动的环境氛围,师幼共同分享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世界。幼儿本身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音乐欣赏的水平必须在情境中进行、在情境中提高、在情境中升华。一般来说,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由作品本身的需要、幼儿的欣赏习惯和年龄特点等因素决定,创设情境的方法也有很多种。 语言创设情境。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教师巧妙地使用语言,语言便会发挥神奇的妙用。在欣赏小提琴演奏的世界名曲《梦幻曲》时,教师选用了童话《梨子小提琴》来进行配乐朗诵,优美的语言将孩子们带进柔美抒情的梦幻世界,从而激发出幼儿内心世界的感受。有的幼儿说:“我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小松鼠,好像要跟着音乐一起进入梦乡了。”有的幼儿说:“我感觉到月光洒到了我身上,感觉特别舒服。”……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不尽相同,语言的美与音乐的美巧妙结合起来,触发了幼儿内心深处纯真的感情,从而更加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 光线创设情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光线,不仅能增加音乐的明暗效果,更主要的是能创设教学情境,烘托教学气氛,帮助幼儿感受音乐,更准确地体验音乐表达的情感。在欣赏音乐《挪威舞曲》时,在乐曲开始部分用暗一点的光线表现森林的神秘,在中间部分增加亮度表现精灵舞蹈的欢乐场景,在乐曲的结束部分将光线逐渐变暗,营造小精灵渐渐远去、森林恢复平静的场景。在光线的辅助作用下,幼儿在模仿小精灵舞蹈时自然欢欣雀跃,在表现小精灵远去时又自觉调整动作,用轻柔的动作代替刚才欢快的舞蹈。 图画创设情境。美术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能互融互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彼此间的相互借用,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适当地运用图画、图谱等视觉的参与对帮助幼儿欣赏音乐大有裨益。在欣赏民乐《平湖秋月》时,教师将活动室内布置成一个以国画为主题的场景,画面上或一人举杯邀月,或二人相对而弈,月下竹影婆娑,花间虫鸟成趣,幼儿在这样的情境中伴随着舒缓悠扬的音乐,自由地展开想像和表现对音乐的理解,他们的动作也都似古代的文人墨客一般洒脱、写意起来。 桌椅创设情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一桌一椅也关情,幼儿桌椅的摆放也是一种情境的营造。如,幼儿欣赏《叫卖小调》时,用桌椅摆设的变化,巧妙地设置成集市的一角,教师带领幼儿站在小街两旁模仿小贩叫卖的声音,幼儿很快找到了感觉,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一片叫卖声。在桌椅变化的集市中,孩子们玩着、乐着、感受着、体验着、创造着、评价着、成长着,平凡无奇的桌椅创设的情境产生了生动的教学效果。 音效创设情境。音效是指现代音乐欣赏教学中,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而选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响素材。如,利用废旧矿泉水瓶装上豆子、沙子、小石头等发出不同的声音,利用揉搓报纸模拟风雨声、敲击盆桶发出“雷电声”等。音效创设出的情境既能帮助教师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又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