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小班1-10数学教程 怎么教幼儿10以内数学

小班数学教案如何写

认识数字2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2的形成,认识数字2,理解2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2张,1和2数字卡片。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2格,分别写上1和2的数字并剪开。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2格,画上1和2的圆点。 三、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习2的数数,认识数字2) (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出示数字2,认读数字2。 2、分萝卜:学习2的形成,数数。 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2分。 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2个图形,先贴1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1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2个圆形,把萝卜分成2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复习认识数字1-2和2以内数数。 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2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拼图2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和2的数字)请兔宝宝将2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小班1-10数学教程

怎样教幼儿园小班数学

小班的孩子一般是3岁,3岁的孩子开始对数字变得敏感,这个时候的孩子虽然还没有经过专门的数学训练,却已经有了数数的渴望。比如,当他手中拿着几个玩具时,会喃喃自语地正确或错误地数着:“1个、8个、3个……”如此凌乱的数字,显示出孩子认识数字的急切心情。
要想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这一能力,我们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当母亲告诉孩子,“你的衣服上掉了两颗扣子”,“我们还需要三个盘子”等等的时候,她就是在利用这个机会教会孩子数字的概念。
刚开始时使用的方法是数钱。换零钱是一种非常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数数方法。给孩子们1角、5角的硬币,用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们学会数到10。

小班1-10数学教程

怎么教幼儿10以内数学

如果是家庭教育,可以买一些数字卡,教者和孩子每人都有一套数字卡,和孩子做数字找朋友游戏,教者拿一张数字,让孩子找出同样的数字,但不要教他读什么,教者自己大声读即可,比如自言自语,这是3等等,慢慢的,孩子就知道了。等自言自语的次数多了,故意念错,孩子会告诉你念的不对,这时孩子就自然记住了。
教孩子诗词也是这样,当孩子不认字时,教者和孩子游戏中,朗诵也好,读也好,自己读,不要刻意教孩子,让他在无意识中,记住,这样的记忆能记很久。

小班1-10数学教程

小班数学教案:敲响小鼓

一、活动目标
  创设儿歌“我的小鼓响咚咚”的游戏情景,通过欣赏理解儿歌内容,让幼儿体验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
  引导孩子体验和表现出与教学情景相符合的情感。
  三、活动预备
  1.布置一个“娃娃角”,有一张小床,床上有被子和小枕头。
  2.预备一只会眨眼的布娃娃。
  3.录音机和录有娃娃的哭声的录音带。
  4,将各种大小不同的鼓间隔地放成大半圆形。鼓棰放在鼓面上。
  四、设计思路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幼儿园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鲜的,他们对于如何在集体中学习,生活,如何与他人相处,毫无经验。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孩子社会性情感更显得尤为重要。
  儿歌“我的小鼓响咚咚”这一教材内容,就隐含着关心,不防碍别人的思想内涵。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语言学习不作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创设反映儿歌内容的情景,让孩子们在说鼓,哄小妹妹睡觉的游戏过程中体验,理解儿歌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从而引导幼儿表现出与儿歌内容相一致的情感。
  这一设计力求体现发挥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使孩子们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最自然,最真挚的感情。
  五、活动流程
  情景感知——体验理解——内化迁移
  (一)情景感知
  1、幼儿做模拟动作进活动室。
  内容是“玩具兵进行曲”孩子们听着欢快的旋律,做着吹喇叭,敲铜鼓等各种带有节奏的模拟动作,选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儿童的情感迅速聚焦,进入持续的情景,感知特色的情景。
  (二)体验理解
  1、体验我和小鼓玩得真开心。
  (1)出示一只布娃娃,引导幼儿与娃娃打招呼。
  (2)老师敲鼓。
  说明:请幼儿讲讲敲几下,老师就根据幼儿讲的敲几下,表示小鼓真听话。
  (3)个别幼儿敲鼓
  说明:请三一四名幼儿讲带有节奏变化的鼓点声,个别幼儿在敲上打出不同节奏。
  (4)幼儿欣赏儿歌第一段
  (5)幼儿再自由玩鼓
  (6)老师引导幼儿共同敲鼓
  老师敲鼓,幼儿听着老师发出了指令敲鼓,可以带有节奏的变化。
  (7)欣赏儿歌第一段或跟着念。
  2.体验理解关心小妹妹的思想情感。
  ①放娃娃的哭声,引导幼儿猜猜讲讲娃娃为什么会哭?
  说明:可让幼儿先自由讲,最后引导幼儿讲出是小娃娃要睡觉了。
  ②哄娃娃睡觉,师生共同唱“摇篮曲”。
  ③师生共同把小娃娃送到小床上睡下。
  说明:老师以自己轻轻地唱,轻轻地哄,轻轻地走,轻轻说话等言行和情绪来感染幼儿,使那种关爱他人的情绪得到扩散,从而理解小妹妹睡觉了,我们不能影响她的思想情感。
  ④欣赏儿歌第二段。
  (三)内化迁移
  1.幼儿与小鼓说静静话。例:小鼓你别响了,小妹妹睡觉了等等。
  说明:老师引导幼儿轻轻走,轻轻地用儿歌第二段的内容与小鼓说静静话,让小鼓别再响了,把对儿歌的理解化为具体的行动。
  2.老师完整念儿歌,幼儿跟念。
  3.幼儿轻轻走出活动室。
  说明:小妹妹睡觉了,老师带领幼儿去操场上玩,幼儿模拟小猫走轻轻离开。
  (四)延伸
  “幼儿在午睡时,同伴可以引导幼儿用关心他人,不影响他人的正确行为来表现。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附教材:我的小鼓响咚咚
  我的小鼓响咚咚,
  我说话儿它都懂,
  我说小鼓响三声,
  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呀呀,这不行,
  妹妹睡在小床中,
  我说小鼓别响了,
  小鼓说声懂懂懂。
  小圆形
  活动目标:
  1、对圆形变化感兴趣。
  2、乐意上下应接儿歌。

小班春天的照片数学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9以内的数量,能按数量将实物卡归类。
  2.认识数字8、9,并知道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3.愿意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述。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带领幼儿观察春天的景象,了解春天里有什么。
  2.教具:5_9的数字卡片、小动物。
  3.学具:幼儿用书第三页,第16页、第17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春姑娘睡了一个冬天,终于醒来了。她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她许久没见面的好朋友,她每见到一个朋友就给它拍张照片。你知道春姑娘都给谁拍了照片?
  1.幼儿相互交流:春姑娘可能会碰到谁?会给谁拍照片?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季节的特点进行思考。
  2.教师出示动物片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是春姑娘给朋友拍的照片,你们看看,上面都有谁?
  (二)引导幼儿正确判断9以内的数量。
  1.教师:每张照片上的朋友各有多少呢?
  2.幼儿每说一样物品的数量,教师就引导全体幼儿进行检查。
  3.教师哪些卡片上的物体的数量是一样 多的?把一样 多的物品放在一起。
  4.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
  (三)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1.教师:春姑娘不了拍了这么多照片,想请小朋友帮忙整理一下。哪张照片上的朋友 的数量最少,哪张照片就排在第一;哪张照片上的朋友最多哪张照片就排在最后。你们觉得这些照片应该怎样排队呢?
  教师请个别幼儿操作,并给卡片匹配数字。
  2.教师引导幼儿关注操作后的结果,并集体按顺序读一读。
  3.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教师:8除了可以表示8朵花、8只蜜蜂,还能表示什么?9 还能表示什么?
  (四)幼儿操作。
  1.按序插点子卡片,匹配数字。、教师:按顺序将点子卡片插在分类盒上。然后送玩具给点子卡片,让点子和玩具的数量一样多。
  2.小猫钓鱼。
  老师:小猫要沿着1_9的顺序走才能吃到鱼,请小朋友也来试一试。
  3.给小动物喂食。

学前班数学10以内相邻数详案

游戏一、小动物来排队
全班小朋友10人一组分成四组做游戏。小花猫发礼物,第一小组小朋友每人一个数字卡片。当小花猫说“喵喵喵喵”时,小朋友在教室内四散跑或走,当小花猫说 “喵”时,小朋友要立刻按1—10的顺序排好一队,要求从左到右排列。第二、第三、第四小组依次做游戏,练习1—10数序的排列。 游戏二、找朋友
四组幼儿按1—10的顺序排好队后,小花猫带着幼儿说儿歌: 小兔小兔左右转,小兔小兔仔细瞧,
左瞧瞧,右瞧瞧,瞧见的朋友真不少,
你的朋友是几和几?请你快来告诉我。
幼儿大声告诉小花猫,自己的朋友是几和几?
幼儿可以交换数字卡片,反复玩几次,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排列关系。

幼儿园小班数学15的看指数数教案怎么写

活动目标: 1.练习唱数1、2、3、4、5。 2.口手一致地边念数数歌,边表演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1.《我的数学》第15页。 2.参考[附]自制儿歌挂图。 活动过程: 1.展示儿歌挂图,教师示范念一遍。 2.请幼儿跟着教师念一遍。 3.教师示范每一句配合的动作,请幼儿跟着教师,边念边做动作: 1根棍子轻轻打,2双筷子里外扒,3个小孩吹喇叭,4个小兵不害怕,5个朋友力气大。 4.和幼儿一起多练习几遍,让幼儿熟悉儿歌与动作。 5.可请自愿的幼儿做一遍让大家欣赏。 6.带领幼儿打开《我的数学》第15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和数字,鼓励幼儿根据数量在空格处画圈。 活动评价: 能跟随教师念儿歌、做动作。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1和许多教学设计有哪些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数字“1”
2、了解数字“1”表示的意义,引导幼儿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娃娃家的物品,其中有些事一个,有的是又许多。如:一个娃娃、一个杯子、一面镜子、一个玩具车、一把牙刷、一把梳子、许多书、许多积木、许多彩色笔(散的),可以实物。
2、卡片:数字1、许多
3、1和许多操作卡片
教学过程:
一、 问候、 热身:
教师数字幼儿指五官,1—眼睛2—鼻子3—眉毛4—嘴巴,教师报数字幼儿作出反应。
二、 呈现教学主题
1、玩娃娃家的游戏,感知1和许多都是表示数量的。
布置娃娃家
———请幼儿说说娃娃家有些什么?
———找数量:请幼儿找找娃娃家里哪些东西只有1件,哪些东西有许多

———教师小结:像书,积木、彩色笔有许多,出示准备好的图片。一个娃娃、一个杯子、一面镜子、一个玩具车、一把牙刷、一把梳子只有一个的,想想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
2、认识数字1、理解意义
(1) 分析字形,字意。1像什么。
(2) 教师小结:一样东西都可以用来表示。
三、识别概念和辨别
1、1还可以表示什么。教师提醒它可以表示很大的一样,也可以表示很小的一样。
2、找找教室里或生活、身体上哪些东西可以用1或者许多来表示。
3、认识许多,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出示许多书。
师:这里有什么呀?书。有多少书?(许多)
师:哇,老师手里有许多书,那现在呀就让小朋友们和我一起分享分享。
———将书分给幼儿。
师:小朋友,还有书吗?
幼:没有
师:那你们手中有几本书?
幼:也是一本。
师:那我把许多书分成了1本1本1本。(边说边指着自己和幼儿的书)
师:可是现在已经分享好了,那怎么样才能变成许多本书呢?
幼讲述。
———总计:一本一本放在一起就是许多。
师:许多书放在一起就是一叠书,我们现在可以直接说它现在是(一叠书),那这里我们可以用数字什么来表示呢?(1)只是这个1是表示一叠书。分开来就是(许多书)。许多书可以组成(一叠书)。
小结: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是就是许多。许多也可以组成1,这个1表示更大的东西。
四、规则内化与应用
1、游戏拍手,教师说1幼儿拍一下,教师说许多,幼儿快速拍手知道老师说停幼儿才停,重复。(或者跺脚,拍肩)
2、送卡片(准备1和许多数量实物图片),出示字卡1和许多,请幼儿将卡片送到相应的数量。
五、认知策略形成
1、正确学会书写1
师:原来1这个数字这么厉害,现在我们来学学它应该怎么写。
师:看看梁老师现在把1写进了什么里面?格子里。
师:可是它在格子里是怎么站的?
幼:斜的。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示范
2、布置课堂作业:1写一行。教师提醒幼儿的写作业的姿势和握笔方法。
3、两位老师巡视指导幼儿的写作业的坐姿和握笔方法
六、布置回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