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是?
胆固醇是一种类脂,在体内广泛分布, 尤以脑组织和神经组织中最多。人体内的胆固醇一部分来源于食物, 一部分由体内合成。
人体内的胆固醇具有重要功能:
1、保持生物膜的完整性,
2、参与钙、磷代谢,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
3、在肝脏的胆固醇转变成为胆汁酸,促进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4、参与激素的合成。
过去,人们一直把胆固醇当作高血压病、 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的主要致病原因。那么, 胆固醇对人体究竟有无危害,怎样发生的危害。在正常情况下, 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不会对人体产生损害, 只有当胆固醇代谢紊乱时,才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正常人血液中的胆固醇是由脂蛋白来运送的,低密度脂蛋白,含胆固醇多,担负着转运2/3的血清胆固醇。它所携带的胆固醇进入损伤的动脉血管壁后,容易与纤维组织结合而沉淀,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密度脂蛋白,颗粒最小,能自由地出入动脉血管壁, 及时清除沉积在动脉内膜上的胆固醇,并带到肝脏, 加以代谢。
近年来,研究发现,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原因主要是胆固醇。因为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结合不牢固,穿透力大,侵及动脉内膜,并沉积在动脉壁上,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弹性降低,形成管腔狭窄,由此可见, 心血管疾病确与胆固醇有关。对血清总胆固醇增加, 总血脂较高的老年人,应加以饮食调节, 要少吃高饱和性脂肪酸的食物,如:猪油、奶油、牛油、动物内脏; 宜食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蔬菜、水果可以抑制胆固醇的的合成。 一般植物油中还含有一种植物固醇, 可抑制人体胆固醇的吸收。在植物油中, 降低胆固醇作用最好的是米糠油和玉米胚芽油。米糠油含不饱和脂肪酸为80%, 人体对它的吸收率较高 ,一般可达92~94%,长期应用米糠油可降低胆固醇18%,玉米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达93%以上,研究表明, 食用玉米油可以降低胆固醇、对冠心病、动脉硬化有特殊疗效。
老年人进食多量的脂肪餐后,因代谢较差, 易引起餐后血脂增高,从而增加血液粘稠度,诱发心绞痛发作。 甚至导致血栓形成。因此,脂肪摄入不可集中于一餐, 而应均匀调配。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解除精神紧张,使过多的热量消耗,降低血脂水平。
十大降低胆固醇健康食物
1.燕麦∶燕麦是五谷里食物中含有水溶性纤维最多的食物,研究指出,它能有效带走身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而且脂肪含量极低,能预防心血 管疾病,适合高胆固醇人士食用。
2.桃驳梨∶除了桃驳梨之外,其实很多水果都含有丰富的水溶性及非水溶性纤维,例如橙、香蕉及西柚等,都是上佳降低胆固醇的食物。
3.红萝卜∶红萝卜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而且甘甜爽口,又含有相当高的维他命A,用来作沙律或伴菜就最适合不过。另外,不少蔬菜都 含有水溶性纤维,例如椰菜,其营养价值与红萝卜也不遑多让。
4.眉豆∶眉豆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其它「近亲」的干豆类,所含的水溶性纤维也不少,例如红豆、绿豆、黑豆等,用来煲汤或炮制糖水 都健康有益。
5.豆浆∶与豆腐一样,含有丰富的黄豆蛋白,能降低坏胆固醇。根据美国药物管理局建议,每天进食25克的黄豆蛋白,以及配合低脂肪及 低胆固醇的饮食,就能有效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
6.果仁∶其它如开心果、杏仁及花生等,脂肪含量虽然颇高,但果仁含有丰富单元不饱和脂肪,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只要吃适量就会对身体 有益。
7.奥米加3脂肪酸∶诸如深鱼类的三文鱼、吞拿鱼、沙甸鱼,就含有丰富的奥米加3脂肪酸,能降低三脂甘油酸,令血液的黏稠度下降,有 助减低血栓形成的机会。
8.金菇∶不只金菇,其实很多菇菌类的食都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能帮助降低胆固醇及预防心脏病,而且菇菌类的食物烹调方法简易,味 道又可口,吃多点也无妨呢!
9.橄榄油∶与芥花籽油一样,橄榄油含有单元不饱和脂肪,日常应以健康食油来代替动物食油,而且味道清香,用来炒菜或制作沙律都很健 康。
10.海藻类∶即海带及紫菜,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用来制作沙律、入馔及煲汤,都能吸收其纤维成分。
胆固醇是什么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
胆固醇是什么
一般都知道,脂类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体内的一种主要能量来源;另一类叫类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约占体重的5%,除包括磷脂、糖脂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种叫胆固醇。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
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胆固醇是由甾体部分和一条长的侧链组成。人体中胆固醇的总量大约占体重的0.2%,骨质约含10毫克,骨骼肌约含100毫克,内脏多在150~250毫克之间,肝脏和皮肤含量稍高,约为300毫克。脑和神经组织中含量最高,每100克组织约含2克,其总量约占全身总量的l/4。
胆固醇是什么
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
胆固醇摄入多了,就会引起高胆固醇血症,进而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所谓的“富贵病”。
简单的说就是脂肪过多
什么是胆固醇
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中国正常人血清的总胆固醇量约为182.5±4.3毫克%。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表示胆固醇代谢可能发生障碍。
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
什么是胆固醇
胆固醇 一般都知道,脂类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体内的一种主要能量来源;另一类叫类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约占体重的5%,除包括磷脂、糖脂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种叫胆固醇。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 胆固醇在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但当其过量时便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现代研究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形成与胆石症与高胆固醇血症有密切的相关性。 如果是单纯的胆固醇高则饮食调节是最好的办法,如果还伴有高血压则最好在监测血压的情况下只要经医生确定为高血压,则需要使用降压药物。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请引起注意。 自然界中的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之中,植物中没有胆固醇,但存在结构上与胆固醇十分相似的物质——植物固醇。植物固醇无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肠粘膜,植物固醇(特别是谷固醇)可以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的吸收。 胆固醇虽然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之中,但是不同的动物以及动物的不同部位,胆固醇的含量很不一致。一般而言,兽肉的胆固醇含量高于禽肉,肥肉高于瘦肉,贝壳类和软体类高于一般鱼类,而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含量则最高。 通常,将每100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低于100毫克的食物称为低胆固醇食物,如鳗鱼、娼鱼、鲤鱼、猪瘦肉、牛瘦肉、羊瘦肉、鸭肉等;将每100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为100~200毫克的食物称为中度胆固醇食物,如草鱼、鲫鱼、鲢鱼、黄鳝、河鳗、甲鱼、蟹肉、猪排、鸡肉等;而将每100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为200~300毫克的食物称高胆固醇食物,如猪肾、猪肝、猪肚、蚌肉、蛀肉、蛋黄、蟹黄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高胆固醇的食物。 在对待食物胆固醇的作用方面,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片面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胆固醇是极其有害不能吃的东西。说这种观点片面,是由于持这种观点的人对胆固醇在人体内的作用缺乏清楚的认识。事实上,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参与了一些甾体类激素和胆酸的生物合成。由于许多含有胆固醇的食物中其它的营养成分也很丰富,如果过分忌食这类食物,很容易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导致贫血和其它疾病的发生。 另一种观点认为胆固醇对人体无多大危害,人们可以尽情地摄取。这种观点之所以错误,是由于对高脂血症、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缺乏认识。长期过量的食物胆固醇摄入,将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 在每天吃多少胆固醇比较恰当这个问题上,一般认为健康成人和不伴有冠心病或其它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300毫克,而伴有冠心病或其它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200毫克。 在饮食上最好使用含膳食纤维丰富的事物,如:芹菜、玉米、燕麦等;茶叶中的茶色素可降低血总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绿茶比红茶更好;维生素C与E可降低血脂,调整血脂代谢,它们在深色或绿色植物(蔬菜、水果)及豆类中含量颇高。限制高脂肪食品:如动物内脏,食植物油不食动物油。 饮酒可能使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加强防治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饮酒量以每日摄入的酒精不超过20克(白酒不超过50克)为宜,葡萄酒较合适,但必须严格限制摄入量。
什么是胆固醇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
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胆固醇是由甾体部分和一条长的侧链组成。人体中胆固醇的总量大约占体重的0.2%,骨质约含10毫克,骨骼肌约含100毫克,内脏多在150~250毫克之间,肝脏和皮肤含量稍高,约为300毫克。脑和神经组织中含量最高,每100克组织约含2克,其总量约占全身总量的l/4。
什么是胆固醇
一般都知道,脂类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体内的一种主要能量来源;另一类叫类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约占体重的5%,除包括磷脂、糖脂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种叫胆固醇。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 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