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隆穴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丰隆,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络穴。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布有腓浅神经及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眩晕,咳嗽多痰,气喘,胸痛,癫狂,痫症,下肢浮肿,腿膝酸痛,下肢痿痹,高血压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丰隆穴是人体的一个穴道,丰隆穴位于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丰隆穴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定位】 真正的丰隆穴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解剖】 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主治】 ①头痛、眩晕。 ②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 ③癫狂。 ④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l~1.5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支气管炎、腓肠肌痉挛、肥胖症等。 丰隆穴位置配阴陵泉、商丘、足三里治疗痰湿诸症;配肺俞、尺泽治疗咳嗽痰多。 具体位置及查找 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1 图2到3分钟。 穴位一般比周围要敏感,道人按摩丰隆穴会有轻微疼痛感。【见图2】 备注络穴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人体穴位配伍】 配风池穴治眩晕;配膻中穴、肺俞穴治痰多咳嗽。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附注】 足阳明经络穴。 丰隆穴 足阳明络穴。 【穴义】胃经浊气在此沉降。 名解 1)丰拢、丰隆,象声词,为轰隆之假借词。本穴物质主要为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如雷雨之轰隆有声,故名丰拢2)足阳明络穴。本穴位处胃经下部,气血物质为汇聚而成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为云化雨降之处,气压低下,胃经及脾经天部水湿浊气汇合于此,所降之雨又分走胃经及脾经各部,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阳明络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化雨从天部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胃浊。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操作:直刺l~1.5寸。 临床运用:丰隆穴现代常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支气管炎、腓肠肌痉挛、肥胖症等。配阴陵泉、商丘、足三里治疗痰湿诸症;配肺俞、尺泽治疗咳嗽痰多。 备注:络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化雨从天部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胃浊。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配伍:配冲阳,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配肺俞、尺泽,有祛痰镇咳的作用,主治咳嗽,哮喘。 配照海、陶道,有涤痰醒神的作用,主治癫痫。 按摩:丰隆穴的穴肉厚而硬,点揉时可用按摩棒,或用食指节重按才行。找穴要耐心些,可在经穴四周上下左右点按试探,取最敏感的点。当有痰吐不出的时候,丰隆穴会变得比平时敏感许多。 取穴法:仰卧或正坐垂足,在外膝眼(犊鼻穴)下8寸,即外踝最高处与外膝眼联机之中点,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取穴。 操作方法:毫针针刺法。患者仰卧,伸腿勾足,取丰隆穴,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垂直进针,迅速刺入皮下,进针1-1.5寸深。待针下有沈、涩、紧感为得气,得气后施以徐而重之手法,使针感传至二、三趾部,针感随时间延长而呈持续性加强,直至出针为止。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针刺1次,10日为一疗程,其间休息2日。 适应症:高脂血症。形体肥胖或善忘语迟或思维迟钝或痴呆嗜睡,头胀、眩晕。 释义:丰隆穴系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丰即丰满,隆指突起,足阳明经多气多血,气血于本穴会聚而隆起,肉渐丰厚,故名之。《会元针灸学》云:丰隆者,阳血聚之而隆起,化阴络,交太阴,有丰满之象,故名丰隆。 穴道主治 丰隆穴主治 头痛、眩晕。 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 癫狂。 下肢痿痹。 搓揉丰隆穴,消除胃胀症 长时间以来感觉胃胀,长嗝,食欲不佳,一般情况下不吃早餐,特别是饭后总感觉胃部不适。 采用揉、搓丰隆穴可以就消除了胃胀感,而且对早餐还有了较强的食欲。 方法:用大拇指采用点按式按丰隆穴三分钟,然后沿顺时针揉丰隆穴十分钟,后用大拇指沿丰隆穴向下单方向搓(即只能是由丰隆穴向上,而不能是由丰隆穴向下然后由下到上这样的来回搓)十分钟即可。 原因:胃胀,打嗝,食欲不佳实为胃部功能失调、消化力低下所致。而丰隆穴具有很好的治疗慢性胃肠病、调理胃脏的功能。 痰湿与丰隆穴 中医讲的痰湿,是体内代谢废物堆积。常吃辣的甜的,“肥甘厚腻”,会困住脾胃,湿排不出去。《丹溪心法》: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身重象没拧干的湿衣服,没精神。 痰湿体质的特征,偏肥胖,食量大,容易疲倦。面色发白,舌苔白腻,不爱喝水,大便不成形。 成因,首先是脾胃虚弱,背后有肾肝的连带关系,还有饮食习惯。 养生方法,住处不宜阴冷潮湿,阴雨天避开湿邪;多运动,晒太阳;少食肥甘厚味和饮料酒类,每餐不宜过饱。 食疗可以健脾祛湿:芡实莲子苡仁汤。 穴位按摩: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1到3分钟。穴位一般比周围要敏感,道人按摩丰隆穴会有轻微疼痛感。 减肥与丰隆穴 将左(右)下肢平放在对侧膝关节上,用右(左)手中指指尖放在丰隆穴上,拇指附在对侧,用力掐0.5分钟-1分钟。 功效:消食导滞,消脂。 每天早晚坚持做1遍,要持之以恒。同时配合做收腹~肛运动20-30次。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饮食应有节制,少食肥腻油炸食品。 医学特色 丰隆穴首载于《灵枢‧经脉》篇,具有调和胃气、祛湿化痰、通经活络、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尤被古今医学家所公认为治痰之要穴。元‧王国瑞《玉龙歌》云:痰多宜向丰隆寻,明‧楼英《医学纲目》指出:风痰头痛,丰隆五分,灸亦得。诸痰为病,头风喘嗽,一切痰饮,取丰隆、中脘,《备急于金方》云:丰隆主狂妄行,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等等,均指出丰隆穴为治痰之要穴,又是治疗因痰所致的癫狂、咳嗽、哮喘、头痛等病症的有效穴。 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的因素之一。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首先责之于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脾无留湿不生痰之说。因为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故可治脾胃二经疾患。针刺丰隆穴可通调脾胃气机,使气行津布,中土得运,湿痰自化。而百病皆由痰作祟,所以凡与痰有关的病症都可取丰隆穴治疗。 李世珍氏指出:凡与痰有关的病症,如痰湿犯胃之恶心呕吐;痰浊阻肺之咳嗽、哮喘;留滞中焦之胀满纳呆;溢于肌肤之肿;流注经络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流注皮下经络之皮下肿块,如颈淋巴结核;蔽于清阳之头痛、眩晕;痰火上扰清窍之头痛;痰邪扰心之心悸、神昏、癫狂;痰阻舌络之舌喑;痰火阻肺之喉喑;痰阻胸络之胸痹;痰气搏结之梅核气以及与痰有关的疟疾等都属本穴的治疗范围。 此外,何友信氏指出,取刺丰隆穴可治疗足阳明经线上的疼痛性疾病,肌肉关节运动障碍或非疼痛性疾病。如头痛和眼球胀痛、下颌关节风湿痛、胸部肌肉风湿痛、颈部肌肉和足背部风湿痛、小腿肌肉风湿痛等,仅用丰隆一穴施治,能实时消除或减轻足阳明经线上的疼痛,功能运动也伴随着疼痛的消失而改善,这是由于丰隆穴位于膝以下的重要位置,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又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故取刺本穴可有疏通本经气血阻滞的作用,所以能治疗其循经线上的病症。 高脂血症多为过食高胆固醇、高醣食物或机体本身内在脂代谢失调所致。中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湿痰、肥胖等范畴,多因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瘀滞脉络所致。故高脂血症与痰浊关系密切。朱曾柏氏认为,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很早就有了记载,血中脂类物质过高,无疑可以视为痰浊;或称之为脂混血中,所以按痰为主治疗。并立化痰祛脂、升清降浊为其治疗大法。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有疏通脾、胃表里二经的气血阻滞,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降痰浊、化瘀血,泄热通腑,故可治疗由于痰浊瘀阻经络而致的高脂血症。临床观察,随着血脂日趋正常,形体肥胖、善忘语迟、思维迟钝、痴呆嗜睡、头胀眩晕等症状也随之好转或消除。
如何正确使用丰隆穴来减肥呢
病情分析:
你好,减肥关键是忌肥肉,油腻,少吃糖.还有多运动!
指导意见:
适当节制饮食:少吃糖、淀粉、动物脂肪等,以吃七分饱为度,这样可促进体内脂肪的消耗,加上每天多跳下绳,跑跑步,主要还是坚持,这样会有很好的效果的
肺俞 合谷 谈多加 丰隆 咽痒加 天突 怎样找?
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易取法: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 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 内与条口相平,当外膝眼(犊鼻)与外 踝尖连线的中点。 天突: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如何改善干燥的皮肤
一般来说,一年四季中最容易出现皮肤问题的可以说是秋冬了,而出现的问题又多是与皮肤干燥及敏感有关,令许多女性十分烦躁。为何皮肤会变得特别干燥、敏感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皮肤的生理变化:皮肤的功能除了有保护、感觉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调节体温,其次排泄和分泌也相当的重要。每当气候转热或湿度增加时,身体的新陈代谢也随着增加,这时为了保持适当的体温和排出大量的代谢物,汗腺的功能当然维持到较旺盛的水准,此时毛孔张开、汗腺张开,皮脂腺的分泌增加,汗液的排泄也增加,把过量的热量及代谢物排出体外。
但是到了气候一转凉,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人体的新陈代谢也随之减少,毛孔紧闭,汗腺皮脂腺的排泄减少。而随着这些分泌物、排泄物的减少,皮肤表面上的油分也跟着减少。如果你的皮肤是属于干性或本身年龄较大者,那就更容易造成皮肤干燥,角质层缺水的皮肤干燥、敏感问题。
对于皮肤干燥,保养的秘诀就是:多饮水、少刺激、常滋润,使用富有营养及滋润性的护肤品,不用太热的水及刺激性强的洗面皂,防止洗去皮肤上的滋润层。
秋季如何美容
秋天,空气中的湿度大大降低,人们暴露在外的皮肤有一种紧绷绷的难受感觉。这是由于皮肤水分蒸发加快,皮肤角质层水分缺失的缘故。如果皮肤严重缺水,则会干裂、脱屑。所以秋天的皮肤护理特别重要。
要护理好皮肤可以找有经验的美容师,也可以自我护理。但是,有些人因缺乏护肤知识,在秋天想当然地使用油脂型的护肤品,结果反而使皮肤变得又黑、又皱、又硬。这是因为秋天风沙大,灰尘多,空气干燥,容易令多油的皮肤表面沾满灰尘,而皮肤中的水分却得不到补充,再加上阳光的照射,使皮肤更易晒黑。所以,秋天护理皮肤可按如下方法进行:
1、 选择合适的护肤品。
选择护肤品的原则是根据皮肤属性,根据时间和气候。例如干性皮肤的人,要选用适合干性皮肤的护肤品,不能选用适合油性皮肤的护肤品。秋天时,不要选用夏天的护肤品。
2、 日常的皮肤护理。
运用合适的护肤品,坚持白天做两次面部清洁,还要使用护肤霜补充适当的油分和水分,让皮肤洁净与滋润。晚上洁肤一定要彻底,先用温水、洗面奶彻底清洁面部的皮肤,再用不含酒精的化妆水进一步洁肤及补充水分,然后在面部薄而匀地抹渗透性强的滋润晚霜,并适当地热敷,让其营养渗透到皮肤深层。
3、 定期祛除死皮。
除了每日的护肤外,每1-2周用祛死皮膏祛除死皮细胞,令肌肤柔软洁净。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胃痛的紧急措施是什么
1临时止痛;1雷尼替丁片150毫克/片;一日2次,每次1片。2;阿托品片0.3毫克/片;一日3次,每次1片。
2构橼酸铋雷尼替丁胶囊;350毫克/粒;
适应;慢性胃炎,胃及12指肠溃疡;
作用;制酸止痛,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粘膜;
用法;一日2次,每次1粒,连服4---8周。
身体哪一个穴位医治嗜睡
这个穴位在小腿外侧面,外踝尖上8寸,胫腓骨之间。红曲是甚么?有人反应说这个穴位不好找,其实你只要找到大致位置,当摸到某个部位特别敏感,疼痛得利害,那就是丰隆穴了。这个穴位采取针灸的效果最好,要由专门的针灸医师操作。如果针灸不便,推拿这个穴位也能起到燥湿健脾、豁痰开窍的功效,每天只须花上你1~5分钟的时间,乃至在你看电视或是等车乃至跟朋友聊天的进程中,就随手完成了。 由于丰隆穴是足阳明络穴,胃经和脾经的水湿浊气会合于此,化雨而降。推拿这个穴位便能疏通胃经和脾经两经的气血,即“1络通2经”,因此它起到调理脾胃,增进水谷精微的运化和利气宽胸的作用。《玉龙歌》里就说:“痰多宜向丰隆寻”.在古代,“丰隆”是“云”、“雷”之意,人头痛脑昏,就像头顶襄着1团阴云,而刺激丰隆穴,就可以使水湿浊气,化为倾盆大雨,哗哗而落,因而能够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疲惫困乏统统消去了。 另外你在推拿这个穴位的时候无妨加进自己的意念,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风云之使者,手掌过处,无不“云”“雷”滚滚,痰湿积块无不化作大雨瓢泼。每天早上这么1揉,哪里还有半分睡意? 所以请不要认为困了就多睡会,如果长时间以往的这样就应当注意了,很多的疾病都是由于嗜睡引发的,所以嗜睡我们不容忽视了。
中医是是如何看待脂肪肝的?脂肪肝是怎么回事?
中医是是如何看待脂肪肝的? 从中医角度,脂肪肝的出现的根源还是脾胃不好,气血不足,无法良好运化食品,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它功能. 除了影响肝以外,脾胃不好可以影响到五脏六腑,造成很多不舒服的症状: 假如有胸闷心悸气喘,而无实质性心脏病的脂肪肝患者,平日可吃些补益气血的小成药,类似参苓白术(脾肺气虚,轻易乏力气喘的);感觉肋间憋气,胸肋骨涨满,轻易着急发火或抑郁的人,多数为肝脾不和或肝气郁结,可以吃些逍遥丸(疏肝健脾),同时还可以推拿阳陵泉,太冲穴,以舒肝理气的,同时放松心情,少生气;此外,经常推拿胃经的的丰隆穴可以调理脾胃,降低血脂;轻易心悸头晕,全身无力,但又不是饿的感觉,可以喝些人参生脉饮。柏子养心丸(轻易心悸失眠的,饿但无全身乏力的).假如觉喘气费劲,气憋在胸中,胃堵,就像不主动呼吸就上不来气的可以吃些补中益气丸......所有药物都是以补正气,化淤滞为目的。 当然首要还是要靠饮食和生活的改变为主,药物的作用是第二位的。只需要小小的改变,带给您的则不会只是解决小小的脂肪肝,而是整体的健康改变。 路远配方保健商城!您可以去看看,里面有保肝护肝类的配方。
针灸减肥都是哪几个穴位?要怎么扎多深?一次多长时间?多长时间一次?一疗程为多长时间
合谷 [位置]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取穴时,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取穴。 [功能] 疏风清热,能通络,润面泽颜,对头面五官疾患、痤疮、荨麻伴侣、风疹有效。 [方法] 直刺0.5~1寸,可灸。 曲池 [位置] 位于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时,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 [功能] 祛风解表、调和营卫、除疹止痒,可用于瘾疹、脂溢性皮炎、荨麻疹、痤疮。 [方法] 直刺0.8~1.5寸,可灸。若治荨麻疹,配伍足三里、隔腧、血海效果更好。 足三里 [位置] 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处开1横指;取穴时,正坐或仰卧屈膝、于犊鼻穴直下3寸、距胫骨前嵴约1横 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 [功能] 健脾和胃、调补气血、健体美容,对虚劳羸瘦、面部皱纹、面色萎黄、痤疮有较好的疗效。 [方法] 直刺0.5~2 寸,可灸。若配曲池可治荨麻疹。 血海 [位置] 位于髌骨内上缘上方6~7毫米处;取穴时,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2~5指,向上伸长,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即是穴位。 [功能] 调和气血、散风祛湿,适用于湿疹、荨麻疹、蝴蝶斑、斑秃、面部色素沉着。 [方法] 可直刺0.8~1.5寸,可灸。 三阴交 [位置] 位于内踝高点上方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上;取穴位时,正坐或仰卧,沿内踝尖直下3寸,于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 [功能] 健脾化湿、疏肝益肾,对不孕、痤疮、脱发、脂溢性皮炎、黑变病有效。 [方法] 直刺1~1.5寸。可灸。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针刺、艾灸等手段作用于人体穴位,达到防治疾病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历史悠久,适应证广,疗效显著、操作方便、经济安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数千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般的办公室女性都是胖在腹部,不一定是肥那里就扎那里,一般的来说针灸腹部的重要穴位如天枢穴、中脘和上脘穴位,可以刺激穴位,调整内分泌。 针灸腿部穴位,血海可以调整腿部肥胖;足三里,调理肠胃;丰隆穴,全身性消脂;针刺三阴交,有通经活血的功效。 中药网www.zhong-yao.net 上臂也是一般女士的常见易胖部位。针刺肩贞穴和臂臑穴可以调理手臂肥胖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耳穴。在耳朵的有关穴位上贴上“小豆豆”,饭前半小时按压这些穴位,可以抑制食欲。 辅助减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