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养肺第一穴位 手上什么穴位能补肺虚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滋养肺部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

养肺第一穴位

补肺的穴位有哪些

    肺经上面的所有穴位对肺都有一定的好处,下面我特别给你介绍五个穴位,每天除了点按这五个穴位以外,还应该顺着经络的走向拍打肺经,每一侧200下以上,以半握拳的方式从胸部的太渊穴拍打到手部的少商穴。坚持就是胜利,祝你早日康复!!!

    一  内关  “内”是和外相对而言,“关”关口,意指经气由此而入,故名内关。     位置:在腕横纹直上两寸两筋间(三横指)。     主治:肺炎、哮喘、心绞痛、胃痛、呕吐、失眠、晕厥、妊娠恶阻等。     二  肺俞  此穴接近肺部,为肺脉经气转输之处,故名肺俞。     位置: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之。     主治:肺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咳血、盗汗、背部冷痛等。     三  尺泽  腕后至肘为一尺,前臂称“尺部”;“泽”指沼泽,低凹处。故名尺泽。     位置:在肘横纹的中央,大筋的外侧取之。     主治:肺炎、哮喘、咳嗽、咳血、咽喉肿痛、肘臂肿痛等。     四  膻中 “八会穴”之一----“气会膻中”,所以对一切与气有关系的疾病皆有益。 “膻”指心中宫城,代心受命;“中”指隔膜之中,故名膻中。     位置:位于玉堂之下,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肺炎、哮喘、咳嗽、胸痛、噎膈、乳少等。

    五 孔最  “孔”通也,“最”极也、第一的意思,故名孔最。     位置:在太渊穴和尺泽穴的连线上再向尺泽穴一横指。     主治:咳嗽、咳喘、咳血、胸痛、肘臂疼痛、不能屈伸。

养肺第一穴位

手上什么穴位能补肺虚

少商:大指内侧,指甲角外一分。

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太渊:仰掌、腕横纹之桡侧凹陷处。

列缺: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祝好!

养肺第一穴位

滋肺阴的穴位是哪个?

肺经有燥热 当然是按鱼际
鱼际是肺经的荣穴,五行属火,火克金,从穴性来看,鱼际可以滋阴降火,作用是偏泻的。所以选用它可以降肺上的燥热以治标。

这个穴位的刺激不分时节。对于这种慢性病来说,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是疗效的积累,所以有机会就要去按揉。

鱼际位于大拇指第二节后面,连接手腕和拇指第二节的骨中点处,手掌和手背交界的地方。

肾经的太溪在五行中属水,肺为金,而用太溪是取“金生水,金水互生”之意。而且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补肾阴同时也是补肺阴。

【操作方法】消渴属于本虚标实的病症,我们在操作时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先去其标,再补其本。每天晚上9点左右,先大力按揉鱼际3分钟,以产生酸疼感为好,双侧交替进行;然后在两侧胰俞上拔罐10分钟,起罐之后用手指按揉两侧胰俞各2分钟;最后按揉两侧太溪穴,每侧3分钟。

3个月后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症状,不需要无休止地服用药物。

【五味禁忌】阴虚是根本,又有燥热,所以要少吃辛辣和煎炸的食品,少吃那些容易上火的水果,多吃酸味的东西。多吃梨,但是不要削皮,因为梨皮可以润肺,既滋阴又降火,非常适合食用。平时可以用百合、天门冬、天花粉等熬粥,这些都是滋阴的药物,而且没有什么苦味。还有就是要常服六味地黄丸。

中医所说的“消渴”,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糖尿病。其中口渴多饮的是上消,多饮多食的为中消,多饮多尿的为下消。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因为阴虚燥热,阴虚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补阴是最根本的。

燥热伤肺(上消)

的克星一胰俞、鱼际、太溪

如果肺阴不足了,而且有外来的燥邪入身,这样就在人体内形成了恶性循环,自然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就失常了。当全身的水不能正常地分布到各个脏腑器官时,虽然喝的水多,但是吸收不了那么多,所以人仍然会觉得口干舌燥;同样,大肠里面的水分少了,所以大便会干燥;喝的水没有吸收只能排掉,所以小便多。

这个时候穴位我们要选胰俞、鱼际、太溪。

胰俞是经外奇穴,它是治疗消渴(糖尿病)的经验效穴,和其他内脏的背俞穴作用一样。这个穴位主要采用按揉和拔罐的方法刺激,以拔罐为最好。胰俞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上面,在脊柱旁开四指膀胱经第二条线上,肩胛骨下角下面约两指的地方。

按摩那些穴位能对肺有好处

中医认为,鼻为肺窍,常按摩相应穴位,可预防感冒,还能养肺。
按摩时应重点按摩迎香穴和天突穴。这两大养生穴位不仅利于养肺,还对呼吸道系统有很好的养护作用。
在进行按摩时,重点按摩“迎香穴”和“天突穴”。中医认为鼻为肺窍,经常按摩能预防感冒。另外,天突穴位于肺的最上端,好比是肺开在体外的窗口,对呼吸道有良好的“养护”作用。
按摩天突 把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弯成钩状,抵在穴位上往下按压,每次81下,力度为微微酸痛为宜。一边按摩,一边做吞咽动作,将唾液吞咽下去。
热敷天突也是个好的办法。如在小棉布袋里面装满黄豆,然后将布袋缝紧,使用前放在微波炉里转上两分钟,趁热放在天突穴上,是一种简便的温灸方法。

中医哪些穴位可以提高肺气

是肺气虚了吧。首选肺经原穴:太渊穴。

太渊(俞土穴),土生金,此穴为肺经原(母)穴,补气效果最佳。
位置:掌后腕横纹桡骨侧端,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虚则补其母”,所以太渊穴可治一切肺虚之症,对虚寒咳嗽、脾虚咳嗽,特别是表现为咳声无力、遇寒即咳、口吐清稀白痰者,最为对症。太渊还是脉之总会,可治疗各种心脏虚弱症及各种与动静脉有关之症。
如果感觉气不够使,有吸不上气的感觉,那就点揉太渊穴。

另外,也可以配合足三里,肺俞穴等。

夏天怎样养肺

夏季养肺可以从以下五点做起。
第一,生活上注意保暖避寒,少食冷饮。夏天酷暑难耐,有些人整天不离电风扇或空调,这样寒凉之气会从皮肤、毛孔侵入人体,易伤肺之阳气,导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易乘虚而入。还有的人喜欢喝冰镇饮料、吃瓜果,这样会损伤脾胃、消耗阳气,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夏天要保暖避寒,空调温度不宜太低,并要少食寒凉食物。
第二,饮食要“省苦增辛”,即少食苦味,多进辛味。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夏时心火当令,而苦味食物尽管有清热泻火、定喘泻下等功用,却会助心气而制肺气,因此不建议夏季多吃。由于心火能克肺经,而辛味归肺经,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多吃葱、姜、蒜等辛味食物,其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等功用,可补益肺气。
第三,合理运动,强身健体。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夏天气候炎热,运动不要过分剧烈,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并选择运动量较小或适中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太极拳、游泳等。 第四,按摩穴位。临睡前端坐椅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正身闭目,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吸气于胸中,

两手握成空心拳,轻叩胸部檀中穴位置数十下,可请家人用手掌从背部脊柱两侧由下至上轻拍约10分钟,可畅快胸中之气,有健肺养肺之功效。
第五,冬病夏治。夏季机体与外界阳气均呈旺盛状态,此时可采用内服中药配合穴位贴敷、针灸等来治疗一些冬季好发疾病。如三伏贴,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鼻炎及哮喘等。

肺关穴在哪里

肺关穴位置:手面掌骨之大多角骨与小多角骨之骨缝线与鱼际线交处。距腕横纹五分,距拇指桡侧黑白肉际线约六分的位置(向手腕横纹方向按压,有一垂直骨缝,此即掌骨之大多角骨与小多角骨之骨缝线,正对食指掌面桡侧线,向上与鱼际线交处.)
主治:肺受风之咳嗽、唾痰、喘呼气促。


人体穴位图
http://www.rentixuew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