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婴儿喂养实践 小儿营养与喂养的实验报告怎么写

婴儿的营养喂食

个人认为可以做的一岁宝宝食谱,由于宝宝已经有八到十二颗牙齿了,按照正常的时间添加辅食,可以选择的食物太多:
稀饭,面条,面片,小馄饨(自己包的那种,纯肉或者菜肉的)等
固体食物:软米饭,包子,馒头,花卷(这些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在超市买,有牌子的就不错)
蔬菜:卷心菜,土豆,红薯,青菜,菠菜,大白菜,胡萝卜等
荤菜:鱼肉,鸡蛋,虾肉,瘦肉,猪肾脏,牛肉,猪肝等,这些荤菜可以补充锌、铁、蛋白质
海产品:海鱼,牡蛎,海虾,海带,虾皮等
豆制品:豆腐,腐竹,软豆腐干等

做的方法很多:
猪肝泥稀饭加一点胡萝卜,瘦肉稀饭加一点深色蔬菜(含有B族和β胡萝卜素比浅色蔬菜多)
鱼汤面条,可以放一点醋帮助钙质的溶解吸收
虾肉做成虾球,做成西红柿汤(很简单)
蒸鸡蛋,煮鸡蛋,鸡蛋煮熟切成小块,放入锅里加一点调料做成宝宝爱吃的味道也不错
菠菜猪肝汤、豆腐肉沫、清蒸鲈鱼、太多了,就是怎么搭配的问题。

其实我写的都具有可操作性,饮食关系到宝宝成长,家长需要对宝宝饮食下功夫哦。上面的食物我自己都实践过,做出来宝宝很喜欢

婴儿喂养实践

新生儿喂养问题

新生儿胃容量小,每次吸入的奶量少,约30毫升左右,初生婴儿吸吮动作尚不熟练,对哺喂方法也未能顺利实行,往往每喂一次奶,母婴均疲惫不堪,而婴儿却未能满足食量。婴儿吸吮乳头时常易入睡,捏耳、鼻、抓脚心等均不能唤醒婴儿使他继续吮乳,因此也常影响食量。这样,喂哺后不久,婴儿便因饥饿而啼哭不已。在过去,比较强调喂奶次数,不到一定的间隔时间,不允许再喂奶,常以糖水或牛奶补充,其实这不利于泌乳的促进。

近来,国外专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试行按需要不定时的喂哺。从新生儿起,不再强调按时,而据需要进行4-5次不定时的哺乳后,因婴儿已满足食量,便不再啼哭,营养也得到了保证。因此,专家们提出“按需要”喂奶的新观点,改变了过去强调按时喂奶的旧习惯,目前已得到推行。我国在教科书上已有如此规定,由于这种喂哺方法不但符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所以有关人员也在宣传此种喂哺方法,指导产妇试行。在婴儿长到6个月以上,奶已逐渐被其他代乳食品或辅助食品所取代时,再建立按时饮食的制度。

母乳对于宝宝来说,是任何食物都不能比拟的最佳食品。很多太太都面临母乳不足的情况,新爸爸们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最好的办法是给母乳添加催化剂。但添加什么,如何添加又让新爸爸们无从下手。其实解决方案并不是惟一的,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加强宝宝的吮吸。实验证明,宝宝吃奶后,妈妈血液中的催乳素会成倍增长。这是因为宝宝吮吸乳头,可促进妈妈脑下垂体分泌催乳激素,从而增加乳汁的分泌。

(2)避免服药。哺乳期内,你一定要提醒太太不能乱服药。有些药物和食物会影响乳汁的分泌,如抗甲状腺药物、山楂等。遇到太太生病,最好在医生的嘱咐下服药。

(3)补充营养。乳汁中的各种营养素都来源于妈妈的体内,如果妈妈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况,自然会影响正常的乳汁分泌。你一定要把大厨的职位担当好,为太太选择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蔬菜、水果等。同时,多准备一点汤水,对太太乳汁的分泌能起催化作用。

(4)保持乳母良好的情绪。分娩后的妈妈,在生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情绪低迷的状态,这会制约母乳分泌。医学实验表明,乳母在情绪低落的情况下,乳汁分泌会急剧减少。因此,你有义务为太太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并随时关注其心理健康。

(5)食疗。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基础上,再结合催乳食物,效果会更明显。如猪蹄、花生米等食物,对乳汁的分泌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均衡饮食,是哺乳妈妈的重要法则。
哺乳妈妈对水分的补充也应相当重视。由于妈妈常会感到口渴,可在喂奶时补充水分,或是多喝鲜鱼汤、鸡汤、鲜奶及开水等汤汁饮品。水分补充适度即可,这样乳汁的供给才会既充足又富营养。
为了恢复身材而急于减肥的妈妈很难保证奶水的供应。在此建议哺乳妈妈最好能等哺乳期结束以后,再控制饮食减肥。其实喂奶已经消耗了很多热量,只要妈妈们饮食不过量,再配合着做一些产后运动,就能避免脂肪的囤积。

催乳药膳5则
如果以上方法仍不见效的话,您还可以试试中医药膳催乳。药膳是药物与食物的结合,既营养又催乳,可谓一举两得。下面就给您介绍5种实用、美味的催乳药膳。
1、莴苣子粥
材料??莴苣子15克、甘草6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莴苣子捣碎,加甘草,再加水200毫升同煮,煮至水剩余100毫升时,滤汁去渣。将滤汁、粳米一同入锅,加水同煮,米烂即成。
功效??莴苣子是菊科植物莴苣的种子,以颗粒饱满、干燥无杂质者为佳。它性味苦寒,能下乳汁,通小便。甘草性味甘平,能和中缓急,调和诸药。粳米粥被誉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三物合用,是很好的催乳药膳。
2、山甲炖母鸡
材料??老母鸡1只、穿山甲(炮制)60克,葱、姜、蒜、五香粉、精盐等适量。
做法??母鸡去毛及内脏,穿山甲砸成小块,填入鸡腹内。入锅,加水及调味料,炖至肉烂脱骨即可食用。
穿山甲性味咸凉,通经下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亦言其迅速也”。鸡肉营养丰富,性味甘温平,既补气,又补血。
3、花生粥
材料??花生米30克、通草8克、王不留行12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先将通草、王不留行煎煮,去渣留汁。再将药汁、花生米、粳米一同入锅,加水熬煮。待花生米、粳米煮烂后,加入红糖即可食用。
功效??通草性味甘淡凉,入肺胃经,能泻肺、利小便、下乳汁。王不留行是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性味苦平,二药合用治疗乳汁不足,疗效更佳。
4、炒黄花猪腰
材料??猪肾(腰子)500克、黄花菜50克、淀粉、姜、葱、蒜、味精、白糖、植物油、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猪肾一剖为二,剔去筋膜腺体备用。锅烧热后,放植成热时,放葱、姜、蒜入锅煸香,再放入腰花爆炒片刻,至猪腰变色熟透时,加黄花菜、盐、糖再炒片刻,加淀粉勾芡推匀,最后加味精即成。
功效??中医理论,猪肾性味咸平,主治肾虚腰痛,身面水肿。黄花菜性味甘平,能补虚下奶,利尿消肿。另外,黄花菜根亦有催乳作用。本药膳适合于肾虚导致的缺乳。
5、王不留行炖猪蹄
材料??猪蹄3~4个、王不留行12克、调味料若干。
做法??将王不留行用纱布包裹,和洗净的猪蹄一起放进锅内,加水及调味料煮烂即可食用。
功效??猪蹄性味甘咸平,常用以治疗乳汁不足。加上王不留行,对缺乳具有良好的疗效。

乳房的清洁与按摩技巧
用干净的毛巾蘸些温开水,由乳头中心往乳晕方向成环形擦拭,两侧轮流热敷,每侧各15分钟,同时配合下列按摩方式:
a、环形按摩
双手置于乳房的上、下方,以环形方向按摩整个乳房;
b、螺旋形按摩
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以螺旋形向乳头方向按摩;
c、指压式按摩
双手张开置于乳房两侧,由乳房向乳头挤压。
3、增加乳汁分泌的方法乳头矫正方法
有关妈妈乳汁不足的各类问题,其实都是可以改善的。可使用乳头矫正的方法:以左手或右手的食指及拇指放在乳晕两旁,先往下压,再向两旁推开;或是以乳头为中心点,采取左右、上下对称的方式按摩,这种方法会使乳头较易突出。另外,也可在生产前注意乳房及乳头的保养。可在洗澡时以清水洗涤乳房,但不可太过用力清洗乳头,以免引起子宫早期收缩。
勤于喂奶,让宝宝多吸吮妈妈的乳头。
其实妈妈的奶水越少,越要增加宝宝吮吸的次数;由于宝宝吮吸的力量较大,正好可借助宝宝的嘴巴来按摩乳晕。宝宝跟母乳的关系是从出生后开始的。婴儿被抱在妈妈胸前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开始寻找奶头。建议新手妈妈们,一定不要因为刚开始没有乳汁就不让孩子吸吮奶头,应该让他多多接触乳头,渐渐地婴儿就会学着靠自己的力量去吸吮了。由于宝宝的这种吮吸是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会使妈妈的乳头很疼,妈妈可千万不要因为怕疼而不喂宝宝母乳呀!
妈妈应每2~3小时喂宝宝1次,但仍需配合宝宝的需求来喂。宝宝只要饿了就喂,喂得越多,奶水分泌得就越多;至于宝宝吃的奶是否足够的问题,可以检查孩子的尿片,只要一天至少换6~7片的话,就表示宝宝吸吮的奶水量足够了。
尽量不用配方奶粉补充
妈妈自身若无特殊状况发生,如腮腺炎、发烧、乳头破裂等状况,应尽量让宝宝吃母乳。吃婴儿配方奶粉会让宝宝缺乏饥饿感,从而减少吮吸母奶的机会。这样一来,妈妈的奶水自然就会减少。
补充水分,均衡饮食,不急于减肥。
喂母奶者要注意营养的摄取。基本上要做到均衡饮食。喂奶时,每天大约要消耗2 100~4 200焦耳的热量;妈妈所摄取的食物种类,也会直接影响到乳汁的分泌与质量。因此,均衡摄取各种食物是很重要的,它们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5大营养元素。哺乳妈妈要特别注意钙质与铁质的吸收,这方面可从奶类或豆制品中摄取。民间食疗,如猪蹄、麻油鸡、鲫鱼汤等,也都是下奶的食物,可以吃,但不可过量,以免造成肥胖。
均衡饮食,是哺乳妈妈的重要法则。
哺乳妈妈对水分的补充也应相当重视。由于妈妈常会感到口渴,可在喂奶时补充水分,或是多喝鲜鱼汤、鸡汤、鲜奶及开水等汤汁饮品。水分补充适度即可,这样乳汁的供给才会既充足又富营养。
为了恢复身材而急于减肥的妈妈很难保证奶水的供应。在此建议哺乳妈妈最好能等哺乳期结束以后,再控制饮食减肥。其实喂奶已经消耗了很多热量,只要妈妈们饮食不过量,再配合着做一些产后运动,就能避免脂肪的囤积。
避免乳头受伤
新妈妈的乳头若有受伤、破皮、皲裂或流血的现象并导致发炎时,应暂时停止吸吮受伤的一侧,让宝宝先吸吮健康一侧的乳房,等伤口痊愈后再进行哺喂。为避免乳头受伤,建议妈妈们采用正确的喂奶姿势,控制好单侧的吮吸时间,否则很容易反复受伤,从而影响到母亲喂奶的信心。
足够的休息
有些妈妈会因产后激素的大量改变而引起产后忧郁症,如果再加上喂母乳的疲倦及压力,会使奶水量减少。因此哺乳妈妈要多休息,保持心情愉快,才能产出多多的奶水。

新手妈妈要对哺乳有信心、要坚持
许多新妈妈不相信只靠自己的乳汁就能喂饱宝宝。其实,不论女性乳房的形状、大小如何,都能制造出足够的奶水,从而带给宝宝丰富的营养。
不过,妈妈在喂奶过程中也确实辛苦。因为母奶易于消化、吸收,所以宝宝通常很快就会饿了,这样妈妈平均每2小时就得喂1次。有些婴儿的需求量更大。一旦母亲觉得婴儿没吃饱而给他添加配方奶的话,孩子会渐渐习惯流速大且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的婴儿配方奶从而拒绝吸吮乳头,这是造成妈妈日后喂母奶困难和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家人的支持与体谅,尤其是先生与长辈们的支持与体谅,对妈妈们来说特别重要。 以上几点你不妨试试,希望对你和宝宝有帮助,祝宝宝健康快乐!

婴儿喂养实践

小儿营养与喂养的实验报告怎么写

以前,有些妈妈会采用豆浆和牛奶替代母乳。那么,让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看哪种更适合: 1、豆浆虽然取材方便,营养也不错,但豆类蛋白质是属于植物性蛋白质,其吸收利用率差,其中还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皂角甙,植物红细胞凝聚素和α- 抗胰蛋白酶。 2、鲜牛奶以前是最为常用的母乳替代品,但最适合它毕竟是小牛犊,而对婴儿就不那么“对口”了,而从分析母乳和牛奶的成分,我们也可以发现牛奶的成分与人乳的分成的确有着不小的差异。而且有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婴儿的消化和吸收。 牛乳和母乳的比较 1)牛乳中的酪蛋白多,进入婴儿胃后,在胃酸作用下产生的凝块较大,不容易消化,有时还会堵住胃的出口,造成溢乳;母乳则以乳白蛋白为主,在胃中的凝块小,容易消化,而且乳白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更符合宝宝生长的需要,两种奶所含的脂肪数量相似,但人乳中长链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脂肪颗粒小,还含有脂肪酶,故易于消化,并可以在体内转变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及二十二碳六烯酸。牛乳含糖量较低故牛奶中档要适当加糖,人乳是以乙型乳糖为主,能促进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的生长,从而抑制大肠杆菌,故母乳喂养的孩子腹泻比较少见。 2)牛乳所含的矿物质是人乳的3倍半,增加了宝宝肾脏的负担。但其钙,铁,锌,铜的吸收率都低于人乳,因此用牛奶代替母乳,也是一种不得已的方法。 近年来,由于营养学和食品工艺学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以母乳为“金标准”,把牛奶成分尽量改变得和母乳相似的“配方奶粉”。孩子吃后,生长发育速度明显优于用鲜牛奶喂养的小儿

婴儿喂养实践

谈谈儿童营养及喂养的心得

3-6岁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一般来说,营养的核心是“均衡、科学、合理”。通过每日的膳食调配要达到:一、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二、合理的膳食搭配、烹调加工,让营养物质最大化地消化、吸收、利用;三、让膳食结构科学、合理,既要避免营养物质的过剩、丢失,又要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对学龄前幼儿来说,摄取营养不仅是为了满足生命活动和机体活动的需要,而且是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根据这一原则,我们积极探讨学龄前幼儿的平衡膳食的制订、烹调及科学合理安排,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制订科学、合理,符合幼儿生长发育需求的营养食谱。 1.严格营养配比,确保幼儿获得科学的营养。 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食谱,首先是要讲究营养平衡。广义的营养平衡是指食物量的平衡和营养物质平衡两个方面。食物量平衡即每天要按不同比重安排好八大类食物;营养平衡即每天的膳食中六种营养素的含量比例搭配要恰当,才能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幼儿每天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学龄前期较婴儿期生长速度相对缓慢,但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单位体重的能量需要营养素的需要量仍要高于成人。 要制定营养平衡的食谱,合理调整幼儿的进食量,应根据3-6岁幼儿每日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进行食前的营养预算和食后的营养核算,再结合季节特点,选择八大类食物,安排好由于幼儿的偏食习惯容易导致缺乏的四种营养素(维生素A、胡萝卜素、钙和核黄素)含量丰富的食物,订出“三餐两点”的幼儿带量食谱。热量分配必须符合早餐30%,午餐40%,晚餐30%的比例要求,干稀、荤素、粗细、甜咸搭配要合理,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谷类食物与动物性食品搭配时,以谷类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足量的各类食物所含碳水化合物必须可提供幼儿一日热量的55%,脂肪提供每日热量的30%,蛋白质提供每日热量的15%。每日摄入的优质蛋白应占总蛋白质供给量的2/3-1/2,而且要求动物性食品所含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比较齐全,如此搭配才能满足幼儿脑、体活动对热能和生长发育对蛋白质的需要。这样制定的食谱既保证了幼儿每日膳食中有充足、平衡的营养,保持了我国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能量来源以粮食为主的基本特点,又能保证各种营养素的质量。 2.膳食组成多样化,保证营养物质全面、均衡。 任何一种或多种食物都不可能全面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只有将不同的食物合理调配,组成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才能使幼儿获得全面、平衡的营养。为此,我们在食物的花色品种和营养搭配上格外下功夫。 (1)米面搭配——米饭和面食的搭配,粥与面点的搭配,从多种组合上保证了幼儿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粗细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如山芋、玉米、南瓜、血糯米、燕麦和大米的合理搭配,不但有营养互补作用,更重要的是粗粮所含纤维素较粗糙 ,能刺激肠蠕动,减少慢性便秘,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育。 (3)干湿搭配——米饭与汤组合,粥与包子、馒头的搭配,牛奶与餐点的组合,以提高幼儿营养的吸收率,增加水分而达到补充营养的作用。 (4)咸甜搭配——干湿甜点心与湿干咸点心搭配,以控制食用糖和盐的过量摄入,使幼儿能每天均衡地食用糖和盐。 (5)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搭配——动物类食品(鱼、肉、虾、鸡鸭、蛋等)与豆制品(豆腐、香干、百叶、黄豆、赤豆等)食品搭配,重视植物蛋白的摄入,从而保证幼儿获得优质蛋白质和提高了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及生理价值。 (6)深色蔬菜与浅色蔬菜和水果搭配——深色蔬菜为绿叶菜(青菜、菠菜等)和深颜色的菜(胡萝卜、黄瓜),它们所含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一般比浅色菜和水果高。浅色菜包括根茎菜(土豆、白萝卜等)和黄叶菜(卷心菜、黄芽菜等)。水果中的芦柑和甜橙的维生素C高于蔬菜。它们之间合理搭配,餐后或餐前一小时供应适量的水果,可以保证和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及利用率。 3.根据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季节气候变化,力求及时获取更有价值的的营养素。 (1)春季天气回暖,万物生发,是幼儿生长特快的时候,应及时供给幼儿富含钙质的食品和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2)夏季暑热挟湿,容易食欲不振,是幼儿消耗体能最多的季节。我们安排幼儿多吃清淡、消暑的食品,如瓜果、水产品、鸭、鱼、瘦肉、红绿豆,鲜果汁等,冷饮适量,碳酸饮料不喝为好。 (3)秋季万物收敛,温差寒凉,应提供幼儿进食有营养而且性平和的食物,比如萝卜、梨、银耳、芝麻、秋藕、绿叶菜等,不要多食生冷寒凉食物。 (4)冬季天气寒冷,幼儿一方面要储存热能抵抗寒冷,另一方面提供日益生长的需要,我们及时供给幼儿热量高的食品,选择能增强肌体抵抗力的食品,并且每天为幼儿提供具有抗寒防病毒、防感冒效果的保健营养汤水。 我们掌握了以上原则,就能为幼儿提供适合的营养食谱,提供幼儿各时期的必需的营养,更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组织炊事人员精心合理烹调,促进营养素的全面吸收。 1.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菜肴的切配和口味。 在加工和烹调幼儿食品时,首先要注意与其消化机能相适应。在切配食物的环节上把好关,3岁左右的幼儿食物应当细、软、碎、烂,以小丝、小丁、小片、无骨、无刺的食品为宜;4-6岁的幼儿以较大的块、丁、片,逐步过渡到接近成人的膳食,这样就有利于各年龄幼儿咀嚼能力的培养,又可达到利于幼儿消化的目的。 食物的烹调还应做到味道可口,色香味俱佳。根据多年实践的积累,我们认为幼儿调味的原则是:少盐、低糖、弱酸、无刺激、少油量的调味方式比较适合。不宜使用味精、色素、糖精等调味品。因此,在制作幼儿膳食时,我们采用一些口味清淡的调味方法,如芙蓉虾仁,要求菜肴清淡、细腻、鲜美。同时还利用各种调味品来烹调出适合幼儿口味的各式菜肴:如干烧鲳鱼,在烹调时用蕃茄酱调制出红油,与酒酿组成咸中带甜,甜酸适中的口味,既有成人菜的色彩,又有幼儿菜的口味,成了幼儿喜欢的特色菜。 2.烹调时注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培训炊事员严格掌握洗、切、配、烫、烹、调、炒等各道加工工序的正确操作方法,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减少因为操作不当造成的营养素的流失和破坏。比如动物类原料切丝比切块更好,猪肉切成丝,旺火急炒,其维生素B1、B2的损失度分别为13%、21%,而切成块用火炖,其损失度分别为65%、41%。又比如煮豆、烧肉时加盐太早,可使原料中的蛋白质凝结过早,不易吸水膨胀而碎烂;用来制汤的原料加盐过早,则可因蛋白质的凝结过早而不能溶于汤中,影响汤汁的浓度。 三、恰当安排进餐时间,组织幼儿合理进餐。 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容量较小(350-400毫升),胃肠道排空较快(3-4小时),加之幼儿活泼好动,易饥饿,并且按每公斤体重计,其对营养素的需要量高于成人,所以适宜少量多餐的膳食制度。我们采取的是三餐两点制,各次间隔3-4小时。每次进餐时间15-30分钟,餐后休息0.5-1.5小时再开始学习和体力活动。 四、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健康地进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 孩子的挑食和偏食行为很容易导致某些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不足,严重时还会出现营养缺乏病,从而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孩子出现挑食、偏食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1)受大人饮食行为的影响。(2)孩子的口味比较挑剔。(3)饭前吃零食影响进餐时的食欲。(4)饭前或吃饭时喝过多的果汁和含糖饮料。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进行适时的餐前教育。 教师教育孩子吃饭时要安静,不吵闹,使幼儿进餐能集中精力。告诉孩子食物有营养,好好吃饭才能长高个不生病等等,激发孩子的进食欲望。也可以在饭前让幼儿看一些有趣的画报,听一些有趣的笑话,做一些游戏,以保持愉快的情绪,在良好的情绪下进餐,能提高摄食中枢的兴奋性,使胃肠消化液分泌增多,蠕动增强,促进食欲。 2、尊重孩子的自尊,开展正确的心理诱导。 吃饭时,不要指责、训斥或者打骂孩子,要紧行正确的心理诱导,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愉快进食。初次接触某种食物时,我们可给食物适当评价,如,真好吃的胡萝卜,好看的青菜等,成人的正确评价可起“导向”作用。在孩子食欲不振时少吃一顿并无多大妨碍,反而可借此让已疲劳的消化腺有休整的机会,对儿童消化功能恢复有益。家长强迫孩子多吃,并严厉训斥,非吃不可,这对孩子的机体和个性都是一种可怕的压制,使孩子认为进食是极不愉快的事,逐渐对进食反感。 3、在花色品种上下功夫,激发孩子的食欲。 色、香、味、形俱佳的食物可以引起食物中枢兴奋,产生食欲,在烹调上应该经常变换花色品种,制作出儿童食品的特点。比如说把豆沙包做成小刺猬的形状,把点心做成小梅花或者小树叶的样子,都能引起幼儿的关注和喜爱。色泽搭配鲜明的食物也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进食欲望。 4、合理安排幼儿作息,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吃饭要定时,不要无节制地吃零食,晚上早睡。适当的活动量能促进新陈代谢,但活动量也不宜过大,特别是饭前不能玩得太高兴,以免过度疲劳或一时安静不下来而影响食欲。培养孩子饭前洗手,不将食物放在桌上,正确使用餐具,进餐时要细嚼慢咽,杜绝边吃边玩的想象。 儿童健康成长有赖于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作为幼儿膳食管理人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通过对3-6岁儿童膳食管理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我们对儿童营养的重要性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也对如何做好幼儿科学合理膳食管理有了更坚定的信心。只有遵循幼儿生理特点和学龄前儿童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制订均衡合理的四季营养食谱,加强适合幼儿口味的营养烹调技能,丰富幼儿的膳食花色品种,开展正确的心理诱导,教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真正使每一个幼儿全面合理地摄入足够的营养素,才能使每一个幼儿体格发育良好,健康茁壮成长。中国有机农业网

怎样培养婴幼儿的饮食习惯?

"要训练小儿集中思想进食,从小养成专心吃饭的好习惯。不要让婴儿边吃边玩,到处追着喂饭。要培养婴幼儿自己使用小匙、杯子。"看着容易实践难啊!每天的吃饭都成了我的头疼大事!

婴儿的生活习惯要怎样培养?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将会成为幼儿一生的财富。因此,作为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教育中,首先要以身作责,严于律己,做孩子们的好榜样。笔者在此结合实际工作谈一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一、要求一致,引导幼儿形成好习惯在工作中积极发挥个人优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每周定期召开教研会议,进行教师行为、幼儿活动情况的反思,找不足,拟订具体改进措施,进行再实践。我们就是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这条有效的方法,使每个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 二、从兴趣出发培养幼儿的好习惯要想让幼儿掌握的东西,首先要让他们感兴趣。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为了帮助幼儿记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我们把吃饭、喝水、洗漱等环节分步骤绘成了连环画,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小儿歌贴在墙上,让幼儿边说边做,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逐步去学习去巩固。这样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在自然的环境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三、家园共育,巩固幼儿良好的习惯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幼儿园把家园合作纳入整体教育计划之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为了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我们利用家园联系册、家长会、个别交谈等形式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使家长们意识到“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成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如何培养婴幼儿正确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定点吃饭 对每人来讲,一日三餐定时,就能够形成固定的饮食规律。对孩子按时定量吃饭,使两餐间隔时间在4-6小时,这正是肠胃对食物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时间

婴儿刚开始喂食物应该怎么样开始

你好,从四个月开始宝宝就可以试着添加辅食了,可以先从米粉,还有蛋黄泥开始,慢慢的从少到多,一次添加,到了六个月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吃点蔬菜泥啊,或者是水果泥之类的,还有米粥啊,稀饭的,只要是软烂一些的都是可以尝试的,注意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多给孩子喝水,祝宝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