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世纪的一天
22世纪的一天山东省临沂二小八班王雨晴 “小主人,快起床,要上学了。”我被一个书包叫醒了,我睁开眼睛,吓了一跳,支支吾吾地问:“你,你是什,什么东西?这是哪里?”书包回答:“我是智能书包,是科学家花了好久才研制出的,我可以变成闹钟、雨伞、枕头......这里是你的家。”我十分疑惑,自言自语道:“这怎么可能?21世纪怎么会有这种高科技产品呢?”智能书包听了,摇摇“手”说:“不,现在是22世纪。”很吃惊,想:“22世纪?我怎么到了未来?嗨,反正我已经来了,就参观一下吧。”正想着,我被推到了洗手间,一眨眼,无数双手伸了出来,它们把我的脸洗得干干净净,牙刷得一闪一闪的,速度特别快,“不愧是高科技产品呀!”我从心里发出赞叹。这时,一个机器人端着早餐来了,我尝了一口,真好吃!
我吃完早餐,准备上学,智能书包拉住了我,它说:“现在的孩子都上网学习。”话音刚落,它变成了一台电脑。“哇,好厉害!”我不禁赞叹。电脑说:“好了,该学习了。”我打开上课要用的“学习窗”,轻轻松松地上了一节课,电脑又说:“学生课间可以上网看书、了解历史......一到上课时间,屏幕上会出现“上课了”这三个字。”我听了,立刻进入我最喜欢的“小学生网上作文”。看够了书,我又看了许多烈士生前的辉煌战绩,心里十分感动。
又上课了,我把“学习窗”打开,准备上课。这一节是作文课,智能书包告诉我:写作文时不仅要想得快,打字也要快。我听了,便写我最擅长的想象作文,因为我下课时看了书,所以想得快。于是我一边打字,一边想,很快完成了作文。
“铃铃......”可恶的小闹钟把我从美梦中叫醒,我心想:我长大后不仅要把未来创造得和梦中一样美,还要做得更好!
指导教师:苑永青
整体来说不错。
新世纪,我能行
新世纪,我能行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晋光小学六(3)江亘 斗转星移,人类历史进入了21世纪。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又翻开了新世纪的篇章。
21世纪,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流。中国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为中心,近10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以每年7~8%的增长率递增,强国富民以不是一句空话,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大全国代表大会吹响了全面奔小康的号角。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
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网络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把世界联系在一起,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生物技术改变了人类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基因测序重新揭示了生命的奥秘,人类经过10年、20年、3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将可能全部破解所有的生命密码,让人类远离疾病,让所有的人都能健康健全的生活在一个和谐的星球上。突飞猛进的航空航天技术,改变了人类自由遨游太空的探知宇宙奥秘的壮举。我国的神州一号飞船试航成功,今年内首次载人飞行即将付诸实现,中国人将如愿以偿地与吴刚共进桂花酒,与嫦娥舒袖长空舞……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肆虐人间,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
然而,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共同体世界风云瞬间万变,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世界仍然令人遗憾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和谐因素,中东局势,朝核危机,多极化格局向强权滑落的迹象,贫富差距明显加大,欠发达的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未能过上温饱生活,贫穷,疾病,生态破坏仍然威胁着人类的繁衍生息。中华民族自百余年前一场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入侵蹂躏(lìn),军阀混战,使中国积贫成疾,留下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波澜壮阔的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25年以来,中国的前进速度让世人瞩目,但由于留给我们的底子薄,基础差,实现强国之梦仍然需要我们全体中华儿孙的艰辛努力。
作为新世纪的中国少年,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祖国光辉灿烂的明天必将来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能够实现,同时我们也深深的懂得,我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担当起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我们的前人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范仲淹贫而力学,段()画粥。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等……,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中国少年www.yuerzhinan.com,我们只有加倍的努力学习,广泛认识自然,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才能使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技术经济全球化竞争中闲庭胜步,从音以对,再写人生的辉煌。
新世纪,我能行。
世纪苑一角周记500字
站在西大门口,放眼望去,世纪苑一角的美景尽收眼底。
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方形鱼池,上面还横跨着一座小桥,它的边上有许多的水杉和银杏。水杉的叶子十分稀少,枝却非常多,望到树顶,大约有七八米吧。也许是因为太高了,所以人们用杆把它固定住了。银杏的叶子都没有了,光秃秃的,就像老人在那北风呼呼声中哀嚎,看起来十分可怜。小池的背面和南面各有一片树林,叶子茂盛、葱郁、浓绿。那里还有桂花、白玉兰、冬青……
我走过红桥,只见八颗大树站在那儿,树干笔直,十分粗壮、高大,似乎是一个个卫兵守卫着我们的家园。再往远点看就是中心湖。它在阳光的映照下,微风抚摸着它的脸,波光粼粼,十分美丽。水中还可以看到房子的倒影呢!在湖的后面是一个长廊,上面雕刻着镂空的花纹。一侧的土坡上种植着许多树,南北两侧有许多楼房,红色的瓦、白色的墙掩映在绿树丛中,它增添了冬日的美丽。
沿着小道慢慢走向长廊,它的外侧有许多的荷花枝,可以想象夏天时的美丽,叶子茂盛,花朵粉红粉红的,有荷相伴自清闲。突然我从想象中醒来,继续往前走。一些茎累植物出现了,它们爬在树枝上,叶子有点黄,但依然可见它们顽强的生命力。
世纪苑的一角真美!
看《22》有感_小学观后感500字
看了许许多多的纪录片,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中国慰安妇的纪录片《22》,它让我受益颇深,感慨良多。
《22》是由郭柯执导的一部纪录片历史四年。涉及国内五个省份,29个地区,上万人筹资拍摄,用一个个镜头向我们讲述者大陆地区的《22》位慰安妇的生活状态。当我看到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时,不禁让我想到当年的日本人的暴行,我对他们的行为感到不耻。慰安妇的生活状态让我为之震撼,因为他们特殊的经历,他们甚至孤独一生,只身一人存活于世上体会不到幸福的味道,看到了他们,我感到非常庆幸,我庆幸我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我相信我们国家现在的强大,我庆幸我们现在没有战争,我庆幸我不是他们。
《22》凭借真实的笔触和令人震撼的事实,获得了1.7亿票房,创造了中国纪录电影票房纪录。而制片人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决定将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10086003.95元,并在基金会内设立慰安妇研究与援助项目专项基金。这捐助千万票房的行为被网友盛赞。
《22》,不仅反映的是最真实的故事,而且通过这影片,给予了慰安妇帮助,回归社会本真,呼吁人们要关爱慰安妇群体,不忘国耻,《22》不仅是宇宙正能量还是警醒我们的重要手段,这部纪录片让我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