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史称“诗仙”。
李白的一生过的极为不顺,虽然很有才华,但为人却是非常高傲。史书上记载,李白在为皇帝写诏书时,让被玄宗宠幸的高力士为其穿鞋,让当朝宰相李林甫替他磨墨,这也让其招到了各种刁难,使他的人生道路充满了坎坷。他本可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可惜却屡遭不幸,受尽磨难的李白写出了千古名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李白,他流传下来的诗歌不计其数,有近千余首诗至今还被人们朗朗吟诵着。李白还喜欢饮酒,往往把酒言诗,千古名句随着美酒缓缓溢出,同时代的诗人杜甫就称其为“斗酒诗百篇”,可能这就是他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与如此高妙的文采的“原因”吧。每一次读到李白的诗,经常会情不自禁的朗诵出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字句铿锵有力,场景栩栩如生,情感喷涌而出。怎能不让我为之心动呢?!
我的心已经被李白那美妙的诗篇照亮了,我如此崇拜他,并不是因他诗文词藻的华丽,不然唐宋有名诗人很多,如,苏轼,王维、高适、岑参、王安石、韩愈,我为什么不去写他们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李白那深入骨髓的浪漫和想象力。“危楼高千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的这些诗句中更是透露了一代诗人亘古未有浪漫主义情怀,高楼再高,也无法去碰到天上的星星;瀑布再深,也很难达到三千尺。
李白不仅是一个出色的诗人,他甚至还懂各国语言。当年,一个附属国的国王不进贡,派使者送信来,用的是一种奇怪的文字,文武百官无人能识,后来由贺知章介绍,李白来到朝堂,轻松辨出其文字。很多人认为李白可能会因此受到重用,但其实那些人大错特错了,它的灾难从此开始了,因为高力士的挑拨离间,开始了他那令人心酸的流亡之旅,他一直到死都没能回到故乡。如此一位天才,精通诗文,通晓古今,却没能出官拜相为“为国家出力”,也许这就是一代伟人的艰辛之处吧。
李白,像谜一样的神秘,他刺破了我原来对诗文不热爱的心,他用自己的诗词感染了我,让我喜爱上诗词。他在我的心目中,无人可以替代。
我愿是……
我愿是……浙江省诸暨市诸暨枫桥镇小603周建成 我愿是细流,
流淌在崎岖的路上,
默默地流向充满希望的远方。
我愿是绿荫,
在河流的两岸,
为家园阻挡肆虐的流沙。
我愿是废墟,
遗留在陡峭的山岩上,
为莹莹小草供给生存的养料。
我愿是鸽子,
翱翔在世界上空,
在人们的内心撒下和平的种子。
我愿是疫苗,
活跃在人类的肌体里,
让健康和快乐与人类共存。
指导教师:何青儿
李白重返人间
发件人:yin<>
中华文坛沉寂了2个世纪,玉皇大帝把李白叫来,对他说:“我要你重返人间留下千古名篇。“李白一听,一想到再留下千古名篇,不由得心花怒放。他决定投胎到一家知识分子家,爹妈都是博士生,生出来的孩子难道不赫赫有名?
可李白在娘胎里就受尽了折磨,早上,他的老爸就放出1000分贝的声音来朗读诗词。中午爸妈就接上音箱来让李白听。晚上还不忘把小耳机放在肚子上。这小小的李白还未出生就得了头疼病。
到了三岁,爸妈让他学English,李白学这个还挺快,这让爸妈更高兴了。不过李白并不喜欢。
到了六年级,爸妈又让他学法语,李白学英语都一个头两个大了,更别说什么法语了。
话说李白华硕礼拜好不容易考上一个普通中学,却遇上几个混混同学,整天带他跑网吧。而李白连自己都忘了是谁,更别说玉皇大帝的话了。当天晚上,从空中传来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拿着酒,边喝边说:”今日我要一醉方休,留下千古名篇。"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李白的房间里,李白已经过世了。这时,李白的灵魂正和玉皇大帝争论:“你为什么没万成任务?”李白气愤的说:“你试试,投胎到那种环境,天才都变蠢才了!” “唉!”两人同时叹了口气。
殷玉杰 康华小学
我愿尊他为侠——李白-写人作文600字
中国人到底被李白什么样的精神所吸引?或许是面对巴山楚水的不羁;或许是举樽对月的豪迈;亦或是仗剑天涯的骄傲……有人说,李白是我们敢想却不敢做的自己……
其实,我所折服于的是他那一身的侠气,金庸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或许有人会发出疑惑,李白其人,若论武,未浴血奋战,未金戈铁马,未为国家打下过半寸江山,若论文,未改革,未育人。空留下几纸诗篇,他何以为侠?
其一,喜侠之事,具侠之形。“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这一联诗,满足我对侠客形象的所有幻想。李白喜剑术,他曾说自己“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余光中在《寻李白》中写到“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一篇诗,一斗酒,一曲长歌,一剑天涯。从此,世人眼中,微风吹过他的脸庞,鬓间的青丝在风中舞得癫狂,酒气一抖,气吞山河,剑上的寒光,凛冽了那暗处的月光。
其二,行侠之道,年青时,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文中以“漂泊者”来为他命名,是的,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漂泊者,他的足迹辐射到大唐各地。不拘泥于方寸间的案板,恣意徜徉九州才是他乐行之事。骨子里透露的清高,让他不愿与世俗相争,翩翩白衣,走过巴山楚水,也曾拔剑出鞘,而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其三,传侠之情。或许是因为血脉中带着那一份彪悍,他的侠情,不仅仅存在于自身,更向横向,甚至纵向弥漫开来,中国的侠文化源远流长,到唐代更盛,李白则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不仅是他,后来的杜甫也写下“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名句。虽说未在政权上掀起什么大浪花,但这份侠气为后来的明清小说提供了素材,也为《水浒传》埋下伏笔。
与其说大唐造就了他,不如说他定义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大唐,一个宛若仙境的大唐。飘然于世,漂泊于市,我愿尊他为侠。
桃红李白写文章
听说今年的大年三十就是立春。虽然我们还穿着羽绒服,但是春天着实到来了。等我睁开眼,只觉一股暖意袭来。
花园里,柳树发芽了,迎春开花了,其它的花呀草呀也在渐渐醒来。我们校园里的植物怎么样了呢?去看看吧!
目空一切,徜徉在这热闹而安静的校园。六年的时间飞驰而过,转眼间我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再次徘徊在这熟悉的校园,却又发现,她依然魅力无限。
已是春天了,早醒的花儿苏醒了,如迎春,前几天还只是绿油油的叶子,而今却羞答答地撑开了小黄伞;还有茶花,也精心打理好每一片粉嫩的花瓣,绿色的叶子衬托着粉色的嫩瓣,太美了!这么美的花儿,像什么呢?我不停地思考着……想着想着,却寻香到了梅树边。是红梅啊!红梅一如往日低着头,红着脸,那样子颇有些娇羞,却又不失美丽;明明有一大束,【育儿指南 www.yuerzhinan.com】每一朵,也不失孤寂。
我忽然间想起了什么——上课铃一响,下课铃一响,六年的小学之路却如火车拉着丁零零的铃声走向了终点站。可是,时光之神是无情的,却是公平的。你无法奢望他能将你的“时光之表”拨得慢些,但是,别人也不行。我就带着这种喜悦又忧伤之情继续往下走去。
瞧,那丛金边黄杨依然是那种淡淡的黄绿色;红叶石楠还是翠绿依旧;竹子还顽强地在只有几度的天气下挺立;常青藤还在慢慢地爬在墙上……
是啊,人生之路很长很长,后面的风景还那么美丽,何必一定要茫茫然地指望时光之神能将过去的时间还给你呢?珍惜眼前,足够了。不要等到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
指导老师点评:小作者在观赏桃红李白的同时感慨万千,她为自己的人生思索着,长大了!懂事了!春日里点赞。
李白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众多,我们今天就来讲一位“最熟悉的古诗背后,最陌生的诗人”——李白”。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也曾赞扬好友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如此杰出的诗人,心中的梦想却是齐家,治国,平天下。5岁时,李白就跟着父亲前往四川生活,也是从那一年开始,直到15岁,他读了很多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是,15岁的李白就开始了游山玩水......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风景很美,故乡却更令我思念。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写出了心声。是啊,风景再好,也比不过朴素的家。出门在外飘荡太久,睡前总不由得思念起家乡。于是在明月的驱使下,李白写出了千古名篇《静夜思》,看到了天上的月亮,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故乡。短短四句,便表示出对故乡思念之深,之切。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心中的梦想一直在他心中最深处。就在李白觉得没什么希望时,唐玄宗连下三道圣旨把李白召至长安。可谁曾想,李白进宫以后,却一直处在御用文人的尴尬地位,一心治国的他却又与当朝权贵格格不入,所以,在长安呆了一年多后,李白又开始了游山玩水的日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李白的又一佳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此问世了。
可李白却不是一位轻易放弃理想的诗人。恰逢安史之乱,他出山加入了起兵平叛的永王麾下,成为谋士。但命运总在戏耍他,每当觉得大好前程充满希望时,挫折与灾难便随之而来。由于朝廷上层的权力斗争,永王起兵造反,李白因此受牵连,被发配到夜郎。后来朝廷大赦天下,李白重获自由。他沿江回金陵,于是他又创作出了传诵千古的佳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时是李白的岁数很大了,回金陵两年后,李白逝世,一代诗仙就从此陨落。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不管是名贵的五花马还是狐皮裘,快叫你的小仆人拿去换美酒来吧,我要和你一起消融万古长愁!李白的一生如同他的诗一般,看起来充满了洒脱,不羁的气度,但也充满了矛盾,洒脱之下却掩藏不住他郁郁不得志的落寞和不甘。
李白离开人世时的心情,我无法得知。但他留下的千古名篇,已经足以使他成为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永不陨落的一颗明星。
李白,以飘逸的,洒脱的风格独成一派,被后人传颂为诗仙。他浪漫的,不羁的气质独树一帜,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