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校园新变化_三年级写景作文400字(共计4篇)

校园新变化_三年级写景作文400字

我们的校园一直都很美丽。它有两排教学楼,教学楼是连在一起的,周围种了一些花花草草,看上去十分美丽。教室里窗明几净,课桌排放得整整齐齐,让我们觉得十分舒适。操场也很美,由红色跑道、绿色草坪和篮球场组成。感觉操场十分宽广。

我们在美丽的学校里认真学习,不过,我们的学校总是在悄悄地变化着。

我们班的同学变化真不小呢!班上仲慧同学过去成绩不好,经常拖我们班的后腿。可现在不一样了,她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字也写得比以前有进步了,几乎每天都被老师表扬,而且成绩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老师的办公条件也改善了。过去冬天寒冷的时候,老师们很冷,不停地搓着手,跺着脚,让自己快速暖和起来,现在安装了空调,不用借助搓手,跺脚来取暖了,现在为我们批改作业,真是太方便了。

我们的老师也发生了变化。以前英语老师很温柔,发火的时候也不过是骂几句,现在她严厉了起来,作业不好好做,撕掉重做,单词抄错,重写8遍。虽然很严厉,但我知道她的用心良苦,所以我们要加倍努力,不用她操心。

我们的校园变化很大,就是这些变化让我们能更加好好学习,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我们是多么幸福呀!

校园新变化_三年级写景作文400字(共计4篇)

中山路的新变化

我家乡有一条中山路,这是一条美丽的街道。

听奶奶说,以前的中山路很窄,就像鸡肠巷子。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下雨天,满街泥水,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摔倒;晴天,尘土飞扬,过路的人都要捂着鼻子走。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呀!中山路两旁散落着几座老房子,房子因为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就像风烛残年的老人,摇摇欲坠。房子上面还横七坚八地纵横交错着各种电话线、电线等,它们杂乱无章,就像蜘蛛网一样笼罩着中山路。

如今的中山路发生了翻天覆地www.yuerzhinan.com的变化。路面铺上了平整、光滑的大理石,笔直而宽敞。中山路两旁的房子被重新装修,焕然一新,门窗非常独特,有拱形的、心形的,既古朴,而又带有欧陆风情。街道两旁装上了造型美观、设计典雅的街灯,就像士兵在守卫着中山路。

白天,中山路的行人与车辆井然有序的前进着,十分通畅。晚上,整条中山路灯火通明、亮如白昼、金碧辉煌。大家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比不过中山路的灯火辉煌!”

中山路两旁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品种繁多,让你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节假日的中山路更美,商铺门前挂着统一、整齐的灯笼,喜气洋洋,增加了节日喜庆的气氛。街道上熙熙攘攘,购物的人们摩肩接踵,好一派繁荣富强、欣欣向荣的景像啊!

中山路就像一条刚刚苏醒的巨龙,开始腾飞起来了!

中山路的巨变让我感到骄傲、感到自豪。这得感谢党的富民政策。我决心努力学习,将家乡建设得更美!

校园新变化_三年级写景作文400字(共计4篇)

喜看校园新变化

喜看校园新变化
开学了!我们学校变化可不小,请听我细细道来。
刚进校门,就会看见那高高屹立着的“巨石屏风”,它高约五六米,5个人才勉强抱得过来。它主要呈橘色,微微掺杂着一些红色、黄色和黑色。它正面有一道道凹进去的沟槽,反面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它光滑得就像一段精致的丝绸。它既像一片从天而降的火烧云,又似一扇大门般引导着我们通往知识的密道。
再往里走,就到了教学楼。走进教室,只感觉这里宽敞了许多,再定睛一看,原来是以前那体形庞大的大电视机已经不见踪影了,都换成了只占半面黑板的轻薄的投影仪。是啊,大电视机不但时有反光,而且占地方,打扫起来也麻烦,现在换成了投影仪,留下半面黑板写知识要点,生动的图片,再配上严谨的文字,图文并茂,再好不过了。
除了投影仪,我们的饮水机也有了不小的变化。以前,我们用的是以一桶桶纯净水提供水源的饮水机,不仅水消耗得快,还时不时会出现漏水的现象,搞得教室“水漫金山”。现在,教室里都装上了自动饮水机,它可神奇啦,会自己产水呢,我们不用担心水不够喝了,也不用担心漏水了。它的外形也比原来美观,小巧的身体,银色的外衣,可开可关的门,还有白色的条纹呢!
变化最大的还是要数音乐课了。以前只有两个音乐教室,好多个班轮着用,有时几个星期也不能在那儿上一节课。现在综合实践楼建成了,又增加了四五个音乐教室,我们每节音乐课都能在那儿上了。那儿的设施也比原来的音乐教室要好呢。红色的椅子,底下有放书的篮筐,还配有小桌板呢!蓝色的讲台,为我们的音乐课也增加了一份清新。这儿也同样配有投影仪和钢琴,所以每次上音乐课,我们都分外高兴,因为悠扬的琴声、生动的投影和老师优美的歌声就如同五彩缤纷的颜料将画卷填满般,也将我们的心填得满满的。
我们的学校,在老师的浇灌下一天比一天更美丽,设施也一天比一天更先进的!

校园新变化_三年级写景作文400字(共计4篇)

喜看西溪新变化作文600字

周末,我们一家去了西溪湿地游玩.

一进大门,满目都是百草青青,到处都是桃花红,李花白,柳丝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沿着或是石头,或是木条铺成的小径信步往前,只见三步一洼鱼塘,两步一垄菜畦,忽而又是水边的几栋青砖黛瓦的农舍。难怪郁达夫在《西溪的晴雨》里如是说:一味的清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肺腑!

听外公说,西溪的百姓以前靠种桑养蚕,织布耕田为业。而现在,蚕桑不见了,禾苗不见了,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人也不见了,留下的只是篱笆、矮墙、风车、石磨,这些农具现在也成了农家乐的摆设,展示给游人观赏。我好奇地问:那么,这些百姓现在都去哪里了呢?他们又靠什么生活呢?舅舅听了告诉我,为了开发这个全国第一的湿地公园,政府花重资为当地居民建造了许多小洋楼,让他们从农舍搬进小洋楼。同时,学校、医院和企业等基础设施也同步投入使用。他们离开了黄土地,走进了工厂,更多的还开起了农家乐,当起了小老板!望着如织的游人,他们的日子就像这个春天一样欣欣向荣!

这里以前就是我家只见一个五十开外的中年人看着梅竹山庄向友人津津乐道。循声望去,一座古色古香的茶楼依水而建,茶楼中人声鼎沸。这座桥还在,原来我还在桥头种过菜呢!现在啊,看我这茶楼就够我忙的啦,不过一个月的收益就顶往年一年,加上现在政策好,医疗、养老方面就不用发愁了,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看着中年人那股欣喜劲儿,笑容里溢出的都是他的满足。

一路走来,暖风拂面,满眼都是绿色,绿色的春水,绿色的芦苇荡边偶尔惊起几只白鹭,仿佛呼吸的空气也是绿色的,湿地被称作城市的肾脏,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改善小气候,还是水生动物栖息的场所,湿地修复之后,杭城的天更蓝了,空气更甜了,难怪连外国游客也向我们伸出了大拇指!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感慨万千:

喜看西溪新变化,水塘无鱼田无秧。

田园尤种果和桑,不为采桃和织麻。

农民不耕田与地,商贸服务进工厂。

昔日农田变公园,旅游胜地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