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老师我眼中的老师作文700字
在我眼中,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待学生如待自己的孩子,关心同学胜过关心自己。她虽然不是我的启蒙老师,但她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比我的启蒙老师更加深刻的印象。
这位老师在我眼中是十分关心同学的。
还记得那是去年的冬天,我在第一节课下课时就感觉到自己发了烧。但我并没有太在意,因为每到冬天时我就会经常发烧,而且每次发烧的时间决对不会超过一个半小时。但这次却有点特殊……第二节课下课时,我却感到了出奇的冷。也许,上课时会好些吧!我想道。可事实上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第三节课时,我的头很昏,就连老师所讲的内容都听不进去了……中午时,我已经都软弱无力了,完全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去找老师?不行,老师那么忙,哪有时间管你呀!最后,我还是硬着头皮找了老师。“小榭,有事吗?”老师笑盈盈地问我。听到老师的声音,我就像被打了镇定剂一样,立刻镇定了下来。“老师,我有点难受。”老师停下手中的工作,摸了摸我的头,然后说:“你发烧了,怎么搞的?这样吧,你先回座位上,多喝点热水,老师去给你找药。热水不够,老师给你。”我点了点头。后来,吃完药没过多久我就不再发烧了。
还有一次,我向来骄傲的语文成绩在次考试中一落千丈,我伤心地连续哭了两节课,把眼睛都哭肿了。中午时,老师把我叫了过去,她并没有责备我,反尔还安慰了一番,还给我分析了错题的原因。
这位老师在我眼中还是十分认真的负责的。
她本可以按照正常的时间上下班,可却因为我们这帮淘气的学生变成了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老师。她本可以利用自己课余时间好好休息,但她却怕自己班同学比别的班的同学学得知识少,所以她牺牲了自己宝贵的时间为我们辅导,而她的午休时间也是伴着一摞摞厚厚的卷子度过的。
这位老师就是我们的班主任——于老师。
在我眼中的于老师就如一根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
我眼中的语文
我眼中的语文
语文,如浩浩的大海,而我则是大海里的一叶小船,是她,带着我前进。
语文,如吹绿的万物春风,而我则是她吹绿的万物里的一株,是她,伴我成长。
语文,如战乱年代温暖安全的避风港,如家一般安适,如母亲的手一般温暖,使你总是情不自禁地想投入她的怀抱,接受她的安抚。
语文,能带给我快乐。
在火热的暑假,我总是在玩耍,因为,那是孩子的天性,但有时,总会玩得厌烦了吧,我正是如此,我成天待在家里,作业早就做完,电视早就看烦,父母又要去上班,小伙伴们又要去补习班,身边无知心朋友陪【http://www.yuerzhinan.com】伴,以往爱活蹦乱跳的我就如一棵小苗失去阳光而枯萎。
于是我便冒出一个新奇的念头,不如去写散文吧,说干就干,我便拿起纸笔,开始写散文,以前写文章,搜肠刮肚都写不出,今天我在家里的苦闷,无聊,寂寞便如决堤之水,喷涌而出。语文在我的心中,就好像一位知心朋友一般,无论你贫困潦倒,还是腰缠万贯,她都接纳你,听你倾诉心里的感想。
语文,又像位慈爱的母亲,能抚平你心里的伤口。
记得有一次,我考试考砸了,大大的“70分”如同一把刀子,在我心里割来割去。我想找人倾诉,但又怕别人不但不同情我,还嘲笑我。想要向父母倾诉,但又怕父亲严厉的眼神,母亲伤心的面孔。于是,我便把我心中的伤痛,全都倾诉给了她,我爱的语文。是她化作我写的日记,抚平我心中的伤痛,并鼓励我要努力。她就如同一位慈爱的母亲,抚平了我心灵的伤口,给了我安慰以及鼓励。我眼中的语文,变化无穷,但魅力使终不变。
在我苦闷时,她是一位知心朋友,倾听你的诉说。
在我伤心时,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抚平我心中的伤口。
在我得到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时,她又化身为一位神情严肃但又美丽的女王,告诉你:“不要为一点点成功而骄傲,还有更多的困难在前面!”
我爱语文,这就是我眼中的语文。
我眼中的《四时田园杂兴》400字
在一个宁静、祥和的村庄里,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在田间地头到处可以看到村民们辛勤劳动的身影。有的在田间挥着锄头除草,有的在地里弯着腰种菜,还有的大抱着一箩筐的蚕头笑眯眯地向家走去。傍晚时分,村庄上空开起袅袅炊烟。在田间干活的人们陆续来到溪边洗手,挥手告别,各自回家准备吃晚餐。还能看见一家人有说有笑地聊着天,一边用灵巧的双手把麻搓成线。
随着一阵阵嘹亮的打鸣声,雄鸡唤醒了新的一天。男人又扛起锄头,下田去干活了。女人背着箩筐采下最鲜嫩的桑叶喂蚕,老人收拾着残羹剩饭,张罗着喂给鸡鸭猪狗喂食。
小孩子们看到了大人正在辛勤地劳作,商量着也要做些什么。他们向大人要了一些种子,准备种西瓜。一个小男孩拿来了一把笨重的铁锹,奋力挖开泥土,小心翼翼地往坑里放进西瓜种子。一个小女孩轻轻地将挖出的土埋回坑里,又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土地,好像在和种子握手。完工后,他们坐在桑树的树荫下,甜甜地睡着了。梦里种下的种子发了芽,开了花,结出了一个个大西瓜。
我眼中的诸葛亮我眼中的历史人物300字作文
我一直以为诸葛亮太过于忠诚,刘备临终前明明对他说过,若是后主太过于软弱,他便可以自立为王。可他却一直竭尽自己的全力,奉献自己的一生只是为了那个并不英明的后主以及那个实力并不实出的蜀国。
凭借着诸葛亮的才智,不管他到哪个国家必定是被奉为座上之宾。可他却一直为着蜀国燃烧着自己,甚至自降三级也在所不惜。这在我看来,简直是无法理解的行为。他的伯乐已经不在了,可他为了先帝的愿望,为了创造更好的后代,一直一直地在操劳,甚至到他去世了也在为蜀国着想。
直到我听到了“知遇之思”这个词。仿若豁然开朗,诸葛亮是个文臣,自然是极其重情重义之人。为了那个对他有思的人,纵然是付出他的一生,相信他的心里也无愧无悔。
知遇之恩四字犹如千钧之重,沉甸甸地压在人的心头上。我眼中的诸葛亮极重情义,知恩图报。
我敬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