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随想-写景作文600字
乌镇,古朴而宁静。如诗如画的水乡风景与独特的蓝印花布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至今仍记忆犹新。
踏进乌镇,彷佛走进了一幅让人如痴如醉的水墨画卷。往左右两边一看,到处是傍水而居的居民们。走在光滑而崎岖不平的青石板路上,看上去像是正在做脚底按摩,两边都是木头搭建的阁楼,酒旗迎风飘扬着。沿着河岸漫步,两边都是美丽的桂花树,一阵微风吹过,花儿随风摇摆,看上去好似要把自己的香气摇出来。花瓣也变得柔和起来,有一种轻轻一碰,就会落下似的感觉。
清新的柳树换上了翠绿的新衣,鲜嫩欲滴的绿叶迎风摇曳,犹如长发姑娘在翩翩起舞。远处不时传来鸟儿婉转飞扬的歌声,啊!这不正是杜牧的《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诗句吗?
穿越古巷,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城墙,它雄伟地立在那里,好像一个坚硬的盾牌守护着后面的古镇,来到城墙上,微风吹得不远处的爬山虎微微抖动,好像在衬托城墙的雄伟。下了城墙,传来小鸟的歌声,它的歌声好像是柔和的草坪,好像走在草地上。时不时吹来的微风,给人一种仙气飘飘的感觉,让人舍不得离开这里。
走累了,来到河边乘搭小船观看乌镇风光,河水格外清澈,好像春姑娘在唱一首柔美的歌曲。突然,一只小鱼腾空而起,甩起的水珠也沐浴着阳光,仿佛歌曲的情调忽然一转。马上,鱼“啪”的一声落下,歌声又变得温婉。
诗情画意的流水,古朴典雅的石桥,宁静幽远的小巷,是乌镇的生命,也是乌镇的灵魂。我不禁想起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指导老师:刘欣菁
乌镇_写景作文900字
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
乌镇,有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乌镇,是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一岁多时,爸爸妈妈总会牵着我的小手,踏着青石板路,在阳光的照耀下惬意地散https://www.yuerzhinan.com步。
从那时开始,我与乌镇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乌镇民居沿水而建。清一色的白墙黑瓦上,留下了岁月的斑驳痕迹:白墙上的石灰早已脱落,泥水的印迹也使它披上了“斑点服”;黑瓦变得参差不齐,许多地方已经缺掉了好几个角。民居的木质门窗上,也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窗台上摆放着争奇斗艳的花儿,窗户常常打开,蓝印花布做的窗帘挂在窗的两旁。后门有几级石阶直沿水下,可以看见一群活泼的鱼儿正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嬉戏玩耍。
乌镇的美食也是我的最爱。听妈妈说,我从小就爱吃定胜糕,现在每次去乌镇,定要买定胜糕吃。定胜糕的形状为花朵状,外层是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细而均匀,里面是豆沙馅,中间混有少量白糖,味道可口,甜而不腻,是来到乌镇不可不尝的一道小吃。
红烧羊肉让人大快朵颐。乌镇民间有“一冬羊肉,赛过几斤人参”的说法。乌镇的羊肉主要采用青年湖羊为原料,当地人称“花窠羊”,这种羊肉肉嫩脂肪少,皮细腻多膏汁。它是用土灶木柴大锅烧制的,一般要烧一个晚上,必须先用大火,然后用文火烧煮,火候全在于烧制者的灵活掌握。对于吃羊肉,有的人喜欢肥肉瘦肉一块吃;有的人喜欢腿精的鲜嫩多汁;有的人喜欢尾部的肥香;有的人喜欢专挑脖颈活肉。红烧羊肉对于美食爱好者来说,也是不可不尝的菜肴。把红烧羊肉配上面条,就成了羊肉面,这是古镇老人早晨最喜爱的早点之一。连互联网大会的网络大咖也聚在一起吃羊肉面呢!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乌镇人也有自己的茶:薰豆茶,又称烘豆茶。豆茶的主要原料是薰豆。薰豆是乌镇特有的加工方式,选用秋季上好的嫩黄豆,将新鲜黄豆在淡盐水中煮到半熟,捞出后晾干,然后盛在一个容器里,架在炭火上烘薰。用来烘薰的必须是炭火,不可用柴火或煤火。文火烘薰至豆表皮起皱,有香气溢出即可。这样烘成的薰豆,熟而不焦,酥而不硬,清香可口。薰豆茶还得有一些辅料,如桂花、炒芝麻、橙皮、萝卜丝等。独特的主辅料相配,薰豆茶成为一道富有滋补功能的待客上品。过年时,家里来了客人,泡上一杯薰豆茶,便会香气四溢,余味无穷。
蓝印花布不仅是我们当地的服饰主用布料,也是美轮美奂的工艺品。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流程为:纹样设计、刻花稿、涂花版、拷花、染色、整平、晒干七道工序。上面的图案各种各样,可以做成衣服、帽子、鞋子等等。
乌镇的民居,乌镇的美食,乌镇的茶文化,乌镇的蓝印花布,乌镇的小桥、流水……乌镇的一切都将给予你独特的感受。乌镇,你若去过,便不曾离开!
乌镇游-游记作文500字
星期一的早晨,我和妈妈早早地起了床,坐车去乌镇玩。乌镇,小时候去过,可都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倒是学校组织去的那次还记着一些。乌镇,这次我要好好瞧瞧你。
天空中下起蒙蒙细雨,整个乌镇蒙上一层薄薄的细纱。一走进去,映入眼帘的便是茂密的树木与花草。顺着一条由石块儿铺成的小路,便能看见一条由商铺组成的街道。千万可别小看了这些商铺,里面卖的东西可多了,吃的有:麦芽糖、萝卜丝饼、芡实糕等。不仅吃的多,玩的更多:书签、木偶、蓝印花布制品等,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走了许久,能看到一条又宽阔又清澈的河。河面上时不时溅起水花,形成了许多涟漪。
一艘艘小船从水面划过,荡起了一圈圈波浪。乌镇的船可多了,只要有水的地方,肯定能看见船只经过。
乌镇不仅船多,而且桥多。既然是“水上城市”,怎么会少得了桥呢?大大小小的桥横架在水上,各式各样的,古色古香。有的桥窄窄的,只能两个人并排走过去;有的桥特别宽阔,五六个人并排走都不拥挤;有的桥特别长,台阶特别多,一眼望不到对岸;有的桥像平地一样平,三步两步就能走过去。
不一会儿,雨停了,天边升起一道彩虹,可美了,给这古色古香的乌镇添加了一番别有风味的景象。
这就是古色古香的乌镇,一座有着千年底蕴的古镇,也是江南四大名镇之一。下雨的时候,更能体现出它的诗情画意。
乌镇游
抓住暑假的尾巴再出去玩一次,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乌镇。我本来也没有觉得乌镇有多么出彩,但事实总是和想象不太一样。
我们去的是西栅。当然乌镇还有东栅,南栅和北栅。过了检票口会有两个去景区的方式可以让你选。一种是坐的渡船,而另一种就是徒步,我们选择的是坐的渡船,与我们一同进来的人们大排长龙,有大人、有小孩、有老人、还有外国人,大家井然有序的排着队等待坐船,大约坐了五分钟就靠岸了,一下船就是古朴的建筑白墙黑瓦,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各种的小吃店,纪念品商店也相继进入画面,好不热闹。所有的景点都在一条“古运河”的两旁,中间架起一座座古石桥。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古人染晒布匹的地方,那些青蓝色的花布匹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香气,香飘十里,好像诉说着,他在时间的长河中看到这个时代的美好和精彩。是多种青草的香味。我们跨进一旁的房屋,那里面放着几口大缸和大锅,妈妈对我说:“你知道这些大缸和大锅用来干什么的吗?会有一种与外面同样的青草香,甚至比外面还浓郁些。”“不知道。”这些缸是用来染布的,而这些锅是用来把有关的草木烧成染料,所以才会有更加浓郁的青草香。”这次让我长知识了,当我们正准备走去另一扇门背后的神秘房间时,妈妈告诉我:"这些染料可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啊!一直流传到现在。"下一个房间是用这些染好的布料修剪成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最后一间房间是让大家自己动手制作以布匹为原料的艺术品。虽然我没有尝试,但是看着他们的认真样,真是从心里面感觉这是你们了不起的技艺传承。
后来身为吃货的我刚刚走出展示布匹的场馆就远远地望见乌镇一特色美食“书生羊肉面”的招牌,我点了一大碗,羊脚面,虽然要50块钱,但是肉的确是可口多汁,肥而不腻,肉酥面Q,还有浓汤拌蒜香,真是物有所值啊!吃的我满嘴流油,真想再来一碗。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昭明书院,将军庙,三寸金莲馆,王会悟纪念馆......又在民宿吃了中午饭,他们有几十家民宿,虽然地方都不大,但菜还是非常可口的。
这次短途旅行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同时也感受到了封建思想的腐朽和悲惨,相比我现在生活在这个社会主义世界中,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可谓是收获满满的旅途啊!
游乌镇-游记作文800字
乌镇,是一位古代婀娜多姿的少女:清澈的溪水是她的眼睛,两岸的柳树是她长长的睫毛;古楼的红木是她脸上的胭脂,盛开的鸢尾花是她薄美的嘴唇;古老的小桥是他浅浅的眉毛,而村边茂盛的农田是她柔顺光滑的长发……乌镇,你给了我太多视觉上的美感,让我永远无法忘记。
傍晚,我们通过了一座长长的木桥,来到了乌镇西栅。夕阳笼罩着大地,给人一种迷离的感觉。我们在这个小镇上慢慢的散步。这里没有导游声嘶力竭的讲解,也没有游人的喧嚣,在炎热的小镇里,游客往来穿梭,让我恍如穿越到古镇。这里有特色的小店也很多。乌镇老邮局、三寸金莲店......感觉不是城市里汽车的川流不息。这里根本没有汽车,只有成群结队的小船慢悠悠地摇摆;这里没有大城市那种压抑感,简略往四周一看:一位衣冠整洁的男士正在桥上抓拍美景;一名妇女在“三寸金莲店”里挑选自己喜爱的鞋子;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正拄着木拐杖悠闲地溜达;一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子正急急忙忙的赶路......我不禁感叹:这才是真正的“休闲度假生活”。
用过晚餐,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天渐渐的黑了下来,听过乌镇大戏院咿呀咿呀的苏州评弹,我们租了一条摇橹船,摇摇摆摆的向前驶去。【https://www.yuerzhinan.com】小镇里灯火通明,五颜六色的灯光映在水中,看着水中的倒影,微波粼粼;古楼的灯光也亮了起来,五光十色的灯光混合在一起,让我陶醉在其中。船穿过了一座青石板桥,一个游人跌跌撞撞地过了桥,进入了光彩照人的小铺子。水边长着许多杂草,船夫左拐右拐,飞速的绕了过去。突然,左边的一户人家打开了门,几个居民搬着小板凳出来聊天......多么美丽的一幅画!凉爽的风吹来,吹走了夏日的炎热。此刻,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忘记了一切。
晚上,我们住在乌镇西栅的通安客栈,古色古香的家具,寂静的环境让我感受到舒适和惬意。
“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这个小镇在我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它的图画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我忍不住赋诗一首——
青桥红楼临水镇,
小船摇摆游人乐。
高楼闹市怎动我,
身在乌镇乐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