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开心的年俗-描写年俗作文600字【集锦9篇】

我家的年俗之烟花美酒记-叙事作文700字

过年时节处处都是烟花爆竹的响声,因为我在农村里过春节,没有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很是热闹。

大年初二,一个令人愉快的日子,小鸟在铺满白霜的枝头上站立着,眼睛这里看看,那里瞅瞅,太阳也刚刚升起,像个老爷爷一样伸伸懒腰,扭扭脖子,悠闲极了!

我们一群稚嫩的小孩子也开始了一天的愉快玩耍,一到过年,最令人兴奋的就是有压岁钱了,我们都拿着自己的压岁钱去买烟花,小爆竹。

“啪”只听见一声巨响,好似山崩地裂,又像天地摇晃,响亮急了!仔细一看,原来就是小孩子们在放烟花,只见他们用粗糙的手轻轻的点着了火机,悄悄地伸向烟花。

“咚”又是一声巨响,随之露出彩色的光斑。红的,蓝的,绿的,紫的,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美丽至极。

小孩子玩烟花还可以玩出花样。

首先先来铁块或者坚硬的物质,需要很小。然后放在烟花孔里,最后在点燃烟花线。“啪”“哒”只听见一声巨响,只看见那小小的东西在空中飞舞,它跟着小鸟飞翔,它看着千山万水,它靠着洁白云朵,自由自在,快乐无比。

烟花的颜色是彩色的,烟花的玩法是多样的,那烟花的形状呢?也是变幻莫测的。你放烟花时,仰头看,你会看到彩色兔,绿色猪,还有金色猴,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方,有的圆,有趣极了。

过年玩的烟花是各式各样,多姿绚丽的,吃的食物也一样是美味的。

一到晚饭,到处都是热乎乎香喷喷的饭菜。唯独有一位特别嘉宾——米酒。

米酒从表面上看就像一坨堆在碗里的白色的土一样,毫无特色,但它却能出现于酒桌之上,必定有他的独特之处。我仔细一品,那种味道在我嘴里焕然一新,似蜂蜜,似糖果,甜的心都软了。

爷爷经常以苦食为主,以甜食为次,我经常问爷爷这是为什么,爷爷总对我说先苦后甜。这时奶奶就会对我说人生有苦才有甜。

我问妈妈过年为什么吃米酒,妈妈跟我说米代表了一家人富裕无愁,汤代表了一家人工作顺顺溜溜。最后甜代表了一家人学习甜,事业甜,生活甜。

这一个春节,处处都充满着响亮的烟花和美味的米酒,生活无处不是快乐。

开心的年俗-描写年俗作文600字【集锦9篇】

澳门年俗_春节习俗作文600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共享天伦之乐;大概受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影响,年宵澳门人还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现今已成了一个澳门年俗。澳门【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开富贵,祝报平安,鲜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门的花市办三天,这三天给奔波一年的澳门人无穷的慰藉。

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纯脆是以示吉利。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从“开年”这天起,三天内澳门政府允许公务员“博彩”(赌博)。“开年”过后,澳门又完全回到中国传统春节习俗中,直至元宵佳节,也是烟节爆竹,玩龙舞狮,欢天喜地。

开心的年俗-描写年俗作文600字【集锦9篇】

我家的年-过春节作文650字

“嘭——嘭——”屋外的烟花正开的烂漫,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街上的人们拢紧了衣服,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因为,这是春节,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

除夕好像注定是忙碌的。早上草草的吃过了早餐,除了我,全家都开始忙了起来。正感到无聊,爸爸忽然叫住了我:“能不能帮我个忙啊?”“什么忙?”“等会你就知道了。”爸爸一脸神秘地笑着。直我把梯子搬到了门外,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要贴春联啊!没错,爸爸手中早已拿好一副对联。“哎,女儿啊,横批放这个位置可以吗?”我看了一下,正好在中间。“非常好!”我竖起了大拇指。爸爸松了口气,把上下联都贴上了。

要开始贴福字了,爸爸正在比划,看着福字,我越看越不对劲。“哎,爸爸,你贴反了。”爸爸又看了一眼,笑道:“没有哦,福倒了就意味着福到了。”哦,原来如此,看来还要多扩展些课外知识啊!在嗑瓜子和看电视中,很快就到了半晚,要吃年夜饭了。

看着桌上不下十道的美食,个个当真是芳香四溢,色泽油亮。我都快要忍不住口水了。边往嘴里塞着排骨边含糊不清地问奶奶:“怎……怎么有这么多蒸菜啊?”奶奶听了,立刻眉飞色舞的说道:“当然是意味着蒸蒸日上了,而且老家的年夜饭中,蒸菜必须要有十碗!”“为什么啊?”我期待着她的答案。“十全十美。”奶奶缓缓的说出这句话。这里头,还真有一番门道啊!爸爸笑着说:“可别吃太多,别未来两天的饭都吃完了!”我一脸茫然,爸爸解决了我的疑惑:“在老家,除夕夜的饭是要吃到初二的。”我打了个激灵,忽然觉得嘴里的肉也不香了,很难想象的到两天之后这些原来色香味俱全的菜会变成怎样一副样子,想想都觉得恐怖呢。

吃完饭,有些撑,便下去遛弯了。这才发现整个小区都是鞭炮声,原来是那些小孩在玩鞭炮呢。看着鞭炮的火光照亮的那些小孩开心的笑脸,我也有些眼馋。这才扣扣搜搜的买了点鞭炮,过足了瘾。

每年的年都是在鞭炮声消失的那一刻才结束,可鞭炮消失了,情却更浓了。

开心的年俗-描写年俗作文600字【集锦9篇】

心中的年_读《过去的年》有感800字

又是一年春节,在深不可测的夜幕中,一朵一朵绚丽多彩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当我读起作者莫言的《过去的年》不禁浮想联翩,犹如一张泛黄的老旧照片,让人们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在长辈们还是我们那么大的时候,年就是指春节,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在贫穷的年代,没有灯,没有电,更没有电视。可是他们仍然欢欢喜喜地欢度每一年的春节。除夕那天晚上,大家都会吃饺子,所以有很多小孩子儿硬是不肯吃中饭,把肚子弄得空空的,等着晚上大口大口吃饺子。吃完饭,没有灯,所以人们还是先睡觉,等到凌晨的时候,他们便穿上新衣服向上天保佑平安。凌晨时,大户总是在门口弄一个大锅烧粥,乞丐和穷人都可以免费吃。等到凌震,晚辈们就向长辈磕头拜年,长辈就给晚辈磕头钱1毛或2毛。这样,一个春节就过去了,一个一年中只有一次的美好时刻,就过去了!

这篇长篇散文记叙了过去人们是怎么过年的,令所有长辈们都回忆起了过去,回忆起了过去的年。作为晚辈,很多人都无法想象过去的年竟是这么的平平淡淡,过去的人们竟是这么的贫穷。

这天壤之别的巨大变化是谁的功劳,现在的幸福是谁给我们带来的?是毛主席的带领?还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也许这是他们的功劳,也是所有劳动人民的功劳。从前的中国是那么的混乱,是毛主席的带领,指引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向着成功进军。从前的中国闭关锁国,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使我们获得了崭新的天空!从前的中国是那么的落后,是人民的辛勤劳动,使我们的心中的年、心中的幸福得以实现!现在的年,心中的年,都是全国人民的功劳!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是改革开放引领我们追赶世界的潮流、富有和繁华;是改革开放让我们变得强大!曾经的酸楚,曾经的痛苦,曾经的年时时刻刻鞭打着人们的灵魂,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祖国不能落后,我们要让祖国越来越强大!

心中的年是幸福的,心中的年是温暖的,心中的年是繁华富有的,是劳动人民给了我们这一切,是改革开放给了我们这一切!我们作为晚辈,也要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家乡的年趣-叙事作文700字

壬寅虎年——2022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今天是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被妈妈叫醒去买年货,因为我们要去外婆家拜年。

外婆家住在杭州市瓶窑镇,虽说是个小镇,可近几年这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听爸爸说,瓶窑还是浙江省文化强镇呢!一想到这,自豪感便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令人期待的一天开启了!一路上,弟弟唱着儿歌,我望着车窗外,外面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马路上红旗飘飘,张灯结彩,好有年味的街道啊!

不一会儿,我们的车驶入了外婆家的村道。新鲜的空气,崭新的街道,家家户户门前高高挂起大红灯笼,感觉年味更足了。更让人惊喜的是,村里的围墙不是以前那种白墙黑瓦了,而是画着各种风格不一的油彩画。有满墙的向日葵、放牛的牧童、青山绿水的风景画等,到处充满着文化的气息,我一下子爱上了这里。

“新年好啊!外婆!”一进外婆家,我就收到了外婆的大红包。“外婆家怎么变得这么漂亮了?”外婆拉着我的手,指着路边说,“这就是美丽乡村计划啊,和城里的生活是一样的,你看村道上的三色垃圾桶都统一摆放,而且也要垃圾分类呢。如今咱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喽。”

“哇!家乡的变化如此之大!”我忍不住为新时代的新变化拍手叫好。我静静地趴在窗台上,看着乡间的小道蜿蜒曲折,尽头是白墙黛瓦的屋舍、手工制作的竹门......整个村子充满别样的生机与韵味。

外公为我们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大家围坐在一起,心里甜滋滋的。外公感慨道:“这几年我们这里发展可真快啊!有时候,我们到村子里走一走,都不敢相信这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地方,变化实在太大了!”

我接过外公的话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建设我们的家乡,让外公外婆过上更好的生活!”全家人不约而同地站起来,https://www.yuerzhinan.com举杯同庆。

昏暗的夜晚,夜空中绚丽的烟花照亮了漆黑的夜空,渲染了大片肥沃的农田;火红的窗花透出新年的喜悦,照耀着我的心;大红的灯笼照亮了宽阔的马路,也温暖了外婆家的小屋。

体验家乡的年俗文化_包饺子作文600字

今天下午一时许,我们李公朴小学全体小记者聚集在阶梯教室,聆听了常州大麻糕的传承人刘老师关于常州大麻糕的来历以及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介绍。之后,万校长和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食堂,在几位经验丰富的师傅的指导下,自己亲手包了一回饺子,并在一番焦急的等待后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果实。

首先,让我们把镜头转向阶梯教室。看!常州大麻糕传承人刘华顺先生,正在滔滔不绝地向大家介绍着常州大麻糕的来源。同学们虽说对这个常州特产并不陌生,但也听得津津有味。一会儿后,大屏幕上跳出了对春节的介绍,而这时,刘华顺先生也发话了:“大家都知道过年时的习俗吗?”他的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踊跃发言了起来:“过年时要喝屠苏酒!”“过年时要贴春联和窗花。”“过年时要放鞭炮和焰火!”……

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45分钟,在结束了难忘的介绍后,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去包饺子了,赶紧让我们把镜头转向食堂吧!瞧!老师带领同学们洗手进入食堂后,一位位师傅已在餐桌旁等候我们,见我们来了,他们便开始指导起来:“首先,将面粉和水揉成长条的面团,然后呢,均匀地分成一个个胚子,从平头的一面按下去,接着,用擀面杖一边推一边滚,推时最好撒点面粉,以免饺子皮粘住了。最后,夹一些肉馅放在皮的中心,把皮对半捏一捏就好了。”照着师傅的样子,我们热火朝天地包了起来,起初,我对肉馅的量还拿握不均匀,但再包几个后,我就渐渐熟练了。

一会儿后,我们便包好了指定的数量,把饺子拿去煮了。在迫不及待地等了十几分钟后,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我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觉得特别香。

这一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春节习俗和制作常州大麻糕的有关知识,还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整个活动开展得十分精彩,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写关于年俗文化的作文

  【篇一:年俗文化】

  魏佳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腊月,是迎春的前奏。

  腊八粥,拉开了新年的序幕。唱着喜气洋洋的歌谣,有一个热闹的新年向我们走来。在沧海桑田的变化中,在历史长河的更替中。年俗文化也随这时代在变迁,但我们仍然固守的是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

  走向大街,满满的一股年味。这边的糖果、干果。那边的窗花、对联,也伴随这阵阵叫卖声,年的气息在渐渐逼近。我也在期盼着它的到来。再看看挨家挨户,年货都办好了。有得忙活着整理,打扫屋里屋外的卫生。得精心的进行扫除。寓意则为想去除一年的晦气,来迎接来年的风调雨顺。打扫完后,贴窗花、贴对联儿。

  伴随着腊月二十三小年的到来,人们请来灶王爷,预示着一年的红红火火。然后接着开始蒸肉、做菜、包饺子,准备着过年的食材。挨家挨户飘着阵阵年味的气息。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着年三十到来。心情也是无比的激动。人们开始放鞭炮,准备年夜饭。全家人坐在一桌,围着一桌饭菜,而孩子们欣喜的穿戴上新衣新帽,或者陪着伙伴们出去玩儿。一家人其乐融融,品尝着年夜饭。计划着未来的光景。等到十二点,最令人激动的事就是长辈们把准备好的红包分发给孩子们,虽然现在长大了,但这也是我最期望的事情。

  年真正的味道在于,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一声真挚的问候,家人的陪伴才是最真实的年的味道。即使大富大贵、山珍海味,都替代不了家带给的温暖。家是温柔的港湾。

  年真正的味道在于我们对美好生活的体验和享受。年聊会了你向善。年让人趋向美。各地方区域的不同,年俗文化也各有千秋。但是年承载着多少亿人情感,带给人浓浓的家的味道和亲情的品味。无论今年、明年,还是以后的任何一年。伴我成长的是家乡浓烈的年味,有散发着年味的美好回忆,也有传统地域文化风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发源地。

  四溢飘香的是年的味道,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在匆忙赶回家的脚步里,在和亲人团聚的期盼里。年追赶着时间,踏着脚步,伴随着腊梅独俏枝头的喜庆,携着春的气息,它扑面而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张开双手迎接它的美丽,迎接它的光芒。

  【篇二:年俗文化】

  王刚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再没有什么节日能比春节更让人梦系魂萦、铭心刻骨的了,它以其神圣、隆重、喜庆、吉祥的浓郁特色,在人们心中打下牢牢的情结。这无与伦比的厚重情结,在漫长悠远的历史长河里,仿若一根风雨不蚀,亘古不朽的硕大红飘带,维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连结着百姓的幸福与苦难。当岁月的脚步声又一次震响于年末岁首之时,年关已倏忽而至。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吃腊肉,二十七,炖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备坛酒,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年俗顺口溜。

  听老人们说,“年”在他们的印象中,是一种希冀幸福物质的时刻。那时,不知是多少年前,人们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品尝一次肉的香腻,只有在过年时才能穿一次在将来一年中久挂于身的新衣。“年”意义的贴近像一场场的及时雨,造福多少人,团园多少家,绽放多少笑脸。

  而现在的春节习俗,已有了不少的变化,似乎并没有多大的节日氛围,手机充斥了人们的生活。集福,微信红包,人们玩儿的是不亦乐乎,只是记忆中的那种年味儿早已消失不见……

  【篇三:年俗文化】

  姚玉杰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而如今春节显得更加的重要。

  现在的社会高速发展,许多人因为工作原因变得非常的忙碌。回家与亲人在一起吃饭聊天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就现在的我们来说,可能很少看到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所以我们要珍惜

  春节这次和家人相聚的机会。

  首先感觉到春节的气息,是在大街上看着人卖着各种各样的年货。街上开始采购年货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从腊月初八美味的腊八粥到腊月二十三小年香甜可口的糖瓜,春节的气息越来越近了。到了腊月二十四,全家上下会一起打扫房屋,共同辞旧迎新。再过两天,家里开始贴春联儿,窗花和“福”字等,并且还会将“福”字倒过来,寓意着“福到了”。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很快就到了除夕。而除夕则离不开年夜饭,年夜饭也许是春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年夜饭自然少不了我们的传统美食饺子。在包饺子的时候,有的做饺片儿,有的负责包,有得负责烧水。奶奶每次还会找上洗净后的几枚硬币包到饺子里,而按长辈说,谁吃出硬币谁就是有福的人。大家围坐在桌前,一边品尝着满桌的美味佳肴一边观看春晚,欣赏着让人哈哈大笑的小品,充满节日气息的歌舞表演和神奇的魔术。

  饭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也就是熬年,共同迎接新年。到了午夜,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窗外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炮竹声,大人和小孩在院子愉快的放着烟花。

  春节代表着我们的家乡,代表着我们儿时的回忆,代表着我们新的起点。在与家人团聚的快乐中憧憬着新的一年。

  最后,祝大家新春快乐!让我们为梦想而努力奋斗吧!

  【篇四:年俗文化】

  李泽

  又是一年节来到,20xx我们将迎来崭新的一年,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重要,整人魂牵梦绕的了。

  春节是一个神圣庄严红火的节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春节就在中华民族心中深深扎下了根,春节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春节,象征着一年的开始,也象征着一年的结束。

  春节到了。二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幸福的迎接这个节日咯。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人民将春节过得丰富多彩,喜气洋洋,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年三十儿,这段时间就是扫尘日,这也是我国的传统习惯。

  然后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干果炒货,水果糖果等都要置办充足,因为这些东西越丰富,象征着你上一年的钱挣得越多,生活越好人先什么的都愿意来,还有小孩子要买新衣服象征新年新气象。

  过年啊,还要贴春联儿,贴年画,贴窗花儿,贴福字。二这个福字儿啊,还得倒着贴象征着福“到”了。最热闹的就属于放鞭炮了。在传说中放鞭炮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凶猛动物。这才有了放鞭炮的习俗。

  春节是一个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回家过年。过年前一夜大人小孩都会在十二点以后睡这称为“守岁”。在晚饭到十二点,这段时间中人们看春晚包饺子一家其乐融融,甜甜蜜蜜。

  第二天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祝贺新春,这就是拜年。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的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所以我祝大家在20xx新年当中,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学业有成。

  【篇五:年俗文化】

  高雪琦

  百节年为首。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众多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最有民族特色、最有广泛影响的节日莫过于传统年节。

  数千年以来,中国人欢度春节的盛况,可以说是天下华人家家过年,人人过年。

  春节,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日常生活相比,春节期间的民族文化气氛更加浓厚,民俗事象也更加丰富多彩,像煮腊八粥、扫尘送灶、置办年货、书贴春联、剪贴窗花、张贴年画、敬祭祖先、吃年夜饭、除夕守岁、燃放爆竹、辞旧迎新、送压岁钱、元宵灯会等。在春节期间都得到了较日常更充分的展示。春节的实质是中国人“衣食住行用”民俗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人“福禄寿喜财”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是中国人“人礼和孝”人伦关系的内心需要,是中国人国情、乡情、民情、家情、亲情的强烈升华。传承千年的春节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化不掉的根,是生生不息的一泓清泉,中华民族子孙应珍视、保护这根与泉,并世代传承。

  最为讲究的应是拜年。晚辈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去尘秽,净亭户,换门神,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先。”“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无论在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春节改变的不少,但它留下了许多。我想,不管我们的年怎么变,春节不论如何更新,它渐渐走向的是一个新的领域,一个令更多人团圆、欢庆的领域,春节里那样祥和、美满、幸福、安康的味道,永恒不褪,永不消散。

  作为春节人文内涵的年味,像座固化的山,不为沧桑之改而移;作为春节装点的年俗,像条流淌的河,随斗转星移吐故纳新;称之为河绕山流最合适不过。

  年俗会伴着年味传承下去,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意义也会再崭新下去。

  我们理应轻松,为了那段快乐的时光,为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年俗文化。

  最后在新年来临之际,祝愿新年快乐,岁岁平安。

  【篇六:年俗文化】

  李海龙

  在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春节的历史非常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祀活动。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更新复苏草木,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满怀喜悦之情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日子。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这天,家家都要腊八粥。粥是用米、豆等谷物和各种干果熬成的,预示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相传,灶王爷可以直上天庭面见玉皇大帝,报告一家“私事”。玉皇大帝就根据灶君的奏闻,安排各家过年的凶吉祸福。所以,送灶之日,奉祀的供品,除酒宵外,蜜糖更是绝不可缺少的,以表来年“万事如意”。

  腊月二十五扫尘日,扫尘的意义:除旧迎新,祓除不祥。平时家庭中一般绝少有机会彻底清理,经常把一些家具,杂物,以及不需要的东西,任由积叠堆置。日积月累,层边墙壁布满蜘蛛网,如果没有这一年一次的彻底“扫尘”,这许许多多杂物,垃圾以及阴暗地方将永远不会受到整理和清扫。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随着春节的临逝,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一般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是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时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夜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是“交”的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

  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点灯燃烛,敲锣打鼓;夜里,通宵守夜;十二点开始,放烟花爆竹。相传在古代,我们祖先曾经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名叫“年”,而“年”最怕响声和火,于是放烟花爆竹是为了吓跑“年”这种猛兽的。然后长辈分发“压岁钱”,互祝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年俗文化作文800字

  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渊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说到节日,最传统、隆重、热闹、接地气的当属春节了。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大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一直到正月十五。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祭祀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以及其他的少数民族都要举行独具特色的庆祝活动。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及民间特色。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

  后来啊,春节还和许多的传统节日一起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许多年后的今天,提起过年,最令人期待的还是团圆。一种中国人发自内心的归属感以及对阖家团圆的向往。远在他乡的游子最深的乡愁,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家过年。

  同样春节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民间大多从腊八熬制浓香的腊八粥开始准备迎接春节,再腌制好腊八蒜给除夕夜的饺子调味。期间人们准备好丰富多样的年货,带着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憧憬忙活准备着过年。置办好一身全新的衣服,准备好窗花对联和灯笼,寄予对来年的祈愿,满心等待着阖家团圆。都说年是伴随着爆竹声的,小孩子燃放烟花也给春节增添了一份热闹的气息。

  我记着每年过年姥姥都会提前准备好许多饺子,还会把硬币洗干净包在饺子里,寓意讨来年的福气。姥爷会早早给阳台会旋转的灯笼插好电,到处张灯结彩一片祥和。爷爷奶奶会提早打扫好屋子,准备好包饺子的材料,等大家一起去动手包饺子,一家人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一起准备着最美味的年夜饭。

  再接着就该除夕守岁了吧,一家人坐在一起等着看春晚,与时俱进的时代,春晚也在传播着中国梦。

  正月初一,小孩子们还会带着祝福向长辈拜年,并且得到压岁钱。浓浓的年味丝毫不减。

  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年!也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团圆,新春快乐!

家乡年俗二三事-写事作文700字

要说到我家的年俗,那就是做艾糕和盐卤豆腐了。

艾糕,现在也只有一些村里的老人家会做做了,他们从不觉得麻烦,反而把这做艾糕当成一种乐趣。

只见这些老人家一大早便起床,来到山中采艾草,去的晚些,好的都被挑走了呢。他们拎着一大箩筐的艾草走下山去,又有一批人上来采了,去得早的,采来的艾草定是最新鲜的!这便是作艾糕的第一步。

接下来就要把这一大筐的艾草洗干净。放入一个足够大的盆中,打成汁。再加入一些白糖,这时候,总有一些顽皮的小孩子要用手去沾沾,尝一尝。满足了,便又溜走了。

紧接着倒入大量的糯米粉,使劲儿的揉捏,直到变成了一个绿色的大面团,也就算是完成了。上锅蒸熟后,老人家总会给左右邻居几个。吃完了,还想要呢!

再就是盐卤豆腐,这盐卤豆腐,可不是哪里都有的。别的地方都是用石膏点的豆腐。

先要把六七斤黄豆浸泡一个晚上,第二天,你就会得到一盆鼓鼓囊囊的豆子。把它们全部榨成汁。过滤后,再放到锅中煮至沸腾。把浮沫捞出,放入一个木质的箱子里。倒上盐卤,盖上白布。这便做好了。这豆味比一般的豆腐更浓厚,更纯正!

豆腐,村里的每家每户几乎都会做,只不过是嫩还是老的问题。大家总会用这豆腐炖排骨,很是美味。

年轻人在城中品不到这美味。所以过完年,在大家都要回城的时候,家人们总会给他们带上许多食物。车都快装不下了。

我们家乡迎新年还有一项重要的仪式,那就是祭祖。

祭祖就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思念,每家每户都要进行。而祭祖选的日子也十分讲究,就在年三十这一天。

祭祀的祭品都是三个五个七个,全部都是单数的。因为有个说法叫做祸不单行,所以祭品或是祭品盘里都是单数构成的,绝不会有双数的出现。

祭品大多是猪头,鸡和一些水果。这些肉上往往插了筷子,边上放上菜刀。传说,这样是为了能让祖先用筷子夹肉、用刀切肉。

最后点上蜡烛把香燃起,对着祖先的神像拜上几下,说一些感谢祖先的话。这祭祖也就算是完成了。

我家乡的年俗,虽然只是做一些食物,祭拜祖先,但也能让每个新年更充实,更快乐,更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