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记得二、三年级时,我曾去过鲁迅先生的故居,那时候我从未读过鲁迅先生的一本书甚至一篇文章,所以看不懂他故居的任何一点东西。之后,爷爷对我讲了一点鲁迅先生的事,问着爷爷“鲁迅是谁?”“鲁迅是干什么的”这些问题。当时我不知道在鲁迅二字后的“先生”是什么意义,而现在,我明白了。
鲁迅先生用患了妄想症的狂人,道出了旧社会人吃人的本性,在衣衫褴褛的人力车夫面前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在如此黑暗的社会上,一生正直的鲁迅先生面对政府对无数人民的压迫是那么的无奈——他的文章让许多人明白了社会上的真相,但还有那么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此这位一代伟人只能长叹一声“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他得用破烂的毡帽毡遮着自己走过闹市,就像漏水的船只运酒那般危险。
在这样黑暗的环境里,鲁迅先生写出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还写了许多名留千古的作品,如《野草》、《朝花夕拾》等,鲁迅先生仅55岁,一生很短暂,但是他为世人留下了700多万字的不朽著作,他英勇战斗的一生的革命精神鼓舞着千百万人民。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光辉战斗的一生。
鲁迅先生一直是一位清醒而勇猛的战士形象立于世人面前的,他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揭露他们吃人的本质。他同情关注弱者,道出他们不能、不知甚至不愿道出的委屈和悲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是他最真实的写照,是对他一生最深刻的评价。
1936年8月1日,鲁迅先生因患病体重已降到78.7斤,肺部发炎溃烂面积已达到4/5,肋膜间积水,高烧不退,8月7日一位日本医生第一次为他抽出了内膜积水就达200毫升。一位肺病专家为鲁迅先生检查身体时十分惊诧,若是别人五年前就死去了,而我们这位坚强的战士还在与病魔斗争,他不向病魔屈服,依旧忍着病痛继续工作,在他逝世一周前他还抱病参加了展览会,逝世前三天还为曹靖华的新作写了序言;逝世前1小时,他还在写文章……
9日,鲁迅先生写杂文《死》时,正面临生命的危险,他没有屈服,虽然他连床都起不来,但他把自己的健康抛在脑后,因为他知道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在先生的遗言里,他对亲人和朋友说“忘了我,开始新的生活【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吧!”可人们又怎么能忘了他?!他们永远记得,有一位老人,一张消瘦的脸庞,透露着刚毅与坚强;一头不屈的硬发,根根显示着与恶势力不调和;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这束光是永恒的,这位先生从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指导老师点评:学生学习一单元鲁迅的文章后,对鲁迅的了解有了质的飞跃。小作者通过查找资料后,通过内化整理拉近了与鲁迅的距离,更加仰视他,尊敬他,爱戴他。小作者在非常用心地学习,逐步理解鲁迅深奥的诗句和名句。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丰富,对鲁迅的认识会更丰满。
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感-读后感550字
今天,我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篇文章,读完之后受益匪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篇文章是作家周晔为纪念伯父鲁迅先生而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相信很多读过这一篇文章的读者都被文章所写的鲁迅先生的形象所震撼了,我也不例外,我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先生,我们从作者对伯父的回忆的一系列描写,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周晔对伯父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热爱以及敬仰之情。
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篇文章,我被震撼了,我被感动了,我还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是中国文学的奠基人,他是一个真正的大文豪。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由毛泽东主席这一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这一个人、鲁迅先生身上所代表的文化素养在当时那个年代所具有的地位是多么高和号召力是多么大,就连国家领导毛泽东领袖也对他赞不绝口。多少年来,鲁迅先生所写的文章,激励着多少读者前进,他写的的名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更是中华儿女学习的榜样。他是人民眼中真正的“民族魂”。
鲁迅先生去世了,多少人民百姓冒着生命的危险也要来吊唁他,不正告诉了我们,鲁迅先生爱人民百姓,而鲁迅先生也同样受到了人民百姓的爱戴吗?是的,没错,鲁迅先生为人民所做的一切,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鲁迅精神永垂不朽,鲁迅先生虽死犹生,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我的偶像鲁迅先生-偶像作文900字
方脸,一字须,每一根头发都笔直地挺立着,有如鹰一般锋利光芒的眼神,还有一双以笔代戈、可以医人亦可以医心的手。他就是我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用笔杆子代替枪杆子奋斗一生,在他的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深深地吸引着我。
鲁迅先生是珍惜时间的楷模。他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他在有限的生命中,撰写和翻译竟高达640多万字,平均每天写2000字。鲁迅先生可以一天不吃饭,可以一天不休息,但他不能一天没有精神食粮。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他不怎么吃鱼,因为他觉得吃鱼太浪费时间。鲁迅先生也不愿让别人浪费他的时间,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辜浪费时间就等于图财害命”。由此可见时间对于鲁迅先生的重要性。鲁迅先生到晚年还说:“倘能生存,我仍要学习。”对此,我深受启发。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正的,勤奋者会努力去追赶,去挣、去挤;懒惰者终不愿去挤、去挣,他始终不会拥有。正值黄金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时间的支配者。
鲁迅先生是一心为人民群众着想的人。他非常关心爱护青年人的进步,一生接待过来访青年六百多人,关心过的青年不计其数。当时穷困的萧红找上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没有冰冷,没有歧视。而是毫不犹豫的收下了她,得知萧红喜欢写作时,鲁迅先生尽自己可能地帮助萧红写作并予以推广,可以说是他造就了一名优秀的女作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坚持为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今年河南洪涝灾害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把自己拍摄广告获得的850元全部捐出,为灾区人民捐献出自己的一份心意。我还用节约下的零花钱购买了200只口罩上门送给困难群众,前往卡口和社区执勤现场捐赠抗疫物资,慰问抗疫一线的无名英雄……我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新时代好少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心中的偶像致敬。
思想的光芒是不会受时间与空间阻隔的。在那个黑暗荒芜的年代,鲁迅用自己的心血引导莘莘学子,走上真理和正义之路。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鲁迅的思想仍然是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指引我不屈不挠地向上攀登!
鲁迅先生,他不在了,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