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瞿秋白纪念馆-参观作文550字
天灰蒙蒙的,不知何时飘来了几朵乌云,遮住了午后的烈日,几滴小雨软弱无力的下着,阵阵的微风,携带着丝丝寒意侵入我的皮肤。
在这秋天的一个阴沉的下午,我来到了瞿秋白的故居,一进入瞿秋白故居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竹屏风,上面刻着“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霄”。
看到这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仿佛看到了瞿秋白同志那壮志凌云的气势和为国为民的志向。
屏风前是瞿秋白的石像,栩栩如生,我又仿佛看到了他那瘦小纤长的身体,搭配着中山装和长裤,脚蹬马靴,戴着一副又圆又黑的眼镜,既文质彬彬又温文尔雅,一副学者气派,他的双眼正视前方,似乎是在担心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
绕过屏风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庭院,祠堂坐落在庭院的尽头,里面摆放着祖先的牌位,同时这里也是瞿秋白招待客人的地方。
在祠堂的两边有两个厢房,门匾上写着“知规”和“折矩”,从而教育家人要遵守家规。
走进厢房,再绕过一堵石墙就来到了瞿秋白的卧室,书桌上摆着几本书和一支笔,瞿秋白就是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时光。
紧靠着书桌的是书柜,书柜里的书摆放整整齐齐,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后面就是他父母的卧室。接着是一口井,井水甘甜无比,象征着瞿秋白那纯洁的心灵。
正是无数像瞿秋白这样忧国忧民无私奉献的先辈们的共同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他们即使身处困境也永不放弃,拼尽全力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他们的事迹让我懂得,只有努力学习,向往光明,为民着想,无私奉献才能赢得人民的尊重,获得成功。
参观黄酒小镇_五年级参观记作文700字
这个星期一,我们班又是格外幸运,因为这回在宋同学妈妈和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举行了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湖塘黄酒厂。
我们纷纷走出教室,排成两列长队上了一辆大客车。车上可热闹了,小伙伴们欢声笑语,有的在吃橘子,虽然都是小小的,但是比起普通的橘子可甜的多了;有的吃着陈同学爸爸带来的陈皮,酸得我们口水直流。
过来一会儿,我们来到一个制造黄酒的工厂,就是湖塘鉴湖酒厂。我们刚进去,闻到一股酒香,就好像是它引领着我们的到来。只见眼前摆着数不胜数的酒坛子,很壮观。
我们跟着宋同学妈妈来到一间非常宽敞的生产间。工人们可忙了,几个人不停地搬着一车车的糯米。据一个阿姨介绍,做黄酒必须是糯米,而且绍兴黄洒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非鉴湖水莫属啦!米饭蒸熟了!那蒸气飞满了整个生产间,热气腾腾像桑拿浴室一般。在“落作”车间,工人们可忙了!最有意思的是看到工人们用那像船桨似的东西不停搅拌刚刚倒入缸内的米饭。但最重要是"发酵"和"开耙"。因为如果开耙温度不掌握好,那就做出好酒来,所以工人们晚上12点必须要准时开耙。原来做酒有那么多学问啊!
离开“落作”车间,我们来到一个更大的黄酒仓库里。这里头摆着五年陈、十年陈的黄酒,各式各样,壮观极了。我们又到了另外一个黄酒展示厅,这里都是刚做好去加工的老酒,它们整整齐齐地叠放着。观看了一会儿工夫,我【https://www.yuerzhinan.com】们又来到一个更高档的黄酒博物馆。这里展出的物品看起来十分贵重,好像文物一般,应该是为一些有地位的有名人士准备的吧!洒瓶外观像是钻石一般的装扮,还有很多各色花纹的酒,吸引着人们去购买。我发现,竟然有一个酒坛上还带有一个神气十足的孙悟空,他好像正要去打妖怪呢!
通过这次的黄酒之旅,不但让我们大开眼界,增长的见识,而且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绍兴黄酒,名不虚传,是地地道道的好酒!等到过年的时候,我一定让爸爸买一些带回老家,让我外公和亲戚们品尝品尝!
参观北京大学参观大学的作文800字
北京大学,说通俗点儿,就是北大,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圣学宝地。今天,我们就有幸能来参观这所大学,了解这所大学丰富的内涵。
北京大学很大,占地一千亩。那儿鸟语花香,树木成荫,隐约露出古典的屋檐边,衬应出无与伦比的美。树荫下是用石头铺成的小巧的路。走在清新的小路上,望着高大的树影,呼吸一口空气,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湖。
湖水清幽,依稀能看见鹅卵石和水底招摇的水草。水面波光粼粼,不时翻腾起玲珑的波浪轻轻拍打着河河岸,那小巧的波浪好像母亲的手在抚摸着宝贝,真是一副美丽的景象。导游哥哥说:“这就是未名湖,当时大官和珅见到此湖,赞叹美之,又不知道起什么名字好,就起了一个‘未名湖’的名字,没想到,这没有名字的湖倒被人们广为传诵,成了北京的重点保护遗产。”抬头望去,可以见到很多人在未名湖畔看书歇息。在湖面上,有一只从英法联军那儿赎回来的石头鱼。它原本是颐和园的物品,被英法联军抢走后,几经周折,才回到故乡,睡在未名湖的怀抱里。
“这就是我们在滑冰啦!”导游哥哥递给我们一张照片,说在冬天,未名湖就是巨大又天然的滑冰场,他们都在上面滑冰。
“哦,那是什么?锁妖塔?”我指着远处一个看上去很古老的塔,“上面还挂满铁链呢。”“这个啊,是……算了,带你去看。”
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那个“锁妖塔”。果然是一座苍老的塔,中国古老的建筑,有外梁内边,共十二层,每一层上面都栓满铁链,外观经过风霜,已经变成苍老的灰棕色。导游哥哥说:“这是水塔,上面是供应几千教室日常用水的塔哦。”真的,这那看似的铁链子其实是一根长长的水管,还在滴滴答答的流着水花。
最后我们来到了图书馆,北京大学的图书馆是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外状像一个大大的馒头一样,蓝绿相间,有五层楼。每一层楼都是不同的,不论你想要什么样的书籍都可以找到,甚至在里面还有存放了数百年前的书籍,都是先人重要的理论与观念,是非常珍贵的书。听说有一名学生因为借了一本非常宝贵的地理书籍,没能按时归还,就被开除了。
北大真是一座名校,让每一位经过它身边的人心底泛起一种说不清的向往!
参观江海博物馆_关于参观的作文600字
今天,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来到江海博物馆参观。江海博物馆坐落于海门的新城区,地处汇智路北侧,张謇大道东侧,在绿树苍柏、小桥流水“抱拥”中的博物馆,显得古典静美,大气厚重。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厅内的主题雕塑――《江海神韵》。它是一个高9米,直径1。8米的圆柱形浮雕柱,据解说员阿姨介绍,他是根据《西游记》中对“定海神针”的描述而设计创作的,意思就是海河永固,圆柱上的浮雕内容是神话“精卫填海”的故事,我仔细一瞧,柱子上的那只精卫鸟,正闲着数只往大海奔去呢。
在圆柱形浮雕柱身后,是按照由东到西的顺序排列,透明的亚克力管,上半部分的蓝白色体现的是长江径流的造型。象征着江海之水,中间的黄色是江海冲击而成的泥沙,整体营造出长江之水奔流入海的意境,也体现出江海文化的现实性、时间性和空间性延展性。
跟着讲解员阿姨往里走,我们来到了优秀特色文化展区内。最吸引同学们目光的就是“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模型了。一只只造型逼真的帆船布满了整个海面,船上的人物雕刻的栩栩如生,他们有的在挂帆,有的手持望远镜在观察,有的在和外商交易……看着眼前的模型,我仿佛回到了600多年前的明朝,看到了站在船头英姿飒爽的郑和,他正镇定自若的指挥船队破浪前行。是呀,我们不得不感激郑和,感激他揭开了中外友好往来的篇章,感激他让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
这次博物馆之旅,不但让我们领悟了江海文化的风采,还让我们了解了海门的历史,我真为海门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自豪。
参观救护车_参观作文500字
我的小姨是“120急救中心”的护士长。一天,她说要带我参观救护车。
我怀着一颗激动与期待的心,跟着小姨去参观救护车。
以前,我只是在电视剧和电影中看过救护车,这次,终于有机会零距离地参观救护车了。
我登上救护车。原来它不像电视剧和电影里演的那么宽大,不是两排座椅,中间摆着床,而是只有右边一排座椅,大约可以坐下四个人,小姨告诉我这是给医生和护士坐的。在这排座椅的前面,有一个单独的位置,那是给病人家属坐的,为的是不让家属影响医生与护士工作。
在家属座位的右边,有一个大袋子,那是氧气袋,里面装满氧气,有些呼吸困难的患者,需要吸入氧气,而这时,氧气袋就派上用场了:用一个面罩连接着氧气袋,患者带上面罩,就可以呼吸了;而一些不能自主呼吸的患者,就得用呼吸机了。还有一台仪器,名字叫做“心电除颤仪”,是帮那些没有自主心跳的患者恢复心跳的。
在车厢的左上方,有一排柜子,注射器、一次性床单、一次性口罩和药品等急救用品井井有条地摆放在柜子里,柜子门上粘着标签,这样可以节省护士找东西的时间。
参观完救护车,我深深体会了小姨每天上班的辛苦。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医生与护士们每天都要在五六平方米的车厢里辛勤工作,为的是救死扶伤,这样的品质真值得我们的尊敬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