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桃花开
三月,桃花盛极而后,纷纷扬扬的落了。我伸手接过一片桃花瓣,轻轻握在手心里。又是一年春天,又是一年桃花开。
又是一年又怎样,想要回来的还不是永远的逝去了。“呀!桃花开了。”在桃花开出第一朵小嫩花时,爷爷就会把我从睡梦中叫醒。一起观看这日出前的另一番盛景。据说,这颗桃树是在我出生那天种下的,是爷爷希望我能够长命百岁。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这颗桃树开花结果年年重复,我却怎么也盼不来我所希望的人的到来。我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是去给你赚钱了呐。”在童年的意识中,赚钱意味着无尽头的分离。我倒是宁愿看到桃树只剩一根光秃秃的枝桠。那时候,爸爸妈妈就回来了。
度过快乐的几天后,爸爸妈妈再次启程。在我撕心裂肺的哭闹声中。爷爷就会拿出好多他不舍得吃的桃子给我吃。在我呓语着爸爸妈妈的时候哄我入睡。在那些只想望着天上的星星流泪的日子,只有爷爷和安乐椅在我旁边守候。我渐渐长大,却一如既往的更加想念爸爸妈妈。就像这越来越繁盛的桃花一样。“爷爷再见,我走了。”我离开了爷爷,跟着爸爸妈妈生活。好几年里,我回去的时候爷爷总会拿出他珍藏的桃子。“爷爷去世了”我不知道我究竟是怎样到达那一座高高隆起的土堆前的。我呆呆的看着,手里传来冰凉的温度。是一个蔫小的桃子。“这是爷爷留给你的。”爸爸说。
我把桃子举起来,让阳光温柔的暖意照耀着它。良久,我拼命地扯动嘴角。我笑了,在这阳光下。在这以后,我总会习惯性地朝背后看看。我曾经拥有的满溢出来的全世界,现在却成了一片孤独的灰暗的影子。手里传来一阵空落落的感觉。我看着着双手。这双手原本握着的是一片多么柔软的温度啊。一片粉红的花瓣漂至手心,和着冰凉的眼泪,一起演绎惊世的色彩。还是少了一种色彩。永远都找不回来的色彩。
又是一年桂花香-植物作文700字
那是什么?是秋风带着桂花香悄然而至,正是那淡淡的幽雅清香!有感而发,大笔一挥,落成新作——《卜算子·桂花》:
校内桂花开,秋日香袭人。又是一年桂花香,只是来得晚。朵朵金又黄,瓣小如米粒。当初花园摇桂子,记忆还依旧。
正是这朵朵桂花,让秋日的校园变得分外美丽。秋天,万物凋零,落下的黄叶像一只只六神无主的蝴蝶,混乱地飞向各个角落,显得毫无生机,唯有那校园里的两株桂花生机勃勃。在树上的绿色渐渐褪去的时候,只有那桂树的叶子,绿得发亮,就像打过蜡似的;在群芳凋谢,化作春泥时,只有那桂花能展示那作为花朵的风采,就像一颗颗略有橘黄的星星,点缀在那浓绿的叶子之中,分外亮眼,让那平常略显平常的桂树,一下子高贵起来,漂亮起来。不过这桂树也只能和这些小花搭配——【www.yuerzhinan.com】这些枝干太秀气。
今年因学业的繁重,我没有留意到校内的桂花,而正当父亲的车路过城东小区时,才令人我发现了她。那一排一排,星星点点,矮矮的,小小的,那金黄的花朵正藏在那绿绿的枝叶里,构成了一条黄绿相间的美丽风景线。望着那桂花树,闻着那桂花香,我仿佛回到了去年,回到了上次桂花盛开的季节。
去年的这时,正是运动会,桂花也正旺,香气也正浓,一群同学在学校的后花园发出了一阵又一阵的笑声。这是在干什么呢?那是一件多么好玩的事儿,肯定要告诉你的嘛!
运动会前夕,老师教了一篇课文,题目我已淡忘,可内容却印象深刻,讲的是摇桂花,那也成了我们秋天的一大乐趣。走到桂树前,几个身强力壮的男生(也包括我)抱住桂树就使劲儿摇,一下子就下来一阵桂花雨,为接桂花,无论什么容器,我们都用上了,像帽子、衣服都有!那桂花,香气扑鼻!把杂质去了,把叶子去了,装进一个小盒子里,用手轻轻压一压,等装满了一盒子,那香便无法想象。把收集到的桂花放进水杯里,便泡成了桂花茶,品一口,香气扑鼻!
这又是一年桂花香,又是一届运动会,这更是一度桂花梦!
端午节作文550字:又是一年粽子香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粽子不仅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传统的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而是三角形底的锥形粽。你能说出它有几个顶角、几道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煮熟的粽子,由几道米黄色的草绳捆着墨绿色的箬叶,绿油油的,很漂亮;剥开枣儿粽的箬叶,只见鲜红的枣子镶嵌在雪白的糯米中,仿佛是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诱人。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馅子,甜而不腻。它既是驱邪消暑的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着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国王不予采纳。后来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跳入汨罗江自尽了。人们为了怀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每逢端午节,人们用吃粽子的形式来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传颂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
端午节作文550字:又是一年粽子香
每当想起第一次包粽子是的情景,我就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记得那是我六岁那年的端午节,我和妈妈来到了姥姥家。一进姥姥家门就看见地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盆,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食材和绿绿的叶子。我好奇的问姥姥:“姥姥,这些都是干什么的呀?”姥姥笑着对我说:“今天是端午节,这些都是包粽子的原材料呀!”“我也包!我也包!”看我那兴奋劲姥姥答应了。
只间姥姥从一个大盆里拿出了两片粽叶,一叠就成了一个圆筒,往里面放上两勺米,几个枣,又来回折了几下,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兴致勃勃地拿了两片粽叶照猫画虎的包起来,左边折一下,右边叠一下,折来折去,终于叠成了一个歪七扭八的圆筒,往里面放上了两勺米,几个枣,把剩余的叶子往圆筒上一铺便系上了草绳。哎?怎么馅露出来了?白白的江米就像淘气的小孩子不老实的探出头来,好像很好奇外面的世界。我使劲把粽叶往左拽拽,江米又在右面露出来。这下可怎么办呢?我望着盆里的粽叶忽然有了主意。我又拿了几片叶子左一片,右一片的把露出来的江米包了起来。现在小小的粽子就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绿棉衣,胖胖的。
粽子下锅了,妈妈指着锅里的一个最大,最胖的粽子说:“这个粽子最大一定馅最多,一会儿谁都不许跟我抢。”开饭了,妈妈打开那个最大的粽子,剥了一层又一层,边剥边说:“哎?这个粽子是谁包的?怎么只有叶子没有馅呢?”我听了笑着对妈妈说:“这个粽子是我包的,因为老露馅,所以我又给它包了一层又一层的棕叶。”一家子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就是我第一次包粽子的经历,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