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内心的信仰-读《永远追随》有感650字
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这是罗曼?罗兰的一句关于信仰的名言,就在这个充满欢乐笑声的暑假中,我心血来潮地看了一本关于信仰的书——《永远追随》,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本书是由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柳建伟编写的。书中讲述了两个少年--陶百川和周三才与他们的家人平静而有希望地生活着,他们最重要的生存基础与快乐的来源是一匹勤劳能干的驴子小白。红军长征时借住他们家,经过数日相处后,感情日渐浓厚,红军转移时借走了那头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的驴子。然而红军却没有按照诺言如期归还。为了讨回如此重要的财产,陶百川和周三才踏上了追寻之旅,并由此见证了红军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湘江之战。记得那个早晨,天上有黑沉沉的敌机在不断轰炸,无数红军冒着炮火,在汹涌冰冷的江水中泅渡,一枚枚炸弹从天而降,瞬间,鲜血就染红了江水......
这个故事的动人情景,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看到这儿,我不禁想:如果当时陶百川和周三才并没有决定去追寻毛驴,就不会经历这后来的种种事件;如果红军当时丢下陶百川与周三才不管,就很有可能会让他们因此丧命;如果我当时也在那湘江战争中,就不会像红军那般镇定。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陶百川与周三才这两位少年与陶家驹、陶柳氏执着勇敢、坚强不屈、正气凛然的美好品质,令我感动的是红军们那舍己为人、严以律己、言而有信的高贵精神,同时也体现了长征那永垂不朽的精神。对比了文章的人物,我不禁心生愧疚。而另一颗小小的种子也在我的心中萌发,我以后一定要向他们学习,树立自己心中的理想,并为之坚持不懈。
在新的时代里,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将永远追随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不辜负老一代革命家的付出和期望,我们一定会传承红色基因,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
红色信仰-读《永远追随》有感700字
七月是红色文化主题月,在这个特别的月份里,我读完了《永远追随》这本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有难过,有敬佩,也有气愤,但更多的是感动。
《永远追随》这本书讲述了两个少年陶百川、周三才和家人平静地生活着,他们全家依靠毛驴小白磨豆腐生存。有一天,毛主席和红军借住他们家,撤离时警卫员借走了毛驴,却没有按承诺如期归还。于是,两个少年踏上了讨驴之旅,由此见证了红军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湘江之战现场,以及红军克服艰难险阻护送他们安全回家,最后两少年都加入红军队伍的感人故事。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中国【https://www.yuerzhinan.com】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安危放在首位,在资源匮乏的当时,坚决执行着“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政策,才深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戴,赢得了民心,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红八军团护送两个少年回家经过湘江凤凰嘴渡口时遇到了敌人的轰炸,由于武器的悬殊,红军成片成片地倒下,连长赵永胜为了保护两个少年也被炸成重伤。侦察兵齐长贵想带着受伤的连长和两个少年一起泅渡,但是连长不想他们成为轰炸机的目标,交代完齐长贵如何保护两少年泅渡,便举枪自尽了。我非常难过,同时也为红军战士为了保护老百姓不畏牺牲的精神所深深感动!我想正是因为红军满腔赤子之心为人民,所以亿万人民群众才坚定地选择站在中国共产党这一边。这一刻,我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另外还让我敬佩的是毛主席身为一个伟人,但对老百姓非常谦恭有礼,对孩子和蔼可亲,很重视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无论大小,一切人民至上,不搞特殊化。这样有魅力人格的毛爷爷,谁不爱戴呢?
历史犹如一条长长的时间河流,从过去奔涌而来,向未来逐浪而去。作为继承者和开拓者,我们会牢记先辈的付出,从他们的精神中汲取力量,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以优异的成绩,为祖国争光,为祖国喝彩!
追随信仰,逐梦未来-读《永远追随》有感700字
在我记忆的沙滩上,许多书籍就像一行行深浅不一的脚印,岁月的湖水一冲,它就无影无踪。唯有一本书,它就像那岸边的一棵大树,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中。它就是《永远追随》。
这是一个关于觉醒、救赎和诺言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信仰、价值和荣耀的故事。它讲述了两个少年去寻找被红军借走未如期归还的毛驴,路上困难重重,但得到了许多帮助。最后,坚定地踏上革命的道路。
当翻开它时,我的脑海里有太多的疑问:永远追随?追随谁?为什么要追随?追随的结果又是什么呢?一开始我简单地认为,只是两位少年为了讨回对于村民而言重要的财产——毛驴,对红军队伍的跟随。可是读到后来,我发现自己理解的太浅显了。
在“寻驴之路“上,他们见识了红军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湘江之战,第一次直面战争的残酷,也感受的敌人的惨无人道。毛主席带着红军战士们在战争一线拼死抵抗,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从香花岭到延安,两位少年跟随者红军队伍,看到红军队伍与百姓共患难,细微之处见其伟大和无私。当毛主席得知毛驴事件,主动承认错误,哪怕自己身为长辈,只要做错事情,也不会遮遮掩掩。随后便让大老魏和马天来冒着生命危险,送他们回家。但回去之后,却发现他们的亲人全都被惨无人道的敌人杀害了。悲怒之余,他们才明白红军队伍正在做的事,是在拯救饱受战争荼毒广大劳动人民。红军队伍是人民的队伍,是值得信任,值得托付,值得永远追随的。此刻两个少年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我想此刻,我也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信仰。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今日的幸福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也要向两位少年学习,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中华民族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存在,绝不能固步自封。作为小学生,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为祖国繁荣富强的明天而努力奋斗着!
高尔基曾说过:“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让我们追随信仰,逐梦未来!
永远跟党走-读《永远追随》有感650字
马蹄踏出的一阵阵尘土,让我难以呼吸,腿又软了,手又麻了,我瘫坐在地上,望着远去的大部队,那有力的跺脚声还在我心中回荡....
一个喷嚏,让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实,《永远追随》那几个镀金的字,在灯光的照耀下更璀璨了,永远追随,呵,不就是永远跟着吗?不,它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这个故事的结尾,周三才和陶百川,将永远跟着战士们一起打仗,第二,也是让我们现在的孩子永远跟党走。这个题目是多么精巧啊!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借住到周三才和陶百川家里,在红军撤离时,借走了毛驴小白,却没有如期归还,为了讨回小白,两个少年踏上了寻找之旅。由此一步步进入红军长征途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的现场。
跟随着主人公的目光,我们也看到了红军的艰难、困苦,很多红军好多天都没吃东西了,有些红军连觉从来都没有睡的安稳,还有的红军被炮弹炸的眼睛都瞎了,可他们还是一刻不停的忙着,忙什么?忙什么?忙着打桂军,忙着打湘军,忙着打国民党忙着成立新中国呢!
也许有的人就会问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去给红军洗衣服,给他们做饭,给他们当后勤呢?”可是国民党太残忍了,就连老百姓给红军搬东西,都会灭门之灾,更何况给红军做几天饭呢?那肯定要杀几辈的人了,这就是当时国民党的残忍,不顾老百姓的性命。而我们又怎么舍得让老百姓受苦呢?
在这本书的结尾:周三才和陶百川,因为受到了红军战士们的鼓舞,也毅然走上了跟着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道路。
看完这本书,我不由得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战士们的生活艰辛,也感受到了他们不惧困难,不怕危险的战斗决心。正是这样的精神和力量,让我们走向了光辉之路。
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坚定目标,坚持不懈跟党走,在党的指引下,开拓视野,敢于创新,为祖国建设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永远追随》有感-读后感600字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永远追随》,书的作者是柳建伟。这个故事讲述了少年陶百川和周三才本来与家人平静地生活着,突然有一天,长征途中的红军借居在他们的家里。在红军临走时,借走了他们家主要经济来源的驴子-小白,由于种种原因【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未按时归还。两个少年便踏上了寻找之旅,由此一步步用少年的眼睛和情感见证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最后跟随红军踏上征途……
在这整个过程中,两个少年的执著不禁令人赞叹不已,湘江之战的残酷也同时令人潸然泪下,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的凶残,仍足以映照当下现实的故事。这本书看似是一个轻快的故事,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轻快的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残酷、离别以及一个关于诺言的故事。
书中,这个叫陶百川的少年。他虽然年纪不大,却如同一个小大人。当周三才想放弃时,他鼓励周三才继续前进;当小王侮辱他时,他立刻抄起手枪,准备用生命换取尊严;当他感到害怕时,反而继续前进,不畏漫天炮石、沙层……他是一个勇敢、捍卫个人尊严、不畏强暴,所以我一定要向他好好学习,做一个向他那样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要向少年陶百川学习,为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一直执著地、锲而不舍地努力着。就拿学围棋来说吧,我的目标是拿到业余比赛五段,但在我由二段进三段时,颇受挫折,比赛了三次才顺利拿到三段等级,但是我正如陶百川那样,不怕困难,越挫越勇,到如今我已是四段选手了,离自己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在这过程中,难道没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陶百川的影子吗?
通过阅读《永远追随》这本书,我懂得了现在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永远跟着党走,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