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家乡的风俗除夕的饺子--写物作文550字(精选7则)

家乡的风俗除夕饺-叙事作文600字

我,一个城里出生的孩儿,自然不懂得什么老套的风俗,但是对于除夕日的深爱却丝毫没有减弱。

“奶奶,奶奶,今天我可要穿新衣新衣服……”一大早,我就对奶奶喊。

不得回话,我就从衣柜里小心拿出我“珍藏已久”的大红羽绒夹袄。套上亮丽的“红衣”,拉上拉链,对着镜子照呀照……嗯,真美!

我来不及花更多时间来欣赏我的新夹袄了,因为我已经闻到一股谈淡的饺子香了。我一个箭步冲到厨房。奶奶,奶奶,你在哪儿?“饺子煮好了吗?”透过锅盖,看到一大锅饺子还半沉在水中“游荡”,我急得来回在厨房渡步。

终于,奶奶来了。她掀开锅盖,锅中蹿出一股热气,锅盖上全是水珠。“她拿起一把锅铲在锅中搅和。一股浓浓的芹菜香直冲鼻端,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奶奶,还没好吗?”我急得汗都冒出来了。

“快啦!马上就好啦!”说着,她又盖上了锅盖。

"噗……没过一会儿就听见锅中又嘟囔一声。啊,应该是好了。我迫不及待掀开锅盖,烟气冲到了我的脸上,端着早已调好酱料的调料碗,一个,两个,三个…一个个元宝般的饱满的饺子全都夹到碗里来。饺手皮明显膨胀了许多,个个都挺着小肚子。

“哎呀,奶奶,这个饺子怎么裂了缝儿?”

“唉,宝儿,大年三十儿可不能这么讲,裂了缝说得多不吉利,应该说,饺子笑了……”奶奶似乎有点儿不高兴。

长辈们都到齐了,我们也坐到了餐桌上。吃之前,奶奶还得做祷告:说一些祝福语、寄托语、感恩语给上帝听,还要让上帝保话我们一家人新的一年万象更新、幸福安康。

长长的祷告结束后,才开饭。爷爷作为一家之主先动筷,只要他拿起筷于开夹饺子了,我们也就可以开吃了。

我立刻拿起筷子,大筷大筷地往嘴里送,大口大口地咀嚼着芹菜馅儿。“宝儿,筷子要拿紧了啊,可别掉了!”奶奶又说道。我只得照做,然后埋头吃我的饺子......

家乡的风俗除夕的饺子--写物作文550字(精选7则)

家乡的风俗-关于除夕的作文500字

饭桌上香喷喷的年夜饭,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电视上精彩的春晚,这!就是除夕!

这天,人们都停止了工作,大人们在集市上购买年货,为春节做准备。小孩子们放鞭炮,穿新衣,我也不例外。记得小时候,爷爷总会带着我去集市上买鞭炮。有一次我突发奇,问:“爷爷,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啊?”爷爷笑着回答道:“很久很很久以前,每到过年时,就有一个叫‘年’的怪兽闯入村庄,祸害人类。后来人们发明了鞭炮来驱赶他,一直流传到了现在【http://www.yuerzhinan.com】。”听后,我恍然大悟。

傍晚,爸爸装上鞭炮,开车带着我到长辈的墓前放鞭炮,说是为了给去世的长辈长辈“暖床”,让他们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不再寒冷。我也十分积极,从车上拿出炮台,放上双响炮,那双响炮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迫不及待地飞上了天空,随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声音从暮色苍茫的天空中传入耳朵,不得不令人产生爱慕之情。结束后,爸爸又从车上拿出水,把那一区域淋了一遍,又仔细检查,确认没有残留的火星后,才驾车离开。

这天晚上,人们都要守岁,等待着新的一年到来。这时,无聊的人可能会打打牌或看春晚。到了12点,家家都会拿出一挂“新年红”,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人人们还会“烧香山”,祈求在新的一年内得到保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习俗,而现在,有些习俗正在慢慢消失,而我们正是这些习俗的继承人,需要我们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除夕的饺子--写物作文550字(精选7则)

家乡的风俗-包饺子作文600字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独特的风俗,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冬至吃饺子。随着我的笔,我仿佛又回到了冬至,吃到了那鲜美的水饺······

今年冬至,我心血来潮向爸爸学习包饺子。爸爸问我冬至吃饺子的来历,我摇了摇头,他便介绍道: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据说冬至吃饺子的风俗和张仲景有关。有一年张仲景辞官回家,看到乡亲们饥寒交迫,耳朵也冻烂了,十分心疼,便用羊肉和驱寒药放在水中煮。将它们捞出来后,再将羊肉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做成“娇耳”,然后将驱寒娇耳汤分给乡亲们。为了纪念张仲景,人们学着“娇耳”做成食物,也就是如今的饺子。

介绍完,爸爸又说:“拿了面皮,在中央处放肉,再在周围点水,对折过来,压紧开口处,最后压上褶皱。”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面皮,学了起来:放肉,点水,对折,压紧,压褶皱······做好了,爸爸又笑了起来:“你的褶皱压得太用力了!”我一看,捏得像鸡冠一样。我不甘心,又做了起来:不是肉太少,就是水蘸得太多;不是压得不紧,就是褶皱难看······一个个“怪胎”接二连三地诞生了。屋子里充满了全家欢乐的笑声。

下锅咯!饺子如同鸭子一个个跳入水中,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我们也上蹦下跳,开心极了。

饺子熟了。锅盖一揭开,一缕缕热气翻滚着,我们小孩也十分兴奋,围在锅边,等爸爸捞出几个胖乎乎的水饺放在碗中。我们狼吞虎咽地吃着,吃完了,一抹嘴,又眼巴巴地望着别人吃······

我喜欢冬至和冬至的饺子,我喜欢家乡的风俗,它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家乡的风俗除夕的饺子--写物作文550字(精选7则)

吃饺子-家乡的风俗作文700字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提到春节的习俗,大家应该立刻会想到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祭祖等。在我们这里最传统的习俗应该是除夕晚上和初一早晨吃饺子。

关于吃饺子,还有一个来历呢!相传在东汉末年的一个冬天的贫穷县城里,在长沙做官的医圣张仲景偶然发现,许多贫苦乡亲的耳朵都给冻烂了。于是张仲景起了怜悯之心,他买来面皮儿,把羊肉、辣椒等御寒的食物包在了里面,煮熟了送给乡亲们吃。乡亲们吃了这东西,耳朵竟奇迹般地好了!那天正巧是除夕,由于这个来历,人们就在除夕和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了。

哦,对了,饺子那时还不叫“饺子”呢,叫“娇耳”,因为那时候包得像耳朵。但是后来,随着历史的变化,“娇耳”就变成了“饺子”。从小我就听爸爸说饺子既美味又营养丰富,这样一来,我更爱吃饺子了。

今年春节,我们当然吃饺子啦,而且是我擀的饺皮儿,妈妈包的。可是我没想到擀饺皮儿看起来简单擀起来这么难!我怎么擀也擀不圆,要么擀得像爱心,要么擀得像葫芦,有时擀得什么也不像。可这些奇形怪状的饺皮儿经过妈妈的手一加工,立刻变得圆圆的,平平的了,像整了容一样,可好看了。我笑着说妈妈的手有魔力,不仅自己长得漂亮,还能把别的东西也变得漂漂亮亮的。

可是我很奇怪为什么从来不见妈妈在饺子里包硬币呢?妈妈说硬币很脏,包在饺子里不卫生,弄不好吃饺子的人还会把硬币给吞下去,很危险。不愧是妈妈,不仅心细,还有洁癖。不过妈妈特定了一个办法:擀了个饺皮儿放在饺子锅里,谁吃到预示着谁当年就会有好运。可是我一次都没有吃到,嘿,我才不喜欢吃那无味的皮儿呢!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年电视里介绍的许多外地的春节习俗我也很喜欢,可是我最喜欢我们家乡的风俗,因为它是用我熟悉的方式表达一种温馨、一种幸福、一种圆满……

除夕的风俗-除夕相关作文500字

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独有的风俗习惯,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在除夕,人们都要包饺子、吃饺子、吃团圆饭、祭祖、放鞭炮和守岁。

果不其然,一大早就有人家在放鞭炮,但我们小孩子都胆小得很,不敢放那玩意儿,只是爷爷和爸爸放罢了。我们虽然都捂着耳朵,没敢放炮,但我们也有自己独有的乐趣-我们兄妹几个都在玩呲花,我们玩的乐此不疲。

接下来一整天几乎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很快,到了傍晚,奶奶和妈妈擀好了饺子皮,调好了肉馅,我们全家动员-包饺子喽!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左手拿皮,右手拿筷,弄点儿肉馅儿放在皮儿中间,从左至右,牢牢地把它捏紧。瞧!做好啦!我每次都想包一个好端端的饺子,可是每一次我包的【yuerzhinan.com】饺子都像一只小猪似的,半卧半躺。虽然我的饺子其貌不扬,但是我相信它的味道一定不错。

终于到了晚上,圆圆的饭桌上摆满了许多美味佳肴,我的口水不禁流了三尺长。就这样,我们一边吃团圆饭,一边看春晚。

等到我们每个人都饱餐一顿后,已经是十点半了。大人们一边看春晚,一边喝茶聊天,大孩子们打牌做游戏,一些可爱的小孩子们也没有睡觉,他们只是忙着跟大人表演他们早已排好的节目。在这一夜,除了两三岁很小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人睡觉,所以每家每户在除夕夜都灯火通明,笑声不断。

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它们都蕴含了中国人民无穷的智慧。

家乡的风俗除夕的饺子--写物作文550字

雪在空中打着转儿,轻轻飘落在地上,不觉间便积了厚厚一层,到处炊烟缕缕……

北方过春节,要挂灯笼、放鞭炮、扭秧歌,但最重要的莫过于包饺子了。

除夕的下午,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爸爸和姑父揉着面。等把面团发酵得白白胖胖、松松软软,便揉成长条,如同一条长蛇,摆在洒满面粉的桌上。几个小妹笑嘻嘻地跑过去,拍着小手,唱着民谣,不时摸一下面团,大人们也不恼,反而跟着哈哈大笑。妈妈和姑姑准备好猪肉、酸菜,剁碎、切细,把馅儿调地均匀细腻,便把我们喊来。嘿!准备就绪,“开工!”爷爷的脸笑成了一朵花。几个小孩儿也开始捣鼓“长蛇”,东拉一下,西扯一块,揉哇,搓呀,一只只小面团被“啪啪啪”地拍进面粉里。顿时,面粉四处飞扬,他们咧着嘴,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地欢呼:“下雪啦,下雪了!”我在欢闹声中捞起一只面团,如杂耍般的抛过头顶,稳稳地落在手里,引来几个小朋友的喝彩。我把面皮擀好,递给大人们:“现在就看你们大显神通了哦!”爷爷给我们讲着饺子的来历:“饺子为东汉名医张仲景所创,是为药用,现取‘更岁交子’之意,示意辞旧迎新……”一家人说说笑笑地把饺子包好了。

奶奶煮了一锅热水,把饺子“哗”地倒了进去,待白白胖胖的饺子浮了上来,便可捞起,摆在桌上。我们团团做好,每个人都笑意盈盈的。我夹起一只饺子,蘸了调料,塞进嘴里,齿尖咬着肉馅,鲜香的味道蔓延开来。肉馅鲜美有嚼劲,配合面皮的软糯,再加上调料的点缀,满嘴充盈着暖暖的味道。一家人个个笑容满面,品尝着年夜饭的饺子。

饺子,是团圆的象征,是一家人团聚的美好,是以美满的心愿为皮,亲人的团聚为馅,用丰满的幸福包裹在一起,缺一不可。

家乡的风俗习惯-关于除夕的作文1000字

翻开一本书,看到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曰》,我不禁想到家乡的风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萍乡也是一样,说到这,我要开始滔滔不绝,请准备好,三、二、一,开始。

就从腊月二十七开始讲起吧。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家中都会传来一阵阵优美的交响曲。呵呵,你已经猜到了吧,没错,大家在进行大扫除。左边扫,右边拖,上边抹,下边擦,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常规操作。干完活之后,所有人都气喘吁吁、筋疲力尽,豆大的汗水可以汇成一条河。虽然劳累,但大家看到干净整洁的家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除夕前一天是“小除夕”。民谣说:“二十九,蒸馒头;二十九,去打酒。”千家万户都忙来忙去,所谓“馒头”可跟我们平日里吃的馒头大不一样,这个馒头是做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因为做出来的馒头是要跟邻居交换的,所以一定要做得精细,好吃又好看才有面子;而“打酒”据我查资料所知,就是带着自己的袋子或瓶子去酒家买酒。

除夕真热闹。早上在门前贴春联、挂灯笼,贴“福”字,它们不仅预示着来年的好兆头,还增加了过年的气氛。说到这个贴“福”字,让我印象颇深。当时的我正准备在大门前贴“福”字,爸爸突然大喊一声:“不是这么贴的!”“啊?‘福’字不都是这么贴的吗?”我疑惑不解。“不不不,这说起来可大有讲究呢!大门的‘福’要正着贴,寓意开门迎福,吉祥临门,如果把‘福’字贴返了,福气就溜走了;还有水缸。垃圾箱上的‘福’字必须要倒着贴。”听了这段话,我受益无穷,做完这些事后,我们全家要一起包饺子,还要在饺子里放硬币,在中午吃饭时,谁吃到了就会在新的一年交好运。真幸运,我就吃到了。

除夕之夜,全家都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整条街都飘着酒肉的香味,大家都吃得非常饱。

满足的晚饭吃完后,就开始看期待已久的春节联欢晚会了。优美的舞蹈动听的歌曲、还有那精彩的小品……

盯着电视机,不知不觉已经快12点了!我们赶紧抱着、拿着灯火,匆匆跑到门前放烟花,此时的天空已经是灰蒙蒙的,就因为那五彩斑斓的烟花……

初一这一天,天未亮就要鸣炮开大门,曰“开财门”。一切用水都要倾于桶内,扫地由外向里,意思是免财流于外。你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吗?那是因为萍乡受楚文化的相濡浸染,加上革命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汇融合,才构成鲜明的地方特色。

到了早上才出去拜年。带上钱包,穿上新衣,体验“一日暴富”的感觉。

初八店铺开张,大人们照常做事,孩子们也上学去了,一切又恢复到了原来。

作者:严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