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接续奋斗-关于祖国作文700字
亲爱的在红星照耀下成长的1936年的中国少年们:
你们好!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样称赞你们:"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在1936年日军侵略中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之际,你们如同初升的朝阳,加入中国红军,成为少年先锋队。英勇的你们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和作用,值得我们后人铭记与学习。
岁月流逝,红星照耀,初心不改,接棒前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饱经风霜的中国历经1949年新中国成立和1956年三大改造,1978年改革开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几十年的风雨兼程,同样是在“红星”照耀下成长的中国少年们,怀揣对祖国无限热忱,身负中国将来重担,积极投入到祖国建设中。
黄国平便是当代红星照耀下成长的中国少年们群像中的一员。他年幼时亲人一一离去,靠着自身的努力,一步步从大巴山深处的炬光乡走到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他满怀对祖国的热情,最终于2017年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毕业。“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在和平年代,再也不用在枪林弹雨中苟且偷生,也不用在战火纷飞的时代担惊受怕。对祖国最好的贡献便是努力读书,勤奋学习。
是你们这些在红星照耀下成长的1936年的中国少年,在战争年代中不懈的努力,才换来现今的安稳盛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航天工程蓬发展,最新探月工程研究团队平均年龄不超过28岁。无数戍边战士坚定不移为国捐躯,英勇牺牲,“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我知道你们当年的奋斗,便是为了后世的我们能健康安稳成长,而今你们的愿望早已实现,在新的航程中,我们要以你们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理想之光不灭,让信念之火永存。
写信人:新时代“红星”照耀下成长的少年
2021年4月29日
红星永耀-《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
《红星照耀中国》是斯诺在红军长征之后,西安事变之前这段时期内,穿越国民党白区的重重封锁,去到陕北“红色中国”,对中国共产党苏维埃领导人、红军战士以及红区农民进行访谈的经历见闻,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一开始,这本书的序言就深深吸引了我。这不是一部“历史著作”,不是一部散文,更【育儿指南 www.yuerzhinan.com】不是一部小说,而更像一本新闻报道所组成的作品。作者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不畏艰难险境,他的心血汇聚成这部书。斯诺在序言中强调:“这本书绝对不能算作正式的或正统的文献。在这里我所做的,只是把我和共产党员同在一起这些日子所看到、所听到而且学习到的一切,做一番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告。”
通过他的描述,我看到了一个此前虽有所了解却并不熟知的延安根据地。当面对误解和扭曲,红色中国的领导人敞开胸襟,热烈地欢迎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无拘无束的告诉他们所知道的一切。然后通过这个青年,告诉全世界,在世界东方的战场上,不起眼的角落所发生的故事——在这里,没有西北的漫天黄沙,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民主之风;滚滚的硝烟暂时退却,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革命气象。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如实的向全世界的人民报道了中国的红色革命。中国共产党员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精神,使世界人民了解到中国的红色革命是正义的,中国共产党员不是传说的“赤匪”。
在书中第五章《长征》中,斯诺对五次“围剿”的各种战略,以及当时蒋介石的军事行动,江西苏区共产党员的对策记录的都很详尽。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的严密防锁线,面对敌人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穷追猛打,红军则采用了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围困,摆脱险境。其中渡江这一环节就惊险万分。当时长江边的渡船早已被敌人焚毁,面对这个现实,红军奇迹般的走了八十五英里,穿着缴获的国民党军服,冒充敌人来到对岸解除武装,红军的主力军在没有损失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成功渡河。这就是红军有勇有谋的真实写照。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组织的帮助下,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数月就震惊了海内外华侨。而这枚当初需要被“藏起来”的红星,如今的光辉已照耀整个华夏。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作文650字
在老师推荐的书目中,《红星照耀中国》吸引了我。作者以一名外国人,一名记者的身份写下此书,它展现了中国XX党的不懈努力。
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经有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各种形式的帮助,比如埃德加·斯诺.
毛主席曾经说过,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斯诺是第一个把中国XX党、红军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东方的大国有着这样一个政党,这样一只队伍.
党的初期,由于共产国际的干预和一些不安定因素,曾受到过很大的损失,新生的中国XX党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然而领袖们的睿智使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确立坚定不移的纲领,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为中国,为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
只有人民拥护和支持的政府,才能让国家看到未来,在中国XX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没有被侵略者的刺刀击退,没有被当权者的白色恐怖吓倒,在无数人的流血牺牲之后,更多的人勇敢地站出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崇高的事业。
在多方打击和封锁的情况下,XX党和所领导的队伍却在逐渐壮大,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没有人能再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一切关于“无知土匪”的谣言不攻自破,这是一个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这是一个有着执着信仰、严格纪律的政党。
《红星照耀中国》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XX党及其军队所经受过的苦难、牺牲,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的奋斗,多少人的流血才造就我们今天的辉煌.
历史是沉痛的,幸而这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党领导下的中国日益强大,但是,昨天的硝烟虽已散去,鲜血虽已干涸,这段历史却该永远保存在后代子孙的记忆.
了解过去,才能更加感受到中国XX党的伟大,这种伟大,将会给中国带来新的辉煌!
红星照我心-《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00字
红星是什么?红星是军帽上的图案。
红星是什么?红星是五星红旗上的星星。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说起“长征”,那是人尽皆知,遥遥两万五千里,横跨一十四行省。我们伟大的工农红军战士们就可以算作一颗颗闪耀的红星。
震惊中外的“长征”旅途和中国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战士的故事引起了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兴趣。所以,斯诺为了探寻“红色中国”与蒋介石国民政府重重封锁下的中国共产主义领袖,他随即毅然决然北上……
斯诺北上“红区”,采访了革命领袖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并且还陆续采访了当地农民、工人、红军战士和来自福建的“红小鬼”等。这一系列的采访,使斯诺碾转了保定、延安、宁夏、甘肃、山西等地;这一次又一次的“旅行”使斯诺深刻地了解到共产主义和苏维埃中国的意义,以及他们与国民党政府的不同。
在北方的“红区”,斯诺形容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与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平易近人,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这就是“红区”中革命领导人的普遍形象。
读完这本书,我赞叹毛泽东主席的平易近人,谦虚简朴;我感叹周恩来总理对共产主义的忠贞不二和极其负责的精神;我欣赏彭德怀元帅的乐观豁达,吃苦耐劳……在这本书中,我的“偶像”就是无数的共产主义战士,一颗闪闪耀眼的红星已经深深埋藏在我心中。今后,我将秉持着“偶像”坚强,乐观,简朴的精神,要为祖国与社会做出贡献!
中国之所以能被那一颗颗星星所点亮,不是因为星星多,而是因为星星有力量;红军之所以能抵挡千难万险,不是因为红军多,而是因为红军有力量!正因为这样,红星照耀中国!红色之星俨然已经将我的心逐渐照亮,它让我不再畏惧前方的黑暗,从此以后,我将要为红色的共产主义而奋斗不息!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作文1000字
此书像一部画卷,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中国G产D及其军队所经受的苦难与牺牲,深入地展现了中国G产D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在书中,斯诺以最贴近生活的语言,最生活化的写照,介绍了我们党的伟大领袖。书中是这样描述M泽东的:“M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关于周恩来,他写道“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书中还描写了林彪、贺龙、彭德怀、洛浦、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等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通过他的叙述,我们仿佛看到一群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负、有担当的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地坚守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G产D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
正如斯诺在书中所预言的一样,在中国G产D的领导下,革命的星星之火燃遍全中国,中国G产D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在中国G产D的坚强领导下,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历史已经证明,我们的党之所以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战胜困难和敌人,从胜利走向胜利,是因为G产D人不满足于已有成绩,不沉湎于物质享受,不忘勤劳节俭之风,不失奋发向上之志。我们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革命信念,不改革命初衷,增强必胜信心。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从哪里”是根脉、是基因、是过去、是历史,知道“从哪里来”,就是要始终牢记中国G产D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用生命和鲜血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要始终牢记中国G产D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才有无穷动力,才会明方向知去向辨航向,知道“要到哪里去”,才不会“走到哪里算哪里”。党的十九大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G产D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https://www.yuerzhinan.com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