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游周馥故里-游戏作文700字[通用4篇]

书里书外的鲁迅故里

一条窄窄的青石路两旁,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天空灰蒙蒙的,偶尔飘来几片云朵,如同天使雪白的翅膀。在这样的天气,我来到了浙江绍兴“鲁迅故里”。

随着人流,穿过一条幽深的长廊,便是古朴典雅的鲁迅故居。鲁迅故居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房屋大大小小的。抬头望向窗外,院子里那一抹抹绿便呈现在我的面前,显得充满生机,让古朴的房屋不再沉闷。

跨过门槛,便是后院,那儿便是鲁迅儿时读过的私塾一一三味书屋。鲁迅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到:“出门向东,不过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门进去,第三间便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到:三味书屋……”跟随导游,我挤进人流的最前面,趴在乌黑的门窗上,一副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大字的扁悬在屋子的正中上方。这房间并不大,比我们的教室小多了,里面整整齐地摆放着五、六组桌椅,有几组在中间,其余的在窗下……导游说鲁迅先生的位置在靠墙的角落里。我一眼就看到,书桌上的“早”字,被玻璃板严严地压着……曾在书本中读过有关“早”字的故事,今天见到真实模样,心里一阵激动,我多想上去摸一摸,可惜有坚实地护栏隔着!导游说,鲁迅先生因一次迟到,在那旧书桌上刻下了“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从此以后,鲁迅时时早,事事早……成就了他伟大的一生。这时,我不禁一阵脸红,因为我想到自己上学期有几次因贪睡而迟到的事。

走出了三味书屋,我们便坐上了乌蓬船。乌蓬船两头尖,像弯弯的新月。船夫不紧不慢的摇着船,凉风迎面吹来,拂过我的脸颊。一只只乌篷船穿梭着接送来来往往的人。船一摇一晃,很快我们就抵达到岸边。

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美丽的花园,那是鲁迅儿时的乐园一一百草园。鲁迅先生说:“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其实,百草园也没有鲁迅先生讲的那么美丽,很普通,跟我奶奶家后院的菜园差不多。皂荚树和桑葚依然挺立,石井栏成为游客拍照的打卡点,但已经没有井水……中间菜畦长着茂盛的南瓜枝叶,努力地向四周生长,也是碧绿碧绿的……左边的小矮墙上爬满了藤蔓,这里有何首乌吗?很多游客也都是这样问问就走开了。

站着百草园里,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鲁迅在这儿奔跑的身影,耳畔似乎响起了鲁迅儿时的欢笑声。……这时我也更能体会到鲁迅先生在《少年闺土》中写到: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一朋友所不知的,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站在百草园里,我仿佛在自己身上看到当年少年鲁迅的影子。周一到周五都是没日没夜的学习。好不容易到了周末,还要对付那做也做不完的“作业山”,暑假里补习班排得满满的。我是多么渴望也拥有一个“百草园”啊!也许,这次旅游也就是我们的“百草园”了。

游完了鲁迅故里,我们千回百转又到了景区门口。只见左边一面大墙上“民族脊梁”四个红色的大字赫然在目。我问妈妈:“民族脊梁”是什么意思?妈妈神秘地说,等你读完鲁迅先生所有的作品,你自然就明白了。我似懂非懂点了点头。这时,突然天空飘起了细雨。在微凉的秋雨中我们结束了这次“鲁迅故里”之旅。

游周馥故里-游戏作文700字[通用4篇]

游周馥故里-游戏作文700字

星期五上午,微风徐徐,阳光明媚。老师带我们来到了梅城周村参观周馥故里。

到了!到了!秋阳下的“周馥故里”为一列青砖徽式建筑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层建筑物,虽有点破旧,却难掩昔日的辉煌。哦!这就是周馥接官厅。我们在解说员的带领下走进了厅里。

只见屋顶是空荡荡的,厅的中央有一块凹进去的大槽子。解说员说这是天井,天井里面没有水,四周长满了青苔。这里以前放了几口缸,每次下雨时雨水就会落进缸里,如果着火了还可以灭火。周馥和周学熙的遗相挂在天井旁边。解说员还给我们讲述了周馥小时候上学被爷爷教育怎样做人的故事。听了解说员的介绍后,我不由得心生敬佩。在感叹周氏教育的成功时,我也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向他们看齐。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伫望亭。伫望亭的亭角翘起,如一只正要腾空的雄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放眼望去,小道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阳光如水一般静静流泻与这一片树叶与小道上。解说员跟我们说当年周馥去外地求学,母亲不舍得他离开,就一直站在伫望亭上看着,直到看不见身影才肯离开。后来,周馥就在伫望亭写下了《忆少年事》这首诗:“六年负笈远从师,三节还乡半月期。常忆慈亲含泪别,门前伫望转山时。”

最后,踏着青砖路,我们来到了周氏宗祠。宗祠里的面积不大。一根水泥仿木石柱,足以证明昔日的富足。解说员告诉我们,周馥是清朝的一名官员,他为官清廉,做事从不贪小便宜,常常为民着想。他共育有六子三女,可谓人才辈出,长盛不衰。周馥四子周学熙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学家,他特别优秀、爱民,这些与父亲周馥的为人之道分不开!周馥热心公益,心怀民众,救济乡邻的举动影响着他的孩子们。

不知不觉,已到中午,大家依依不舍地返回了学校。在回去的路上,我思绪万千。为何周家七、八代都一直富有呢?那是因为老祖宗周馥将一代人带出了山沟沟,更是因为周家的家训《负暄闲语》教会后辈为人处事之道!周氏家族的家风家训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游周馥故里-游戏作文700字[通用4篇]

游鲁迅故里-暑假作文800字

暑假,我带着对鲁迅的仰慕之情和家人来到了浙江绍兴,参观游览了著名的鲁迅故里。

一走进鲁迅故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石墙,上面刻画着鲁迅的形象。紧挨石墙往北走,就来到了鲁迅祖居。鲁迅祖居是鲁迅的祖辈居住的地方,是绍兴保存得最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里面的东西摆放得很整齐,像是现在还有人居住在里面似的。

出了祖居,一路沿着大街往西走,左手边“民族脊梁”四个大字尽收眼底,它的后面就是有名的三味书屋。它是绍兴最有名的书塾,鲁迅幼时就在这里上学。一进入三味书屋,我就可以看见屋内悬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大字,底下是一张梅花鹿的画像,画像前还有一张大桌子,这是教书先生的桌子。鲁迅的书桌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在远处望,桌子上可以看见隐隐约约的一个“早”字。有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买药,迟到了,于是便在课桌上刻下“早”字,来警醒自己。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三味书屋参观完后,继续往西走,路两边的小吃吸引着我,令我垂涎三尺。臭豆腐是绍兴的一大特色,我买了一碗来尝。看起来金灿灿的,吃一口,金黄酥脆,唇齿留“香”,好吃极了。不一会儿,就到了鲁迅故居。它建于清嘉庆年间,除了去南京求学,其它时间鲁迅基本都居住于此。至今,这里依旧保持着它的原貌,在这里留下了浓厚的历史气息。我静静地在这里走着看着,心中生出一种神秘感,一种崇拜心。

穿过故居,后面是一大片菜园,这里就是鲁迅幼时经常游戏、玩耍的地方——百草园。耕地上长着南瓜藤,绿油油的,像是为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地毯。上面还留着露珠,阳光往下一照,南瓜藤一下子显得金光四射,美丽极了。一直往前走,泥墙根下有许多的洞,这是什么东西?原来,鲁迅小时候听过一个传说,如果遇到根部是人形的何首乌,吃了它就可以长生不老。正好泥墙根下有许多何首乌,每天他都会拔上几株,以至于墙根也快被他挖坏了,出现了许多孔洞。挖何首乌、捉蟋蟀、捕鸟、乘凉……鲁迅在百草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童年时光。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带我重温了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感受一位伟大作家曾经的历史与过往。

游周馥故里-游戏作文700字[通用4篇]

探访周馥故里 传承家风文化-记叙文700字

人无德不立,家无德不旺,国无德不兴。家风淳朴,民风才会净化,社会才会和谐。每学年,学校都会组织我们五年级全体学生到东至县城郊的周馥故里研学。

去研学之前,我通过学校下发的资料了解到东至周氏家族从清末周馥始,绵延六代,跨越百年,群星荟萃,光耀史册,这个百年家族,以周氏家训为传家之本,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书写了不朽的篇章,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很好奇,什么样的山水肌理、人文环境,造就出声名显赫的周氏家族?

我们高举着队旗,加紧步伐,怀着迫切的心情来到了梅城周村,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虽是深秋的季节,但并不缺少色彩,苍青的寒树,枯黄的草色,金黄的雏菊、银亮的小河,青黛的古屋……我宛如走进了一幅古朴典雅、古风古韵的美丽画卷。

我们首先参观了周馥接官厅。这是周村保留下来的最大的建筑物,由周馥回乡丁忧期间建造。青砖黛瓦,“门当”和“户对”两个古建筑含蓄地显示着主人的身份,以及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吱呀”一声,接官亭的大门打开了,大厅正中的墙上张挂着周馥老人的画像,温文敦厚,面容慈祥,宛如隔壁爷爷般亲切,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他曾经的风霜和辉煌。大厅的周围张贴着周馥及其子孙的丰功伟绩,展柜里陈列的周氏家族部分著作和可移动文物,犹如一本生动的历史教材,展现了周氏的家风文化。

参观完接官厅,在周馥故里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相继参观了周氏宗祠和伫望亭。我不禁纳闷,周氏家族为什么人才兴旺,令人瞩目呢?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周氏家风家训的教化作用相当的重要。”

通过此次研学活动,我了解到周氏家风的精髓“崇儒尚德 培心正业 清慎开明 勤俭乐济”。周馥及后人对族人、家乡舍得捐资投入,做了许多善事,捐办了建德医院、弘毅学舍,重修了大成殿,捐建了万善桥……一点点数来,不由让人心生敬佩。

老人们常言:富贵传家不过三代,道德传家方可代代相传。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当下,学习优秀的家风,让良好的家风得到传承具有重大教育意义。通过周氏家风给我的启示,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传承和弘扬周氏的家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