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读《围城》有感1200字
《围城》里包含着辛辣的讽刺和嘲笑世俗种种,但是在钱钟书先生的深层含义中还包含着悲悯和警醒。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不要活成方鸿渐。看过围城就是让我们绕开他而前行。
方鸿渐的父亲是一个前清举人,在江南做乡绅,算得上是书香门第,方鸿渐上了大学学不了土木工程,从社会学转到了哲学,最后因为自己有点国学底子就转到了中国文学系。仗着自己的老本,他选择在舒适圈里躺平,混到毕业。毕业后得到了老丈人的资助出国留学。然后又在国外的象牙塔里虚度四年。回国后没有工作,老丈人给安排在银行做事,舒舒服服上班,不费半点吹灰之力。
后来因为与岳母的关系破裂失去了工作,失业之际收到了三闾大学的聘书,原来是情敌赵辛楣为了调虎离山让他远离苏小姐,给他安排的偏远一点,他还欣然前往向赵辛楣道谢。由于没有真才实学,在学校被学生瞧不起,又不能好好和领导同事相处,一年之后没有得到续聘,只好狼狈回家。
赵辛楣又给他介绍了一个报馆上班,资料室主任,这是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岗位,薪水不高,方鸿渐十分感激。后来报馆人事变动,又失业了。他心里盘算着继续依附赵辛楣,为此妻子孙柔嘉和他争吵起来。最后妻子离他而去,独留他一人。从学业到工作,方鸿渐始终选择轻松好走的道路,自己不发力,不挣扎,不奋进,任由命运推搡,最终自己被推到生活的死角。逃避历练,放弃成长,苟且偷生,在本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未来只剩下苦难。
方鸿渐依靠老丈人出国留学,不好好学习,延缓就业时间,不掌握安身立命的技能和本事,回国之后学无所成。到了欧洲游荡于各大都市,四年换了三所大学,随便听课,生活懒散,兴趣广泛,样样稀松,回国买了个假文凭,糊弄长辈。进入银行也是潦草应付,继续懒散作风,没有悔改的意思,后来到了大学,没有学位当不了教授,挂职副教授又不好好卖力气,不思进取,浑噩度日。后来去了报馆,常常午后才去上班,鸡肋的工作,说没就没。
没有事业,没有工作,婚姻基础就不稳定,柴米油盐都需要经济基础,方鸿渐最后活成一地鸡毛,两年时间就从意气风发的留学生变成了灰头土脸的可怜虫。你混日子,日子就混你,时间可以见证一切。
“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的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他们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没在人群中,却过着最煎熬的日子……”是啊,持续性混吃等死,间歇性踌躇满志,是多少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围城》里另一个人物赵辛楣,和方鸿渐是情敌,是朋友,处处帮助他,提携他,几年功夫一个落魄,一个风生水起,原先是一个起跑线,后来自己被甩出几条街,时间长了,就没有了交集,虽然未表现出优越感,但是交往日渐变淡,赵辛楣出身官宦,货真价实的美国留学生,有学历,有能力,为人敦厚认真,各方面都出众,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彼此之间是一场资源的互换互利,有价值的人才会圈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努力提升自己,精进自己,圈子自然扩大。这就是社会法则吧。人间大富翁的最高级游戏规则。
跟读《爱玛》有感1000字
《爱玛》是简奥斯汀的又一长篇小说,爱玛是这个小说的主人公,她的高傲自负告诉所有女孩,真正的爱情和钱有关,更和自己有关。
爱玛是海伯里首富的女儿,衣食无忧,仆人成群,年少丧母,父亲把她宠上天,爱玛喜欢游走于舞会和花园之间,喜欢单身,不想结婚。
爱玛的底气原于一年叁万英镑的家产,和见多识广的心气给的,她不需要通过绑定别人共同富裕。爱玛有足够的金钱为自己的兴趣买单,抵消孤独到老的恐惧,女人越有钱,活的越自由。
哈里特是个出生就很卑微的私生女,她想象不到爱玛单身又有钱的快乐,于是对于哈丽特来说结婚是第二次投胎。她期盼着爱玛对他做人生指导。爱玛长在温室,认为婚姻就是一场交易,虽然自己不婚,爱好就是做媒,享受着将一个可怜的少女领入上流社会。
哈丽特收到了爱慕她的佃户马丁的求婚信,于是跑来向爱玛征求意见,爱玛一针见血对她说,看她内心是否坚定,如果犹豫就很危险。哈丽特依赖爱玛为自己做主,爱玛毫不犹豫否定掉马丁,极力推荐帅气牧师埃尔顿。
爱玛极力撮合哈丽特和埃尔顿,一边引导埃尔顿如何表达爱意,一边对哈丽特说着埃尔顿的好话,哈丽特沉浸在她与埃尔顿的婚礼中,可实际埃尔顿却瞄准的是爱玛,他盯上了爱玛的钱,然后直言不讳的对哈丽特说他们身份地位悬殊。哈丽特的自卑胆怯让她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完全把婚姻寄托在别人身上。
爱玛一岁时就可以回答出难倒她十六岁姐姐的问题,姐姐出嫁后,十二岁的她担起家庭女主人的角色,【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她精于阅读,热衷社交,但是对于哈丽特的婚事告吹她第一次反省,她不能切身感受阶级地位都不一样的哈丽特的感受。不久幽默帅气多金的弗兰克出现在海伯里,爱玛和弗兰克之间的暧昧作为自己的魅力,她有想把弗兰克让给哈丽特,这一次是爱玛沉浸了,其实弗兰克和简费尔法克斯早已秘密订婚,只是家庭反对,他与爱玛暧昧不过是障眼法,他在等着反对者去世。爱玛春风得意看不到这些蛛丝马迹,知道真相后,爱玛失去理智,反省自己。
爱玛在受挫和自省中成长,爱玛姐夫的兄长奈特利先生一直冷眼旁观,悄悄守护,奈特利曾对爱玛撮合哈丽特提出反对和警告,奈特利总是帮他理清事实,避免尴尬和难处。这让爱玛如沐春风,也让她在挫折中重回自信,自省成长。爱玛终于后知后觉,原来早就爱上了成熟稳重的奈特利。发现了自己的心意,她开始惊慌,害怕被人取而代之,她甚至带着小性的说:“没有人可以嫁给奈特利,只有我!” 这样情投意合的爱情,让两个曾经都信奉单身主义的人携手走入婚姻。
这是简奥斯汀人生最后一个主人公,也是她最喜欢的人物,希望每个人能遇到懂得自己的人,在这孤独的人生中,拥有属于自己的温暖。
跟读《皮囊》有感1100字
《皮囊》是蔡崇达写的一部真实的生存故事的小说,他以故乡和时光为坐标,推延到自己。他想告诉人们的是人生是一场苦修,有些苦,熬过去才算数。
在《皮囊》里有一个小镇青年黑狗达,作为超生的第二个孩子,他一出生就让这个家穷上加穷。父亲公职被开除,不得不去宁波当海员,三年后父亲带着一笔钱回家做生意。在黑狗达高二那年,父亲脑中风,母亲承担起这个家,她开了一家小加油站,边照顾父亲边起早贪黑赚钱。日子好了起来,母亲想用积蓄盖房,她不顾亲戚反对,把房子加高了四层,用剩下的钱请乡邻吃饭。终于为了自己的命运争了一口气。
本以为日子一天天变化没想到生活开始撒了一把盐,姐姐因为没有像样的嫁妆,婚事告吹;母亲因为劳累过度得了急性盲肠炎;父亲越来越暴躁;黑狗达耽误了学业。母亲因为要给自己给父亲挣回面子,于是受到了生活的窝囊气。生活百转千回,活得通透的人,都明白面子是给别人看的,日子才是给自己过的。
《皮囊》里另一个人物文展,生下来就有兔唇,但他凭借自己的学霸人设竟然扳回来自己的面子,他最大的优点就是组织能力,每周末都有村里的孩子聚集在文展家,听他安排,可能是去河边摸鱼,可能是分组下棋,可能是听他讲未来的展望,没有人因为兔唇排斥他。文展是家里人的骄傲,父母高看他,哥哥虽有不服也惟命是从。文展考上福州重点中专,后来黑狗达回老家探亲才知道他的变故。没想到出了自己小镇,外界的人没有那么友好,他的缺陷成了别人攻击他的武器,他开始自暴自弃,辍学在家,父母不知道如何安慰他,哥哥嘲笑他,跟班们疏远他,黑狗达看到了什么叫人心叵测,只有身处卑微,才能看到真实的社会,人情的淡薄。人生得意时,围绕身边的朋友,多是为你的光环而来;人生落魄时,才能真切看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别高估感情,也别低估人性,这一辈子,到头来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
《皮囊》另一个人物厚朴,黑狗达大学之后认识的一个人,他追求自由和浪漫的叛逆者,他组乐队,打架斗殴,和老师对着干,他是黑狗达的室友,遇见厚朴之后黑狗达看出来厚朴是一个学无所成的空谈者,他组乐队不会乐器,他唱歌写歌空洞,他逃学门门红灯。他被学校开除回乡下教书,由于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两年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所有的梦想都建立在生活之上,而生活永远要求我们具备与梦想相匹的能力。只可惜,厚朴始终没有听懂。
黑狗达工作三年后攒下来二十万,他想带父亲去治病,可是父亲在一个雨后离开了他,一家人难以接受,一家人都在努力让中风的父亲好起来,但是却始终治不好。后来母亲跟着黑狗达到了北京,母亲学会了和命运和解。命运本无常,生死本难测,人的生老病死,从来不会因为任何情感而改变。
生活从来没有奇迹,每个人都在一边受伤,一边努力奔跑。没有谁可以轻而易举地避开生存的考验,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主动弃权是一条路,奋力抗争则是另一条。
跟读《童年》有感800字
《童年》是作家高尔基根据他的童年生活而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反映了当时生活与社会的惨状。高尔基出生在俄国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一直和外祖父生活,十一岁便步入社会,尝尽心酸。
《童年》中的阿廖沙早年丧父,被寄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粗暴自私经常读打他,有一次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生了一场大病。阿廖沙的外祖父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外祖父的行径给阿廖沙的童年带来了抹不去的阴影和伤痕。
在阿廖沙的童年还有两个让他充满恐惧的人是他的两个舅舅哈伊尔和雅科夫,这俩人很像,自私残暴,勾心斗角,当阿廖沙的父亲马里哈姆在世时就遭过他俩的暗算,他们还害死了茨冈。阿廖沙内心充满了压抑和恐惧,希望有个人可以拯救他。
阿廖沙的外祖母给阿廖沙带来了快乐和温暖,还有一个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老长工,还有一个就是淳朴乐观富有同情心的茨冈。是他们给了阿廖沙童年点了一盏明灯,让阿廖沙内心变的强大,使阿廖沙充满信心和力量,让阿廖沙不再孤独和寂寞。
现实中的高尔基也是幼年丧父,母亲出走,从小寄养在外祖父母家里,那里不是一个温暖快乐的地方,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环境高尔基慢慢长大了。在这个家里只有外婆真正让他喜欢,没有打骂过他,给他讲故事,而外婆也是经常被家人侮辱不去反抗的一个人,那个年代的女性没有话语权,得不到尊重,他们是脆弱的,高尔基内心充满仇恨和愤怒,但是自己有无能为力,年幼的他只能忍受。高尔基在外祖父家,虽然环境险恶,但是他认识了知心朋友茨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被两个舅舅害死,舅舅家的儿子也是被他们教坏,处处为难高尔基,外祖父的产业由于破产,母亲改嫁,十一岁的阿廖沙被外祖父赶出家门,自谋生路。几年后外祖母去世了,母亲也去世了,高尔基只能靠捡垃圾卫生。
高尔基是拥有了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够回忆小时候的事情,并把它写出来,那样在伤口上结痂的地方撕开来看以前的痛苦,他只是让我们懂得珍惜,感恩,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童年只有一次,好好待他。
跟读《教父》有感800字
《教父》是一部美国黑帮大片,获得奥斯卡三项大奖,它是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的代表作。
书中的主人公名叫科莱昂,他为了躲避仇家的追杀,离开西西里岛,逃到大洋彼岸的纽约。他落脚的地方是一个意大利移民聚集的贫民窟,这里有很多人和黑手党有关系。迫于生活科莱昂也走上了黑帮之路。这里有一个恶霸法努齐,他每日游荡在街上,肆无忌惮勒索街坊邻居,横行霸道没人敢反抗,因为他身后有黑帮庇护。可是有一天他却被人悄无声息的杀死在自家门口。
结果警察像对待流浪汉一样把他随便拖走了,那些他身后的黑帮老大对他的死置若罔闻。他就像是一个小丑发生了一场闹剧终结了自己。与他相反的科莱昂,从来没有讨好那些黑帮,他只是顺应本心。
科莱昂替穷困潦倒的寡妇向房东求情让她有个容身之所。收养无家可归的孩子帮助他们走上理想的道路。帮助失业的人养家糊口。因为科莱昂的帮助,很多人脱离了苦难,过上了像样的和生活。于是科莱昂成为了政坛大佬想要拉拢的对象。于是这些人成为了科莱昂生意上的资源。你想要成为的人,不是要讨好他们,而要是真正的成为他们,必然那些人也主动愿意接受你,拉拢你。你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被人认可重视。
教父科莱昂行走江湖很多年,他的宗旨就是撒重金结交贵人,所以他的人脉深度和广度都远胜其他人,他位高权重不忘朋友。
恩佐是战俘,他的岳父是教父在贫民窟的好友,二战后,纽约政府要求战俘回国,为了让恩佐留下来,好友找到教父希望他帮忙,这件事困难重重,可教父答应下来,费心尽力办好此事,可后来教父被人刺杀重伤住院,敌人进行二次暗杀,这时路过的恩佐挺身而出,协助教父的小儿子震慑住敌人化解掉危机,没想到他的付出获得了回报,竟然救了他一命。
教父每次帮【http://www.yuerzhinan.com】助别人的时候都会先说一句,以后我可能会找你办点小事。他不想给帮助的人有负担,便会说一件小事让他们放下负担。
方檀年少时,教父对他教导,长大后帮他成为超级明星,在这个过程中,教父看到了影视业的潜力,计划从黑恶势力赌博暴力中脱离,转向电影旅游业发展,这样一点点转行。教父虽然是身不由己入黑帮,却因为顺应内心从中脱离出来,他的本心还是善良的。
跟读《恶意》有感1200字
《恶意》是东野圭吾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让人脊背发凉的悲剧,他的作品多是悬疑又有一些不可抹灭的感情在里面。
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离奇是在家中,警察调查之后发现所有的证据都是指向他的发小野野口修。
生活中我们永远不会知道,那些和我们本来很是亲密的人,背后会对我们做出什么恶意的事情,这正是人心叵测的现实体现吧。东野圭吾的故事总是能体现出人性丑恶的一面。
日高邦彦和野野口修从小一起长大,一起上学,同一个学校毕业,日高活泼开朗,为人正直,野野口性格阴沉,自卑懦弱。小时候野野口总是被别人欺负不敢上学。日高总是保护他。到了中学,野野口被藤尾勒索虐待,日高挺身而出,因此日高被藤尾视为眼中钉,藤尾用胶带捆过他,泼过盐酸,关过体育馆,但是野野口却一次都没有出手相救。看到他整天挨打,野野口却成了藤尾的小弟。
为了讨好藤尾,野野口主动交零花钱,欺负弱小孩子,见到日高,他也开始趾高气昂,昔日好友,为了他吃尽口头,他却以德报怨。
多年后,长大的日高和野野口走向了不同的命运。日高成为了鼎鼎大名的作家,野野口是一名普通中学老师,也算是步入正轨。但是野野口也有写作梦,他希望日高能将自己介绍给作家的圈子里,他带着精心挑选的礼物来拜访日高,他们恢复了友谊,日高还介绍了出版社让他在儿童文学界立足。有合适的机会日高都会推荐他。帮助他实现写作梦想,但是野野口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没有感激日高,反而抱怨日高低估自己。
日高写了一本书以藤尾为原型,遭到藤尾家人的状告,日高拿出证据证明藤尾的暴力,在法庭上获胜。日高并未暴露野野口当日的行为,野野口非但没有感激还想着怎么灭口。日高到死都没有发现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就是自己多年帮助过的人。我们身边也存在着这种只懂索取不懂感恩的人,一旦有这些人存在避而远之,不要有瓜葛。这种人都会以嫉妒之心埋下丑恶的种子,生根发芽。
其实早在日高成为作家时,野野口就开始嫉妒了,学生时代,野野口国文成绩名列前茅,写作水平很高,大家都觉得他会成为作家,但是他的作品总是石沉大海,成年之后依旧埋头写作,可是还是没有进展。而国文成绩不突出的日高凭兴趣写了一部小说就获得新人奖,而后一发不可收,成为了举足轻重的人物,事业上红火又结婚娶了美貌妻子,都让野野口觉得差距越来越大,日高慢慢发展越来越好,住别墅,移居海外,野野口每日糊口度日,蜗居小单间,得了癌症,他把左右的过错怪罪到了日高身上。他恨命运的不公。恨自己的无能。于是野野口失去了良知。
野野口蓄谋了两年,伪造各种证据,等待着日高出国前一天将其杀害。
人们都是气人有笑人无,即使是亲戚,要好的朋友,也都只是会希望你过得好,但是不要你过得比他们好,所以日子是过给自己的,自己知道好就可以,低调的过活。因为一旦你高调就会招惹一些是非之人,他们产生嫉妒心理,会想办法阻挠你而不是想办法提升自己。所以我们要关注自己的生活,尽量远离是非之人。因为不知道他们会在背后搞些什么动静出来,避而远之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