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舟行路上 收获成长-读《桦皮船》有感600字(集锦5则)

一次特别的旅行-读《桦皮船》有感800字

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大多都搬进了城市中居住,越来越少人住在山里、树林中了。许许多多的人都没见过森林、住过深山,更没体验过在那些地方不同寻常的趣事了。

作者薛涛笔下的《桦皮船》一书中,讲述了身居沈阳的乌日在老猎人爷爷托布的意外“帮助”下,乘坐着绿皮火车送托布回老家塔河县十八站,在火车上认识了老太太、驴友姐姐还有李阿哈,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后乌日与李阿哈下了火车,遇见了托布,在大杨树,乌日、托布与李阿哈挥手告别。乌日骑着自行车、带着小狍子在陆地上奔跑,托布驾着桦皮船在呼玛河上飞驰,一路奔向十八站。乌日的车队与托布的船队比赛,那场面是多么温馨欢乐。最后,乌日和托布终于到了十八站。托布的枣红马“红9”之前受惊跑丢了,几天都没回来,今天也回来了。乌日骑着马,送托布死去的猎狗阿哈上山。

当然,薛涛特有的想象和幽默也少不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天马行空和诙谐情趣。比如男孩乌日与棕熊的偶遇,看家犬“铁锤”和小狍子“古然”的对峙……万物被赋予人格,充满灵气,他们或各说各话,或彼此问候,诞生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本书虽然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可也令我受益众多。书中,托布和乌日与小狍子“古然”、老狗“阿哈”、枣红马“红9”,以及柳根鱼和鱼王的相处之道,都是由于一种生态观,人便对自然和动物带有一种自觉的、平等的、尊重的眼光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乌日在托布的指导下,第一次划船、骑马,独自送老狗阿哈上山,完成了一个个对孩子来说十分艰巨的任务。类似这样的情节有很多,没有成年人的保护与呵护,会让人们担心、害怕孩子遇到挫折或不测。但事实上,孩子们就需要独自去面对,独自去闯,独自去接受、去承受,无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成功便会让人增加自信心,让人以后更勇于尝试;失败便是一次教训,应总结原因,为下一次的成功而努力。

这样一本趣味横生又暗藏明理的好书,里面还有许多民族特别的语言,如:查勒巴毛”——白桦树的意思、“尼查”——柳根鱼的意思、“木罗贝”——桦皮船的意思…… 这奇妙有趣的故事,你不想去读一读吗?快去翻开书,参加乌日的回乡之旅吧!

舟行路上 收获成长-读《桦皮船》有感600字(集锦5则)

《桦皮船》-读后感650字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鄂伦春族桦皮船制作技艺为切入点,一位老猎人、一个男孩、一条桦皮船,串联起少年一次出门远行、追寻精神故乡的心灵旅程。《桦皮船》以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讲述了鄂伦春人的民族变迁与文化传承,以日常琐事替代了宏大叙事,以儿童视角消解了时代洪流,却令人有种初见驯鹿回首的感动。

爷爷托布从黑龙江十八站来,他曾经是一位鄂伦春的猎人,带来了一条桦皮船,为生长在沈阳城的男孩乌日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呼玛河涨水,冲坏了马圈和狗舍,爷爷的马和狗丢了,爷爷走了。乌日决心带上桦皮船,陪托布一起渡过难关,不告而别的男孩独自踏上了奔赴大兴安岭腹地的列车。

老人托布和众多普通的中国爷爷一样,在父母忙于工作的时候,从乡来到大城市下承担起照看孙子的责任。有了爷爷的陪伴,乌日的生活变得与众不同。因为有了会做桦皮船、会划桦皮船的爷爷,平凡的乌日成为了同学们中的焦点人物。托布爷爷却并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对故乡的惦念中时常在梦话里说起鄂伦春语,激起了乌日学习民族语言的兴趣。乌日对本民族的认识,正是由桦皮船的实物到桦皮船相关的民族语言,再到追随桦皮船回归呼玛河,最终架起桦皮船回到爷爷的山顶胜地——代表家族与民族之根的“撮罗子”,一路有关桦皮船和祖孙二人的故事,仿佛成就了一段平凡却充满灵性的“呼玛河传”。

这是一本能让小读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书,也是一本能让【https://www.yuerzhinan.com】小读者在精神世界得到锻炼的书。书中的少年在远行,他们的目光往往越过日常生活的篱墙,追求的是一个充盈着诗性与哲思的精神栖息之所。书中的每个人物都不是脸谱化的人,而是生存、生活在社会中实实在在的人,无论是坚韧质朴的鄂伦春族老人,迸发出惊人的成长力量的少年乌日,还是完成心灵救赎的李阿哈,都让读者倍感真实和亲切。

舟行路上 收获成长-读《桦皮船》有感600字(集锦5则)

读《桦皮船》有感-记叙文700字

在一座毫无趣味可言的城市中,生长着一个从小缺少父母疼爱,总是被同学们冷落的孩子,城市沉闷的空气压抑的他喘不过气。直到一日,一位见过世面,土生土长的黑龙江“老头儿”—孩子的爷爷托巴,走进他的生命。

这一段文字讲述的是小说《桦皮船》的第一章主要内容。这天降而来的惊喜,让生活每天仿佛循环播放的他看见了一丝光彩。老人知道好多孩子不知道的农村里的新鲜事。好看又结实的桦皮树,忠诚的狗阿哈。美丽的红枣马“红九”,从未听过的家乡方言.....这些零散的记忆可能在我们看来不足为奇。但对这孩子来说,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放假后为了能够到黑龙江找爷爷,孩子独自一人背上了桦皮船,开始了这场令人心惊胆战的旅行,在旅途中为了能不被乘务员制止自己“只身闯荡江湖”的畅行。孩子不得不与一位陌生人一同登上列车,这名陌生人因为创业失败不敢面对现实,只能每日借酒消愁,因为没钱补贴家用,连最基本的生活也快维持不了了。这两个人物被放在一起时,孩子在想着该如何报答陌生人的恩情,陌生人却想着因为孩子还倒贴了65元钱。看吧,一个是只顾及自身利益的个人主义者,另一个却是对懂得报恩的爱心人士,这两位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一个美好,一个丑恶,一个善良,一个吝啬,这种反差表达出的思想既有赞美,也有讽刺。

但即使是这样自私的个人主义也远比不上真挚的友谊更厉害,老人与孩子之间已经建立起了一种牢固的友情,老人是孩子枯燥生活中的一束光,是他在受同学冷落是找回自信的信念,对比之下陌生人那自私自利的观点又算什么呢?

或许我们的生活中都有一位像文中的老人一样好友,他愿意和你分享趣事,愿意同你和你建立起牢固的友谊。同时我们也不能成为一个像陌生人一样的人,遇到一次挫折便逃避现实,每天荒废度日,抛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无论如何,请切记不屈不挠,我的朋友!

舟行路上 收获成长-读《桦皮船》有感600字(集锦5则)

《桦皮船》-读后感600字

万物皆有人格,充满灵气,他们或各说各话,或彼此问候,生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桦皮船》是儿童文学作家薛涛2022年全新的长篇儿童小说力作。作品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桦皮船技艺传承人的真实生活经历为原型,以纯正的儿童视角讲述一位老猎人、一个男孩,携一条桦皮船、一只小狍子,一路北上,奔赴大兴安岭,共同追寻精神故乡的心灵旅程,探秘祖国边疆“最后的狩猎民族”的传奇故事。

看一项可能从未见过的传统技艺 --鄂伦春族桦皮船;一种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鄂伦春人在森林里与动物为伴的生活;一次没有家长陪同的长途旅行--乘火车、划桦皮船从大城市到森林小镇;一种没有听过的语言-鄂伦春语;不太熟悉的动物和植物……

这是一个新奇而又充满意外的故事。像是男孩乌日与棕能的偶遇,看家犬“铁锤”与小狍子古然的对峙等。

《桦皮船》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如乌日与李阿哈在车上相遇,乌日请求李阿哈帮忙垫什一下车票。以行骗为生的李阿哈因一念之慈,竟然答应了乌日。人就是时常有令别人想不到的举动,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感动和对人性的肯定。

作者以儿童的单纯和天真去设置情节,寓意其实很深刻,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很容易上当受骗,尤其是面对骗子的时候,而当骗子有一念之仁时,恰恰就是骗子获得新生与救赎的开始。小话的最后以李阿哈找到了正经工作为完美落幕。

《桦皮船》“瞬间的悸动”,带来的是持久的感动和沉思。乌日的老家之旅将触动我去寻找答案。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我要跟乌日一样开启自己的旅行。路途中我将探索和感受什么是生命、什么是选择、什么是责任?正如小说中所写,天地之空旷,“不是一群鸟、一个人、一只狍子、一辆自行车能填满的”。

《桦皮船》-暑假作文600字

今年暑假我用两个星期就读完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桦皮船》,这本书的作者是儿童文学作家薛涛。作者用特有的想象和幽默把我们的视野引向了神秘的大森林,对于我们这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意外又惊奇无比的故事!

《桦皮船》讲述了爷爷拖布从大兴安岭来到沈阳照顾小男孩乌日,爷爷拖布的到来,打破了城里人乌日平淡无趣的生活。带给他好多惊喜和困惑:他的名字“乌日”是什么意思?爷爷说的森林里的鄂伦春人是什么样的?爷爷的猎人身份和桦皮船也他让充满不解和好奇。于是,爷爷拖布带着他亲手制作的桦皮船,男孩乌日带着对鄂伦春族的崇拜和好奇开启了一段奇妙无穷的返乡之旅。他们乘火车,搭汽车,骑行,驾船·····一路上遇到各种各样有趣的人,各种各样有趣的动物和植物。他们穿越海洋,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回到边疆小镇大大兴安岭腹地十八站,在爷爷拖布的注视下,乌日勇敢面对挑战,独自划着桦皮船到达对岸。跃身红马背,穿过白桦林,向山顶飞奔。经过这次返乡之旅,乌日理解了爷爷,理解了森林,理解了鄂伦春族,理解了原来乌日就是“山”。乌日也从一个胆小懦弱,什么都不太会的孩子,变成一个勇敢,自信,无惧挑战的小男子汉。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什么是生命,什么是选择,什么是责任,还明白大自然是惊险无比,同时又奇妙无穷的,正如文中所写,“天地之空旷,不是一群鸟,一个人,一只狍子,一辆自行车能填满的。”所以我【育儿指南 www.yuerzhinan.com】们要爱护大自然,爱护动物,学会和动物们和平相处。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有趣和美好!

我也想走进大自然来一场有趣的探险之旅,相信我也能像乌日一样变得勇敢,自信,有爱心,拥有处变不惊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