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五年级话题作文600字
心愿是人生道路中的点缀,它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我有一个小心愿,虽然不可能实现,但我想,这会是所有六年级学生共同的心愿吧。
作为一名六年级学生,我此刻面临着小学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渡过这个学期,就意味着我要与全班同学在母校分别了。每当想到这件事,我的心里就会有一种想法:要是全班同学能够永远不分开,那该多好啊!
回首往事,一年级入学时的兴奋,仿佛还在心中荡漾,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情,那是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也是从那天开始,大家开始彼此熟悉起来,并且很快建立起一个大家庭,从此以后互相帮助。
捧着相册翻看着一张张照片,我的目光定格在一张照片上。那是一年的冬天在学校的操场上拍的。照片里,天地间一片雪白,中间站着两个人,那是我和我的好朋友,两人彩色的衣服上各自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白点,那是对方的“杰作”。至今我还能听见雪地里同学们天真的笑声,是那么清澈。
在这六年里,记忆中美好的瞬间还有许多,记得有一次运动会,我们参加了拔河比赛。虽然同学们的力气不如别班同学力气大,但所谓“输人不输阵”,同学们的斗志没有因此而减少,啦啦队也很卖力的呐喊。虽然比赛我们输了,但同学们对自己的努力感到很满足。
想到这里,我脑海中浮现出运动会上的情景,想着自己和同学们累得气喘吁吁的模样吗,即使摔倒还抱着绳子不撒手的狼狈样子,我竟忍不住笑出声来。这笑声把我从思绪中拉了出来,我仰起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心里想到马上要跟同学们分别,不禁又伤感起来。
我有一个小心愿,一个美好的心愿,既然有缘做一次同学,那么友情应该是隔不断的,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都不会忘记这真挚的友情。
值得自豪_六年级记叙文800字
人皆有自己值得自豪的,云自豪有风的吹拂,鸟自豪有树的遮蔽,就是我,也有最值得自豪的。
我家条件不是很好,妈妈为了补贴家用,开始干起了开三轮车载客的活儿。这活儿累的很,要到处找客人,常常是汽油钱比赚的钱还多。三轮车不容易,容量小,费用多,现在的人们都骑共享自行车,再不济些就坐公共汽车,所以妈妈的这份工作实在是不吃香。虽然如此,但是妈妈从未因为家里条件差就拿我出气。而且,妈妈还常常骑着她那引以为傲的小三轮车来接送我读书。
每次听到那“吱吱”的声音,我就知道是妈妈骑着三轮车来接我了,我高兴地朝远处的妈妈挥手,妈妈见此似乎更受鼓舞了,卯足了劲向我骑来。这时,旁边的董娜说:“哇,你家真有钱,每天都坐三轮车来上学!”听到这句话,我的心被狠狠扎了一下,原本高兴的心情早已烟消云散。外人以为我家是光鲜亮丽,谁会知道这个每天骑三轮车来送我上学的是我妈妈?简直是太丢人了!
我埋着头,飞快走到妈妈身边,妈妈笑着说:“头低低地做什么?考砸了?”我心中的烦躁和羞恼一起涌上来,跨到那破旧的三轮车上,恨恨地跺了跺脚,然后说:“妈,你能别那么烦吗?我考得不好,你会高兴吗?”妈妈没说话,开始骑三轮车。“吱……吱……”我本就心烦意乱,被三轮车这声音一搅,更是急了,冲妈妈喊道:“妈,你以后别来接我了,这三轮车破破烂烂,你一天到晚骑着它来接我,丢死人了。”妈妈没回头,好久,才回了一句“哦”。我迫不及待地做起了作业,想到不要再面对那种羞恼的感觉,我就倍感兴奋。
第二天,我一蹦一跳地向学校出发。到了学校,同学惊奇地问我:“咦,你不坐三轮车了?”我有点心慌,回答:“嗯……帮爸爸妈妈省钱。”同学都说:“是啊!你爸爸妈妈对你真好!”这话一下击碎了我的防线,我一怔,对啊,有这么好的爸爸妈妈,我为什么要感到羞恼呢?这分明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啊!我坐在座位上,却莫名感觉天更蔚蓝了、风更清凉了。
人皆有自己值得自豪的。于我而言,最美的自豪,莫过于那三轮车的“吱吱”声。
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www.yuerzhinan.com】法律责任。
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五年级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读了一个小故事,深有感触。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在一家高级蛋糕店里,来了一个神情疲惫、衣衫褴褛的男人。这是个招人讨厌的人,这家蛋糕店的负责人走上前来,并没有把他赶走,而是很礼貌地招待了他。虽然这个男人身上只有几角钱,但负责人还是吩咐店员拿出了店里最昂贵的蛋糕。男人很不安地说,几角钱可以买那么好的蛋糕?负责人微笑着说:这是店里前几天卖剩下的蛋糕,特价,您的钱刚好够。
男人接过蛋糕,很开心地走了。
其实,正是负责人的那句话,很好地维护了男人的自尊心。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而嗟来之食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只有懂得维护他人的尊言,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人与人的交往如此,国家与国家的交往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都能以文中这位负责人的姿态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善待每一颗心灵,那么我们的心灵就会常常有清泉流淌,时时有花香弥漫。我们的生命也就会变得快乐而有意义。而我们的世界,也会变得和平而美好!
值得-话题作文600字
在性别歧视横行的年代,金斯伯格用她毕生的精力,试图改变千千万万美国妇女的地位。无论人们爱她或者恨她,尊崇她或是诽谤她,她始终认为,一切值得。
努力?值得
20世纪50年代,哈佛大学法学院刚开始有女性就读。超过500人的班级仅有9名女学生,金斯伯格便是其中之一。她为了证明女性并不弱于男性,发愤苦读,最终凭借专业第一的成绩,在那个法律行业大多数成员仍拒绝为女性提供工作的时代,成为了《哈佛法律评论杂志》的编辑。她认为,努力为女性正名,是值得的。
坎坷?值得
毕业于名校,接受过高等教育金斯伯格属于那个时代拥有“特权”的女性。但即便如此,她依然受性别歧视,1960年尽管有哈佛法学院院长的鼎力推荐,但当时的大法官仍以性别为由拒绝给金斯伯格提供一个见习职位。她万分失望地回到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却发现仍没有一家律所愿意雇用她。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金斯伯格谈道,即使经历坎坷,也是值得的。
反驳?值得
20世纪70年代,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在美国各州的法律条文中性别歧视仍随处可见。彼时,金斯伯格在大学中任教,并独创了一门名为《性别与法律》的课程。同时,她也在参与一些诉讼案件。在法庭上,人们常常能听到她用尖锐而有力的声音大喊:“我不同意!”这已成为她的标签了。正因她的一次次“不同意”才使美国的许多领域消除了性别歧视。毫不犹豫地反对性别歧视,是值得的。
在她的许多追随者心中,金斯伯格早已“声名狼藉”,但她仍然认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她一辈子都在说“我不同意”,即使搭上一生的声名,卷入一场场司法洪流,她也毅然决然地反对美国根深蒂固的男女不平等问题。
因为,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