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_六年级记叙文800字【集锦8则】

六年级写事作文600字篇一_参观博物馆

6月24日下午2:30分,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监利博物馆。怀念、自豪、发奋……一起涌上心头,真是百感交集。

博物馆坐落在西门堤长江边,落成于1985年,博物馆外观古典,造型设计独特。馆前正中央一个大花坛,周围是一圈剪得整整齐齐的冬青,好像给花坛镶上了绿色花边,花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仿佛是在欢迎每一位参观者的到来。走近些就可以看见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监利博物馆”,门前四根圆柱,就像四只强健的手臂在支撑着这雄伟的建筑。

进入博物馆,穿过右边一扇红木大门,高大的泛鹅碑像巨人一样展现在我们面前,大碑是王轶猛、王遐举兄弟俩建的艺术碑廊,周围是一堆堆磷峋的假山石。王遐举之子王庆云亲笔提词:“书山密宝,春气满园”刻在卧石中央,充分发现了王氏兄弟虽分居海峡两岸,但他们还是皆力于两岸文化交流,可看出他们的爱国之情。

走进博物馆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油画,远影以洪湖为背景,贺龙和几位革命将领欢聚一起,诉说着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取得伟大胜利的欢乐场面。他们像松柏一样万古长青,他们的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兵器展览厅,这里陈列着大量的革命史料和监利各个历史时期的武器装备。有木船、大炮、冲锋枪、大刀、红樱枪、长箭等,看见这些武器好像先辈们和敌人博半的一幕幕情景浮现在我眼前,那轰轰隆隆的炮声和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仿佛回响在耳边。

这次参观博物馆,让我大开眼界,收获不小,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监利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_六年级记叙文800字【集锦8则】

参观太仓博物馆600字作文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四,我们朱棣文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市政府旁边的博物馆参观。在进博物馆之前,我心里充满了期待:博物馆是什么样的?

一进入博物馆,就有一位导游阿姨来迎接我们,她先给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解了太仓的历史,同学们都听得入迷了,接着,她还为我们介绍博物馆的外形:因为太仓以前是粮仓,所以博物馆的外形也被设计成粮仓的形状。首先,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第一个展厅里,那里有各式各样的佛像,有金的,有铜的,有的表情凶恶,有的有很多头手脚,还有的头上有很多东西。

进入第二个展厅,里面有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有讲述人类发展的事迹,还有太仓的历史足迹等等。其中最引起我注意的是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郑和竟然是从我们太仓的浏家港起锚七下西洋的,这真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全太仓人值得骄傲的事。

接下来是第三层,那里都是一些非常少见的国宝,有名画,有古代的陶器,还有以前皇帝用过的一些东西。在这其中就有太仓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盘。听导游阿姨介绍,这上面画花纹的颜料是郑和下西洋时拿回来的,可是这颜料只拿回来一次,用完就不会再有了。这盘子的手工十分精细,体积也非常大,所以这个盘子要值10亿人民币呢,这对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我心里充满了激动和兴奋来到了第四层,期待着会有更有趣,更好看的故事。我满怀希望的走进了第四层,啊,原来是一些老照片和红军使用过的东西,这里有一把打过敌人的手枪,有的男孩子看了还想去拿呢。

这次博物馆之旅,让我全面了解了太仓的历史和文化,增长了我的知识,更加热爱自己【育儿指南 www.yuerzhinan.com】的家乡。

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_六年级记叙文800字【集锦8则】

游兵马俑博物馆-游记作文1000字

7月18日,万里无云,碧空如洗,明媚的阳光洒在了三秦大地上,是个出游的好日子,我们来到陕西西安,参观“世界第八大奇迹”一一兵马俑。

兵马俑博物馆的大门是仿秦式建筑,让我们仿佛穿越到了秦朝。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兵马俑一号铜车马。它是古代的战车,车顶就像一把雨伞,为了方便战士利用矛和戈进行攻击,所以它并没有车壁。车只有两个轮子,动力来源是四匹马,想象着这战车在沙场上驰骋的感觉,令人心血澎湃。

离开了一号铜车马,二号铜车马将会浮现在你的眼前。相比一号铜车马,二号铜车马明显防御力和体型要比一号铜车马要大,就像一辆小轿车。巨大的车顶覆盖了整个车身,车壁就像一面面铜墙铁壁,只留下两个车窗,车身材料质地坚硬,车的里面十分舒适,功能无异于现代的软卧车,倘若你在古代长途跋涉了几千公里,疲惫不堪的你躺在了二号铜车马的里面,一天的劳累顿时烟消云散,如释重负的感觉涌上你的心头,是不是美滋滋的?

逐渐远离了二号铜车马,声势浩大的兵马俑一号坑像一支主力军队,排列整齐、浩浩荡荡地奔腾过来。面对你眼前的这支庞大的军队,说不定你会惊讶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的,兵马俑一号坑不仅声势浩大,而且每一个兵马俑都是经过雕刻师精心勾勒出来的,不管在哪个角度看,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器官简直栩栩如生,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每个兵马俑姿态不一,你绝对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从侧面看,一个个兵马俑就像一棵棵挺拔的大树,那样的高大,那样的笔直。那么,问题来了,秦始皇为何要不惜一切代价造这些兵马俑呢?难道他和我们现在的小孩一样,喜欢收集人偶?当然不是,主要有两个原因:1.古时候,人死了会用活人陪葬,后人觉得用活人陪葬太残忍,所以就改为用人俑进行陪葬。2.秦始皇不希望有人盗墓,就在他的陵墓里设置了兵马俑,希望它们能像真正的军团一样,守护着他的墓碑。

告别了雄伟壮观的一号坑,我们来到了兵马俑二号坑。如果说一号坑是主力军队,那么二号坑是当之无愧的游击部队。二号俑坑,看起来比一号俑坑少之又少,不过别看二号俑坑小,它可是有个传奇哦!在二号坑的一个将军俑下面,有一把锋利的青铜剑,青铜剑被100多千克的将军俑压弯了,考古学家把剑取出时,这把青铜剑没有借助一点外力,竟然慢慢的缓缓的变直了!真是令人感到惊奇。

踏着轻快的脚步,我们远离了二号坑,离镇馆之宝跪射俑越来越近。跪射俑左腿着地,右腿扎起马步,右手放在腰间,左手微微举起做射箭状,颇像一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遗憾的是跪射俑的弓箭已经被损坏了,如果弓箭还能保存的话,我真想一睹它的雄壮风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雄伟壮观的古城,山河表里的关中,随处有历史的遗迹,到处是神奇的传说,兵马俑只是六朝古都——西安的序曲,西安的故事看不尽,讲不完,就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沉思,去开创崭新的未来。

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_六年级记叙文800字【集锦8则】

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_六年级记叙文800字

迈着愉悦的步子,我和爸爸来到西安再一次登上了历史的台阶——秦兵马俑馆。

已不止一次,这样地驻足痴望,这样地流连忘返。拥有过历史的地方,从抬脚处就欲生出一片辉煌。

在骊山北麓,渭水之滨广袤的原野上,秦始皇帝陵封土像小山一样高耸挺立、气势磅礴、宏伟壮观。闻名遐迩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就坐落在陵东1。5公里处茂密郁葱的深树花从中。它占地47万平方米,一座座造型别致,浑厚古朴的馆舍建筑,错落有致,散居各方,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锦簇的鲜花,如茵的草坪环绕其间,环境优雅,规模浩大,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专题遗址博物馆。

兵马俑作为守卫陵园的强大军团,被分置在三个俑坑内。三个俑坑的规模及形状都不一样。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是一个由战车和步兵混合组成的军阵;二号坑是一个车兵、步兵、骑兵、弩兵混合编组的方阵;三号坑面积最小,是一号俑坑,二号俑坑的指挥部。三个俑坑组成一个庞大的军事营垒,面东背陵,象征着守卫秦始皇陵园的卫戍部队。

从总的结构图上看,他塑造了庞大的军阵编列,既没有塑出军人在战场上厮杀的场面,也没有雕出行军中的艰辛,而是选取了三军集结待命,跃跃欲战的瞬间,寓动于静,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直观上的满足,而更多的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有人对于兵马俑是这样看的,这是秦始皇统治残暴的表现。可我认为,这是艺术的天堂,人间的杰作,历史的瑰宝,不愧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不可否认,当年修建秦始皇陵时,不仅劳命伤财,更有多少能工巧匠鲜活的生命殒逝于此。反过来想想,正是他们的辛勤的劳动,智慧的汗水给后代留下了灿烂的文明。你看,经泥土烧制,百磨万炼精美的俑,栩栩如生,它以“大、多、精、美”的艺术特色征服了新世纪的现代人。

参观秦兵马俑,我从刀光剑影中看到了制泥人的含辛茹苦;从色彩斑斓的兵俑,看到了科技的进步;从庞大的阵容中,领悟出了历史的辉煌!

迈着饱为收获的步子,我和爸爸走出博物馆,依依惜别令人驻足痴望、使人流连忘返的秦兵马俑馆。

参观天文博物馆-暑假作文800字

暑假里,我和妈妈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天文博物馆。

那天,我坐在公共汽车上,眼睛望着窗外闪过的高楼大厦,脑海中想象着博物馆的样子,幻想着神奇的宇宙。

“乘客们,天文博物馆到了,请下车的乘客准备下车。”清脆的报站声把我从遐想中拉回。我走下汽车,向前望去,映入眼帘的是“天文博物馆”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随之看到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半圆形建筑物,十分奇特。我真不知道博物馆为什么要建成这个模样!

我带着疑问,怀着无比好奇的心情,走进了博物馆一层大厅。此时,我如同置身于一个色彩缤纷的梦幻世界:镶嵌着各种花纹的天花板晶莹透亮,能映出人影来;几个玻璃大吊灯庄重典雅;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像洗过的一样,十分光滑,一尘不染;四周雪白的墙壁上,挂着许多星球的照片,下面还配有文字介绍,这里有土星、木星、火星、金星……咦,那是什么?圆圆的,闪着光辉,更有趣的是它还拖着一条“长尾巴”!看了它的介绍,我才知道,这是彗星。嘻,还有长尾巴的星星,真有趣!我绕大厅转了一圈,发现这厅大极了,像个大会堂。

从大厅顺楼梯向上走,就到了二层。这里是个放映厅。我环顾一周,觉得它与电影院不同:银幕在天花板上,还是个半球形的,像个大锅似的扣在上面。噢,我这才知道博物馆为什么建成半圆形的了。开始放映电影了,是关于星座的影片。周围渐渐暗下来,出现了满天星斗。【育儿指南yuerzhinan.com】星星在天空中顽皮地眨着眼睛,仿佛在向人们问好。“看,那是什么?”随着影片指示标所指的方向,我抬头仰望,只见一条银色的光带横穿过星空,就是银河。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想必就发生在这里了。忽然发现了星座!有天蝎座、白羊座、金牛座等许多星座。影片还介绍了关于个星座的传说,都是很美丽、很动人的。此时此刻,我仿佛坐在宇宙飞船上,仿佛在和日月星辰交谈。啊,宇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想象……

看完影片,来到三层。三层大厅里陈列着天文望远镜和许多天文仪器,可我的心依然沉醉在对宇宙的美妙遐想之中。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已是下午。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天文博物馆。在上公共汽车钱,我又深情地回头望了它一眼,因为,我在这里得到了换了,获得了有关于宇宙的知识。天文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参观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604班张倩柔 今天上午,妈妈带我去了一个好地方——区博物馆。远远望去,门眉上贴着“今鼎杯手工艺品展”八个大字。我想:这里面展览些什么好东东?这些好东东会是什么样?它们好到什么程度?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去。
来参观的人真多啊!这里会聚了全区各个地方的工艺精品:根雕、刺绣、针织品、蒲扇,剪纸、编织……“啊!太美了!”顿时让我眼花缭乱,不知从何看起。
我终于选择的从进口处三口橱窗看起。咦?这是什么?像个菠萝,可上面的绿叶成了红花。一看注解才知道,这是“纸菠萝”,是用近千张纸折成的。好伟大啊!旁边放着一个小一点的“纸菠萝”,全是用一分钱的纸币折成的!我在班上已经是折纸大王了,而现在我才真正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句话的含义,才知道什么是高手!挂在橱窗上的领带更是精妙的工艺品。起初我并没注意,想:普通的领带有什么好展览的。仔细一看,天呐!全是比绿豆还小的珍珠串成的领带!而且是用黑白两种颜色拼出的图案!我细致地看着,惊得我目瞪口呆。这是怎么穿起来的啊!我赶紧走开,怕被迷得不愿意离开了。
那不是外婆编的扇子吗?我叫妈妈过来看。来到新丰橱窗前,慢慢品味着,认真地看着作者简介。“妈妈,宽看,真的是外婆的作品耶!”我高兴地跳起来,妈妈接着说:“扇子上是你画的吗?”我回答说:“Sure.”那扇子上有我画的牡丹哩!
我们又饱览了多有工艺品。什么“雄鹰展翅”、“井与水桶”,还有用绒线绣的字呢!简直妙不可言,让我大开眼界!

秦兵马俑博物馆-初一读后感500字

在今年的五月一日,我们一家来到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参观。

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以东的临潼境内,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迈进博物馆大门,首先映人眼帘的是红墙上五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一“铜车马展厅”。进入展览厅,只见一个有机玻璃围成的展台,内有四匹马拉着一架马车,车身后有一个七平方米左右的棚子。车夫手执马鞭,站立车辕,好像在扬鞭赶车,表现了秦始皇出巡时的情况。马车全部用铜铸成。人、马造形逼真,活灵活现,这架典雅庄重,富丽堂皇的铜车马,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的皇家风采。

参观完前厅,我们又来到秦兵马俑一号坑,这坑长二百多米,宽六十多米,深约五米。里面整齐地摆着许多身高两米的兵、将、马俑,像一列列整装待发的参战部队,去迎接战斗。你看,队前有一位披着战袍、戴着头盔,手握长剑的指挥员,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久经杀场、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在将军身后,有无数名面貌不同的士兵手握短剑,列成方队,好像要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人。最后,我们又参观了二号坑和三号坑,都很壮观。

这次参观,开阔了我的眼界,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我国不愧为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它那灿烂的文化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

参观博物馆_六年级记叙文800字

一、鹅头桶

正月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温州博物馆参观。在博物馆里最让我留连忘返的是艺术品展厅。在展厅里各个年代各种造型的艺术品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特别是有一只造型独特的木桶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是一只什么桶呀?一只圆圆的桶上有一个长长的把,这个把的造型是一只鹅头,桶沿是高低不平的,因为它代表着鹅的翅膀和尾巴,整个桶看起来就像一只浮在水面、回头展望的鹅,使我想起一首古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爸爸告诉我说:这种桶是温州最有特色的木桶,叫鹅头桶,是古人用来装洗衣服的,因为古人洗衣服是到河里的,人们把洗好的衣服放到桶里,然后用手挎着鹅头桶提回家,这样既轻松又好看。我心想古人真聪明,我也要好好读书,假如我也发明一些东西放到博物馆,让将来的观看,那该多好啊!

二、蝴蝶盘

呀,博物馆里怎么会飞进蝴蝶来呢,哦,是我老眼花眼了,那不是蝴蝶,是蝴蝶造型的木盘子,它是用一块木板刻出来的,上面有一圈圈的年轮,整个盘子漆成棕红色的,可好看了。听爸爸说,“这是古代人在过大年的时候装水果,瓜子招待客人的,叫蝴蝶果盘。”我们家也有果盘,但那是玻璃做的,虽然看起来很洋气,也很好看,可我还是喜欢这只蝴蝶盘。不知道现在还有这种盘子卖不?

三、活字印刷

在展厅里,我看到了木刻的和泥土烧制的活字印刷字盘,在爸爸的讲解下,使我知道了印刷的基本发展史。

最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要印书,先在一块磨平了的蜡石上将文章刻上去,然后一张纸一张纸地拓印出来,如果要印第二篇文章,就把原来刻好的文章磨掉再刻,这样很费时,而且无法再版。后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人们觉得方便多了,毕升把一个个字刻在特制的泥块上。然后烧硬要排版时,就按文章将这些字排在一个特制的字盘里再去印刷,印完了放起来以后还可以再用。到了近代,人们发明了机械印刷,印刷的速度是快了但是排版还是要手工操作的,其实也没多大进步,现在可好了,采用电脑激光排版了,不但印刷速度加快,质量也越来越好,不知道将来的印刷还会发展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