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易_关于生活不易的作文600字
“快!把你的行李给我,我带你们去今晚住的房间。”
这是一群我在青海认识的小伙伴,他们只比我大几岁,可日子却过得比我困难多了。
他们住在青海的一个小村子中,那个村子大部分人是开民宿的,这些哥哥姐姐们一到假期,便帮父母打理住宿和地里的青稞。
我还记得那天,我刚下旅游大巴,正要去拿行李时,一个哥哥就抢先了一步,把我的李理拿上了电瓶车,并对我说:“你们住几号房,我开电瓶车送你们去。”
当时我见到那些只比我大一点的孩子忙里忙外时,很不以为然,只认为他们是觉得好玩才干这些活的。可是,当我和他们聊了一会儿后,我才明白原来他们是因为生活所迫才来替父母干活挣钱的。
这些哥哥姐姐们,有的去放牛,有的为游客搬运行李,有的带游客去当地一些风景点拍照,如果还有空余时间他们才会休息看电视。
他们的课余时间也被农活占去了,在我住的那户人家,那个姐姐的父亲因为工作的原因,一年只能见上几面,她长期和奶奶住在一起。这个姐姐家也算的上是这个村子中的大户人家,家中有了无线,有了一个电话机,地板也用了瓷砖,家中也有其他电器。
在那个偏辟的村子中,没有一户人家有汽车,他们最喜欢的交通工具就是电瓶车了,他们对自己家的电瓶车都十分爱护。
我是学画画的,那时,我看那儿的风景不错,便在院子里作起画来,顺便写生。可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因为条件困苦,连画画也没有画过几次,更别提像我这样拥有一套完整的画具了。
他们的生活是多么不易啊!我和他们比起来生活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我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节约的外公-关于外公作文800字
我的外公70多岁了,他是一名中学数学老师,留着“地中海”式的发型,一圈稀疏的白发从退休开始,直到现在都没上过理发店——都是外婆帮忙剪的;他有一双深灰色不大不小的眼睛,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方框眼鏡。他待人温和,喜欢看报纸,兴致一来还会拉上一段二胡。他有一个高尚的品行——节约。
说起节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生活中固然是必要的。况且外公生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艰苦,有了上顿没下顿,一双旧布鞋打了补丁,粘了鞋底还舍不得扔;口袋里时常抓一小撮米,为的是饥肠辘辘时赶走那令人心慌的感觉。如今生活富裕了,可外公那节约的习惯保留着匠乎苛刻的地步。到底有多节约呢?听我一一道来。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外公的眼鏡脚折断了。外公并有没责怪我,反而安慰我说:“没事儿,我把它粘上就行了。”妈妈劝说道:“爸,这眼镜都有好些年头了,现在眼鏡很便宜,我在网上买副新的给您。”外公一听,立刻皱起眉头,大声说道:“不要不要,太浪费了,我用502胶就能修好!”外公说着,去工具箱找来502胶,小心翼翼地接上断脚。虽然这只“脚”比另一只短,但外公仍延用到现在。
外公有一件棉衣,都穿了十几年了,他还舍不得丢掉。一次妈妈在整理衣柜时觉得太旧了,就把它整理到收纳袋里,准备丢掉。外公翻箱倒柜,找了大半天。听说妈妈准备扔掉,涨红了脸,眉毛倒挂,眼珠瞪得像牛眼一样大,气愤地问妈妈:“那件棉衣还能再穿几年,为什么要扔?”“爸,棉衣穿久了,内里就结块了,不保暖,而且还破了个洞。我买新的一件给您。”外公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摆摆手说:“这件棉衣我穿习惯了,再挺几年也不成问题。快给我拿来!”妈妈无奈中,只有物归原主。外公接过棉衣,拿出针线,把破洞缝好,又把容易开嘴的拉链修好。他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就像一个孩子得到一件新玩具一样高兴。
你以为这就是我外公节约的“日常”吗?远远不止这些,除了眼鏡和棉衣,连大多数人都会直接扔掉的超市小票也“逃”不出外公的掌心,他把小票翻一面,将空白处当草稿纸计算。你要是在我家看见一些用粗线补过的拖鞋,可别觉得好笑,那可是我外公“精心”缝补过的。此外,还有开了线的T恤衫、纳过底的旧皮鞋,都留下了外公那“【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巧夺天工”的手艺呢。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我渐渐理解了外公的“吝啬”。只有经历过艰苦时代才更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那时花开 和外公外婆度过的时光400字作文
曾有一段记忆如鲜花一样美好,也曾有一份亲情如春天一般绚丽。带给我这些的是我的外公外婆。
那时我还小,喜欢到处乱跑,外公则跟着我走,我到哪他就跟到哪。到了地方后我会疯玩不止,每每都到太阳快下山时才停下。外公就在一旁看着我玩,看着我笑,等我玩够了就用他那粗糙但却温暖的大手拉着我回家,夕阳照在我们一老一小的背影上显得格外融洽美好。
不仅如此,外公外婆还无条件的宠着我,只要他们能做到的就会帮我去做,我做错什么了他们也不打我,典型的护短。那回我跑到他们种的棉花田里,在那块疯闹了一阵子,一会儿踢踢这个,一会儿又踩踩那个,把棉花田给弄得一片狼藉,一大块棉花都被我给破坏了,让我想不到的是外公外婆居然没什么反应,反倒对我说:“孩子,下次你在别的地方玩,别去那了,那里危险,刮到你那就不好了。”让本以为会被大骂一顿的我迷迷糊糊的点了点头。
到现在外公都经常打电话问我过得好不好啊,学习怎么样啊,听不听话啊那些的,外婆几年前也是一样,搞得我异场无语的同时心中感到了一股热流。
此时此刻,外婆已离我而去,但我心中确认觉得她在,那份时光也依旧存在,依旧那么美好。
我的外公-描写外公的作文600字
我的外公是一个十分和蔼的人,但他在一个星期前不幸过去了,享年七十一岁。
外公生前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他帮助别人,从来都不回报,得到好东西往往都给别人,自己却很随便。
七八年前,当一个中秋节前几天,爸爸的一个朋友送给爸爸一盒月饼,而且这盒月饼中有一包十分名贵的普洱茶。晚上,爸爸回来后妈妈对我们说:“今年中秋节,我们到外婆家里去过。”我和爸爸同意了,然后爸爸说:“你爸爸喝茶,我这里的普洱茶,晚饭吃好后拿去。”“哦”。妈妈说。
晚饭后,我们来到外公家,外公拿着普洱茶,像如获至宝一般放入柜子里。
到了中秋节,爸爸带我们来到外公家过节,吃完月饼后爸爸与外公坐在阳台上聊天,外婆给他俩泡好茶。爸爸看了看问外婆:“我拿来的普洱茶怎么没泡?”外婆说:“我没看见。”“我送你二爹了。”外公说。“啊,爹,这么好的普洱茶拿来给你吃的,你怎么送人了?”外公说:“二爹最喜欢喝普洱茶,所以我就给他了。”
我还听妈妈说,外公在杭州工作时,他们的公司分给外公一间房子,外公在那住了几天,认识了一位老人,有一天那位老人来到外公的住所说:“我儿子把我赶出了。”外公说:“那你住在我这吧,你睡床,我打地铺。”“这怎么好意思呢?”“没关系的。”于是那个被儿子赶出家门的老人与外公住在一起。后来,外公退休要回老家绍兴了,公司的那间房子要还了。外公就劝老人的儿子把老人接回家去。
有关外公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的小事还有很多,我真想写一本书出来,送给已在天堂的好外公。
我为外公外婆做家务作文600字
题记: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感情莫过于亲情。
父母们都还年轻,然而,外公外婆在世上所剩下的时间却不多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外公外婆还在世的时候,竭自己所能,表达自己的孝心,让他们感到快乐……
我的外公是一个曾在抗战时期当过红军的老战士。抗战结束后,又在农田里辛苦了大半辈子;外婆是个全职的家庭主妇,替外公拉扯大了4个孩子。
现在,外公外婆年纪大了,身体也大不如前,腿脚也不那么灵活了,而妈妈工作忙,不能常侍俸在两位老人家身边,小小的我,就常常去外公外婆家,敬敬我这个孙字辈女儿的孝心。
这天,刚好是“老人节”,外公外婆结伴去半山腰的庙里烧香,顺便活动活动筋骨,锻炼一下身体。趁着这个机会,我来到外公外婆家,打算帮外婆做家务,当做送给外公外婆”的老人节“礼物。扎上头巾,围上围裙,我打量着外婆不是很大,却处处透着温馨的房间,心想:一定要给外公外婆一个最舒适的住房。
“加油!努力!”我给自己打着气,开始进行我的“卫生清扫工作”。
拿着扫帚,将灰尘赶出外婆家;握着拖把,在地板上顽皮地写起“大字”;拧着抹布。为窗户擦干净脸,直到我可爱的面容出现在玻璃上,讨厌做家务的我,竟觉得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丝毫不感觉累。虽然其中为了扫地扬起的灰尘蒙了我一脸;拖地板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为了擦干净窗户,努力克制自己对高的恐惧~~~~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一切都美好极了,因为这是我自己,用自己的双手亲自为外公外婆送上的一份“礼物”。看着干净的地板,明亮的窗户,整洁的房间,我开始幻想起外公外婆回来时高兴的样子……
当外公外婆回来时,看到亮光闪闪的房间时,还有坐在中间脏兮兮的我时,傻了眼。外婆一把搂过我,眼中似乎还闪着晶莹的泪花,宠溺地对我说:“看看,这个屋子里最脏的恐怕就是你了!”我听了,幸福地笑了!
外公外婆的不易_记叙文600字
我的外公外婆一直在废铁站收废铁,从我出生就在做(可能以前也有做),已经坚持了十几年了,起早贪黑,十分艰苦。
听妈妈介绍,他们自己租的地方,有时还因那个地方在拆迁范围内,已经被迫换了好几次,起初,因为资金十分短缺,连工人都请不起,外公一只脚还是坏的,要用拐杖走路,就两个人一直自己干,干了几年,渐渐有了起色,才请了一两个工人。他们都已经六十多岁了,还如此辛苦干活,每天都要四五点钟起床,夏天时为了中午可以休息,每天三点多就起来干了,但不好的是,听说他们现在的这个地方又快要被拆了,还得再选下一个地方做废铁收购站。
在废铁站里,因为铁片有些是尖锐的,而且特别密集,不便于在废铁中行走的外公,很容易被扎到,也有直接摔倒的可能,特别是夏天,早上这么早,里面没有灯,只能依靠外面的路灯,外公也不怎么容易看清,很可能就一不小心摔倒了,早出晚休,夏天工作时间快过十二小时,累得汗流浃背,年轻人干活都累得气喘吁吁,更何况两位老人呢?
他们的生活,不像我一样轻松快乐,而是充满艰辛,更不用说童年和读书的环境了。现在,我也能知道他们的生活,也进过废铁站,亲眼见证了他们工作的辛苦,从中看到了他们生活的艰难。
如今生活好了,但他们却还在干这个行当,这种深深的不易只有他们才体会的到,他们虽然现在有了养老的钱,但还不肯放弃此业,若回到陶山,也就没有他们所熟悉的工作可干了,他们因此迟迟不肯退休,日复一日坚持劳作。
外公外婆生活、工作的不易,让我明白,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来之不易的好生活,也更加孝顺两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