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与成长》有感_小学作文450字
我们的祖国--中国,乃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人人懂礼,谦虚仁爱。传承至今的有许多美德礼仪。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这些百代甄选的德行举止,更是鞭策着我们,使我们奋发向上。《礼记
曲礼》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意思是说人有礼貌,待人做事讲究礼节,说话恭敬文明,那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与人相处和睦;反之待人粗暴,目无尊长,说话粗鲁,难免与人发生矛盾。
21世纪的今天,科技发展迅速,各行各业技术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可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文礼貌是否还存在于心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无处不在,一个微笑,一个让步,一个起身,一个伸手,每一次相对,每一次相遇,每一次问候,你可否注意到了自身的礼节?比如碰杯时晚辈的酒杯要位于长辈的酒杯之下,客人进入家门时主人要伸手说请等等。一些微小的细节,总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大家风范。
而我们身为小学生,祖国未来的花朵,更是要懂得礼仪。以恭敬的态度对待老师,以孝顺的态度对待父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同学,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谦虚,开朗,活泼地示人,仁爱,谦让,文明地处事。文明懂礼,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素质,还能让这个世界花样翻新,多姿多彩。
礼貌,是一个民族必备的举止,是一种高尚的素质。我们要传承祖先的美德,做谦谦君子好少年,争当新时代文明礼仪小先锋。
走进经典-读《三国演义》有感700字
《三国演义》是中华文学史上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每次读到它都使我受益匪浅。暑假来临,我可以再次走进经典阅读了。
每每打开书本,最引人注目的那句话是“天下行势,分久必合”。作者罗贯中以蜀汉为叙述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的故事,每一回都能单独成篇,但前后连贯,耐人寻味。
文章的情节曲折多变,有主有次,主次之间又能密切配合,互相照应。每次阅读《三国演义》时,里面的故事情节,常常使我沉浸在其中,闭上眼睛,脑海里时时浮现出种种情节:重情重义的刘、关、张三兄弟,在桃园中结拜;胸怀大志的曹阿瞒,在诸侯面前诉说自己的志向;运筹帷幄的诸葛孔明,在对懦弱胆小的阿斗出谋划策。这些人物和故事,在我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呈现着。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细节描写和性格特点是最有特点的,让人过目不忘。一说起关云长,就想起“身长九尺,面如重枣,丹凤眼”;一说起诸葛亮,就想起“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说起刘备,就想起“重情重义,谦虚请教,唯人适用”。
书中主要人物是曹操,但是人们一看到曹操,就想到了“奸臣”。曹操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在《观沧海》一文中,曹操在出征中来到东海,他面对东海秋色之景,不禁以“日月”的落升,与“星汉”的灿烂,表达自己的抱负,在《龟虽寿》中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透露出自己虽已年老,但心胸怀大志。
在为人处事方面,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留下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我负天下人”。面对许悠对多次冒犯曹操,曹操没有多言,手起刀落斩了他,这两例子就可体现曹操的多疑和奸诈,但在战乱时期,何常而不为呢?曹操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虽“挟天子令诸侯”,但他向汉室称臣一生,在赤壁之战后,他本可以废去汉献帝,自己登为皇帝,但他并没有!只是死后被追为魏武帝。可曹操毕竟是一代枭雄,“乱世之能臣,www.yuerzhinan.com乱世之奸雄”,是对他最好的评价吧。
《三国演义》经四五百年历史还为经典是有原因的,所谓“经典永不过时”,它值得我们去精读细读的。以后,我还会重读它,对于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分析,相信我的理解会越来越有深度。
品读经典 润泽心灵-读《论语》有感700字
“双减”后的第一个暑假,老师布置一些特色化作业,其中我最喜爱一项作业便是读一些好书。转眼间暑假已过二十多天,我已经读了好几本书了。有《二十四史》、《史记》、《论语》等,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论语》。
这本书记录了孔子的一生,他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也是儒家学派创始人,第一个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第一个老师是母亲。小时候,他家里很穷,孔子的母亲利用空余时间每天教他认几个字,然后就不得不去忙其他事情了。孔子则拿着树枝在树荫下的地上一笔一画的练字。他从小就这样勤奋刻苦学习,十多岁时已经把家中的书读遍了。日积月累,他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
青年的孔子在二十五岁时,问礼于老子。孔子请教一番之后,临走前,老子对他说:“希望你去掉身上的娇气与过多的功名欲望以及爱自我表现的毛病。”老子的良言教诲,确实深深映入孔子的心中。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孔子总是那样谦虚谨慎。
孔子名声远扬,在中年时并没有求得一官半职,而是待价而沽,做事总是那么沉稳谨慎。
他虽出身贫穷,但意志力坚定。创办私塾,门下弟子众多,学问之大。虽然孔子至今有二千多年历史,但他的思想一直被后人敬仰和传送。虽然我读《论语》时间不长,但被孔子渊博的学问、广阔的胸怀和他的经典语录中闪烁的智慧所折服。
“温故而知新。”让我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当仁,不让于师。”让我明白了应该尊师重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让我懂得了友善地与朋友相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让我知道了百善孝为先;“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是我今后生活和学习的行为准则……
难怪古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真的是一本值得我反复去品读,不断思考的经典著作。每次品读孔子的智慧语录,相信我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和启发。学无止境,让我们在古人的经典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品中华经典,晓人生哲理—读《三国演义》有感7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小的时候,就总听哥哥姐姐们提到我国古代的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于是便缠着家人为我讲《三国演义》。仁德无双的刘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忠肝义胆的关羽、运筹帷幄的诸葛亮等等,一个个风云人物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到了今年的暑假,终于把这本我思念已久的书勉勉强强读完。到了现在,我才渐渐了解了这段历史,读懂了魏国、蜀国、吴国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意孤行攻打吴国,导致失去大量的军队力量。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起去找刘备,最后终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的策略,无不可以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导致他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凤雏先生庞统为他设下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类似的道理还有很多很多,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个蕴含巨大精神财富的宝藏,希望我能坚持读书的好习惯,不断充实自我,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_小学作文350字
“做谦谦君子”就是做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告诉我们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或者不想干事情,也不要强加给人家;将心比心,才能更好地和别人相处。让我们一起到经典中寻文化之根,用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
【https://www.yuerzhinan.com】经典滋润童心,智慧点亮人生。在《经典与成长》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取义这篇文章,我最喜欢的以一句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的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生命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拥有,便舍弃生命而选择义。在生活中,生命固然重要,但有的东西比生命还要重要。比如说有友情、亲情、道义……
这本课文选自《孟子。告子上》,讲述了孟子的价值选择。对于普通人来说,面对生死抉择的机会是不多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面临许两难的选择。但在这时候,我们就应该遵循道义的要求,谨守正义的准绳。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感同身受,在道义面前,我们不能退缩,不能明哲保身。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_小学作文450字
我最近又一次读了学校发的《经典与成长》这本书,从中学到了负责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古人曰:“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言;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弟一师兄,未能也;所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意思是说君子应该做到四个方面,我孔丘却一方面也没有做到;君子要求孝敬父母所应当做到的,我没能做到;君子要求侍奉君主所应当做到的,我没能做到;君子要求弟弟尊敬兄长所应当做到的,我没能做到;君子要求朋友讲就信用;我没能做到。平常对德行的实践,对言语的谨慎,我做的不够的地方,不敢不勉励弥补;做的有余裕的地方,不敢认为就不用做了。言语要顾及行动,行动要顾及言语,君子怎能不脚踏实地、言行一致呢?
这篇课文讲述了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都应该尽职尽责,社会才能安定和谐。
所以,从现在起,我要做一个励志高远、胸怀广大、有社会责任感的好少年。我也希望每个同学都应该从现在就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将来负责。要担当起责任,我认为首先在学习上就要对自己负责,刻苦努力,不用老师和家长催促,自觉完成作业,争取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_小学作文450字
五月是我们天通苑小学传统文化月,我把《经典与成长》这本书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将相和》这篇文章。
《将相和》的内容是:战国时期,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被赵王提拔为上卿,引起了大将军廉颇的嫉妒,廉颇总对别人说,我为赵国出生入死,为什么不如蔺相如,他算什么东西。只是靠嘴皮子功夫,官做的比我还大,如果碰到他,一定羞辱他一番。每逢上朝,蔺相如躲着他。有一次他出门,正好碰到廉颇了,他让车夫掉头行驶,躲开廉颇别制造不必要的麻烦,他的门人看到这些,说,我们受不了这样的耻辱,请让我们回家吧。蔺相如语重心长的说,我连秦王都不怕,会怕廉颇吗?蔺相如说,我只是不想起内讧罢了,如果我们打起来了,两败俱伤,别的国家肯定来欺负我们的。廉颇听了这话后,身后背着荆条向蔺相如来请罪,蔺相如看廉颇十分诚恳,非常欣慰。从此,他们俩成为肝胆相照的朋友,一起保卫赵国。
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们小学生应该学习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学习蔺相如对朋友宽容大度,包容别人,不斤斤计较,为国家大事着想,和廉颇大将军一起保卫赵国。这就是我对这个故事的评价,
我觉得一个人从小就应该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长大才能成为谦谦君子。那么怎样去做呢?我认为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做起,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汲取充足的营养,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荣辱,学会如何做事做人!
经典伴我成长-读《三国演义》有感700字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本书用章回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斗与纷争,以及后来被西晋统一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刻画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孙权等等,他们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比如:曹操的阴险狡诈、刘备的宽以待人、关羽的重义轻利、张飞的粗鲁勇猛……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他神机妙算、心胸开阔、顾全大局……上有草船借箭之离间计,下有七擒孟获之攻心为上计。他不愧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卧龙;不愧是巧设空城计、火烧博望坡的军师;不愧是六出祁山、鞠躬尽瘁的良臣……
《三国演义》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比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等等。其中我最敬佩的是关云长刮骨疗毒一事。关云长挥军攻打曹兵时,手臂上中了毒剑。华佗亲自前来为他治疗,关云长拒绝使用麻夫散,一边悠闲地和马良下棋,一边任由华佗割开皮肉,用刀子刮去骨头上的毒。虽然流出的血装满了一盆子,可关云长却面不改容,这需要多么坚定的毅力啊!
《三国演义》的每个章节都生动的给读者演绎着真实人生,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比如曹操让我明白做人不能太狡诈;诸葛亮让我明白做人应该重承诺;关羽让我明白做人应该讲义气;刘备让我明白做人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不能太固执,忠言逆耳利于行……
在阅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我还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比如一个朝代兴衰的规律,如何分析一个人物的性格……总之,《三国演义》里值得我们分析学习的东西很多,我想毛泽东爷爷曾把《三国演义》整整读了五次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什么样的著作才称得上为经典,那就必须是像《三国演义》一样经得起反复推敲、反复阅读的作品,因为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伴随我们一生的成长。
读《经典与成长》有感_小学作文350字
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沉淀文化都被先辈们记录了下来,我很喜欢第五课的选文···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志士之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这是说的骨气,人没有骨气卑尊屈膝的活着有什么意思?那样还不如自尽算了,就像大家常说的做人要挺直腰杆······古代有很多很多的人受人胁迫,他们最后虽然都死了但他们有骨气,死了,那叫得其所;些墙头草随风倒的小人,只会摇着尾巴若同哈巴狗一般讨好现在的主子。靠山倒了,又没有骨气的去讨好下一个主子。我欣赏的人是那种一生一世只认一个主子,哪怕这个主子到最后穷困潦倒,哪怕是死了都死相随的人。而不是花一点钱恨不得把心窝子都掏出来的人······
做人一定要有骨气,哪怕受这牢狱之灾,也要挺直腰杆做人。最大的感悟就是这些,骨气,你的心里一定要有骨气。有骨气的人才有主心骨,不会东倒西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