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细说觉醒年代》有感-记叙文650字
利用暑假时间,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细说觉醒年代》,是龙平平和李占才主编的。这本书主要讲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开,各自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故事。他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新文化运动中,北大学生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顽强战斗。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一切。新文化运动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太阳,照亮了新中国的前程。
书中写道陈独秀有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俩自小历经磨难,却始终满怀希望,最终选择信仰共产主义,用生命撕破黑暗,用生命换来光明。他们将暮气沉沉的“老大帝国”改造成了朝气蓬勃的“少年中国”,为理想先后英勇献身。不断追逐理想,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定格在最灿烂的时光,我们一定要继承他们那英勇无畏的奉献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地理解新中国的成立是多么地难,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他们凭着坚定的信仰推翻了封建王朝,把无产阶级劳苦大众从旧社会、旧制度里解救出来,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此,中国这只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国再也不是任人欺负的国家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是那明亮的路灯,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是那雄伟的大山,为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保驾护航。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如果有人胆敢挑衅我们,那他面对的将是14亿的华夏儿女,我们必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其实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写作业时老是丢字漏字,碰到难题不愿动脑筋思考,空在那里等老师讲解,计算经常出错,做事不专心,想想真是不应该。现在的我虽然还不能去报效国家,但是少年志,则中国志,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新时代少年儿童,我要改掉自身的坏习惯,不断地提高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细说觉醒年代》有感-记叙文600字
暑假,我读了一本党史学习类书,书名是《细说觉醒年代》。讲述了中国是如何由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制的国家觉醒的故事https://www.yuerzhinan.com。
其中有一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西亚,名辜汤生,字鸿铭。一生学贯中西,被故人称之为“清末怪杰”、“清末狂儒”。他精通9国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1867年,年幼的辜鸿铭准备前往英国留学时,父亲来到祖先的碑前,告诫他:“无论你走到哪里,就算你身边是德国人、法国人还是英国人,你都不能忘了,自己是中国人!”
经过漫长的旅途,他终于到达英国。年幼的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以优异的成绩被英国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他用英文写的文章连英国人都赞叹不已。他完成学业后,出发来到了马来西亚,偶遇语言大师马建忠。通过和他的深谈,辜鸿铭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决心返回中国,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从此走上了宣传中国文化,嘲讽西学著作的新道路!
1915年,他出版了论《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书中阐述了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的人文思想,而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背后隐藏着中国人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该书一经出版,在西方国家产生了很大反响,很好的传播了中国文化。
作为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固然有他不足之处,但作为一个外国人能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值得学习的地方。
读了辜鸿铭的故事,我深刻感受到,他是爱国的。我们应该向他一样,好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时不忘自己是个中国人,并努力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读了这本书后,我也由衷的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觉醒年代的最好续集。
读《细说觉醒年代》有感 -记叙文700字
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我们如今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享受幸福,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无数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负重前行。他们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也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坚定信念,他们都是在黑暗时代的觉醒者,“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他们,是我们永远的榜样。
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细说觉醒年代》这本书,它是对影视剧《觉醒年代》的诠释和解读。不管是《觉醒年代》,还是《细说觉醒年代》,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走在觉醒之路上的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追求真理、奔赴光明的艰难奋斗历程,如李大钊、陈独秀、胡适、蔡元培……,“觉醒”是他们共同的标志,他们从历史中走出,显得那么真实而鲜活,活在你我心中。而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李大钊同志了。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除陈腐学说之囹圄”。这是李大钊在《青春》一文上号召青年之口号,短短18个字,铿锵有力、催人警醒。李大钊性格刚直,不畏牺牲。中华民国军阀张勋带“辫子军”入北京城时,许多仁人志士都劝李大钊避一避,可李大钊不怕,坚持要继续编辑杂志《甲寅》,发文章针砭时弊,抨击军阀,带领学生当街发表演讲,意图唤醒民众。后来“辫子军”去追捕他,他才乘船到上海。李大钊还十分关注底层劳动人民,他用俗白生动的语言为工人们介绍马克思主义先进革命思想,用自己的薪资去资助底层群众,这样亲民的文人和革命者,在当时可不多见。李大钊不图名利,他立下誓言,一辈子不为官,连老朋友白坚武邀请他,让他留在南京谋个一官半职他也不肯。他忠贞爱国的赤子之心,日月可鉴;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感人至深。我由衷的敬佩李大钊先生。
我们现在虽不生活在那个年代,却也需要觉醒,要意识到国家还有许多地方等待我们去建设,想起习近平爷爷对我们的寄语:“生逢盛世、肩负责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以这些先烈们为榜样,带着他们的心愿,立下自己的志向,努力学习,奋发有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读《细说觉醒年代》有感-记叙文600字
我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出生在安徽合肥,在我的家乡有一条路,它的名字叫“延乔路”,路的尽头连接的是繁华大道,清明节时,有很多的叔叔阿姨会给延乔路的路牌下放上各种鲜花.......,以前我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我问起妈妈时,妈妈只是告诉我,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情怀,中国人的浪漫,我不懂,似懂非懂。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细说觉醒年代”这本书,我看了,爱不释手,一下就明白了,妈妈口中的情怀为何、浪漫为何。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华夏大地,军阀混战,外敌入侵,国家岌岌可危,鲁迅亲眼目睹人血馒头事件,看客的冷漠无情,民众的愚昧无知......如此种种,当看到这的时候我就很震撼,这里的描述均是历史而非故事,我不敢相信百年前我们的国家是这样的贫弱,我们的国人是这么的无知,我们的先人是那么的无助。
看到陈独秀送两个孩子出国,上一秒延年乔年面朝阳光,下一秒便身向绝境,满身伤疤,脚带铁铐,英勇赴死。青年毛泽东身着布衣,脚踏泥泞,但目光坚定,心向光明。血水里开出的花,凋零在最美的年纪,正因为有了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有了当下这盛世繁华,才有了我们的和平安宁。正应了书中说的“我相信,一百年后的中国,它定会证实我今天的观点”,守常先生,百年后的中国,如您所愿,山河雄伟,天下安宁,百姓亦安居乐业。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五月向上,一切河流滚滚向前。”合上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看这部书之前我根本无法想像,那些历史课上让我们死记硬背的东西,曾经被一群先辈当作一生的信仰,并且用尽毕生去追寻,哪怕付出生命他们也义无反顾.......
寥寥数语讲述了百年沧桑,民族复兴,华夏巨变,先辈们,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读《细说觉醒年代》有感-记叙文700字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细说觉醒年代》。这本书令我印象特别深,因为这本书使我思绪万千,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1915年到1921年这一段历史时期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事情。书中的陈独秀、李大钊是先觉者,是试图唤醒民众的敲钟人。他们是那个时代万千知识分子中的读书人,先一步对中国有一些比较深刻的认识,又多一点为国家做事的情怀,努力把自己的认识告诉更多的人。这便影响到与他们同时代的人,荫福了后时代的华夏子孙,同时也成就了他们自己。
《觉醒年代》把中国共产党成立放在中国20世纪初期的大背景下展示: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揭示中国这艘古老硕大的破船即将倾覆,中国向何处去成为生活在这艘破船上的中国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在迷茫中探索,终有率先觉醒【http://www.yuerzhinan.com】者带动更多人觉醒,揭开新时代的曙光。正是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从在上海石库门老房子里创办《新青年》杂志,兴起新文化运动,到北大红楼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五四运动,从上海渔阳里和北大红楼以及长沙、汉口、济南等地组建党组织,再到上海石库门党的一大开幕和嘉兴红船党的一大闭幕,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读完这本书,我的感想是:如果没有像陈独秀和李大钊等这样的革命先觉者的舍身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成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就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革命的先觉者们,用自己的肩膀担当起为当时苦难的中国人民谋利益的责任,用自己手中的笔唤起民众的觉醒。
今天我懂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像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学习他们为国家和人民献身的精神;今天我们更应该努力刻苦学习,学好本领,为我们的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读《细说觉醒年代》有感-记叙文650字
在深夜中,我翻开《细说觉醒年代》这本书,看了仅几行字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这本书讲了中国共产党从用几本杂志来改变人民的思想到真正建
立中国最受人民敬仰的执政党的过程。这些历史让我随着故事的发展变换心情,时而激动,时而悲伤。
在这里的人物中,我最敬佩的是李大钊和鲁迅。李大钊是巜新青年》杂志的最重要的同人编辑之一,在他和陈独秀、胡适等人的不屑努力下,《新青年》成为了红遍大江南北的杂志,他还在解聘克德莱的事件中发挥了微弱而又无比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他出席与英国大使馆辩论时,他与陈独秀、胡适、辜鸿铭据理力争,再加上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最终战胜了英国大使馆,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中外交方面的一次胜利。
鲁迅原名周树人,也是《新青年》杂志的最重要的同人编辑之一,他以他超越常人的批判的眼光看待这个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最终写出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第一篇白话文体小说《狂人日记》,而且他在新文化和《新青年》被旧思想、安福系主义等围剿之时,毅然写出大篇文章,将平时看不起他的人甩在脚下。他为我国的文学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细说觉醒年代》这本书将人民一开始的愚昧与迂腐点评的淋漓尽至,也将国民觉醒之后的爱国热情点评的慷慨激昂,最后以李大钊登上长城为结尾,写出革命烈士的宽广胸襟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懂得了人要有自已的思想,不能愚昧的吹捧陈旧的、腐败的思想,所以我们要用最科学的理论,不要人云亦云。也懂得了国民觉醒的不易。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拥国爱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有一代人的使命,国家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因为你们,所以我们-读《细说觉醒年代》有感650字
《细说觉醒年代》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献礼之作。书中以49个专题的形式,还原了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再现了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觉醒的过程,重点记录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大历史画卷的时代背景、详细进程和伟大意义。本书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他们最早醒来也最早死去。”这是我在整本书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根据记载,有一群人把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复兴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去牺牲。书本上的人物评价,历史意义,这一刻我仿佛突然就懂了。《细说觉醒年代》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历史书上不经意间划过的句子,可能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回想历史,近代以来,无数青年苦苦探索,一代代人接力奋斗。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无论处于哪个时代,哪个地域,中国青年奔向的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过去的青年如此,今天的青年亦如此。前辈们奔跑在寻找救国之路的大道上,栉风沐雨,道路坎坷,如今这盛世,正如你们所愿!蛟龙探海,天问登火,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是我们国家创造的历史奇迹。
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年了。ー百年来,ー代代革命者的奋斗与牺牲オ换来了如今这繁华盛世。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一百年金戈铁马风雨兼程。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路。时代辉煌吾辈当自强!
读《细说觉醒年代》有感-记叙文700字
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族的振兴,社会的富强,无数仁人志士奋战在一线,为了将侵略者驱逐出去,夜以继日、深入实践,不断的探析实现独立之路。没错,就是《细说觉醒年代》这本书,讲述了在革命年代,风云际会的时期,重要先锋人物的奋斗故事。全书围绕49个小故事,讲述了扣人心弦的革命故事,读完本书,让我获益匪浅,感触良多。
“只有站着死,没有跪着生”的陈延年、棉絮果腹战斗至死的杨靖宇、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李大钊的火热建党初心、陈独秀风云中的冷静、鲁迅弃医从文的倔强...这一切,都激励着我,要向先进精神学习。百年时间里,是人民、是历史、是时间经历,共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稚嫩走向成熟。百年磨难,百年坎坷,百年荣光,眨眼间,百年光阴已成历史,但在这历史长河中的一系列人和事却成为当代少年,特别是我们学生一代需要重点学习的对象。我们应该青春心向党,争做好少年,作为祖国的的少年,肩负了一些使命,我们应该切实的将这些使命担负好,做祖国需要的人。
新时期,无数敢作敢为的勇士,扛起了安全的大旗,护住了群众安危,曾肆虐的新冠疫情,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在最危险的时刻,青年力量奋战在最前线,他们是昼夜奋战的医护人员,是勇往直前的志愿者,是逆行而上的安保警卫……,他们用沉淀了几千年的坚毅无畏的精神,为14亿中国人民撑起了一片蓝天。刚刚过去的东京奥运会,我们又目睹了多少优秀中华儿女的使命与担当,他们驰骋赛场,奋发图强,向世人展示着中国青年的力量。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华少年郎的风采,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青春的希望。没错,我们从学习历史,更要关注当下,不断向着先进人物学习,将青春充实起来,在强国的建设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不惧逝水流年,不念过往华章,未来启程在即,因为有梦,所以精神,学生之旨,谨遵不忘,未来我们蓄势待发,再创辉煌。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目标引领新征程,我们更需要带着深深的期许,凝聚力量、坚定信心、阔步前行,去迎接明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