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探访七枫巷-小学生写景作文300字(集锦6篇)

探访七枫巷-小学生写景作文300字

走进七枫巷,里面没有我所想的七棵枫树。

路旁是一些人家,门是老旧的,但墙却是新的,仅存的一点老旧气息都快没有了。

走着走着,路旁有一条很窄的小路,里面是七八户人家的小院,房子上都是草,每家门前挂着门联,种着花。

走出小院,来到了马宅门口,从门的缝隙中看到大院中有许多伞挂在天上,难道这儿改作卖伞的吗?院里摆着茶桌,种着各种植物,特别幽静。

还好,还能见到一些老房子,房子用灰砖砌的,房檐是斜着的,比较低矮,走进一家不知名的宅院,但见里面被分隔成了好几户人家。用木头做的地板、楼梯走起来吱呀吱呀的,生怕会塌下来。窗前的柱子刻着好看的花纹,突然从门旁窜出一只猫,听主人说这老猫很聪明,能在家里捉老鼠……

我悄悄地离开了七枫巷,有点恋恋不舍,觉得这儿的旧生活挺吸引人的。

探访七枫巷-小学生写景作文300字(集锦6篇)

探访周馥故里,感受家风文化-记叙文800字

上周四的下午,我们至德小学五年级十个班的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梅城周村参观周馥故里。同学们兴高采烈,一路欢歌,一路笑语。天气晴朗,微风拂面,路旁的小草小花在微风中左右摇摆,仿佛在向我们挥手致意。

大约步行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周馥故居。周馥故居听说以前很大、很豪华、很气派,可惜在“文革”中大部被拆毁,仅剩下接官厅和周氏宗祠两幢建筑,为周馥亲手所建。接官厅为周馥接待官员乡绅等重要客人的场所,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第四批“中国世纪建筑遗产名录”项目。我们在接官厅门口集中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开营仪式。因为人很多,分成两队,一队去周氏宗祠,一队去接官厅,我们这一队去接官厅。接官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外墙上看起来古老,里面却装饰一新。我发现接官【www.yuerzhinan.com】厅两边的柱子上有一幅对联,上面写着“玉峰兰水先贤迹,春露秋霜孝友心”。

我们在接官厅里转了一圈,集中到天井里听一位姓周的爷爷讲周馥的故事。周馥,37生,字玉山,号兰溪,安徽建德(今东至县)人。太平天国战乱时流落到安庆,加入淮军,因才学过人,深得李鸿章赏识,跟随李鸿章办洋务达三十余年,由此平步青云,从一介布衣官至封疆大吏,成为近代中国政治、军事上颇有建树和影响的人物。

参观完接官厅,我们来到周氏宗祠。周氏宗祠位于接官厅西约0米处,坐南朝北,是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我们继续聆听周馥家族的故事。周氏家族,自周馥老太爷开始,在晚清以来的百年时间里,从蓬门小族,迅速发展成为声名远扬、文商并举的大家族。周家代代人才荟萃,集于一门。据说周家的人才集中起来可以办一所综合大学。究其原因,家规家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以《六世书香 百年家风》为题,对东至周氏家族、周氏家风给予高度评价。

参观完周馥故里,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我们依依不舍的返回了学校。这次参观对我教育很深,周氏家族的子孙们,牢记家规家训,奋发图强,克苦学习,成就了自已,成就了家族。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学好知识、学好本领,将来为社会作贡献!

探访七枫巷-小学生写景作文300字(集锦6篇)

探访周馥故里,感受家风文化-记叙文700字

中国自古出人才,周馥家族人才济济,对我国有着重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探访周馥故里,体验周馥家风带来的文化熏陶。

周馥生活的那个村庄叫周村,现在也叫周馥村。

一进村口,便能看见周馥出外求学时跟妈妈告别的伫望亭。在外求学的周馥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的时候才能回来,周馥的母亲能不牵挂吗?周馥出门拜师虽对家有很多的不舍,却更希望求得知识。所以周馥的母亲伫望周馥“远从师,含泪别”最终,周馥不负众望,考上状元,挥笔写下“忆少年事”。

周村很大。在一个山坡上,我们能望见两个孩童在打水的情景,打水的孩童分别是周繇和周繁,后来两个人都进考取了进士。旁边是里湮窟,那里的水甘甜清透,是自然的山泉,是可以喝的。这里有景有路又有水,令看过的人都心生喜爱。

周馥的宗祠被誉为“中国20世纪建筑文化遗产”。虽然现在有些简陋,但仍能感受得到昔日的辉煌。中国建筑公司与中国文化公司在一根柱子上粘的荣誉徽章,闪耀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周馥宗祠前面的接官厅是四合院结构,中间是露天的。红色的瓦块,深红的柱子,接官厅里周馥和周学熙的画像赫然在目。谢老师给我们讲了周学熙小时候的故事,真是又好笑,又引人深思。故事教我们“做人要理智”的道理,但对一些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是不可能讲得通的。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已经习惯把周村叫做周馥村。周馥村的文化遗产宝藏多得数不胜数。周馥家族世世代代,做了许多善举,比如修建万善桥,治理洪水等,他们谨记家规“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优秀的品德延续了6代人,创造了百年家风。谢校长说:“周馥家族每一代至少会出一位名人,他的家族之庞大、学识之广博甚至都可以自办一所大学了。周馥是东至的名人,也是中国历史人物中一颗闪耀的星星!”

离开周馥村庄,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周馥家族的优秀品德、求学精神、处事智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当学习周馥精神,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长大后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给后代做好榜样。

探访七枫巷-小学生写景作文300字(集锦6篇)

小学生作文:过年

新的一年又到来了,鞭炮声震天动地,天上绽放着一朵又一朵的烟花,大街小巷热热闹闹,喜气洋洋,这意味着新年到了!

大年三十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年货。超市都装饰得很漂亮,很有过年的感觉,耳边响起关于新年的喜庆的音乐,人们脸上挂着笑容。我们先去买糖果,各种各样的糖果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挑了很多好吃的糖果。接着,我们要去买必不可少的肉了,妈妈先挑了两条又肥又新鲜的鱼,然后再买点猪肉、鸡肉就差不多了。我们又去挑了一些零食就去买单了。我和妈妈拎着大包小包的就走回了家。

晚上,妈妈要准备年夜饭了,我也在旁边帮忙。妈妈煮了鸡汤,u.蒸了鱼,炒了年糕,炖了红烧肉······很多好吃的菜,香喷喷的味道扑鼻而来,让我忍不住馋涎欲滴。妈妈全都做好了,我叫上爷爷、奶奶、爸爸和弟弟就准备吃饭。外面的夜空中绽放着烟花,美丽极了!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得津津有味,高高兴兴,因为我们很久没有这样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了。所以这顿饭显得格外美味!

吃完年夜饭,我们要去做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放烟花和鞭炮。看到鞭炮一节一节地燃去,那好像是在辞去一年里不好的东西。而五彩缤纷的烟花则是迎接美好的东西,预示在新的一年会缤纷多彩。

过年,这是快乐!我喜欢过年!

姓名:许清如

学校:福建省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

班级:六年三班

邮箱:

小学生新学期计划

转眼间,我已经成为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了,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学习到了许多知识。然而,六年级的我即将面临着升学考,我必须抓紧时间了。

先说说我过去的时间【http://www.yuerzhinan.com】里,我一直在想办法改掉我粗心的坏习惯。与其说是粗心,还不如说是我与懒惰惊醒斗争。每次考试题目做完,我本来想检查检查,但手中的笔怎么也动不起来。一年前,我说好要改掉粗心的坏毛病,结果到了这个学期,还是没有任何进展。

再看看我认为最理想的学科和最不理想的。五年来,我的语文成绩最为优异,但是体育却不堪入目。我最害怕的就是体育课。每一次我都拼尽全力跑步,可惜力不从心。我的努力也只会换来某些同学的嘲笑罢了。体育差就差吧,我经常这么想。但我知道,只要我经常锻炼,体质就能有所提高,说到底,还是懒惰惹的祸。每次想出去锻炼,懒惰的威力又发作了。所以过了五年,我还是没有什么改变。

经过我的分析,我发现我最大的毛病不是粗心,而是危害最大的懒惰!面临升学考,我还能再懒惰下去吗?因此,我为自己提出了要求:下课后认真复习、预习。考试做题要认真,写完还是要检查。静下心来写作业,不要为了看电视而敷衍一下。

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在明年的升学考中我一定能获得胜利!

作者:程赵黎明

学校:温州市双桥小学

班级:14届六年级2班

指导老师:无

邮箱:

手机号码:137584354**

支付宝帐号:

探访周馥故里-日记作文800字

今天下午学校将开展“探访周馥故里”研学体验活动,这次的活动我期盼了许久,内心的喜悦早已按捺不住。

来到学校,我们快速地整理好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探访周馥故里的路程。

刚出发没多久,天空下起了小雨,调皮的雨滴直往我们脸上蹦弹,肆意挥洒着。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慢悠悠地漂浮着,好像在和我们结伴而行。

不知不觉中,我们全体五年级师生抵达了周馥故里。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周氏宗祠,这个宗祠由周馥建造,后遭损毁,现在屹立在我们眼前的是其子周学熙用水泥重新塑造后的模样。虽是重新建造,但历经无数岁月,已是满目疮痍。瞧,那一根根墙柱被风雨腐蚀褪下了崭新的外衣,变得发黄发黑,似乎轻轻一碰就要剥落。仰起头,那布满裂痕的横梁更增添了一丝沧桑感。但沧海桑田并未冲淡它的威严,触着它的柱子,思着它的年代,我似乎感受到了它昔日的辉煌。

接着,我们来到了伫望亭。映入眼帘的是周馥写的一首诗《忆少年事》:“六年负笈远从师,三节还乡半月期。常忆慈亲含泪别,门前伫望转山时”。这是周馥晚年回到村子,想起了儿时与母亲的往事时写的。周馥小时候要去离家70里的地方求学,每年只能三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才能回来与家人团聚半个月。每当周馥要离开的时候,他的妈妈总是依依不舍地站在院门口,目送周馥背着书箱远去,直到看不见身影为止。后来,人们便在这里打造了“伫望亭”。

最后,我们来到了周馥接官厅,接官厅像个四合院,正中间有个天井。它是后来修建的,融入了现代技术,里面的装修简约大气。两边的墙面上贴满了周氏家族的家风、家训、家规。

参观了一圈后,我看到了一个令我感触很深的句子—“周馥自少至老,未尝已废学”。听讲解员说:周馥8岁入私塾,18岁因战乱被迫退学,未能如愿走上求仕之路,但他从未放弃读书。他的一生严于律己,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75岁高龄时撰写了家训《负暄闲语》,并在晚年亲手抄录《孔子家语》以引导后人,可见他对子孙的呵护和期盼。

中国有个俗语:富不过三代。但周氏家族打破了这个禁锢。“六世书香,百年家风”,可见一个家族的兴旺得倚靠好的家风家训。今天,我有幸耳濡目染了周氏传承的文化瑰宝,我会铭记于心,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