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600字
一个没有人书写,没有人阅读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呢?
《宇宙最后一本书》里的每个人依靠新奇的科技来满足精神的需要,却招来地球“母亲”无情的报复—一场巨大的地震。劫后余生的人类便分为了两个群体:少数经过基因改良的人——普鲁人,他们生活在美丽的伊甸,那里环境优美,犹如天堂,人们完美而富足。另一部分普通人则生活在地狱一般的废墟——厄布之上,那里环境恶劣,一片混乱,人们都在痛苦中挣扎求生。世界上已经没有书籍,也没有人记得书是什么模样。普通人渐渐习惯用一种大脑探针来获取信息,这种大脑探针与慢性毒药一样,人们因此忘记了从前,也看不到未来。
主人公憨头与美少女拉娜雅,莱特和一个只会说“巧克力”的5岁小男孩,经过重重险阻,帮助憨头身患重病的妹妹重获新生的历险故事。
憨头,一个从小患有癫痫,被父母抛弃的12岁小男孩。虽然被别人强迫做过盗贼,却始终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为了拯救身患重病的妹妹,他力闯重重危险的关卡,去寻找最后一线生机。
莱特,废墟中的作家。他始终坚信书写能唤起人们对于美好世界的回忆,能让人类走出困境。
拉娜雅,普鲁人,基因改良美少女。一次遇险,让她来到了普通人的世界,重拾了不曾磨灭的人类之爱。小说的最后,拉娜雅在给憨头的消息中说“未来属于我们!”这句话意义深刻,未来属于我们,只要我们共同去打造这个家园,未来一定会十分美好。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书籍了,那么会怎样呢?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写能够记录自己的内心世界;而阅读能够了解世界,也能从中受到启发。书写和阅读能够传播文明,传播美好……
读《宇宙最后一本书》有感-记叙文650字
“真正的独一无二的宝藏在你心里。” “更重要的是,看到它,你才知道天外有天,世界之外还有世界。”读了《宇宙最后一本书》后,我心潮澎湃,这才懂得:在危难面前,我们要抱有希望和信心,相信自己,爱、勇气与坚定的信念终究会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在这本书中,世界被大地震摧毁,书籍消失,社会分为了两层,新奇的科技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忘记了从前,也看不到未来……为了拯救身患重病的女孩豆豆,十二岁的男孩憨头与一个孤儿、老作家莱特和完美少女拉娜雅一同踏上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只为去寻找最后www.yuerzhinan.com一丝生机。憨头在旅行结束后完成了宇宙的最后一本书,和远在天涯的伙伴们一起守护着未来。
风烛残年的老人莱特是大地震以后世上唯一的一位作家,他的生命之火尽管快要熄灭,但他依旧加入了这只闯关队伍。一路上莱特执着、勇敢、坚强的精神使我倍受感动,对他肃然起敬——他的高尚品质是无人能比的。在憨头、小脸和他闯猴男关却被猴男强行扔进碉堡后,他用智慧与勇气顺利让他们一行人安全出了关。可以说,闯关途中要是没有莱特的加入和帮助,憨头是根本找不到豆豆的,况且要不是莱特的影响,就不会有“宇宙最后一本书”了。至死,莱特也还是那样镇定自若。华福纳格说过:“勇气是一个人处于逆境中的光明”,的确如此。
再想想我自己:一碰到绊脚石就不敢往前走,一有困难与危险就不镇静:小时候学跳舞,只因为害怕老师,三年级就半途而废了;在金鸡湖走搭石的时候偏偏不敢向前,妈妈开导几十遍也没用,就是不敢走。现在看来,真是太不应该了。
《宇宙最后一本书》让我感触颇多,书里的人物活灵活现,这场爱的旅行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合上书后,我顿时感悟,就像少女拉娜雅的消息所说的:“今天属于他们那些人,但未来属于我们。”
我爱读《宇宙最后一本书》-记叙文700字
《宇宙最后一本书》是美国著名作家罗德曼·菲尔布里克的作品,顾名思义就是世界上乃至宇宙中的最后一本书。那么,“一个没有人书写也没有人阅读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序言时就被它深深吸引了。
故事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画卷: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被一场巨大的地震所毁灭,劫后余生的人类分化成了两个群体。少数经过基因改良的布鲁人,他们生活在美丽的伊甸,人们完美而富足。而另一部分普通人则生活在地狱一般的废墟——厄布之上。那里环境恶劣,到处是战争,人们都在痛苦之中挣扎求生。那里的文明消失殆尽,书籍从世界上消失了,每个人都依靠大脑探针来满足精神上的需要。人们没有了希望,也感受不到爱,完全处在一个幻想中的美好世界里,永远无法知道真正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就是在这个是非不分的混沌世界里,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憨头为了拯救自己重病的妹妹,去往了美丽而危险的伊甸,开启了一段惊险的旅程。
在去往伊甸救妹妹的过程中,憨头意外结识了这个世界上仅存的作家——老人莱特,还有只会说“巧克力”的孤儿——小脸和一个伊甸少女拉雅娜,他们成为了憨头前往救妹妹的路上最重要的伙伴。他们四人冲破种种险阻,勇闯重重险关,最终在伊甸人的帮助下救活了危在旦夕的妹妹。
整个故事贯穿始终的线索就是老人莱特的那些书了。莱特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着那些书,他把这一路上的经历都用笔记录下来,并引导着憨头,让他认识到书籍的重要性。在故事的最后,莱特的那些书被暴民烧毁了,但那又怎样呢?憨头把一路上经历的事用语音输入机变成了文字,并真正理解了莱特所说的,它是“宇宙最后一本书”的含义!
故事的结尾,拉娜雅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伊甸,她传递给憨头一句话“未来属于我们”。对,只要有爱,世间的任何困难都能被感化,被征服;只要有爱,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书写和阅读就是传播爱和美好的最佳途径!
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大家一定都想和憨头一起去经历这场冒险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本书吧!
耻辱与辉煌_读《最后一分钟》有感500字
读了《最后一分钟》,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静——现在,中国比以前虽说更强壮了,香港澳门回归了。但是,台湾还未能回归,中国还未能变成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我们还要努力!
过去,中国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奴役,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进北京、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终于,侵略者被赶走了,而我们,也明白了,一个国家落后了,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裕了,强大了,才能不受他国的侵略啊!
现在,我们的国家健壮了,迎来了辉煌——难忘1997年香港回归;难忘2001年加入世贸;难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州七号载人飞船使太空第一次留下了祖国的痕迹……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因为过去,因为不堪回首的过去!忘记过去就是背叛,因为有历史时刻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我的祖国,就这样一点点强大起来了!
这首诗中描述了香港的回归,描述了过去的耻辱,更道出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沐浴过世纪的风雨,一个信念伴随一个民族走过了百年沧桑,长久的期待,苦苦的渴望,终于,紫荆花盛开了,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又发出了璀璨的光芒!
作者:宋一诺
指导老师:陈永凤
读《最后一课》有感-读后感900字
乍一读文中,压根沒有兴趣爱好,没有意义。自身很舒适安逸,很无聊,感觉自身沒有那类很有可能,不容易被他国入侵。运势不容易那麼凄惨。却觉得大家的学习是这般的辛勤,无可奈何,遥遥无期,茫然,疑惑,失落。仿佛人生道路沒有快乐,沒有奇特。
再次读,逐渐理解课文。原文中写到,最终一堂法文课的缘故,是法国入侵荷兰。她们为了更好地做到不为人知的目地,为了更好地永久性地攻占这种地域,在被她们侵吞的地区一声令下一定务必说起德国语言,学习法语!对于此事,韩麦尔老先生得话要我印像犹为深入:“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表达―最搞清楚,最精神实质;又说,大家务必把它铭记于心里,始终别忘记它,亡了国当上奴仆的人民,只需紧紧记牢她们的语言表达,就仿佛拿着一把开启牢房大门口的锁匙。”
是的,分别中华民族的语言表达不全是最珍贵的吗?它是大家性命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但是,在大家的心中中,许多情况下,针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针对中华民族的语言表达,好像是不必要的【育儿指南 yuerzhinan.com】物品,是多一些压力而已!乃至学习好像是不必要的。因而,大家看待学习的心态是随意的,不以为意的,消沉地。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说不值大家深层次的思考吗?我们自己是不是在放弃了自身学习的权利?是不是代表着有一天她们的不幸很有可能在大家的的身上重蹈覆辙呢?是不是大家是不是太狭小,太愚昧,太愚昧呢?学习应是那样的乏味,令人厌倦么?学习的能量呢?快乐呢?聪慧呢?
大家该多一点保持清醒,多一点醒悟,多一点聪明,多多的体会学习的开心,中华民族语言表达的唯美,栩栩如生,美不胜收。要把学习作为自身的事,要用心严肃认真看待,独立主动学习。但是,大家太不应该把院校作为混日子的地区;把课堂教学作为爱出风头的地区。不应该缺乏活力,心情低落,浑浑噩噩,苦闷无趣,更不应该得寸进尺,搞小动作,嘀嘀咕咕,大吵大闹喧闹。要来一场战事,来一场自我革命。深层次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赏析从古至今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
《最后一课》使我们保持清醒吧!我们要做一个文明行为的人,有义务的人;要做一个更有意义,有使用价值的人,更要做一个擅于学习,善于思索得学员!使我们从如今开始做起,从眼下开始做起,从我做起,争得一点一滴的发展。那样,大家才沒有忘光这篇课文,大家才算是发展了的小弗郎士,还需要超出他!我们要无愧华夏儿女的头衔,大家未来才有期待,才有为人处事的自尊和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