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合肥党史故事》-读后感700字【合计7篇】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合肥党史故事》读有感650字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合肥党史故事》。拿到书后,我满怀激动,翻开了这本红色的历史书。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事!以前只是从大人们的口中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员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好人。但从书中我知道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好人”的不易和艰辛!他好的太彻底,太不容易啦!

1921年7月23日——八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嘉兴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新时代的大门打开了!在共产党成立之前,有一大批热血青年在和那些不讲理的北洋军阀抗议时,英勇牺牲了,他们明知道去抗议那些军阀会受到伤害,但是他们没有任何的退缩和畏惧,这也许就是中国人独有的骨器吧!在共产党成立之后,最早的共产党党员号召大家一起去抗议那些北洋军阀。他们宁死不屈、大义凛然,为党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北洋军阀被逼无奈,只好选择撤退。

历史的车轮前进的方向是不变的,但我们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1937年,日本在我国南京发起了侵略,凶残的日本人在我国杀害了37万同胞!读到这一段是我仿佛是亲眼看见自己的同胞被杀害,自己却无能为力,那种感觉就像一根针扎进自己的心里,钻心的痛!这样的痛持续了整整八年,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么多年过去了,回想起那段历史我仍然庆幸我们有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最终取得胜利,重见光明!终于,1949年10月1日在全体共产党党员不断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更是幸福生活的启程!

放下书,我依然不能释怀,啊!伟大的党,亲爱的母亲!我想再次唱起那熟悉的旋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我已经做好了接班人的准备,开创中国更好的未来!

《合肥党史故事》-读后感700字【合计7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读《合肥党史故事》有感700字

重温《合肥党史故事》,忆往昔峥嵘革命岁月。整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向我们展现了在漫长的革命长河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信念、有胆识、有抱负的仁人志士,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不同阶层,为革命的火种添柴加薪,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没有他们的践行和牺牲,就没有后来的燎原之势,在我的心目中,他们都是可歌可敬的英雄。

让我印象尤为深刻英雄人物是董汉章,他自幼酷爱读书,立志读书救国,时刻关注革命动向,积极投身革命行列。通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地在合肥城内播下了第一颗革命火种——中共合肥小组,并担任组长。创办夜校,培养革命积极分子;深入基层,引导政治斗争;成功领导抗烟苗捐和扒粮,威震合肥地区。即使生活艰辛,也断然拒绝国民党的高官厚禄。七七【育儿指南 yuerzhinan.com】事变后,他积极投身全民族抗日的滚滚洪流,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妻儿迁移到后方,托付给亲友,只身一人留在安徽这片热土,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为保护党的机密文件,他拖着病体毫不犹豫地钻入水塘。

就是这样一个文弱书生,拖着弱体病躯,却胸怀家国天下,以钢铁般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破釜沉舟的勇气,舍小家为大家的决心,用血与肉书写着革命英雄史诗赞歌,在合肥这片赤诚的土地“杀”出一条血路,谱写了展现合肥的新华章。

当我看到他我看到发誓“宁愿饿死,也不做国民党的官”的决绝;当我看到长期紧张的斗争和艰苦的生活,摧垮了他的身体;当我看到他因为保护党的机密文件,因长时间溺水引起并发症,不幸病逝。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他自始至终都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声后悔,没有一丝犹豫,用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胆识、他的壮举,再一次诠释了什么是英雄,什么是华夏儿女的铮铮铁骨,什么是不屈不挠的中华精神。

沿着他们的足迹,重温革命历程,继承先烈的遗志,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当我从电视画面上看到许多党员学习习近平爷爷提出的“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重要思想,看到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我不禁在心里暗暗起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合肥党史故事》-读后感700字【合计7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读《合肥党史故事》有感650字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战绩胜过百万雄师,他的功勋彪炳史册,他的威名让敌人闻风丧胆。他也是新中国开国上将中,唯一一个没有领过兵、打过仗的将军,他的战场虽无金戈铁马,却分外惊心动魄。他就是特工之王——李克农将军。

为了获取敌军情报,主动打入敌人内部,担任要职;为了迷惑敌人,他花天酒地,玩世不恭;为了积攒活动经费,他节衣缩食,严于自律;为了传递情报,他穿街走巷,奔走相告;为了保存革命火种,他甘冒风险,数万军队免遭灭顶之灾;为了赢得抗美援朝停战谈判的胜利,他带病坐镇,运筹帷幄,功勋卓著。

多少次,他置身险境,只为获取必要的情报;多少次,他挺身而出,助革命同志成功脱险。有人说,如果没有戴笠,国民党的历史会被改写,如果没有李克农,共产党的历史也会被改写,可见他是多么的重要,他的贡献是多么巨大。

看了李克农将军的事迹,我感慨万千,这样一个才华横溢、能力突出的人,经得住时间和生死的考验,始终坚定心中的信仰,一心向党为民,为了革命事业呕心沥血,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呀。

看到生活中有很多所谓的热血青年,他们衣食无忧,为了填补精神的空虚,形形色色的偶像明星成了他们追捧的目标。偶像们个个花枝招展,拿腔捏调,娘气十足,俨然是脂粉堆砌出来的。很多时候,我就在想,假如国家战时需要我们上阵杀敌,守疆卫土,难道指望他们捏着兰花指,扭着媚舞,就可以不战而屈敌之兵?

这种病态的追捧,扭曲的信仰之风不能助长。偶像再美只能昙花一现,英雄却可以名垂千古。我认为像李克农将军这样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应该当之无愧成为我们万人瞩目、受人追崇的偶像,他们未尽的理想就是我们的信仰。忽然想到习近平爷爷的一句话说的真好: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合肥党史故事》-读后感700字【合计7篇】

读《合肥党史故事》有感-记叙文700字

在我读《合肥党史故事》的时候,我知道了合肥大地英雄辈出。周肇基发出“醒皖第一声”,声讨军阀侵吞教育经费;庙岗的革命先驱李慰农,领导青岛工人运动,他的生命定格在30岁;14岁的渔家姑娘马毛姐,驾着渔船运送解放军到达长江南岸,身负枪伤也毫不退缩……无数革命志士不怕困难、不惧牺牲,给今天的我们树立起最光辉的榜样。是这本书,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那是一个下午,我的爷爷骑电动三轮车载着奶奶去地里起花生,在一个急拐弯处,车翻进了沟里……他们就再也没回来了。爸爸料理完爷爷奶奶的后事,为了我们的家,便又匆匆背起行囊,去外地打工。妈妈在家一边带弟弟,一边干着从服装厂接来的活。弟弟太小,经常哭闹搅得妈妈手忙脚乱,下班也没个准点儿。每天,我都自己走长长的路回家。那个傍晚,放学路上风狂暴骤,伞根本撑不住,左摇右晃,还不时被风刮翻。我双手死死地攥紧伞把,用肚子抵住伞柄,缩着脖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赶。快到村子时,妈妈接来了,躲到妈妈的伞下,我们快速跑回家,老远就听到弟弟撕心裂肺的哭叫。原来学步车翻倒了,弟弟摔在地上,头也摔破了。妈妈扔下伞,冲进家门,抱起弟弟,哭着说:“这日子,怎么过啊!”拎着滴水的书包,翻着湿透的书,感觉各种困难像山一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我也哭了。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就想想这片土地养育的革命先辈。坚强勇敢的马毛姐,小小少年有大大的勇气,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驾船运送解放军,她连死都不怕,我们的这点儿困难算什么?暑假里,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做早餐、洗衣服;妈妈干活,我就哄着弟弟玩;晚上,妈妈做饭,我就给弟弟洗澡;妈妈加班干活,我就给弟弟唱歌、讲故事;妈妈伤心沮丧时,我也给她讲书中的英雄故事。有时候妈妈噙着眼泪说:“姐姐懂事了!姐姐真是长大了!”

书中的英雄就像一面面旗帜,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家乡人,更激励着新时代的少年。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磨砺更好的自己,建设更加美好的家乡合肥。

《合肥党史故事》-读后感700字

1921年,在嘉兴南湖的湖面上,泊着一条小船,一群仁人志士和热血青年,探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就此成立。从此,一面由红色的旗面和黄色的锤子镰刀构成的旗帜被高高举起,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旗。那么,这面旗子是因为什么原因举起的,如同炙热的火焰烧到【www.yuerzhinan.com】我们安徽乃至合肥的?那就从《合肥党史故事》这本书看起吧。

1919年上半年,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参加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中国代表提议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取消不平等条约,但是各位列强不仅拒绝了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还将德国在中国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回国后,北京的青年学生群情激愤,于是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便爆发了。

自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后,全国人民的爱国思想便开始了觉醒,并开始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这次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随着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合肥地区的革命形势发展迅猛,学生运动会越来越多,工农运动会此起彼伏。为寻求革命真理,一批进步知识青年先后奔赴上海、广州、武汉、芜湖等地求学,接受斗争考验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运动中,部分同志接受党组织委派返回合肥建立党组织,宣传革命道理,发动农民斗争,推动农民运动迅速走向高潮。合肥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民运动的重点地区。这一系列斗争,造就了一批具有献身的革命骨干,他们纷纷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行列中去,并肩携手建立中共合肥地区组织,从而揭开了合肥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为争取夺取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而英勇战斗的序幕。

放下书,我依然不能释怀,仍旧回荡在那风雨的岁月中,作为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我们会做好接班人的准备,开创中国的美好未来。我们不仅要认真读书,还要时刻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

平凡担使命,热血铸英魂-读《合肥党史故事》有感600字

这几天我一直沉浸在《合肥党史故事》这本书中,里面记录了当中国还处于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之际,在合肥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革命仁人志士,在寻求真理、奔赴光明的征途上,他们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用热血浸润着革命的烈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信念、勇气和坚持。他们的事迹流传大江南北,他们的精神将传之后世并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二七”烈士汪胜友,他出生于一户农民家庭,父母早亡,与两个哥哥相依为命,历经人间疾苦,受尽世人白眼。为了生计,四处漂泊,机缘巧合,来到湖北汉口谋生,成了京汉铁路江岸机厂的工人。在这一刻起,他的人生开始跌宕起伏,人性的光辉逐渐变得耀眼起来。

为了改善劳动条件,提高收入,他甘愿“为工人打冲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组织工会,争取自由民主的权利,他积极呼应、多方奔走,号召全路工人“为自由作战,为人权作战”;为了反抗军阀的疯狂镇压,他挺身而出,态度坚决:坚决不复工;为了配合北伐军作战,他组织秘密小组,毁铁路、炸军车、割电话线,为北伐军占武汉三镇立下大功。此举种种,让军阀恼羞成怒,加上叛徒出卖,汪胜友被反动军警逮捕,他咬紧牙关,忍受种种酷刑,最终被敌人残忍杀害了。

他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将中国革命推向了又一个小高潮;他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傲视冷血无情的刽子手;他以滴水穿石的坚持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牢记英雄的使命,以他们为榜样,沿着他们的足迹,用信念、勇气和坚持成就更好的自己,建设更美好的祖国!

《合肥党史故事》-读后感650字

今天,我在图书馆看了一本《合肥党史故事》,让我有了很多的感想。

1921年,在外国侵略者的种种欺压下,带着对人民的满腔热血,带着对救国殷切的期望,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抗日战争期间,无数个党的优秀儿女们,为了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战争中,他们舍生忘死、奋勇前进,为党撒下了鲜红的热血;在监狱中,他们宁死不屈、大义凛然,为党写下了不朽的名曲。他们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在炮火之中,歌颂着党的辉煌!他们不像叛徒那样,左一声“太君”右一声“太君”。他们任凭严刑拷打,依然殊死搏斗。他们那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令人感动,我们的现在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他们所付出的血泪!社会主义现代化等待人们去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等待有人去实现。让我们在今天,立下宏愿:紧紧跟随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积极实践,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出一副二十一世纪的宏伟蓝图。回望党史,汲取经验,面向未来发展,挑起肩上重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唯有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在学习党史中回望初心,坚定信念,勇于创新,我们才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历史答卷。

用鲜血染红的党旗永远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用鲜血染红的党旗是中国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导航仪!新的时代会有新的挑战、新的困难,中国共产党是有革命精神的党。回望历史,以史为鉴,这便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习党史、国史的目的。

我们都看到了,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可是,在享受这舒服的生活同时,有谁能想一想我们国家以前的生活有这么好吗?这是我们的多少先烈们奋不顾身、舍生忘死换来的。我们还很小,对国家并不会有什么大贡献,但是,我们如果从点滴做起,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学习 不辜负老师和爸爸妈妈的期望,努力做到新时代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