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00字_初中读书笔记
一点,一点,一点点地看完了《朝花夕拾》,连串的时间,连串的记忆,真想将鲁迅爷爷的记忆当做我的。整本文集用词语简洁柔和,正是鲁迅爷爷的平易近人的体现。书中的抨击,讽刺,嘲笑,正是鲁迅爷爷对当时社会的反感与不满,表现了一个想让让民族进步,想让社会安定,为孩子着想的鲁迅爷爷。
这本书向我们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图卷,封建的社会制度,社会对人民的囚禁。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园中淘气天真的小孩子,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看黄蜂、玩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到在书屋读书习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课上偷偷画画,到书屋的小园玩耍。无一不体现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也表现了社会对孩子们的束缚。
《在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中,这两个人物,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两个由当时社会造就的人物。一个下层的劳动者,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的阿长,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极、落后的东西,是封建社会思想毒害的结果,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浑浊、昏暗。正直倔强的爱国者范爱农,对革命前的黑暗社会强烈的不满,追求革命,当时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束缚的反抗,向往自由、安乐的心。人民从囚禁中走向了反抗。
这两个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反照,人们受尽黑暗的压迫,到起来反抗,经历了多少次改革与战争,才有了我们现在安定自在的生活呀!现在,我们可以愉快地生活这,家里有电视电话,有的还有电脑,繁杂的电器设备和自由的生活,我们不用遭受黑暗社会的压迫,不用吃苦,更不用去闹革命。这都是无数革命烈士用自己的先躯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
《朝花夕拾》是鲁迅爷爷对往事的回忆,有趣的童年往事、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时也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表现了鲁迅爷爷对艰苦劳动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告诉我们不要再回去那让人受苦的社会,更表现了对阻遏人民前进、折腾人民、损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让我们了解历史,感谢美好生活的由来。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_初一读书笔记550字(2)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书——《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
《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
行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_六年级读书笔记800字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晚年时候回忆幼时所作。扫过书题便可知,幼年的故事到了老年时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了傍晚再摘取般,或许会失去盛开时那份激情,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增添了另一种风韵。而那不太清晰,若隐若现的芬芳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从中能轻易看出鲁迅少时的斑斑痕迹。书中用最平实的语言,鲜活富有时代特色的人物,有趣而有内涵的往事,有品位有抨击地点缀着旧社会的种种,而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也随着情感的流露表现得愈加浓烈。
《藤野先生》一文中,当时的中国在日本眼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当自己亲眼所见其中一段话时,心依旧不住地抽痛与不甘——“中国是一个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然,中国当时的腐朽与落后,也确实坐实了这句话,可想而知,在那样的社会下成长的孩子,有几个是能免受其害,思想健全的?而在那“弱国”的阴影下依旧与恶魔进行着灵魂交易,与敌人一同欢呼的国人,那份刻骨的麻木不仁,不仅让人可怜,同时可悲可恨!
当时的孩子,并不一定能在书中得到解放与升华。
文中一段《二十四孝图》,原本父母的良苦用心,原本的“孝当先”,就在孩子翻开一面面泛黄的书页时,竟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使其觉得“白发的祖母,是和自己不可两立的人”,封建的礼教不禁令人发指,令人心寒。
鲁迅先生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仿佛小桥流水般沁人心脾。但纵使写得流畅自然之致,也丝毫不改前风,内里的批判讽刺也应了“用笔作武器”。
然而,鲁迅先生的童年若是只有苦难,也难以铸就他这样坚毅又不失仞性的人格。
在《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中,鲁迅使用了许多新鲜的文字描述了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于当今看来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的百草园,却在其笔下成了少年的天堂,乐园。仿佛那桑椹,百灵鸟,土墙依旧在眼前,自然而然成了鲁迅内心深处的一方净土。这样一段生活为鲁迅似乎有些残缺的童年做了添补和点缀,但好景不长,渐渐的讽刺和控诉又弥漫开来,面对旧社会和私塾教育,年幼的他又不得不低头。
品完全书,这些不满,对现在的我而言虚无得闻不到一丝味道,这些控诉,对现在的社会而言飘渺得有些不真实。但在那样一代人的人生演义中,却令人毛骨悚然而充满力量。
对已逝岁月的回忆,有情怀真挚,有感伤无奈。欢快时,逸出沁人心脾的馨香;感伤时,逸出无名的寂寥。而这一切,都源于《朝花夕拾》的韵味。
《岳阳楼记》读书心得_读书心得600字
假期里闲来无事,便在书桌旁看书。偶然发现一篇古文《岳阳楼记读》。读完后我感慨万千,便把读完后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第一感受是美: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特别是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因为只要登上岳阳楼,就有心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这充分体现了岳阳楼美的神奇。
第二我感受到了范仲淹的忧愁:从这一段“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段,因为它的意思是: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也充分体现了范仲淹的忧愁。
《岳阳楼记》让我知道了岳阳楼的美,也让我懂得了“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