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读《悲惨世界》有感1000字
雨果是浪漫主义作家,他写了《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但是他的笔下一点都没有体现出来我们所谓的浪漫,都是战争,苦难,心酸,正因为这么一个社会环境唤醒的可能是心底里的浪漫吧。
人生绝大多数苦难都是因为没有钱,十七岁的冉阿让,为了姐姐活命,于是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了五年有期徒刑。在监狱里他担心姐姐和孩子,于是他三番几次的试图越狱逃跑,结果都没有成功,有几个可以像肖申克的救赎一样呢?于是他的刑期被增加到十九年。十九年,少年变中年。暗无天日的苦役生活,让他受尽苦难。出狱之后受到世人排挤歧视,找不到工作,找不到住的地方,外面的人不接纳他。
冉阿让受到世人对他的残忍,他也开始破罐子破摔,但是有一个人改变了他,一个老太太看到他在印刷厂门口睡觉,于是问他在干什么,他没好气的说老太婆我在睡觉。老太太给他出主意让他试试去敲神父的门。莫里哀主教开了门,他没有嫌弃他苦役犯的身份,和他亲切交谈,对他表示同情和关爱,给他端上一碗热乎乎的饭菜,给他安排了床铺睡觉。
可是当他看到席上闪闪发光的银器,这个穷困潦倒的苦刑犯忍不住把他放入了自己的口袋逃之夭夭。他曾经因为一块面包背上牢狱之灾,现在看到救命稻草没有把持住自己,可是他很快就被警察抓住了。冉阿让以为,主教一定会把他送进大牢。
然而,慈祥的莫里哀却矢口否认,提醒冉阿让:“您为什么不说,这是我送给您的呢?”还把一对银烛台也加以赠送。主教再一次拯救了他,这一次拯救的不止是他的身体,还有他的灵魂。冉阿让得救了,连他的灵魂一起得救。
被爱拯救的冉阿让,开始爱别人。
他改名换姓,洗心革面,勤勤恳恳工作,成就了一番事业。获得大量财富以后,他不遗余力地救济孤寡、造福社会。他的善行帮助了很多人,因为深受当地人爱戴,被推举为市长。他关心市民疾苦,牵挂底层民众,就像一道光,温暖地照进贫苦人的生活。他开办的工厂里有一个女工叫芳汀,芳汀有一个私生女,为了照顾私生女,芳汀使出浑身解数赚钱,但是最终死去,她拜托冉阿让照顾她的私生女。
冉阿让在一次救人的行动中,冉阿让暴露了他力大无比的事实,而这样的力量,只有曾经那个苦役犯有过。
人们再一次把他和苦役犯联系在一起。最终,他暴露了,只能逃跑。冉阿让带着女儿柯塞特东躲西藏,并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生活从来就不讲究公平,所谓公平,只有自己内心才能称出来。最后,那个最积极逮捕他的刑警要被枪杀,冉阿让抛弃不顾生命危险救了他。雨果的浪漫是让读者深陷故事其中,沉浸进去,然后自己幻想一种浪漫出来。因为现实太痛苦了,只有一丝丝浪漫才可以缓解这种痛。
《苏菲的世界》-读一本好书600字
《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乔斯坦贾德于1952年出生,曾在高中担任哲学老师。他目前一共出版了20余部作品,《苏菲的世界》就是其中一本。它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也为乔斯坦贾德成为全球十大作家之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主人公是一个好奇心极强的14岁女孩。某一天放学,她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之后越来越多的奇怪的信出现在苏菲的手中。她在这些信的引导下开始思考苏格拉底、柏拉图、达尔文、弗洛伊等哲学家的问题。再回来苏菲认识了一个朋友叫艾勃特诺克斯。他十分关心苏菲还给她过了15岁生日。但苏菲真是在15岁生日那天知道自己的生活都是由艾勃特诺克斯创造出来的,他想带着苏菲逃离这个世界的束缚并打破这个世界,这为艾勃特诺克斯送给苏菲《苏菲的世界》这一本奠定了基础。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十分奇妙,可以说这是一本书中书。故事情节一换扣一环。作者在创作这本书时逻辑与顺序十分明确,里面的各个人物性格特点也不矛盾,使读者在阅读时沉静其中。马德兰蓝格尔就曾这样评价过《苏菲的世界》:“作者不仅文艺不俗,也是一位绝佳的教师。使读者能有读侦探小说般的的心情来浏览柏拉图等以前二十一世纪的整部世界哲学史,而不觉得枯燥https://www.yuerzhinan.com无味。”
书中不仅讲述了苏菲的有趣故事,还引入大量的哲学故事和一些道理,它教会苏菲许许多多的知识,在她成长的路上给了她自信与勇气。使苏菲生活有了目标,并向目的地努力前进。这也暗示我们要有理想,有目标。除去前进道路上一切障碍,大步迈向终点。
《苏菲的世界》内容哲理感十足。内容有趣有条理性。是青少年阶段值得阅读的书目之一。
六年级读书笔记1000字篇二_《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一个真正拥有智慧的人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题记
——苏格拉底是谁?苏菲又带着好奇心拆开了艾伯特给他寄的信——自从苏菲收到一连串奇怪的信,她就迷上了哲学,这次是名为《苏格拉底》的信,我同苏菲一样,对苏格拉底产生了好奇以及崇高的敬意。
“没有人能够比苏格拉底更智慧了……”苏格拉底听到这句话后放声大笑,摇摇头,他说自己是无知的。
苏格拉底、柏拉图无知吗?至少他们自己持肯定的回答。在世人贪婪的目光、狡猾的眼神中,他们的选择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才能明白真理是怎样产生而又怎样毁灭的。
很久以前,苏格拉底让他的学生们做一件事:让他的学生们穿越一片麦地,从中采摘一支自己觉得最大的麦穗。可是,学生们从麦地的头走到麦地末,有些学生手中的麦穗太小了,有些学生手中压根没有麦穗。
哈!手中小麦穗的学生想——有麦穗的总比没麦穗的好!手中空空的学生想——与其采摘这么小的麦穗还不如不采!从中足以可见,人类的满足欲、贪婪欲有多么大!
有人想问哲学家:您觉得您智慧吗?值得深思的是他的回答要比一万个问题更具有意义:——我是无知的。
我们可以明白:一个自认为具有无限智慧的人还会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吗?一个自认为无知的人难道不会永不放弃?
在每时每刻,请不要忘记——一个真正拥有智慧的人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真理就是这样诞生于“无知者”的脑海中的。
在人类洋洋自得的时候,人类的无知毫无保留得呈现在了世界的眼中;在人们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的时候,亦是如此。
没有一个真理的指引,个个自认为拥有智慧的的人都将变得无知愚蠢,从此智慧与无知的界线变得模糊而不清了,人类也没有什么智慧可言了。一个个狂妄自大的智慧者们指挥着谦卑的“无知者”,不错,社会就是这样腐败的。
就如同苏格拉底的死,他是为真理而死的。苏格拉底毫无疑问地觉得:他的生命就是为了追求真理,他甚至愿意付出生命,让狡猾贪婪的人类真正明白他们是最为愚蠢无知的。苏格拉底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他从一个社会底层出发,用他的无知来冲撞“智慧”的统治者们,最后却被腐败的社会判处了死罪,他在他的友人面前喝下了毒药——人类又用自己的双手毁灭了一个真理。
“无知”的苏格拉底怎会向智慧的统治者们屈服!不然他就不是苏格拉底了。苏格拉底正确的见解导致了他正确的行动,他自己就是拥有真理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自认为智慧的人的无知的行动造就了腐败的统治,自谦为无知的人用智慧的举措铸造了永恒的真理!
真理是需要追求的,没有正确的见解就没有正确的举措,没有正确的举措就没有伟大的真理,没有伟大的真理就没有真正智慧的人。而真正智慧的人内心会有一种声音:我是无知的,然而,我又要让真理公开于世人的面前,我要让世界充满智慧的共鸣。
如果我说真理是一曲动听的大合奏,那么无知与智慧就是其中的主旋律,正如同每一个真正智慧者都追求真理一样,,那么动听,却没有瑕疵。
学会追求真理,懂得舍弃“智慧”,最后,做一个真正的智者——苏菲明白了。
六年级读书笔记1000字篇一_《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书名: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出版年月:2010年8月
【故事大意】
一个名叫苏菲的女孩,接连不断的收到来自神秘哲学家艾伯特的信,所有信件内容皆为各种哲学理念、思想,而苏菲也逐渐成为神秘哲学家的笔友。在此时,她也开始思索世界各地哲学所探讨的问题,并且从日常生活中学会如何开始运用自己所学的哲学知识。
不过,后来陆续有更多不知名的信出现于自己的世界里,内容主要是写给一位名叫“席坦”的信件。她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只是另个世界的艾勃特少校想象出来的一个角色,目的只是为了要让席坦从故事中学习哲学。苏菲便决定逃离他们所处的书中世界,到了席坦的生日派对,影响了艾勃特的“真实世界”。
【心得感想】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也开始思索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己”。有时担心自己的人生是否只是南柯一梦,或真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呢?也许自己就像苏菲一样,像爱丽丝般去梦游仙境?或者我单单只是一个思想体,只有精神,没有实体,并非真实存在?然而,这似乎是永远解不开的谜团。
书本一开始所提及的问题:“你是谁?”让我陷入无止尽的思索。曾单纯的以为“我”就是我的主人,然而,真是如此吗?以往,当自己陷入人生难题时,就会以玩笑来自欺,以自责来疗伤。但读完这本书后,我反而陷入“自己是谁?”,反倒希望自己就是苏菲,由作家来告诉我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完成更精彩完美的演出!
如果没有接触到这本书,自己或许永远会跟书里的人物所说的一样:“将这个世界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而体会不到这世上的惊奇与美妙。”因为我们总是太依赖“习已为常”,普通的剧情、平凡的生活、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生活无趣的思考让人生受到了限制。阅读时,我总想象自己就是那充满好奇的苏菲,把书本里的神秘哲学家当成启蒙自己人生的老师,在那奇妙世界中,日夜思考着来自哲学家抛出的各种问题。
也许,只要抱着好奇心,就可以成为一位哲学家吧?以往,人们认为哲学家只是把自己从世上万物所得到认知,经过思考的历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而我认为,哲学也可以是一种人生,因为里面包含着你对世界的观感,随着人生的成长与际遇,人的想法也会因而改变。人生,就应该尽可能与各式各样的人相处,跟着他一起体验他看这个世界的态度与角度;人生,就应该了解自己是一个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了解自己是独特的,才能不被他人的看法所束缚,才能开始活出全新的自己,让自己有个精彩无憾的人生。
跟读《苏菲的世界》有感600字
《苏菲的世界》这是一本富有哲学意义的书,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灵魂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部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一封未知的来信,带来了一个个关于哲学的理论与思考。
故事主人公是苏菲,一个十四岁少女,过着平凡生活,直到一封未知来信打破了苏菲平静的生活。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勃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踵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在一位神秘导师艾勃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信件中提到一个人席德,原来苏菲是个虚拟人物,这一切都是席德的父亲为了庆祝女儿生日虚构出来的故事。苏菲和她的导师艾伯特知道这一切之后,并不想被人控制,他们做出反抗,离开生活许久的伊甸园,离开席德生活的世界。
当你知道自己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你的心理建设会不会崩塌?如果自己是苏菲会有怎样的故事呢?自己是个虚构的人物,然而自己并不是主人公,只是一个配角,这又和现实世界有何区别呢?现实的世界不过是我来过一遭,而后几十年过去我又消失在这个世界,和虚构出来的有何不同呢?虚构的人物有个人主宰着她的未来,那个创作者虽然是现实人物,她的一生又被谁主宰呢?这就是哲学不解之谜吧。苏菲打破了戒律。
跟读《平凡的世界》有感800字
《平安的世界》讲县立高中热闹非凡,学生们排队打饭,一个男生躲在远处观望,他叫孙少平,因为家庭贫困,连一份清水煮萝卜都吃不起,他正等待队伍散去,他好偷偷拿两个不体面的黑面馍。
十七八岁,穿着好几年的旧裤子,打着补丁,过着不体面的日子,每天吃不饱,求学路太艰辛。但是他没有自怨自艾。他能有机会走出大山,接触新天地,就已心满意足。他的哥哥少安就没有那么幸运,一家六口人,奶奶常年卧病,父母年纪大了,弟弟妹妹要上学。为了撑起这个家,十三岁的少安就辍学务农。每天起早贪黑,一年到头两手空空,每天想尽办法让粮食增产,但是总是有不怀好心之人使坏。生活过的心酸。
兰花和兰香是孙家的一对亲姐妹,兰花是长女,每天为了操持家务,日子过得鸡零狗碎。因为俊俏,被隔壁村王满银盯上,花言巧语骗去成亲,生了两个孩子,谁知道王满银是个不顾家的人,到处游荡。兰花一人既当爹又当妈还要锄地,她是一个土生土长农村孩子,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脑子里被灌输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所以没有半天怨言。终于有一天王满银回来啦,但是他却带着一个南洋女人回来,可怜的兰花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下去,于是自己吃老鼠药幸好被弟弟少安及时赶到保住性命。
妹妹兰香的命运就好很多,他发奋读书,于是一路过关斩将,考上了北方工业大学天体物理专业,最后她和省委副书记儿子吴忠平走到一起。
少平每天吃着黑面馍,穿着补丁衣,躺在打麦场废寝忘食的看书。为了生计他来到劳务市场揽工,他被招到一个建筑工地当小工,搬石块。累的如同牛马,脊背弄得皮开肉绽。每次劳作一天才能换来一块五毛钱。少安放心不下少平,特意来看他,到工地已经是晚上了,少安走到建设大楼尽头,眼泪夺眶而出,他看到弟弟正趴在破被褥中用一根蜡烛看书,脊背青紫黑癫让人心疼。读书可以把少平从现实的痛苦中脱离出来,是治愈他的一剂良药。
只有通过读书获取知识,让自己可以脱离困境,让自己丰满,走出困境。
书中的人物,会在你深陷生活泥潭之时,轻声地呼唤,用他们心怀梦想,不卑不亢的故事,激励你抵御苦难,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