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跟着种子去旅行-想象作文500字(集锦9则)

《跟着诗词去旅行》-读后感600字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在我国的湖光山色中都留下了哪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吗?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叫《跟着诗词去旅行》,作者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郝娟菡,这书不仅是一本贴心的旅行小贴士,还对旅行地的诗词代表作以及地理位置,和当地的特色美食都给予了详细的图文介绍和合理的推荐,让我们跟随诗风词韵出发,去领略不一样的城市吧。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北京,一座承载着数千年历史的城市。金碧辉煌的故宫,红墙黄瓦的紫禁城。故宫里面还珍藏着数不尽的奇珍异宝,无一不见证着中华文明的繁盛。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大唐盛世的繁华和荣耀穿越了岁月长河,在现代西安城留下了浓郁的浪漫色彩,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和你一起体会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嘉峪关,古丝绸之路重镇,河西走廊之咽喉,当你登上关城城楼时,面对茫茫的戈壁滩,让人一下懂得了守边将士们的奉献,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多少文人墨客已经赞美到极致。这是个你要细细品味的地方,许多年以后,依然是“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雨涤山花湿未干,野云流影入栏杆”,乌镇,一处江南水乡,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摇荡着乌篷船,便是“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惬意。

我去过被誉为六朝古都的南京,也邂逅过高原上那抹蔚蓝的青海湖,也曾沉迷在气势磅礴,惟妙惟肖的兵马俑中……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真的是数不胜数。这本书就像是一本以诗词为载体的旅游攻略,在旅行的路程中,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学习诗词。看风景的同时也在感悟着不同的

跟着种子去旅行-想象作文500字(集锦9则)

跟着种子去旅行-想象作文500字

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带来晚秋的一丝寒意。周末天气终于放晴了,小记者组织《跟着种子去旅行》的活动。集合地点是齐山,妈妈送我来到齐山脚下,就独自回去了。

等小记者都来齐了,老师就带着我们一起开始爬山。我们排着队有秩序的一起向山上漫步走去。我们走着,时不时停下来,听着老师给我们讲说树上的种子名称和传播方法,比如用水传播、用风传播、用动物的皮毛来传播,用太阳晒爆的方法来传播....

老师一边讲一边给我们看种子,我发现竟然还有一棵花椒树长在山腰边。我想:我已经跟爸爸妈妈来过这个地方五次了,居然都没发现这里有一棵花椒树。

老师在路上还讲了许多不同的种子,如红豆种子、咕咕果.....我们在山上走了整整一大圈,回到了刚开始集合的地方。

当我们集中到一起的时候,这时老师突然变魔术似的拿出了许多鸡蛋形的、橙色的小果子,有的还挺大。老师拿着果子跟我们说:这是铁树果,非常珍贵,谁说出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我就送他一颗。我听后立刻说起来:我今天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植物种子名称,比如花椒树、咕咕果等,老师立即让我选了一颗。

我们今天的活动结束了,这时候妈妈也来接我了。我带着很多关于种子的知识,开开心心的离开了这个有趣的地方。下次来的时候,我会将今天学到的种子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我想他们肯定也会跟我一样开心。

跟着种子去旅行-想象作文500字(集锦9则)

跟着课本去旅行-叙事作文500字

语文书第十课,讲的是关于阿炳在二泉旁拉出不朽的经典——《二泉映月》的故事。一直很好奇这个人,这个产生伟大音乐的地方。今天我终于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无锡的锡惠公园找寻阿炳的足迹。

一进入公园,一阵阵音乐传入我的耳中。眼前是一群一群的老爷爷老奶奶伴随着音乐在广场上跳舞。人人脸上洋溢着微笑。他们好像年轻了20岁!

继续向前走,又看到了一些老爷爷吹着竹笛,操着胡琴,打着手鼓;一些老奶奶亮出美丽的歌喉,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世界万物都是那么美秒。让人沉醉在一种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我们乘着缆车直达惠山山顶。周围是绿树,而绿树正掩住了一阵阵乐声,由远及近。这里承载着阿炳的爱好——音乐,相信阿炳葬在这里也不会孤单。缆车中段,让我大饱眼福。无锡城展现在眼里,一片绿色上,有高楼、有白塔、有庙宇、有小亭子,高低错落,十分好看。再加上一些云雾,就像一片树林上方的海市蜃楼。

在顶上玩了一会儿又坐缆车下山,这一次就好玩了,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树的形状。最好玩的有两种树,第一种树上的叶子低垂着,很像晒衣架,又像晒咸鱼的杆子。又过了一会儿,又看了这样的树,不过是倒着的,就像被施了法的倒挂金钩!我一路看着树,一路咯咯地笑着,笑到了山底下。

看完了二泉,找了好久,终于在一个僻静的小洞门里找到了阿炳墓。墓前是阿炳的铜像。阿炳闭着眼睛,深情地拉着二胡。这里很安静,我不怎么喜欢,不过,阿炳苦难了一生,是该静静了!

跟着种子去旅行-想象作文500字(集锦9则)

跟着书本去旅游-叙事作文550字

寸草不生的火焰山下,为什么会种出一片瓜果飘香的绿洲良田呢?独特的地理条件,使葡萄沟在成为火洲的同时,也成为了瓜果之乡。

提到吐鲁番的葡萄沟,你是不是立刻想到“葡萄沟”这篇课文呢?你又会对葡萄沟有什么疑问呢?如:葡萄是什么时候出现在葡萄沟呢?葡萄沟还有其它水果吗?

葡萄沟是个“水果王国”,有各种各样的水果。但吐鲁番是个干旱的地方,年降水量小于毫米。从哪来的水呢?在葡萄沟附近有一条水渠。这条水渠是先民们用石头一块块垒起来。为了纪念人民的劳动成果,所以叫“人民水渠”。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加上先民们修建的水渠,滋润了甘甜的水果。

大家都知道葡萄沟的水果很甜,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水果的糖份高,基本在夜间积累在水果的体内。

葡萄是什么时候在葡萄沟出现的呢?相信你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了,我来告诉你吧。

西汉时期葡萄传入中原,而吐鲁番的海洋古墓,出土了一根葡萄藤,距今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证明了我国的葡萄栽培最早出现于新疆吐鲁番地区。

葡萄的品种有00多种,人们常种的有十几种,去采摘葡萄时,你会发现葡萄上有一层白花花的东西,那不是灰尘、也不是农药,是果粉。只有葡萄成熟时才会形成。它的作用是下雨时雨水不会沾在果皮的表面,还能提高葡萄的新鲜度。刚摘的时候果粉很厚,放几天就淡化了。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他们的家园,同时也在享受着这份甘甜。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和我一样,想去尝尝葡萄沟的葡萄呢?

种子的旅行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旅行要用什么办法?” 这是一篇耳熟能详的课文。

蒲公英妈妈为它的孩子准备了降落伞,让自己的孩子乘着风,开启了世界环游。那些白白的、圆圆的一团团小毛球,被风轻轻吹着,无数蒲公英种子像小精灵一样,在风中翩翩起舞,成为了春天里最美的风景。

苍耳宝宝渐渐长大了,苍耳妈妈给自己的孩子穿上了带刺的盔甲,并且告诉它们,孩子,你们勇敢地去勾住动物的皮毛呀,快快去去你们想去的地方吧!

豌豆妈妈也很有办法。秋天,小豌豆从绿生生的变得饱满起来,等时机成熟,豆荚炸开,小豌豆们就蹦着跳着离开豌豆妈妈。冬天过去了,来年的春天,小豌豆们在新的地方又冒出了嫩芽。

像大豆、绿豆、油菜、芝麻等植物种子,有一种的弹射的本领,果实成熟后,包着种子的果荚便蓄势待发,一旦炸开,就能将种子弹到几十厘米至几米之外。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可能是一种生长在美州的木犀草,射程可达十四米之远呢!

荷花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准备www.yuerzhinan.com了一艘艘"小舟艇",轻浮在水面上,四处飘流把种子带到远方。待“小艇"腐烂了,荷花种子也就沉到了水底。第二年夏天,小溪边、池塘里处处是荷花美丽的身影。

椰子妈妈的“小艇”是一个圆圆的椰壳。不透水的小圆球,中间充满了空气,轻盈得如一个漂流瓶般在海里漂浮着。一旦被海浪冲到沙滩上,就可发芽、生长。五到六年后即可开始结果,十五至十八年为盛产期,可别小看这椰子壳,它的经济寿命超过八十年。

瞧,每个植物妈妈都有它自己的智慧,小种子们的旅行真是太奇妙啦!

种子的旅行

人们有许多出行的交通工具,种子也想旅行,它们也想去往远方,让自己成快速成长。

种子的传播变化多样,有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弹射传播等等。很多植物的传播都要靠动物帮忙,如苍耳的种子,它浑身都是小刺,当动物不注意经过它们身边时,它们就会用小刺牢牢地“粘”在它们的身上,当动物走了一段距离时,自然就会不耐烦,弄掉苍耳的种子,它便会在此发芽。

凤仙花的方法就更好玩了!当谁碰到它一下,它便会如同一把装满子弹的枪,一碰就飞出了枪膛,沿着轨道飞了出去,在一个它满意的地方掉下来,建造一个属于它自已的家。

樱桃也有办法,当夏天快要来临时,她们就把樱桃种子打扮得光彩照人,让走过路过的动物们垂涎三尺,立马把小樱桃吃进肚子了,然后哼着小曲,带着小樱桃寻找新的落脚点。由于小樱桃的种子可硬了,动物们消化不掉,便随着粪便排出来,让粪便当成自己的肥料,一举两得,真聪明!

蒲公英的传播和风有关,当蒲公英通过昆虫授粉之后,待到种子完全成熟了,种子上带有一团毛绒状东西,那个东西可以当做自己的降落伞,当风来临时,它们靠着自己0.8克的重量被风吹起,飘在空中,慢慢向前。它们通过风传播到远处,种子随风飘荡的目的也是为了避免种子过于密集,种子落地之后,发芽开花后就能看到全新的蒲公英了。

为了更好的繁殖,种子的旅行可谓快乐多多!

种子的旅行

我是一颗蒲公英,也是特别的蒲公英。为什么是特别的蒲公英呢?原来呀是因为我是在太空里长大的蒲公英!而要比在大自然正常环境生长的蒲公英长约四到二十厘米。今天是我回故乡的日子,我要让人类看看科学家的成果。于是,我们开始向地球飞去了,两天后就可以回家了。

带着一片白花花的像”降落伞”的美景,两天后,我回到我的故乡一地球。一天早晨,门突然打开了,我以为落地了才想出去,却被一个强大的气流冲了出来,我离开了我的母体。带着我的小伞飞了出来,我降落在一个沙漠里,我努力扎根,可是扎根不下去,于是,我又被风吹到了一个水源充足,土质丰富,我想都没想把根扎了下去,原来不是自己想扎根就扎根,还要看水源和土壤充不充足。

我从暖春到酷暑,又从酷暑到严秋,从严秋到寒冬。从子叶变真叶,又从真叶开鲜花,最后是鲜花结果实。过了几年,我具有波状齿的叶子渐渐成了红色。原来头上的黄花己经结果,结了成千上万的白色的小白棒,下面有一个棕色的小种子,我是时候繁殖后代了。

终于有一天,暴风雨来临了,我也想休息放松自己,于是我放开了我的同伴。突然一只大手伸了过来,把我连根拔起,然后我就失去了知觉……因为我全身都是宝,叶子可以拿来做美食一煎饼,根可以炖肉吃,花可以泡茶,种子拿来繁殖后代,可以说造福人类呢!

当我醒来时,发现是在人类的杯子里,里面还有一些水,这时水说起了话,把我吓了一大跳:“你好,我们一个是水,一个是蒲公英。但我们在一起时,人们喝了它,不但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美容护肤;还可以治疗痔疮肿毒、乳痛、瘰疠、目赤、抗癌等,我还不过瘾,而且无副作用。

可是,你怕死吗?“不,我不怕死,”我轻声说,“也许这也是一段旅行呢!”。说着,一只大手把杯子拿了起来。把它们都喝了下去,虽然隐隐约约听见人们说口感有点苦,但是苦口良药啊!

当然了,我的后代也在旅行之中,不过呀,这次旅行更出乎我的意料!随着科学的进步。我的作用及价值似乎超出人类的想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观 《跟着唐诗去旅行》有感700字

最近,由于放暑假学业没有平时那般紧张,于是便在闲暇之余看完老师推荐的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看完后倒令我颇有感触。《跟着唐诗去旅行》是央视纪录频道2018年播出的纪录片,共5集。该片以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诗歌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为切入点,使用新的讲述手法,邀请当代知名文化人士作为“导游”,以纪录片的形式,纵横山水、穿越千年。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时常出去逛逛,在家只知死读书的那是书呆子!在这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杜甫,李白那些伟大诗人的足迹遍布中国,身处在安史之乱之时的杜甫悲天鸣人,在祖国的土地上四处游历,写出淳朴厚重的感人诗篇,反映了战争和政治的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雄壮诗句,被后人誉为诗史,而李白则一身洒脱,先是不远万里来到唐都长安,有仗剑天涯,踏遍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难以想象在交通那么不发达一一,根本没有汽车,火车,飞机,他们只能靠自己的双足来一步步走过这壮丽的山河,写出令后人回味无穷的优美诗歌

不仅仅是古代有着在旅行中寻找本真的人,在现代这样的人也并不罕见,如在纪录片中的几位学者教授来到那些古代诗人所走过的地方,追寻着他们的足迹,这种特别的旅行是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意蕴被他们理解的更加透彻,身临其境的奇妙感受,让他们感同身受,获得不同往日的理解与感悟

在祖国的山河中游山玩水,比起在书房中闷头阅读书籍,可是不知好了多少倍,可以与书中的人物,和作者产生共鸣,在山河之中,感悟古人的思想感情

跟着唐诗去旅行,跨越1000多年的时光沟壑,文字不会消逝,文字不会消逝于时光的飞逝中,同样身处此地,与1000多年前的古人心意相通,跨越时间成为彼此的知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成为我们新时代青少年发展一个基本要求, 切不可成为纸上谈兵的赵括,我们要亲临祖国的大好河山,寻找本真,追寻先人的足迹。让我们走出书本,一起跟着唐诗去旅行。

跟着母鸡去散步

我老家的后园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园子。每天早晨,我总会看见一只又肥又大的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田园里散步,我怀着好奇心,下定决心:“明早我要跟着母鸡去田园里散步!”

“喔——喔——喔!”我被大公鸡的啼叫声叫醒后,就早早地跟着母鸡去散步了。母鸡走在最前面,后面则跟着一群活泼的小鸡。它们扭着身子,踏着轻快的步伐走了起来。

我看出了母鸡的心思,原来它想到黄瓜、豇豆架下乘凉。“天上不会掉馅饼”,想去乘凉必须通过一个“难关”——石子路。这些石子对我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小鸡们来说是一次考验。它们有的爬过石头,有的绕过石头,有的根本过不去。但是最后它们还是战胜了自己,舒舒服服地在架子下乘起了凉。

乘完凉,它们来到大白菜地里,在矮矮胖胖的大白菜边上啄来啄去。开始我还以为它们在啄菜叶子呢!结果凑近一看,我才发现原来它们在啄小虫子,没有了小虫子的“攻击”,难怪大白菜各个长得“膘肥体壮”的。

最后,它们来到了大门边的花丛里,它们在那儿嬉戏,玩得可开心了,到处是它们叽叽喳喳的欢叫声。

我和它们一样喜欢乡村田园风光,但是我更喜欢跟着母鸡去散步。

【简评】

小作者巧妙化用《母鸡萝丝去散步》的绘本名,借用母鸡和小鸡的视角,带领着读者们领略了一番田园风情。文章逻辑分明,既有移步换景,也有时间推移。你的语言俏皮而细腻:“‘天上不会掉馅饼’,想去乘凉必须通过一个‘难关’”让读者啼笑皆非,过石子路的描写又详细得好像眼前就能看到小鸡的各种动作似的。(施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