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小儿垂钓》
在一个春光明媚、万里无云一个上午,有一个小孩出来钓鱼。
他蹦蹦跳跳的来到一片树林。他左瞧瞧,右望望,东看看,西张张。终于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一条湖。小湖旁有许多的芦苇,还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长满了苔藓。这里十分隐蔽。连鱼儿都难以察觉。
他装好鱼饵,拿起鱼竿,高高举起,,用力向前一抛,湖面上顿时荡漾起圆晕。他侧着身子,坐在石头上,专心致志地钓起鱼来。
这是有位路人走来。他迷了路,想回城里。可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路。这时,他眼前一亮:前面有个小孩!他问道:“小朋友,知道从这儿怎么去城里吗?”
小孩吃了一惊,心想:他若再喊,鱼会吓跑的!于是便摆摆手。示意不要打扰他钓鱼。
路人却以为他没听见,便再次大声喊:“小孩,从这怎么去城里?”
小孩急了,他再次摆摆手,还指了指手里的鱼竿。
路人恍然大悟,低声问道:“请小朋友指个路,好吗?”说完,还特意双手抱拳,表示请教。
小孩朝远处一指。路人明白了,告别小孩,心里还称赞:这小孩真专心。接下来他上路了。
小孩松了一口气,继续钓鱼。户一会儿,就钓了许多鱼。满载而归。
《卖炭翁》-小学生续写600字
在中唐时期,有一位卖炭的老爷爷在南山上,他砍柴烧炭,脸上灰尘遍布,非常辛苦。两鬓的头发早已变得苍白,十根手指因常年烧炭而变得又黑又亮,卖炭所得也赚不了多少钱,赚来的钱也只够每天的一日三餐和穿的衣服。可惜身上的衣服单薄,心里却希望天再冷一些。
一夜过后城外下了一场大雪,在地上积了一尺厚,金鸡报晓之时,老爷爷便驾车运着一车炭往城里赶,车在冰上辗出了一道印子。路远车重,一路上老爷爷不知道摔了多少次,终于赶到了城内。太阳已高高升起,牛也困了,老爷爷也非常饥饿,就在市里的南门外一个泥泞的地方歇歇脚。
这【www.yuerzhinan.com】时,远远过来两个人,身穿一袭白衣,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他们是谁?原来是黄衣使者,他们手拿文书,嘴里说是皇上派他们来的。调转车头,呵斥着牛向北走。一车炭非常多,老爷爷都舍不得让宫使带走。看着老爷爷苦苦哀求的样子,宫使丢了半匹红绡和一丈白绫给老爷爷就驾车而走,老爷爷依依不舍地目送自己一车炭和牛走向北方。这一车炭,是老爷爷全部的希望,如今没有了,可怎么生活啊!
老爷爷正在伤心时,一个平民走了过来,发现了可怜的老爷爷,就把老爷爷带回家。听了老爷爷讲完经历后,平民给了老爷爷一些炭,一身暖和的新衣衫,一匹小马和几袋口粮。老爷爷换上了新衣裳带上东西,感谢这位平民回家去了。可是,没过多久老爷爷又骑着马来找这位平民登门道谢,这次他带来了许多绡和一些炭。平民见老爷爷来了收下了他给的东西,还热情的款待了他。就这样老爷爷幸福地度过了自己晚年的生活。
我希望,我们社会永远也不要再出现卖炭翁的故事。
卖炭翁-改写故事550字
在这豺狼出没,荒无人烟的终南山里,有位终年砍柴烧炭为生的老翁。因为终年守在炭窑边,被烟熏火燎,显得特别苍老。十指被炭熏黑灼伤的他,早已两鬓斑白。他没有妻儿,孤苦伶仃的一个人,赖以为生的只有一把斧头,一辆牛车。
卖炭得来的钱干什么用呢?他仅仅希望有吃有穿,过着温饱的生活。寒冬已至,他身上穿的只是薄薄的单衣,本应该盼望天气暖和,但被生活所迫的老翁,宁愿自己忍受加倍的寒冷,也希望天再寒冷一些,因为只有这样,辛苦烧的炭才能卖的价钱高一点。
老翁为这一车炭终日忧心,终于盼到了一场大雪。趁着天刚破晓,他就驾着炭车,压着一尺厚的冰雪,赶往城里。心里也在盘算:天这么冷,那些大户人家应该也不会和我斤斤计较这炭钱了吧?说不定这次能赚不少钱呢。我也能添点儿厚衣棉被,也不用天天饿着肚子啦。
太阳升起来了,牛累了,人也饿了,老翁驾着炭车到市南门外歇息。没过多久,皇宫内的太监和他的手下,骑着马,趾高气扬地走来。手里拿着文书,嘴上却说是皇上的旨意:“奉皇上的命令来收炭,去,把牛车牵过来。”老翁一听,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人,使不得啊!草民这一冬天的吃食,都靠着一车炭啦!”“大胆刁民!”太监大怒:“皇上的旨意你也敢违抗!再说了,我们又不会亏待你。这半尺红纱一丈绫,可是上好的布料。就当买你这车炭的钱吧!你们还不把车拉走!”
老翁呆呆地立在原地。天好像瞬间又被蒙上厚厚的浓云,狂风也开始向四下里猛窜,似乎要把这不公平的买卖、不公平的世界刮个干干净净。
《所见》改写-改写作文500字
一个恬静的夏日傍晚,微风柔柔地吹着,一天的炎热慢慢褪去。变幻万千的云彩把天空织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袁枚惬意地在林间散步,欣赏着这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眼前,绿草青青,野花飘香,让人陶醉。
这时,一个天真可爱的小牧童骑着一头老老黄牛悠然自得地走了过来,只见他头戴斗笠,身穿短褂,拿着皮鞭,光着小脚丫晃来晃去,无聊的时候轻轻给牛抽上几鞭子。困了就躺干脆在牛背上,衔着狗尾巴草翘起二郎腿,十分惬意。一时兴起时,他从袋子里掏出一根长笛,吹出优美的笛声。笛声招引来许多小动物,老黄牛哞哞叫,小鸟喳喳笑,小狗汪汪跳……各种声音此起彼伏,相互交错,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忽然,笛声戛然而止。附近的树上传来阵阵清脆的蝉鸣声,诗人随着蝉声望去,一只蝉儿正卖力地唱着夏日的狂欢曲。原来这小牧童想要捉蝉。只见牧童胯下牛背,就地取材,三下五除二就编出了一张大网。接着他拴好黄牛,拿起大网,屏气凝神,蹑手蹑脚,一步一步靠近。近了,近了,只见他瞅准时机,把网用力扣向那只蝉。出乎意料的是,那只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子就唱着凯歌飞走了。可小牧童仍不罢休,一会儿就钻进林间便没了身影,一会儿又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地跑了出来,追得不亦乐乎。
袁枚看得入神,兴致浓时,诗意大发,吟诵出一首千古传诵的《所见》。
卖炭翁-改写故事600字
从前有个卖炭的老翁,他的生活很艰难,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可怜老翁满面尘灰都是烟熏火燎的焦色,终日劳累,两鬓头发早已灰白,十个手指被炭熏黑,每个手指都布满疮伤。一个老翁卖炭的钱能做什么呢?也只是买衣裳和食物,可怜老翁身上衣服单薄,心里担心着炭卖不出去,只能默默祈祷:如果天再冷一些,我就可以多卖炭了……炭贱,就可惜了我这一车好炭,更可怜我这老头衣食哪找着落?
傍晚城外的雪够一尺厚,黑暗午夜,月亮的影子若隐若现,雪花慢慢飘落,落在老翁的脸上、头上、冰冷刺骨,但还是不停装着炭,多装些也好多换些钱吧!
清晨,炭车轧着冰冻的冰面,车轮碾压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老翁的破车也“吱嘎吱嘎”叫唤着。赶了不知几个时辰的路,牛累了,人页饿了,太阳升得高高的,但丝毫没有减弱老翁的寒冷。他只能在集市南门外泥泞的道路上歇息。老翁喘着粗气,白雾在一圈圈游走。老翁默念:“今天这么冷,炭会卖很多吧。”
远处有两人骑着快马而来,衣着华丽,这是富贵人,待他们走近一看,原来是皇宫的太监和他的手下。看他的样子会买炭?太监装模作样读着文书,说是皇上的命令要征用他的炭!老翁痛苦的看着他们,一遍遍哀求。“老汉,这车炭皇宫要了,用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来换,赶紧随我把炭车拉进宫里去。”老翁长叹一声,流着泪哀求,毕竟一车炭有千余斤,“这些布帛对我又有什么用?只可惜炭是养活我的救命钱啊!”太监头一甩,收了炭就走。太监的手下把半匹红纱一丈绫往牛头上一挂,扬长而去。老翁用手捻了捻那些丝帛,眼泪无声流下天好像更寒冷了,冰封住了老翁的脚【https://www.yuerzhinan.com】,他久久没有挪动……
卖炭翁-改写故事700字
那是一个冬日的清晨,鹅毛大雪在空中纷纷扬扬地飘洒着,就连远处的终南山在这雪幕中也只余下了道淡墨色的笔触,像是幅隽永的水墨画——但我却无暇欣赏。怒号的北风刺着我的脸,像是要把我早已冻得失去知觉的耳朵割下来,又像是要吹走我那浸在融化的雪水里,湿漉漉的,还结着一片片薄冰的粗麻布衣服。
牛鼻子里呼出一股热腾腾的蒸气,拂得我的脸暖融融的,但马上又在空中结成了霜,漫无目的地飘着,一如这眯着眼晃晃悠悠地在市里瞎逛的牛,看着毫无生机。
“卖炭嘞!”我声嘶力竭地喊道,但叫卖声很快就又被如潮水般的各种杂音给淹没了。天这么冷,总不至于没人买炭吧?我深叹了一口气,如是想着,用沾满煤灰的黢黑的双手推了一下车轼,那牛便拉着堆着满满一车的炭,碾着尺余厚的白雪,吃力地向南门去了。
“卖——炭——嘞!”不同于上次叫卖时的被声浪淹没,这次的叫卖声在一片死寂中显得嘹亮而刺耳,像划破黎明的剑,在南门的门洞中激起了数道回音。我抖了抖鞋底的淤泥,而后便在这一片死寂中模模糊糊地睡着了。
马鞭划过空气的声音打破了南门死一般的寂静。“快跑啊!”只见不知蛰伏于何处的小贩们都忽地涌了出来,又疯了般地向南门外涌去。我刚想随着人潮一同涌出去,但只见一黄衣后生拿鞭子指着我,嘴角露出了一抹奸笑。
“那老头给我站住!”那黄衣人冲我大喝道,随后又挥了下鞭子:“没错!就你这老不死的!”紧接着,他同一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白衣后生骑着马,拨马冲到我面前,那样子威风极了。看着我紧攥着的拳头和脖子上暴露的青筋,他冷笑了一声,拿起一幅背面画着金龙的黄色卷轴读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于市购炭千斤,以备霜雪骤降,供皇宫御寒之急。钦此。”
读完后,那黄衣使者便又冷笑着,不紧不慢地说道:“此乃圣旨,汝等庶民岂敢违抗?我自将把你的炭献给皇上,此等殊荣,愿汝终生记之。”说完后,一旁的白衣后生像是想起了什么,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白绫,说道:“圣上体恤民意,不会空拿百姓财物,特命我拿此皇家丝绸,赠于汝作为谢礼,还不快叩谢皇恩!”他把那些布条系在牛头上,拉着我的牛车,掉转回去,纵马驰向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