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三国演义-小学生读后感600字【通用7则】

《三国演义》读后感_小学生读后感600字

东汉末年分三国,战火连天不休……

三国时期是我国重要的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献帝软弱无能,董卓、曹操先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见落后是要被挨揍的。但是,也就是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帝王的争斗,忠义与背叛,仁德与残暴,谋士的见招拆招。战争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敌人。我不觉感叹人性复杂。但也因此上演一幕幕好戏:三气周瑜、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苦肉计。(虽然大部分为艺术幻想)读三国的时候,不仅拍案叫绝,真可谓快慰人心。

三国中的人物形象十分明显:意气用事而又忠心的张飞,义薄云天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心胸狭隘的袁术、乱世之奸雄-曹操、干大事而惜身的袁绍、和气的鲁肃有孝心的徐庶、放荡不羁的祢衡、恢复力超强的黄祖、有勇无谋的吕布……这些人物各有各的性格,其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诸葛亮。

头戴冠巾、身披鹤敞、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当然他不是神,他是人)一心匡扶汉室,为汉室的兴旺立下血马功劳。他让我影响最深的一件事就是他三气周瑜,周瑜取西川时,诸葛亮命赵云夺城,周瑜气不打一处来;东吴骗亲时,他没有拆招,而是将计就计。最后使周瑜又气不打一处来;周瑜硬夺荆州时,诸葛又致信一封,活活把周瑜气死了……我真是太佩服他了,但是他太刚愎自用了,刘备死后,不招收其他名士。造成了汉中无能臣,廖化当先锋的情况。最后又任用姜维这个只会打仗的将领为丞相,至百姓死活于水火之中。后主无能任用宦官,近小人远贤臣,蜀汉无人接班,我想这也许就是蜀国兵败的主要原因吧!

《三国演义》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我从上面学到了很多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使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小学生读后感600字【通用7则】

读《三国演义》有感-小学生记叙文7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浪花淘尽英雄。是?成败转头空。青?依旧在……”《三国演义》是我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我从二年级就开始看了,开始因为看不懂字,后来因为有些不理解内容,这样一拖,就看了很多年。今年暑假,我又一次翻开《三国演义》,罗贯中先生的词句让我久久心潮澎湃,《三国》画面如电影一样,从我眼前走过。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涿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经典的事件,《黄巾起义,群雄涿鹿》、《衣带密诏,官渡之战》、《荆襄风云,火烧赤壁》、《曹丕篡汉,三国鼎立》等等,林林总总的加起来,里面的三位人物凸显了出来,他们是,刘备、曹操、孙权。书中,在所有人对董卓狠而无力的时候,曹操说:“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我觉得他很酷;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从此,我喜欢了曹操。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最后夺得天下的是刘备,《三国演义》中对刘备的仁义也是大加赞赏,说曹操奸诈狡猾。可煮酒论英雄后,我反而觉得,曹操真实,刘备狡诈。曹操的野心宣之于口,展之于面;刘备不可能没有当王的念头,不可能他当王,完全是运气、“形势所逼”!我是不信的。就像我们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可www.yuerzhinan.com能是运气,都是私下努力,有目标,有方法,徐徐图之。当然,对于历史的成功者来说,他的事情不是奸诈,是足智多谋,比如刘备;对于失败者,那就是奸诈,比如曹操。其实曹操与刘备的实力是旗鼓相当的,军事才能也都毋庸置疑。

曹操在多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晋国统一天下的基础,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可是曹操为什么不讨人喜欢呢?

我觉得大概有这几个原因:一是,为人奸诈,可是兵不厌诈,孙子兵法里,多计谋;

二是,曹操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他没有弑君夺位;

三是,曹操多疑,不然也不会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警惕一些本来是好事,但是过分的警惕就成了多疑。

总结历史教训,我喜欢曹操的聪明智慧,敢作敢当,但也要避免他的多疑,不近人情,恩将仇报。细读《三国演义》让我大开眼界,收获颇多。

三国演义-小学生读后感600字【通用7则】

三国演义-小学生暑假作文600字

这个暑假,我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让我深有感触。

在书中,“草船借箭”这一章节让我印象深刻。故事讲了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人之间的故事。周瑜很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所以便为难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就爽快的应承了这件事。第一天,诸葛亮没有动静,第二天还没有动静,到了第三天,诸葛亮把装有很多稻草人的船开到曹营附近,那天大雾,加上曹操生性多疑,以为敌人来了,便让弓箭手不停的向草船上射箭,结果诸葛亮又命草船转了一面,就这样,诸葛亮的二十多只草船上便射满了箭。回营后,周瑜感慨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己自愧不如。

读了这一章节,让我了解到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生性多疑的曹操以及爱嫉妒的周瑜。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的人。我们班上就有一位这样的同学,每逢要测试的时候,他总能提前猜测到,而且还会早早的复习好,以至于他每次都能考得很好。记得有一天上午他和我说下午会考试,我以为他和我开玩笑,没想到,到了下午果真老师就抱着试卷走进了教室,他可真是个神人啊!后来,我就问他你怎么老是能算到什么时间考试,为什么每次会考得那么好,他回答说:“因为一个单元上完了,老师一般都会通过试卷来检测我们一下,看我们掌握的怎么样;至于我每次都能考得不错,是因为每一单元上完之后我都会把知识点再复习一下。”

诸葛亮之所以神机妙算,那是因为他会观天象,他比别人掌握的知识多;我的同学之所以神机妙算,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通过读书以及生活中的种种,让我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每一个成功背后都有着不懈的努力。

三国演义-小学生读后感600字【通用7则】

三国演义-小学生读后感600字

我最喜欢的书,它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它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并起,形成了以刘备、曹操、孙权为首的三国鼎立局面,后来经过激烈的战争,司马炎统一天下的故事。在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张辽和诸葛亮。

张辽——曹操的猛将,一战成名于逍遥津大战。我们合肥本是曹操的地盘,孙权欲夺取,于是战争一触即发。当时合肥的守将是张辽、李典、乐进,他们都是难得的猛将,但守城兵马不足,不过几千人而已,吴军却有几十万的兵马。面对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李典和乐进都劝张辽,吴军来势汹汹,我们恐怕寡不敌众,不如早日投降,谁知被张辽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是啊,办法总比困难多,张辽出去迎敌,他的勇气和决心也感染了其他守将,最终大获全胜,张辽因此威震逍遥津,反观吴国不仅大败,还失去了猛将太史慈。这场大战中张辽表现出了对国家的赤胆忠心以及有勇有谋的品格,实在是了不起!

如今的逍遥津公园正是当时的古战场,这个暑假,妈妈带我一起来到逍遥津公园,一进大门就看到一座张辽手提大刀脚跨战马的雕像,威风极了,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和我最喜欢的英雄合照。再往里走,有一艘东吴战船停泊在湖边,还很逼真呢!我感觉自己就像站在古战场上,如果我也能像张辽那样勇气、不畏强敌,我也可以成为一位英雄!

我还很喜欢诸葛亮,他在南蛮七擒孟获,在东吴草船借箭,在蜀国写下《出师表》……这些故事都让我如数家珍,他的耐心、计谋和忠诚都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三国演义》这本历史小说,让我认识了许多英雄豪杰,了解了很多历史故事,学会了要思考问题,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还要忠诚勇敢。我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做一名更优秀的小学生。

读《三国演义》有感-小学生记叙文700字

《三国演义》是中华文学史上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每次读到它都使我受益匪浅。暑假来临,我可以再次走进经典阅读了。

每每打开书本,最引人注目的那句话是“天下行势,分久必合”。作者罗贯中以蜀汉为叙述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的故事,每一回都能单独成篇,但前后连贯,耐人寻味。

文章的情节曲折多变,有主有次,主次之间又能密切配合,互相照应。每次阅读《三国演义》时,里面的故事情节,常常使我沉浸在其中,闭上眼睛,脑海里时时浮现出种种情节:重情重义的刘、关、张三兄弟,在桃园中结拜;胸怀大志的曹阿瞒,在诸侯面前诉说自己的志向;运筹帷幄的诸葛孔明,在对懦弱胆小的阿斗出谋划策。这些人物和故事,在我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呈现着。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细节描写和性格特点是最有特点的,让人过目不忘。一说起关云长,就想起“身长九尺,面如重枣,丹凤眼”;一说起诸葛亮,就想起“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说起刘备,就想起“重情重义,谦虚请教,唯人适用”。

书中主要人物是曹操,但是人们一看到曹操,就想到了“奸臣”。曹操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在《观沧海》一文中,曹操在【http://www.yuerzhinan.com】出征中来到东海,他面对东海秋色之景,不禁以“日月”的落升,与“星汉”的灿烂,表达自己的抱负,在《龟虽寿》中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透露出自己虽已年老,但心胸怀大志。

在为人处事方面,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留下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我负天下人”。面对许悠对多次冒犯曹操,曹操没有多言,手起刀落斩了他,这两例子就可体现曹操的多疑和奸诈,但在战乱时期,何常而不为呢?曹操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虽“挟天子令诸侯”,但他向汉室称臣一生,在赤壁之战后,他本可以废去汉献帝,自己登为皇帝,但他并没有!只是死后被追为魏武帝。可曹操毕竟是一代枭雄,“乱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对他最好的评价吧。

《三国演义》经四五百年历史还为经典是有原因的,所谓“经典永不过时”,它值得我们去精读细读的 。以后,我还会重读它,对于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分析,相信我的理解会越来越有深度。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读后感450字

近期,我看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描写了很多英雄豪杰,有孔明、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曹孟德、周瑜等等。

先说说周瑜吧!他一把火烧得曹操闻风丧胆。不过,周瑜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容不下比他高明的孔明。周瑜几次想害他,但孔明神机妙算,每次都他巧妙地逃脱了。有一次,周瑜命令孔明监造10万支箭,但孔明玩了个小花样,用“草船借箭”的办法,从曹操那儿“借”到十万支箭,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让周瑜无可奈何、自叹不如。

再说说曹孟德吧。虽然他有很多次被诸葛亮打败了,但是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刘备,也是我喜欢的人物。自从得到了孔明的辅佐,就一直听取孔明的意见,不过,刘备征吴这件事没有听孔明的,最后失败得很惨。

孔明,那可是我最喜欢最崇拜的人物。他神机妙算,用兵如神,总能想出好的办法来对付敌人。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被我们称为四大名著,但在我的眼中,他们还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四座最高的山峰,里面有着很多很美丽的风景。阅读这些书,能让我们经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旅程,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好好感受这些美妙地风景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_小学读后感700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温故而知新。”这些名言名句,就像是初升的太阳激励着我。而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则是激励我前进的“主心骨”。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

我赞赏刘备的胸怀广阔,佩服关羽的重情重义和意志坚毅,仰慕张飞的无所畏惧和所向披靡。我厌恶曹操的心胸狭隘、小肚鸡肠,但也佩服他的智勇双全。其实,我最为崇拜的是诸葛亮,他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占卜算卦,掌控国家大事,甚至脑子里还有许许多多的锦囊妙计,常常为刘备出谋划策。

在《三国演义》的所有故事情节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七擒七纵捕孟获”。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面对一位野蛮强壮的人,还能镇定自若不慌也不忙的陪他喝酒,曾七次施计把它捕获,可他总能无理取闹地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说明他的不服,要诸葛亮放了他,诸葛亮就这样放了她七次也抓了她七次,最终他终于乖乖的投降成了刘备部下的人。这个故事体现了“欲擒故纵”这个道理,更加反映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足智多谋。

《三国演义》这本书就像是一个摇篮,让我乐在其中;这本书就像是一杯甘甜的香茶,令我乐此不疲在回味它的甘醇;这本书就像是一个望远镜,让我明白了古代人的智慧和语言;这本书就像知识海洋里的一只小鱼,陪伴我一起在这一望无际的知识海洋遨游。我爱这本书,这就是中国的文化结晶,中国的知识宝库——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让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品三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