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强国有我,争做新时代逐梦人-游周馥故里500字[合集7则]

参观周馥故里-叙事作文550字

星期四下午,阳光明媚,我们全体五年级师生一起去参观周馥故里。一路上,同学们都迫不及待,想知道周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在这之前,我对周馥这个人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他出生于37年,字玉山,号兰溪,晚清至民国初年政治、军事人物。有培心地、积阴功、祛隐恶、端家范、瑾言语、慎举动的家族家规。

大约走了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周村。首先,参观的是接官厅,走进去,里面有一个很特别的天井,让这里很明亮。在正厅,谢爷爷看着周馥的画像,讲起了周馥小时候的故事:周馥和一个小孩子闹了矛盾,打了一架,哭着跑回了家,把事情告诉了爷爷,说他不讲理,可爷爷却说:“这,就是你不对了,你既然知道他不讲理,为什么还要和他讲理呢?”聪明的周馥听后,点了点头,之后再也没和别人打过架。

然后,我们来到了中国世纪文化遗产,这里虽然现在破败不堪,屋顶上长满了杂草,但我在听了讲解员的解说后,眼前仿佛立刻又出现了祠堂往日的辉煌。当我知道祠堂是因为日本才变成这样的后,我憎恨不已,想:日本实在是太残暴、大恶人。

接着,我们去了里湮窟,通过介绍我知道了,当时周氏兄弟去湮窟里打水,送给在田地里边辛苦干活的乡亲们喝……

最后,同学们来到了伫望亭,据说当时周馥去外地求学,就一直站在亭子里看着自己的儿子,所以给这亭子取名为伫望亭。

后来,周馥还在伫望亭写下了“忆少年事”这首诗。

不知不觉,时间如溪水一般流了过去,我们都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周馥故里。路上,我在心里想:我一定要学习周氏的家风、家训和品质,好好学习,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强国有我,争做新时代逐梦人-游周馥故里500字[合集7则]

探访周馥故里,感受家风文化-记叙文600字

星期四的下午,我们至德小学五年级参加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探访周馥故里。我们排着长龙般的队伍,迈着欢快的步伐,兴高采烈地步行去周馥故里。走在乡间的水泥路上,花儿的淡淡香味迎面而来,枝头的鸟儿奏着优美的曲子,还能看到路旁田地里爷爷奶奶们劳碌的身影……

大概走了40分钟,我们终于到了周村,也就是周馥故里,现在也被人们说成周馥村。在周馥故里的墙壁上,随处可见至理名言: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崇儒尚道,培心正业……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周馥接官厅,现在的接官厅已经重新修复。接官厅是四合院结构,中间是露天的。红色的瓦块,深红的柱子,接官厅里周馥和周学熙的画像赫然在目。讲解老师给我们讲了周学熙小时候的故事,真是又好笑,又引人深思。这个故事教会了我们“做人要理智”的道理,但对一些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是不可能讲得通的。

接着我们又来了周馥宗祠,周馥的宗祠被誉为“中国世纪建筑文化遗产”。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简陋,但仍然可以感受得到昔日的辉煌。

离开周馥宗祠,我们沿着水泥小道来到了伫望亭,据说,小时候的【育儿指南 yuerzhinan.com】周馥在元甲山求学六年,只有每逢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才能回家。每次周馥外出求学时,他的母亲都站在伫望亭里,一直看着周馥离开她的视线。

最后我们又来了后山处,参观了“海铭汲泉”和“里凐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打水的孩童的雕像,他们分别是周学海和周学铭,后来都考上了进士。旁边就是“里凐窟”了,里面的水甘甜清透,是天然山泉水,可以直接喝的。这里风景优美、依山傍水,真是给人一种美感呀!

通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知识,领悟到了很多道理。从现在起,我们应当学习周馥精神,好好学习,学会做人,长大后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强国有我,争做新时代逐梦人-游周馥故里500字[合集7则]

强国有我,争做新时代逐梦人-游周馥故里500字

下午,微风习习,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去周馥故里研学的机会。

同学们穿着校服,带着红领巾,唱着歌,排着长龙,一路浩浩荡荡奔向周馥故里。过了半个多小时,一个高大的古建筑映入眼帘,这个就是周馥的接官厅——此厅是周馥接待地方达官显贵的地方。进入门厅,只见大厅的门栏上雕刻着梅兰竹菊栩栩如生,彰显了主人高洁的品格。挪步往里走,高墙之上挂着周馥的诗作,如:《过胶州湾感怀之作》、《登东流城外营垒》……离开雕梁画栋的接官亭,走过造型别致的周氏宗祠,来到伫望亭。

伫望亭是一个不起眼却充满着回忆的四角小亭,旁边有一碑,刻着一首《忆少年事》“六年负笈远从师,三节还乡半年期。常忆慈亲含泪别,门前伫望转山时。”。看到这首诗,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周馥年少时为了国家强大外出求学,母子分别的场景。周馥年少苦读最终成为晚清时期的治世能臣,为国为家做出巨大贡献,对国办洋务实业救国官至两广总督;对家乡修桥办学建医院。中国近代百年血泪史和民族奋斗史,涌现了无数有志之士,如:“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远赴日本留学十年,希望科技救国的周总理;甘做无名英雄,隐姓埋名二十八载的氢弹功勋于敏;放弃国外名利诱惑,毅然回国,铸造国之利剑的导弹之父钱学森……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做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要好好学习,多多努力,像这些前辈们一样,争做新时代的逐梦人。

强国有我,争做新时代逐梦人-游周馥故里500字[合集7则]

探访“周馥故里”有感-叙事作文500字

我的家乡虽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县城,但却被称为尧舜之乡,她青山绿水人才辈出。今天我们就在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探访了我们当地著名的“周馥故里”,它让我深深感悟到了周氏家风的勤勉好学和与人为善。

下午三点,一到目的地我们首先领略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馥接官厅”的别致造型和传奇风采,之后便来到了“伫望亭”。站在“伫望亭”上,读着周馥的《忆少年事》 :六年负笈远从师,三节还乡半月期,常忆慈亲含泪别,门前伫望转山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周馥母子告别的感人画面。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周馥六年远离家乡拜师求学。我不难想象在那个年代,他不仅要承受告别慈母远离亲人的煎熬,更要克服求学途中的种种艰难险阻。如果没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品质,他怎么可能有六年的坚持呢!

人们常说家风是一种传承。这次探访让我进一步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在这里,我了解到了历代周氏家族为家乡所做的众多公益事业:捐办了治病救人的“建德医院”;创办了造福乡梓的“宏毅学舍”;捐建了便民出行的“花园万善桥”等等举不胜举。我想也许正因为有像周氏家族这样的一代一代的我们的先人,才孕育了我们东至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宽厚仁爱。

两个小时的探访很快就过去了,可我还沉浸在周馥故里的故事里意犹未尽。我想这次活动一定会在我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我莫大的激励和帮助。“周馥故里”我还会来的!

参观周馥故里-记叙文650字

在这和煦阳光的午后,我们全校五年级同学都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上了去周馥故里瞻仰与学习的道路。

作为至德大军的领头羊,我们精神抖擞、井然有序地排起了长龙,带领着大家从学校出发。一路上琳琅满目的小商店,今天也不再对我们有吸引力了,倒是轻柔的风姑娘一路陪伴着我们来到了目的地。刚到这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具有中国文化的建筑,青砖黑瓦之间刻画着历史的痕迹。入口处是“书香廊”,在这里有好多的名言名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勤奋,不怕艰苦,努力学习。往右边走是“接官厅”,顾名思义就是周馥接待客人的厅堂。中间有个天井,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在“接官厅”东侧的房间里,我发现了一个大金盆和一个超级大的木制箱子。我想木箱子应该是书籍的宝库,上级看到他这么爱读书,就赏赐了一个大金盆。还发现一个用来练习书法的“墨房”,在书桌上放着一张写满不同字体的“静”字。

经过“接官厅”来到了周氏宗祠,这个周氏宗祠是一个世纪的建筑遗产。虽然破旧不堪,但是墙壁却坚固无比。听讲解员说,这座宗祠以前可以防水、防火、防虫,是一个非常坚固的建筑。斑驳的墙壁上,悬挂着当地较具代表性的景点照片,有万善桥、洋灰坝、大成殿、周馥墓神道等,这些照片都是历史的见证。

当来到伫望亭,发现一个石刻碑文上写道:“六年负笈远从师,三节还乡半月期。常忆慈亲含泪别,门前伫望转山时。”从这首“忆少年事”的诗句中,脑海中就浮现出一幅“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画面。我们休息的时候,语文老师还教我们认识了名叫冬青的树,据说树上的果子可以泡茶。满满的新知识,真是不虚此行呀!

临别之前,学校安排我们在周馥接待厅门口填写了特【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制的信件,邮寄到家里。信中不仅记载着我们对东至县这位了不起人物的敬仰与怀念,还寄托了对各自求学之路的强大动力。

探访周馥故里,感受家风文化-记叙文700字

中国自古出人才,周馥家族人才济济,对我国有着重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探访周馥故里,体验周馥家风带来的文化熏陶。

周馥生活的那个村庄叫周村,现在也叫周馥村。

一进村口,便能看见周馥出外求学时跟妈妈告别的伫望亭。在外求学的周馥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的时候才能回来,周馥的母亲能不牵挂吗?周馥出门拜师虽对家有很多的不舍,却更希望求得知识。所以周馥的母亲伫望周馥“远从师,含泪别”最终,周馥不负众望,考上状元,挥笔写下“忆少年事”。

周村很大。在一个山坡上,我们能望见两个孩童在打水的情景,打水的孩童分别是周繇和周繁,后来两个人都进考取了进士。旁边是里湮窟,那里的水甘甜清透,是自然的山泉,是可以喝的。这里有景有路又有水,令看过的人都心生喜爱。

周馥的宗祠被誉为“中国20世纪建筑文化遗产”。虽然现在有些简陋,但仍能感受得到昔日的辉煌。中国建筑公司与中国文化公司在一根柱子上粘的荣誉徽章,闪耀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周馥宗祠前面的接官厅是四合院结构,中间是露天的。红色的瓦块,深红的柱子,接官厅里周馥和周学熙的画像赫然在目。谢老师给我们讲了周学熙小时候的故事,真是又好笑,又引人深思。故事教我们“做人要理智”的道理,但对一些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是不可能讲得通的。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已经习惯把周村叫做周馥村。周馥村的文化遗产宝藏多得数不胜数。周馥家族世世代代,做了许多善举,比如修建万善桥,治理洪水等,他们谨记家规“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优秀的品德延续了6代人,创造了百年家风。谢校长说:“周馥家族每一代至少会出一位名人,他的家族之庞大、学识之广博甚至都可以自办一所大学了。周馥是东至的名人,也是中国历史人物中一颗闪耀的星星!”

离开周馥村庄,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周馥家族的优秀品德、求学精神、处事智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当学习周馥精神,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长大后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给后代做好榜样。

游周馥故里-游记作文550字

周四的上午,老师突然走进教室,告诉我们,今天下午到周馥故里开展研学活动。班上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

盼着盼着,转眼就到了下午,我们背起水杯就踏上了通往周馥故里的路。在这深秋的季节,我们沐浴着阳光、听着鸟儿悦耳的歌声,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快速到达了目的地。我们跟着解说员姐姐来到了第一个景区——伫望亭。伫望亭是周馥的母亲吴太夫人注望周馥上学的亭子,那里包含着一位母亲对儿子满满的爱和深深的期望。站在伫望亭里我仿佛看到了那个送儿远行、盼儿归的慈母身影。后来周馥还赋诗一首,以纪念年少时求学的那段经历,“六年负笈远从师,三节还乡半月期。常忆慈亲含泪别,门前伫望转山时。”

接着,我们来到了海铭汲泉,这是一座雕塑,上面是两个小铜人,一个是学海,一个是学铭。每到炎炎夏日,他们不畏酷暑,总是到这里取水给劳作的父母解渴。他俩的孝心直到现在还被当地的村民津津乐道,也是我学习的楷模。

随后,我们来到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周氏宗祠。柱子还是用水泥做成的,在当时可谓是建筑史上一次材料变革。最后我们来到了接官厅,他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了。是周家“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的家风见证。周馥,字玉山是安徽建德人,他是个认真做事,一定要把事干成功,思想开明的人。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开心的研学活动就这样结束了,可是周氏家风家训带来的震撼,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要更好领悟“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家风的精髓,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