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不速之客-小动物作文350字(共9篇)

不速之客-写物作文350字

“虫子入侵地球啦!”突然,一名同学大喊着,把正在做课前准备的我给吓了一跳。

我赶紧跑过去一看,原来章伊茹的植物上有四条正在跳舞的毛毛虫呢!那黑黑的身体笨拙地向前移动着,虽然它长得很像蚕宝宝,但是还是有点恶心。这时,章伊茹大喊大叫,“我的植物呀!你要活下去呀!不然我的积分就保不住了啦!”我心想:这虫子哪还会管你那么多呢!它们还是一口一口地咬着。这些不速之客是从哪个门进来的?是什么时候进来的?待在这多久了?我心中有许多个疑团无法解开。这时一个身强力壮,身手敏捷的身影闪过来,她是林子酥。她可牛了,只见她手拿纸巾捏住一只虫子。一使劲,虫子的嘴里就挤出来许多荧光绿色的液体,这场景令人毛骨悚然,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突然,上课铃响了,班级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郑老师来了,大家跟郑老师说明情况。郑老师更不怕脏,直接用纸巾全部打扫干净。

我猜,虫子心里一定在说:“我也太无辜了吧!我也没做错事呀!

不速之客-小动物作文350字(共9篇)

不速之客-课堂来客作文300字

今天上午,我、弟弟和妈妈在房间的防蚊网上发现了一只不速之客——蜜蜂。

这只蜜蜂的颜色是棕色的,它在我们家的风房网上停了很久很久。我觉得它应该是受伤了或是累了或是为了外面的暴风雨,在这里休息一下呢。

它长1。5米,宽8毫米,可爱极了。它有六只脚,像吸盘一样紧紧地吸在防蚊网上,它一动也不动,触角上下摆动,腹部在左右摇晃。我在寻找它的“武器——刺”的时候,一直找不到。忽然,我想到了可以用放大镜来看,便去找奶奶要了一把放大镜,仔细观察,但是看了一下,才知道,原来蜜蜂只有在保护家人和抗击敌人的时候才会把刺伸出来。它刺上的毒液是蛋白质和缩氨酸的混合物。虽然蜜蜂的刺里是有毒的,但是它的刺还可以治病,只需要将家里养的蜜蜂蜇到那个关节,就行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妈妈告诉我,蜜蜂飞走了。我跑去窗台发现蜜蜂真的不见了。

这就是伟大又可爱的小蜜蜂。

不速之客-小动物作文350字(共9篇)

天降不速之客-叙事作文350字

今天又是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一天,我们正排着队准备离开教室去上早上第三堂课——音乐课。事情就是从这里发生的。

我们到了音乐教室,因为太闷了,所以老师叫同学们把所有的窗户打开,要是天下有后悔药,我真想回到那时,阻止同学们开窗,这一举动可真是大错特错。

为什么是大错特错呢?莫要着急,听听后面,就知道了。

听!同学们美妙的歌声,把小鸟都招来了。看!它们正像观众一样站在座位——树枝上。就这样祥和的风景当中,一道黑影正悄悄的通过打开的窗户来到了教室。

只见它扇着“手”,发出“嗡——嗡——”的声音。同学们顺着声音一看,顿时吓坏了。

看着他那细长的身子,柔嫩的黄翅膀,黑黄相间的衣服穿在身上,一双黑得发亮的眼睛,体型微比蜜蜂大一些,没错,准时马蜂!

刹那间,激昂的歌声陡然停止了,同学们三五成群抱成一团,害怕得惊叫!

音乐老师也微微慌了慌,从那眼神就可以得知,不过,她很快就淡定了下来,带领我们离开了教室。

呼!真是“天降不速之客”呀,现在想起来还真有些恐慌呢!

不速之客-小动物作文350字(共9篇)

不速之客-小动物作文350字

晚上,我在写作业的时候,发现门外传来猫的声音,我叫上了姐姐一起看。

打开门后,真的有猫声,可是那只猫在哪里,谁也不知道,顿时这只猫跳了下来,把我和姐姐吓死了,原来它就在我们家鞋柜上啊。这只猫,可可爱爱的,棕色的眼睛、肚子很大、棕黑色的毛。但它一直在向我们叫,我们就拿了饼干给它吃,它竟然吃了,还吃得津津有味,连一点饼干碎都不放过,看来是饿了。

这时,妈妈让我和姐姐去倒垃圾。我们去倒垃圾回来后,发现有一名保安拿着箱子准备把小猫带走,我们马上前去帮保安,开始我们是想把它引到箱子里,可是猫不起来,一伸手想抓它,它就叫,后面我们打算把它拖到箱子,还是不行,最后我想用饼干放在箱子里面来引诱猫,果然,猫咪闻到了香味走进了箱子,这时保安马上抱起箱子走进电梯,小猫咪便跟上保安走了。

可爱的小猫真想放在家里好好养,可是妈妈不让。真希望小猫咪可以快点找到自己的主人!

不速之客-班级记事作文350字

“嗡嗡嗡”,正在我们随顾颉刚先生解析学问与怀疑的关系时,一团胖乎乎的黑影一闪而过,伴随着刺耳的“嗡嗡”声,一只张牙舞爪的马蜂突然在班中横冲直撞。其所过之处,无不惊呼一片,众生要么后仰,要么趴下,唯恐避之不及。

见众人拿这“泼蜂”不下,吾班之首——余老提着一口语文书直奔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砸下,面对攻击,这“泼蜂”大概见多识广,迅速闪过。小命虽保,但它还是被打出内伤。识时务者为俊杰,只见这“泼蜂”在众人欢呼中抱头鼠窜开始逃【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亡。

祸不单行,它撞在了窗户上,一阵碰撞后仍无法逃走。正当众人向黄蜂行注目礼时,一本书飞来,虽未砸死那蜂,但窗玻璃竟惊现裂缝。其力道之大,可见此人非等闲之辈。那蜂也是见风使舵能屈能伸的家伙,看见裂缝竟一头钻了进去。未等众人发现是谁飞书,只见寒光一闪,又一书飞去。好巧!竟助蜂一臂之力,它顺利从缝隙逃出生天。“泼蜂”死里逃生,灰溜溜地逃之夭夭。

阳光温暖地洒下,七班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不速之客-叙事作文350字

“大家跟我念,朦胧……”陆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课,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忽然,一只大马蜂打破了这和谐的画面。它来势汹汹,像一架战斗机似的在教室上空盘旋、俯冲、上扬,直接威胁我们的安全。教室里乱成一团,传来一阵阵尖叫声,同学们有的拿起书挡住脸;有的挥动手臂不让马蜂靠近;还有的钻到了桌子底下,;连平时胆大的同学也躲着它,场面一片混乱。

突然,它落到了我的课桌上,我顿时一动不动,怕它来蜇我。就在这时,我的好奇心使我紧盯着它,它的身躯十分瘦小,黑黄相间,它的身体有头部、胸部、腹部、两对翅膀和一对触角组成,屁股上的那根针让人胆战心惊。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书本想把它扣住,可它一转眼就逃之夭夭。

“飞到窗户边了”眼尖的同学大声叫道。只见陆老师抄起书本,一个箭步冲过去,对着它狠狠一扇,大马蜂猝不及防,一下子被扇出了窗外,同学们眼疾手快地关上了窗。一场风波终于结束,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

我家来了个“不速之客”——小乌龟

去年我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小乌龟,我给它起名为“悠悠”,因为我希望它的每一天过得很悠闲。

它的头又短又粗,四肢也是又短又粗,可是尾巴却又细又长,它虽然长着又硬又大的硬壳,可它却十分胆小,不时将头伸出来向四周张望,生怕有“敌人”接近呢!

“悠悠”刚来我家时,我给它食物它都不吃。晚上,它曾试图从玻璃缸里爬出来,可缸太高了,它爬了几次都没成功。又过了几天,它慢慢的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我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看看小乌龟,给它喂食并和它讲讲自已的开心或不开心的事,虽然它听不懂,但我也很愿意它做我的“小听众”,就这样小乌龟陪我度过了一年。

有一天,我突然想把小乌龟放生了,因为我发现它在我们家这么久也不长个,生活得也不快乐。于是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同意了。于是,周末,早早的吃完午饭,我们一家驱车去太湖把小乌龟放生。刚开始“悠悠”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吓得把头缩回了壳里,可车子开到一半的时候,“悠悠”似乎知道自己要重获自由了,高兴得在车子里爬来爬去,我把它放回缸里,它又跑出来,真拿它没办法。

来到太湖,我把“悠悠”放在一块石头上,它转身对我眨了眨那两只黑溜溜的眼睛,像是在对我说:“谢谢你!”。我微笑着看着它爬进太湖里,心里在说:再见了“悠悠”你本该属于这里,希望你以后生活的快乐!

我家的“不速之客”-写物作文300字

星期五晚上,一位“不速之客”打破了原本的平静,它就是壁虎。

这只壁虎全身深灰色,头尖尖的,有点像三角形。瞧!它把腹部紧贴在墙壁上,慢慢地移动着四肢朝上爬。我想:要是不把它赶跑,那我不是每天都要过得提心吊胆了吗?外公自告奋勇:“我来赶走它!”

首先我们把鞋、书包等东西统统放进卧(wò)室,以免它爬进去,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接下来“战争”一触(chù)即发。只见外公拿着扫帚把壁虎赶了下来,狡(jiǎo)猾(huá)的壁虎居然钻进了沙发底下,外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引(yǐn)出来,不料它又快速地爬到了桌子下面。最后,外公以“迅雷不及掩(yǎn)耳之势”用扫帚把壁虎按住,将它“扫地出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要是这只壁虎没有被赶走,它会不会在我睡觉时来咬我呢?嘻嘻!

不速之客-童话作文450字

周一的傍晚,天空已经变暗,天色有些灰,从教学楼里透出的灯光就显得格外明亮,蝉在树丛中轻轻地哼着小曲。忽然,一声尖叫打破了此刻的宁静,吓得我握在手里的笔都掉了下来。

我循声望去,原来这刺耳的声音是我前桌发出来的。只见他惊慌失措,一下子从座位上弹了起来,把手中的书扔得老远,结结巴巴地说:“有……有……虫子!”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桌子上出现了一位“不速之客”——小小的身体,体型比较扁,颜色呈深褐色的,有六条腿,尤其是后腿,很发达,粗壮。胆大的男同学显得镇定多了,拿起铅笔,用笔尖戳一戳“不速之客”的外壳,可怜的它每被刺一下,就会跳一下,那粗壮的后腿用力一蹬,似乎是想要摆脱笔尖的袭击,可是不管怎么挣扎,还是无济于事。“这好像是一只跳蚤!”我的同桌十分肯定地说。“你怎么看出来的?”大家都很好奇。“上次我家狗身上就有跳蚤,被它咬一口可不得了,全身会长满红色的疙瘩。”同桌严肃的表情好像非常确定一般。几个胆小的女生马上躲得老远,生怕跳蚤跳到身上来,男生也默默地拿回了铅笔,停止了“攻击”。

跳蚤敏锐地察觉到警报已经解除,靠着两条强壮的后腿跳跃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逃离了“案发现场”,同学们都来不及反应,它早已不见踪影。现在想起来,我还是会起鸡皮疙瘩,希望我再也不和这位“不速之客”碰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