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家乡的风俗_关于新年的作文200字(通用7则)

腊八火-家乡的风俗作文650字

在我的故乡,有一种特别的民俗,它就是腊八火。

或许许多人都知道腊八粥,但未必人人都听说过腊八火。腊八火,是在腊八节这天点燃的巨大篝火,人们围着篝火,谈笑玩乐,期盼美好的新春新年。

腊八火从中午就开始筹备。一个村子或几个联络在一起,走街串巷,收集燃料,随着人们的脚步走过千家万户,新春的喜庆浓浓地散入了大街小巷。在村里空阔的地方,人们动手用砖头围成一个圆,圆的中央放好木柴,圆上再建好一个塔。约莫下午五点的样子,煤塔搭好了,焚上柏香,点燃木柴,一阵浓浓的烟雾过后,腊八火燃起来了!

腊八火从下午燃到黄昏。日渐西落,明月东升,腊八火愈加燃出了它的风采,在夜幕的衬映下,火光是火红火红的,通透得如夏天里的烈日;那跳动的火苗好似有生命一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其中似乎隐藏着一种别样的?律,将人们的心勾得痒痒的,新的生机在每个人的心田间涌动。

故乡的腊八火属于夜晚,明月当空,火光照亮了大半条街巷。乡亲们都纷纷走出家门,纷纷来到腊八火的周围。无论是大人还是孩童,无论是相识的还是不相识的,都在腊八火旁共庆新春的欢乐。男人们燃放炮竹,女人们分享糖果,火光消除了大家之间的隔阂。有人拿起吉他唱民歌,有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论家长里短,谈论古今兴衰。孩童们围着腊八火游戏玩耍,嬉戏之声不绝于耳,最热闹时,大家围成一圈,手拉着手,载歌载舞,火光映在乡亲们的脸上,大家醉了,被这红彤彤的腊八火映醉了,被这新年钟声里的节日陶醉了。所有人都惬意地享受着这属于自己的狂欢夜,腊八火一直燃到了天明。

我想,故乡走出再远的游子心中也会永远有一团熊熊燃烧的腊八火吧,以及在火光旁围绕着相依相偎守夜长谈的乡亲们。那是家的味道,是灵魂的归处。

家乡的风俗_关于新年的作文200字(通用7则)

家乡的风俗-清明节作文550字

疫情逐渐过去,随着天气慢慢转暖,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也到来了。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每当清明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祭拜先人,除了祭拜的方式大致相同之外,各地也有一些特色习俗,比如:踏青、荡秋千、插柳等。在我们上海,清明时,除了祭扫先人,吃青团也是一项少不了的“传统项目”。

去年的清明节,我是在外婆家过的,到的时候外婆刚好要做青团,我自告奋勇地要求帮忙。外婆准备了三种青团子,绿色是艾草的,黄色是南瓜的,紫色是紫薯的,每种都是我爱吃的,豆沙馅更是我的最爱。我还没做过,所以先观摩,眼睛像雷达一样,全方位盯住外婆的手,只见外婆先把青团子搓成长条,然后摘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小团子,捏扁后装【育儿指南 yuerzhinan.com】入豆沙馅,手指左捏右捏地收了口,稍微搓了几下,一个漂亮的青团就做好了,整个过程干净利索。

我看外婆做起来很轻松,也觉得不难,便对一个青团子“下手了”,一开始还很顺利,可到收口时,怎么也合不起来,馅料总是漏出来,原来是我馅料放多了,外婆手指翻飞,很快帮我给它做了一个“外科手术”,终于把我的“处女作”拯救回来了。在外婆的指导下,我终于掌握了技巧,越做越熟练,没多久,就都做好了。外婆在蒸锅里倒上水,架上蒸架,铺上纱布,把青团一个个排列上去,白色的纱布上交错排列着三色青团,好看极了,嘴还没吃,眼睛已经饱了。蒸了二十来分钟,美味的青团就出炉啦,自己做的青团吃着格外的香甜,我一口气吃了三个,撑得午饭都没吃多少!

在我的记忆中,清明节总是飘着淡淡的清香,那是青团的味道,也是外婆的味道!

家乡的风俗_关于新年的作文200字(通用7则)

家乡的风俗-写事作文500字

过年包饺子,是我们老家的传统习俗,这其中还有个典故,据说在一千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在告老还乡后,发现当地的人们总是冻得双耳溃烂,便命人架起铁锅,将祛寒药材包在面皮中做成耳朵状,起名“娇耳”,很快人们的病便好了起来。后来,包入其他食材,因其味道鲜美便被人们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并改名“饺子”。

包饺子的工序并不复杂,但是需要准备的东西却一点不简单。首先就是饺子皮了,皮要大小适中,厚薄得当,如果皮太厚,饺子的口感会变差,太薄的话又容易破,所以怎么把握这个厚度就是门大学问了。下面就到了馅,这就根据个人口味的不同而各有千秋了,什么青菜猪肉,白菜虾仁等等,反正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前面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下面正式开始包饺子,先拿起一片饺皮,平铺于手心,用筷子夹起一块馅置于其中,馅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了会“胖”,少了不好吃。然后将饺皮两边蘸点水,对折,用力按紧,这样一个小“耳朵”就诞生了。

最后一步吃,将饺子放入锅中,看着它们上下翻腾的不亦乐乎,一股香味蔓延开来,如此美味,怎不叫人垂涎欲滴呢?盛上大碗的饺子,就着酱油或者醋,一口下去,满满的汁水在口中来回荡漾,感觉整个人都被这美味环绕了,即使口味再刁钻的人,也会感叹的说声好吃。

在一家的欢声笑语中,伴着过年的爆竹声,几十个饺子不一会就被一扫而空,这就是我们家乡包饺子的习俗,好玩又热闹。

家乡的风俗_关于新年的作文200字(通用7则)

难忘的中秋节-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桂花散发出缕缕清香,月亮逐渐形成了玉盘,转眼间,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

中秋节早上,我和奶奶兴致勃勃地来到超市,开始选购月饼。你看!月饼各式各样:有五颜六色的水晶月饼,外皮酥脆的五仁馅儿月饼,金黄饱满、皮薄馅儿多的果蔬月饼……我们精挑细选,购买了一大袋月饼,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我多么希望时间过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

盼望着,盼望着,夜幕终于拉开了序幕,一轮金黄的圆月挂在夜空,爷爷、奶奶和我拿出月饼,摆在盘中,这时,奶奶发话了:“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是个美好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嫦娥,咱们今天得吃好好品尝月饼。”说完,我打开了月饼盒,拿出一个大号的月饼,用刀切成四块,叉了一叉,软软的外皮,细腻的口感,令人百吃不厌,我和奶奶、爷爷沉浸在月饼的香甜中。

夜色渐浓,月亮更明亮了,洒下皎洁的月光,如轻纱般温柔,看着天上的月亮,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于是,我拿起手机,拨通电话,电话一边传来了妈妈的问候声、祝福声。那一刻,我竟说不出话来,思念在心头绵延。月光依然那么温柔,耳畔依然是爸妈的温柔的问候和叮嘱,无尽的思念与牵挂。“举杯邀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未归,情已至,我挣脱这份难以相聚的伤感,给爸爸妈妈送去了祝福,并答应他们——我会刻苦学习的。

明月当空,月光流动,夜已深,我枕着皎洁的月光,默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梦里,我们一家人正在赏月、吃月饼……

忆年糕节-家乡的风俗作文650字

我的家乡,有一个特殊的节日,叫做年糕节,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每一年的春节,我就会回家乡参加这个喜庆的节日。

所谓年糕节,自然和年糕有关。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节日呢?听爸爸说,一百多年前,老百姓们常常会饿肚子。有一天,有个聪明人把米饭溶在水里,变成固状的米糊,然后放在锅或石臼里敲打,再在锅里蒸就变成了年糕,既好吃,又很有饱腹感。百姓们学会了这种做法,后来便把这一天定为年糕节了。

去年的年糕节令我印象最深。人们提前好几天就准备好了食材。那天清早,就有许多人开始敲锣打鼓。人们都拿出备好的槌子、石臼,开始打年糕。大家都各司其职,一般安排内行的兑水搅拌好上笼蒸的米粉,这就叫打糕花。有的专门烧火,有的专门司管蒸笼……打年糕时,约五六十岁的老师傅拿着木槌,嘴里喊着:“嗨呦,嗨呦!”一下一下的,多么富有节奏感呐!敲一下,蹲在旁边的老师傅便翻一下年糕。年糕是刚出炉的,翻的人要不怕烫,这样打好的年糕才会又香又糯。我很好奇,怎么老师傅敲着这样一把小木槌就汗流浃背了呢?我也想试试看,哪知道一举起木槌,木槌就“咚”的一下掉在地上,原来它有整整20斤呢!果然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一旁还有人欢呼,舞龙,锣鼓喧天,多么喜庆、热闹。

捶打好的年糕,经过奶奶、婶婶们的巧手,就变成了各种美味,有炸年糕、糖年糕、煎年糕等,在桌上冒着腾腾的热气。一排排长桌,一排排年糕,让你觉得这漫长的等待是值得的。有一些外地来的人也坐下来,敞开肚皮吃,村里人也十分热情,像蒙古族人那样,客人吃的越多就越开心。我坐在位子上,鼻腔里满溢着幸福的味道,夹起最爱的糖煎年糕,一口下去,香甜可口,糯糯的。这美味的年糕还寓意着万事如意年年高,这也是为什么年糕节要在春节后几天举行。

家乡的年糕,家乡的味道。

过年的风俗_过新年作文500字

要过年了,我和我的父母一起去买年货,各种各样的吃的和用的,有的商店和人家都挂上了红灯笼,为这个节日添加了气氛。

买了一些要用的东西后,我们一家便开始大扫除,爸爸让我去整理一下自己的小窝,爸爸就去拖地,妈妈擦门,爷爷奶奶扫地,一会儿,家里仿佛焕然一新,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着新年!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们那里要吃糯米饭,希望来年全家人都能够健健康康。过了一会儿,我们就要包饺子了,我把包饺子的材料都拿了出来,要准备包了我看着妈妈的做法先拿出饺子皮,中间放馅,再在饺子皮周边弄点水,然后包起来。我照这样一个一个地包。

中午我们一家要拿出纸钱和打火机,出去烧纸钱,我们先烧一张,后面就几张几张得,我们边烧边磕头,一边祭拜祖宗,这是我们那里每年都必须要做的,还可以许个愿,希望全家人都能长命百岁。

到了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吃过饭后,一家人一起在门外放烟火,这烟火五颜六色,可好看了,然后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待新年的钟声响起!

到了大年初一开始拜年,我们会到许多长辈家拜年,我们会带很多的礼品去,回来后我也会收获到许多的压岁钱,特别的开心,最开心的是看见长辈见到我们时嘴角的微笑,吃过饭我们许多的小孩会在一起玩,收到的压岁钱我们都会用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一些有用的东西。

新年就是这样的开心,新年快乐!

祭祖-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大年三十,是爷爷最忙碌的一天,因为他要带我们去祭祖。祭祖要买的东西很多,比如水果、纸钱、香烛、爆竹等。爷爷总提前准备好所有东西。

祭祖的路上杂草丛生,爷爷忙着用镰刀把杂草割掉,以保证我们几个走得更顺。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祭祀的物品送到目的地。

终于到了,爷爷又忙着摆放贡品。我们几个小孩儿放下手里的东西,就你追我赶的打闹起来,顽皮的男孩子在坟头上上蹿下跳。爷爷生气了,把我们叫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晚辈对长辈一定要尊敬,活着的人对逝去的人更要敬重。你看你们像什么样子!”被爷爷训了一顿,我们只好乖乖地站在一旁,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教育完我们之后,爷爷就放起了爆竹。等到爆竹放完,确定安全后,爷爷就点燃了香烛插在坟前,又让我们一人拿一叠纸钱烧给太爷爷。爷爷一边烧纸钱一边对着坟头说着请求太爷爷保佑孩子们健康幸福之类的话。我们也学着爷爷的样子请求太爷爷保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身体健康,福如东海之类的话。

后来我才知道,祭祀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礼仪。怪不得爷爷如此看重!如此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