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水浒传》_《水浒传》读书笔记700字
《水浒传》中一群人物都称为好汉,但我觉得他们更像是莽夫、强盗。
像鲁智深,首先鲁智深一时愤怒打死了镇关西背上了一条人命,后来到了五台山当和尚,明明寺中主持对他很好,但他还是饮酒作乐,用禅杖打坏了亭子,敲碎了石兽,打了众僧。我觉得那些僧人并没有错,而鲁智深却义正言辞的打骂那些和尚。后来他到了瓦官寺看不出谁好谁坏欺负了僧人,后来去打那两个强盗却被打了回来,也导致了僧人们自杀。他以好汉的名义去打杀,最终毁了一个瓦官寺。难道杀害了这么多人就称得上是好汉吗?虽然它为人们除了点祸害,但造成的祸害更多。
林冲是一个掌管重兵的教头,却也是好汉。他因得罪了高太尉而被刺配,遇到了柴进,款待林冲时说:“村夫不知高下,教头到此,如何恁的轻意?”我想,林冲又不曾做过什么好事,况且又是武将是朝廷上的官员,为何如此敬仰他,照顾他?后来林冲去梁山泊中途时看到一群村夫在茅屋喝酒,村夫自己不够喝就没给他,林冲就把他们都打跑了,自己把酒喝光了。真是没道理。后来到梁山伯又杀了王伦,尽管王伦虽不是心胸宽广之人,但毕竟不曾作恶,却说杀就杀了连一条活路也不给留。
梁山泊上的好汉也是以打家劫舍为生。他们的理念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论称分金银,成套穿衣裳。却没有想到过要劳作。实现他们的理想只有侵州夺府,抢劫府库钱粮,虽然也分一点给老百姓,但他们自己数千人消耗的钱财,不还是要让农民承担吗?这样只能使官吏更加严酷的搜刮老百姓。虽然是劫富济贫,但劫的、杀的商客中也有好人。这不是枉杀无辜吗?
《水浒传》中的所谓英雄,大多不是良善之辈,虽偶尔做出一些善义之举,但大多功不补罪,逃避王法。这些人无视法律法规,公然跟官府叫板。像这样的好汉,我实在不大佩服他们。
读水浒传心得体会_水浒传读书笔记600字(1)
这个暑假,我读了四大名著里《水浒传》这【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一书,在这本书了,我结识了许多英雄好汉豹子头林冲、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浪里白条张顺、黑旋风李逵、母夜叉孙二娘等,他们各有各的本领,看完书之后让我明白了忠和义。
这本书中的个个人物都有忠,他们忠于朝廷,就像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他们劫富济贫就像我们帮助我们不相识的人一样,他们对于朋友和亲人又是那么尽心尽力,他们为了朋友可以不顾一切,这本书里,几乎个个故事都深深的体现他们对家人对朋友的忠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民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孝敬自己的父母,他们都有着这样的精神,这一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假如我们生活中人人都有这种精神,这样的话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
还有义,他们每一位好汉都有正义感,他们为朋友赴汤蹈火,他们知道自己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在他们每一位英雄好汉当中人人都有正义感,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学习这本书中的正义。
但是最后梁山泊的好汉,有的走,有的死,因为是宋江让梁山泊变成这样的,真让我想不到宋江为了自己的官位,却拿自己梁山泊里的个个英雄好汉的生命做赌注,假如他当初听了李逵说的:“杀上东京,夺了鸟位”。也许下场不会这样,梁山泊也不会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这一切全是宋江为了自己的官位不听从自己好朋友的话,最后的结局才会是这样。
读了这本书,让我有许多想法,做人要有忠、要有义,不能为了自己的好却伤害自己的朋友。
读《水浒传》有感-小学生记叙文700字
“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水浒传作为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以北宋末年宋江的起义为主体,将那抗争史写的令人惊叹。有人将其和《史记》列于同位,清代著名小说理论家金圣叹说过:“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洋洋洒洒120回,忠义无双108将。《水浒传》最成功的就是他的人物塑造,忠义堂上的各位不用说,个个性格鲜明、光彩夺目。足智多谋的吴用,嫉恶如仇的鲁智深,行侠仗义的武松,仗义施财的小旋风,如是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各不相同,各有韵味。
当然不只有这些正面角色,反面角色也不在少数。上到祸国殃民的四大奸臣,中有贪酷暴虐的地方官,下到欺压良善的恶霸。俗话说,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奸臣愚弄皇帝,地方官吏欺压,最后落得官逼民反的状况,反抗者不在少数,108将也是其中个例。但是最终也是失败结果,只因宋江过度信任朝廷,一心只有忠义二字。在朝廷招安后平辽、征方腊,各路好汉死伤惨重,只剩下27人。回来后并没有重赏,有的只是一杯毒酒、一纸调令,腐败的朝廷做法实在让人心寒。
且不说结果如何,全书最重要的主题就是“觉醒”,是压迫的产物。林冲本是朝廷的枪棒教头,是被奸人坑害,大雪之夜在山神庙中觉醒;鲁智深是为地方提辖,为民除害,三拳打死了恶霸郑屠,被逼的出家,又因救了林冲,无可奈何上了梁山;卢俊义更是凄惨,被自家人陷害,落得个造反的罪名。当然,革命意识高的人不在少数,但这种觉醒更能体现当时的社会,更能体现人民的疾苦,能体现政府的腐败,这种觉醒是可贵的。
像《水浒传》这种经典如今再读,又有一又有一番风味。这好汉上梁山有因或无因,成功或失败,都展现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宋江虽然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听信了朝廷,但也是因那个时代的皇权至上,他坚守着自己心中的信仰。梁山好汉是伟大的,他们为了心中的神圣,走上了这条救国之路。
水浒传-小学生读后感700字
这段时间把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重温一遍经典。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英雄好汉又重映入我的眼帘,难以忘却。回想起上一次看书,还是年龄稚嫩之时。
全书主要内容大致是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因受朝廷的陷害,逼上梁山,齐聚梁山泊,又在势力强盛之时,宋江一众选择了被朝廷朝安,同时为朝廷效力,剿灭了方腊,最终遭受奸臣的陷害。作者大抵是想由此来揭露当时奸臣当道,社会风气之腐败罢。
与《三国演义》不同的是,读完三国你顶多能记住“曹操”“诸葛亮”“关羽”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而读完水浒后,或许里面诸多的英雄好汉你都能够记住,像“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玉麒麟”卢俊义、“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等等。当你在多读几遍时,甚至一提及某个人物,眼前便能浮现其模样罢。
整本书当中,我最喜欢的人物非宋江不过了,可以说是梁山好汉中的核心人物。他拥有着诸多绰号,像“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等等。而江湖上的人们能够赋予他这些称呼,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他的仁、义、忠、礼等诸多优秀的品质。
宋江的“仁”是在于梁山泊的成立初期,一旦捕捉到有能力的人才,他都会十分的敬重他,并且以礼对待他,将其当做自己的家人,但是对方如果仍不顺从,宋江便会选择放了他,让他回去。试问这样的主子谁跟了会不情愿呢?
宋江的“义”在于讲义气,守信用。若有谁生前有恩于宋江或者帮助他,宋江都会在对方有难时伸出援手相助。
宋江的“忠”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在后期朝廷派人来招安时,没有丝毫懈怠,并表明了自己的主场是招安。招安后,梁山泊为朝廷征战四方,即使损失了一大半的弟兄也没有丝毫的怨言。在最后又被奸臣算计,被皇帝要求喝下毒酒以表忠心,宋江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服下身亡。一代天魁星就此陨落。
我认为宋江这样的正是我们当今社会所缺少的人才,而能够做到仁、义、礼、忠等方面的更是少之又少。同时疫情当下,我们全国人民应当像梁山泊那样,团结在一起,一齐对抗病毒!
话说《水浒传》_小学生读后感400字
《水浒传》这是一本妇孺皆知的书了,他被中国人民分为四大名著之一。
早在许多年前,我也曾在影视剧中看过《水浒传》剧情的确很精彩,我也陷入了痴迷。
但如今我才知道阅读原著是什么感觉,就像其他书籍一样,影视剧中的剧情和书中的内容是略有差别的。
我所喜欢的书中人物便是主要人物之一:宋公明了。说起他,读过水浒就会想到正义二字,我还会说他仗义。但是他也是个令人琢磨不透的人物。“宋江身居水火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忠义之烈也,真足以服100单八人者之一。”文学家李卓吾曾如此褒扬宋公明,而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认为,《水浒》宋江独恶。对此,我也有自己的看:此人乃忠义之士,绝不会背叛梁山兄弟,这是他的性格,但他过分认同朝廷,觉得所见之恶事只官兵所为,上了梁山后,他只是一心等待朝廷招安,这是他的信仰,只不过最后,信仰盖过了性格而已。
无宋江,不水浒。没有宋江,梁山也不会兴盛太久,最终结果只有一死,有了宋江,才有了后面的故事。水浒传耐看的是人,其后才是故事,不同的人读水浒都有不同的感觉,这便是《水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