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和而深沉的悲怆-读《朝花夕拾》有感700字
坐在靠窗的椅子上,温暖的阳光洒下,照射在手中的那本《朝花夕拾》上。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十篇文章中,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而兼有叙事。鲁迅先生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它们不仅描写生动有趣,还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寿镜吾先生大声朗读古诗文时会“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一位旧学老先生跃然纸上。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阿长睡觉时,伸开双手双脚,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办法翻身,被阿长压得睡不着觉,描写真实,将一位淳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味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鲁迅先生说,他所写的,不是“带露折花”,而是在成年后怀想往事,是“朝花夕拾”。
有人曾说,《朝花夕拾》并不是鲁迅先生写给读者看的,更多的是为了纪念自己那逝去的时光、那不得不告别的童年。所以我在看时,更多的会去回味着自己的童年。
记忆的相册里,那是个金风送爽的秋天,我去奶奶家玩。隔着老远就看见了几棵苹果树,那香味,啧啧,十里开外都能闻到,真想尝尝。可惜妈妈似乎知道了我的想法,不允许我爬树。于是,下午睡觉时,我悄悄的溜到果树前,准备爬树。“蹭蹭蹭——”因为经常比赛爬树。所以我三两下就上了树,伸出手摘了一个苹果,在衣服上胡乱蹭两下就吃了,接着,树上的苹果被我“洗劫一空”。“你在干什么?”妈妈的声音传来。坏了,妈妈发现了!我急忙下了树,衣服还被挂烂了。接着,就挨了一顿训。回想起来,还是很快乐,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也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
正如现代作家说的那样:“鲁迅的一卷《朝花夕拾》,真是古今少有的书,翻开来看时觉得惊喜,因为得未曾有,及至看完了,又不禁怅然,可惜这太少了。”
抒情的柔和与深沉的悲怆,构成《朝花夕拾》这一回忆性散文的精髓,似乎也概括了鲁迅不平凡的一生……
读《朝花夕拾》有感-记叙文700字
《朝花夕拾》是鲁讯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10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记下一段段往事让人回味,描绘的一幕幕镜头、一个个人物深入人心。走进这些饱含真情的文字,我流连其中,感触多多。
我从《朝花夕结》中读到了作者那颗纯真的童心。在《狗·猫·鼠》中,他因猫将自己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吃掉而“怀恨”在心;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他充满想象大地去观着花草昆虫;在《五猖会》中,他热烈地期盼着迎神赛会的到来;在《阿长与
我喜欢文集中那些描写童年快乐生活的文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百草园的那段日子里,鲁迅是快乐、天真天邪的,他整日和花草为伴,与鸟虫为伍:吃桑椹,听蝉鸣,看叫天子飞向云霄,听油蛉唱歌,蟋蟀弹奏,寻找人形何首鸟,摘覆盆子,雪后用竹筛捕鸟……那是一种怎样的诗意生活啊,真令人神往!即便在枯燥的三味书屋,他也可以在课余折蜡梅花,到树上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甚至可以在课上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游戏……这一切,实在是太有趣了。
《朝花夕拾》中的许多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愚味朴实善良的长妈妈,还是性格倔强、不满黑暗社会追求命却命运悲惨的范爱农;无论是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的寿镜吾老师,还是不修边幅却能平等待人、关爱弱国学子的藤野先生;无论是表【www.yuerzhinan.com】面善良专做坏事的衍太太,还是那些瞧不起并污辱弱国学生的所谓医专“同学”,无一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难以忘怀。透过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不难从中感受到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
在《朝花夕拾》这部文集中,我读到回忆和赞美,还读到了揭露和批判。比如《二十四孝图》文中,作者通过分析《卧冰求鲤》、《哭竹生笋》、《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我觉得,《朝花夕拾》不仅体现了鲁迅散文的思想性,也体现了一种斗争性,与鲁讯中那种批判精神是相通的。
《朝花夕拾》真是越读越有味!
记忆在文字中苏醒 -读《朝花夕拾》有感700字
这个暑假,我捧起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读罢全书,深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有魅力,而且可以让儿时的记忆苏醒。
单看标题,其结构就很耐人寻味:“从……到……” 这种结构不仅其他作家用得少,在本书中是唯一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童年时代活动的两个地方,一个是百草园,一个是三味书屋。这两个地方,不仅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地方,更是他精神慰藉的地方,同样也是触动我心灵的地方。
百草园是鲁迅童年的乐园。那段写百草园的文字让我儿时的记忆慢慢苏醒:奶奶的菜畦是“碧绿的”;爷爷的油菜是“金黄的”,飞舞的蜜蜂是“肥胖的”;还有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手拿细竹竿仰面站在门前的那棵桑树下敲打桑葚是“紫红的”……读着读着,仿佛穿梭在过去和现在,穿梭在文字和现实间。恍惚着,陶醉着,似乎与文字融为一体。奶奶年纪大了,几乎再也不给我讲故事了;额头略有皱纹的爸爸,对我的要求也高了;那个摘桑葚少年的身影也渐渐稀少了,六年的小学毕业了,即将跨入中学的门槛。
作者来到三味书屋求学,虽然少了百草园中的自由和烂漫,但在“后园”里偷得的乐趣依然不减。教书先生严苛,学习枯燥,但枯燥中也不乏快乐,严肃中也不乏欢笑,敬畏中也不乏感激。而我在小学上了六年,在校园里又何尝没有类似于“后园”偷得的乐趣呢?“折腊梅花”、“寻蝉壳”、“喂蚂蚁”和“逗蚯蚓”,这些都发生在校园里,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大家“静悄悄”的玩,随时都会被老师“大叫”起来。鲁迅在三味书屋偷得的乐趣比我们在学校偷得的乐趣要少得多。
《朝花夕拾》中除了对童年的回忆,还充满了对当时封建社会的讽刺。鲁迅从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光明的力量,以抵御黑暗。与其说鲁迅的精神不死,不如说他的精神正在大众心里发芽滋长。
读着《朝花夕拾》中的文字,我放佛穿越了时空,仿佛生活中遇到的人,发生的事,在某个文字角落里是有前兆的,有呼吸的,有回响的。
读《朝花夕拾》有感 鲁迅作品读后感600字
细细品读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文字,别有一番滋味儿。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早上的花到晚上来捡。即使现在不能带露折花,也期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这是鲁迅取名为“朝花夕拾”的用意。朝花永不凋谢,那童年、少年、青年的点点滴滴时而温暖,时而苦涩,常蛊惑他时时回顾。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是离我最近的文学家了,对于他的人生经历我非常好奇。为什么要留学日本学医,为什么弃医从文,以及创作这本散文集的坎坷背景,这些问题我都从书里找到了答案。父亲的死让他深感庸医的无能。治病救人,破除封建迷信,避免再发生父亲这样的悲剧,是他学医的初衷。然而在日本的几年,他无比强烈地意识到中国的孱弱。“物以希为贵”、“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更让他绝望的是国民的麻木,“花下标志的清国留学生”“那些闲看枪毙犯人喝彩的看客们”。终于,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文,比起医治国民身体更重要的是医治国民的灵魂。
即使《朝花夕拾》是为回顾童年的美好,是鲁迅少有的温暖安慰,也依旧给予对封建习俗和封建思想文化尖锐的鲁迅式讽刺和批判。可以说鲁迅的人生轨迹和当时的社会息息相关,应该说每个人都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我已经告别了多彩的童年生活,步入了青年时期。我已经是小大人了,不能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随波逐流,也应该好好学习,多了解社会的发展,找到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又是一个下午,手捧《朝花夕拾》,坐在窗边,这个下午只属于《朝花夕拾》和我。
小道路,大变化_时代变迁的作文900字
“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每当我哼着这首曲子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姜堰道路的变迁。
过去的路——泥泞小道
听奶奶说,过去姜堰的路基本都是泥土小路,行人走在上面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冬天,天晴的时候,只要大风一吹,路上的枯枝败叶,夹杂着滚滚尘土,向路上的行人迎面袭来,谁要是敢张一下嘴,保管满嘴是沙子。下雨天更是遭罪,泥土变得异常松软,一旦有汽车经过,即使你左躲右闪,也免不了“落汤鸡”的命运,身上全是泥浆。自行车一路走下来,浑身上下成了“泥巴车”,车轮被泥巴糊得连花纹都看不见了,车篮上也溅满了泥星子,骑车的人好像穿着“泥彩服”。谁要是不小心摔上一跤,整个人会变成一个“泥猴子”。有些心疼新车的,在泥地上舍不得骑,就不是车载人,而是人扛车了。一到夜晚,路上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育儿指南 www.yuerzhinan.com】指,走夜路的人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赶路,稍不注意甚至会滑到路边的渠道里。
后来的路——水泥大路
妈妈告诉我,在她上了中学后,泥泞的小路摇身一变,变成了水泥路面。大伙儿可开心了,骑着小自行车在水泥路上自由自在地玩耍,下雨天再也不用担心变成泥人了,晴天再也不怕飞扬的尘土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自行车渐渐少了,电瓶车、摩托车、汽车越来越多,新的苦恼又出现了:不宽的两车道被各式各样的车子和路边摆摊设点的商贩弄得拥挤不堪,此起彼伏的汽车鸣笛声和人们避让时慌乱的脚步声混合成一首首刺耳的噪音交响曲,让人厌烦。
现在的路——康庄大道
我觉得,现在姜堰的路越来越有范啦!有一次,爸爸送我去东方不夜城,我看见一群工人在人民路上轰隆隆地开着大车子,前面还有个巨大的碾子,然后铺上一层黑色、难闻的东西。我好奇地问爸爸:“爸爸,那些人在路上干什么呢?”爸爸笑眯眯地说:“人民路在从四车道改成六车道呢,这些工人是在铺沥青,咱们姜堰以后再也不会堵车了!”
果然没有多久,新铺的马路通车了。大路四通八达,我坐在车上,就像坐在家里的椅子上一样,一点也没有那种要把五脏六腑颠出来的感觉了。马路边的绿化带上栽上了许多花草,有五彩缤纷的菊花,粉红的五角星花,高大的樟树,让我们感觉是在景观带中游览。
夜晚,华灯初上,灯光映照下的人民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宛如一条条五彩斑斓的巨龙伸向远方。路旁的一幢幢高楼灯火辉煌,流光溢彩,成了姜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我们恍若走在上海、南京的大街上。
驻足在宽阔的马路边上,看着车流如同潮水般滚滚向前,我想,小姜堰,大幸福,姜堰的路越来越宽敞,我们姜堰人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时代作文500字时代的变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柜子里找出妈妈的相册,打开一看,里面的照片都是黑白的,而现在是彩色的,这足以证明我国发生了多么大的历史变迁啊!
我出于好奇,又去问了爸爸小时候的事情。爸爸告诉我,他们那时候家里穷,很少买肉吃,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买上一块肉。每天早上5点就要起床,还要放牛放羊。上学都是走蜿蜒曲折的山路,有好几公里的路程。条件好的家庭才有拍照的机会,所以妈妈拍的这些照片很珍贵,才保存至今。听到这里,我摸着手里照片,暗暗下定决心要和妈妈一起爱护这些照片。
我又去问爷爷,爷爷乐呵呵地说他小时候都没拍过照。那时候家里穷,吃不饱,还吃过树皮呢。我听了目瞪口呆。
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菜市场、超市星罗棋布、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蔬菜、水果、食物数不胜数。人们不再局限于吃得饱,对营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均衡,又要健康。各种衣服应有尽有,多式多样,五花八门。颜色也比以前更加鲜艳,五彩缤纷。现在的照片不仅是彩色的,还可以进行美颜、逗拍等各种设计。
从黑白照到我们今天手中的彩色照片,我看到了我国六十多年的变化。
中国以前贫穷落后,如今人们的生活奔向小康;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如今是富强的大国;中国以前被践踏,如今成功地举办奥运会并成功发射了“神五”、“神六”、“神七”,一展我国雄威。
我想,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一定会走向万象更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