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后感700字
初看《边城》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十分文质彬彬好似山间清晨的空气般清新,细看全文,渐渐体会到其深意!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湘西山区的一个偏远小小山城--茶铜,离城不远处有一个渡口,供人来往,摆渡人是一个70岁左右的老船夫和老船夫的外孙女,这个外孙女名叫翠翠。翠翠的父母,在她出生后相继离世。翠翠从小便由老船夫拉扯长大。
17年后,翠翠长大成人,有一位叫顺顺的船总,他有两个英俊的儿子。,一位叫天保,一位叫傩送。他们同时爱上了翠翠,但由于翠翠心中喜欢傩送,天保的提亲也就不了了之了。
由于提亲不成,天保心中郁闷,不慎落水淹死了。顺顺一家,便把天保的死归结于翠翠一家。
老二傩送受到哥哥死去的阴影,最终离家,翠翠的爷爷最终也去世了,只剩翠翠自己和渡船在等着傩送。
关于《边城》这部小说,我认为他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翠翠与傩送的爱情的凄美小说。更是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的真实写照。沈从文的《边城》,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纯美的湘西景色。文中这个艺术化的美丽世界,正是作者沈从文的思想投影。记载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要拥有爱与美的思想。
本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翠翠美丽漂亮,勤劳朴实,让天保与傩送一见钟情。天保老实憨厚。傩送清秀细心。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和爱的讴歌。作者描写的湘西风光美丽,淳朴,自然,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平等相待。这本书写两兄弟对同一女子的追求的反应,表达了当时人们的淳朴善良。在爱情的主线下,他同时还是一部乡土小说。他反映了湘西地区人民的朴素的民风。
这本书是理想化了的现实,但也真实地描写出了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的爱。所表现的是现实世界与内心理想世界产生的矛盾冲突。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人土风情,借船家少女的爱情悲剧,凸显了人性的美好,善良与心灵的澄澈透净,从文先生的文笔清新,不以华丽的词藻雕琢,使人感觉像山间清爽的风一般。沈从文先生从乡下来到繁华的城市,亲眼目录和经历了大城市的庸俗与腐朽。体会了城市人和人之间的冷漠。不禁想到了乡间的温暖与温情。
《边城》-记叙文550字
从前,在湘西边境有一个名叫“茶峒”的小山城中,住着一位老人,一个名叫翠翠的女孩和一只黄狗。他们住在一条溪边的白塔下,以渡船相依为命。
日子十分平静。转眼间,端午节到了,翠翠与祖父到城中看热闹,后来走散。就在这时,她遇见船总顺顺家的二儿子傩送。翠翠与傩送拌了嘴,但最后,傩送还是让人把翠翠送回了家。傩送也因为这次偶遇喜欢上翠翠。
两年过去了,中秋节到来,翠翠与祖父再次到城中看热闹,认识了傩送的哥哥天保。天保喜欢上翠翠,扬言要到山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
这个消息被傩送知道,兄弟俩决定用公平的方式——共同到山崖上【育儿指南 www.yuerzhinan.com】唱歌,看谁能把翠翠唱动心,翠翠就归谁。
但头一天晚上,他们到山崖上,傩送开口一唱,大哥天保就怎么也不肯唱了。他自知比不过弟弟,就准备第二天跟着船只出去做生意。
但是,山崖的歌声,飘进了翠翠的梦中,也让老船夫以为是天保所唱,于是进城给天保道喜,没料到,天保道出了真相。
没过几日,坏消息传来——自知比不过弟弟的天保跟船出去,却被淹死!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家都以为天保是祖父害死的,于是,傩送也一大早离开了县城。
这下,翠翠与祖父又过上平常生活,却各怀心事。顺顺家与祖父的关系也因为天保的死不断僵化。一个月之后,傩送回来,祖父与傩送聊了几句就不欢而散,回来后祖父就病倒了。
几月之后,祖父病好些,但正好那天下了一晚暴雨,溪水猛涨,小船飘走,屋后的白塔倒塌,祖也就这么离开人世,只留下翠翠一个在溪边默默地等待……
边城-读后感800字
等待与追寻——梦回边城
一滴晶莹的雨珠落在湘西茶峒的青瓦上,顺着屋檐缓缓滑下,也拉开了一段古老尘封的往事。
茶峒小城,群山黛青,绿水盈盈,湘西独特的风日孕育着淳朴的民风。渡口青石板上坐着一个皮肤黑黑的,眸子清亮的女孩,还有一只黄狗,女孩静静看着翠绿的江面上漂荡的小船和撑着船的爷爷。于是,一座小山城、一条小舟、一个女孩、一只黄狗,构成了茶峒小镇独特的风景,也是我心中永恒的边城。
边城是美好的,它是我们不断寻找着的藏在心底的那一丝静谧,是一汩清泉浸润我们的心灵。“民风古朴,乡间遗千年之旧俗;景化山城,地方煜民族之灵光。”边城里的人们永远那么率真,淳朴,友善。翠翠和爷爷相依为命、彼此关怀,爷爷对翠翠深沉的爱源于厚重的血脉情深,似海深与远;翠翠对爷爷依赖关心,却也带着些许少女的淘气,似溪流细与暖,虽只有祖孙二人,却构成了一个温暖的家。邻里之间和谐共处、友爱互助,乡民们把道义看的重于生命,船总顺顺不以财富自居,为人明事理,正直和善,他慷慨又能济人之急;杨马兵重义轻利,为人热心,他在爷爷去世后去陪伴翠翠,并接下了渡船的工作。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真挚、含蓄深沉的爱情让人动容,傩送竹雀般动听的歌进入翠翠的梦中,带着她飞到悬崖半腰,摘了一把虎尾草。翠翠的爱情美丽而伤感,淡远而纯情,如水清澈甘醇,在山高水阔的茶峒小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是,一夜风雨,吹走的渡船,吹走了爷爷,吹倒了白塔,吹走翠翠天真美好的希望……当翠翠真正明白这一切时,哭了一个晚上。远处,青山如黛,绿水如烟,渡船旁青石板上的少女不再天真烂漫,多了一丝成熟。到了冬天,圮坍的白塔重新修好了,翠翠依旧守着渡船,等待着,等待着那个在夜里唱歌的傩送。翠翠在风雨里失去了许多,但风雨过后,人还要继续活下去。是啊,人生总要经历风雨,雨后仰望天空,即便没有彩虹,也是晴空。木槿昔年,浮生未歇!
《边城》,带有田园牧歌情调,是对“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向往与赞美。无论何时,只要翻开这本书,它总能温抚浮躁的心灵,开一剂柔和的良药。
雨淡成风,那份恬淡就像轻轻走过的岁月,不染风尘。湘西秀丽的山水,茶峒人柔软明净的歌声,淳朴厚重的民风,以及一股淡淡的花草香,入梦来……
《边城》读书笔记_六年级读书笔记750字
作为一个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女子,我特别向往田园牧歌般的乡村生活。最近拜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大师笔下那个小小的边城水乡让我迷恋不已。
《边城》讲述了湘西小镇上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小说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胧但没有结局的爱情,可是爱情不是这本小说的全部。大师用他清淡的笔调娓娓讲述了湘西小镇上纯朴的风土人情,,原始单纯的生活,以及那如诗如画的景致。
湘西的生活是清苦而艰辛的。大师却让我明白,一个人对一片土地的热爱,是懂得它的残酷以后去心疼那背后醉人的风光。读完全文,我就开始向往那个远在湘西边境的小镇。木制的吊脚楼,摇曳的红灯笼,潮湿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还有那升起在旧村庄上的青炊烟。这一切,构成一幅年代久远的画,在我的想象里千遍万遍地被描摹。在那片游离世外的土地上,时间仿佛是静止的。女主人公翠翠像湘水一样温婉清澈,歌声悠扬清亮,老爷爷慈祥又宽厚,船夫们浪漫又豪爽,就连生活的无奈,在这个地方,都带着诗意的色彩,美好地令人不忍亵渎。大师用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湘西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和忧伤,却也让我们产生对生命的悲悯,对美好人性的信仰
我最向往《边城》里那些淳朴善良的乡亲们。翠翠和祖父去看龙舟比赛,当地的龙头大哥顺顺送他们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们过河不收渡船钱。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围的乡亲都来帮忙。他们虽然生活很清苦,却能够互相帮助,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那个偏僻的小镇。相比之下,我们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人与人之间人情淡漠,有时候,甚至邻居之间都互不相识。这不得不让人遗憾。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的城市也能变得温暖和谐。每一个人都有宁静的理想,人与人之间没有私心,爱护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彼此互帮互助,共同建造一个家一样的世界。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像《边城》中的人一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去生活。
梦中的边城-写景作文700字
这里是中国最小的城市,这里有最短的街道,有最少的人口,这里也有最美的风景,有最淳朴的人民,这里是我梦中的边城,是我最爱的地方——故乡,阿尔山。
笔尖触纸,思绪便莫名地涌动。阿尔山这里有着我太多的记忆,发生过太多的故事。停笔,向窗外望去,蓝天、白云,毛茸茸的绿毯上勾勒着几朵小花,向阳绽放。愉悦不禁溢满我的胸膛。
我爱这个地方,因为她的与众不同,她不同于其他大城市,灯红酒绿,充斥着喧嚣的味道,终日不见阳光。这里,每天都会有云朵悠悠地飘在空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这里有落日余晖,有朝阳的第一缕霞光。虽不繁华,却依旧情味萦绕。这里是梦中的边城,静静地展示着自己迷人的一角。
我爱这个地方,因为她的物产丰富。稠李子、山丁子、山里红……许多很多人见也没见过,听也没听过的野果,散发着自然特有的幽香。喜欢它们小巧的样子,却蕴藏着无穷的美味。春种秋收,这里也有最新鲜【http://www.yuerzhinan.com】的蔬菜。不施化肥,不洒农药,老天似乎很眷顾这个地方,土豆胖乎乎的,卜留克圆溜溜,就是豆角、辣椒也是青翠欲滴。这里是梦中的边城,碧绿的叶间,缀满红红的珠串,阳光穿过这种晶莹剔透,谁能抗拒这芬芳的诱惑?
我爱这个地方,因为她的冬雪纷飞。请闭上眼:雪花懒散的随意落下,没有风吹,只是自由的飘落到她喜欢的地方,阳光会偷偷地让它们烁着光芒。那瑰丽的六角花瓣,烟一样轻,玉一样润。这里是梦中的边城,寒冷的冬日也会让人心中一暖。
我爱这个地方,因为这里的自然风光。这里有火山喷发的遗迹,这里有四季长流的不冻河,这里有白雪映衬下的杜鹃花。有天池山静谧的柔态美,有玫瑰峰挺拔的阳刚美,这里有……这里是梦中的边城,飘逸着灵动的美。
我爱阿尔山,因为这里是我梦中的边城,因为只有这里才有我挚爱的一切一切,我愿化作一缕青烟,萦绕在山间;我愿化作一朵云飘荡在林间;我愿化作一只小鹿,跳跃在泉边,我愿化作一棵青松,守候我梦中的边城。
平静而美好的边城-读《边城》有感700字
“那个人也许永远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这是这本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以二三十年代的恬静生活为背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意境优美,诗一般的韵味。
平静的生活,让平凡的人生更美丽
文中看似讲述翠翠的故事,但实则全文在讲述一个平凡而美丽的人生。边城虽小,却和谐美好,是安静的美。翠翠与她的祖父也世代划船为生,从不收任何东西,带着一份善心过着平静的生活,没有热烈而紧张的爱情,仿佛这只不过是宁静的山歌中的伴奏,只是诗意的吟唱。生活中,我们不也正缺少这种平静吗?少一些攀比,少一些焦躁,除去多余的杂念,平静的生活不是更能体现人生的美吗?
等待的希望,等待的人生
在边城平静的生活中,亲人的离去,不过是落泪的一天;他人的离开,不过是孤独的等待。看似一切都在孤独破碎的忧伤中,但也许这是最后等待中想象的美好。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既是等待的希望,又是等待中的人生。一切都笼罩在朴实的边城中,把她灵魂轻轻摇晃在山歌中。。。也许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边城吧,都感受过失去的痛苦,也有着那个期盼的“明天”,它或许是不久关乎前途的考试,它或许是心仪已久的礼物,也或许是期盼已久的旅行。生活中,有了等待,也就有了希望。
在坚守中体会永恒的美好
漫长而平凡的人生中,总有一些人,用坚守让我们看到了永恒的美。
白节山的灯塔,是五代人百年的坚守。他们熬过了无边无际的孤独,用三位亲人的生命,坚守着小岛,依然亮着的是那座永恒的灯塔;边疆的值守战士们,更是用青春和生命为我们坚守着国土,那漫长的黑夜,是多少父母和爱人的等待啊;灾难面前,总有一些身影坚守在第一线,他们是绿色的光,白色的光更是红色的光,给我们的等待带来希望,更是永恒的力量。
让我们在《边城》中重温世界永恒的生命力和美好,学会平静的生活,体会等待,更能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平凡中去感悟人生,体会永恒的美好。
读《边城》有感-六年级记叙文800字
在学习完书本上的边城节选后,我对情窦初开,天真纯洁的翠翠产生了兴趣,好奇她最后是否和自己喜欢的傩送在一起。终于到了暑假,我急忙买来了这本书,准备欣赏一下发生在这美丽的边城的美好爱情,可是故事却出乎了我的意料。
主人公翠翠是一个柔美纯朴的少女,与二佬傩送第一次的见面两人便已一见钟情。情窦初开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不对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亲的爷爷。日子如翠翠家门前的溪水一样静静地向前流淌着,少女的羞涩使翠翠在面对二老时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时,大佬天宝也爱上了翠翠并请人做媒。翠翠惶恐之中从未向任何人表明她的心思,但她已经有了自己内心的选择。在天宝和傩送互相表明态度后,天宝溺死与湍急的漩涡之中;傩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决心由于大哥的死也变得不再坚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对,他毅然离家闯天下,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来恬静的茶峒。孤独的翠翠再没有听到在梦里将她拖起的悠扬的歌声,她对此还一点都不知情。只有这一切都已发生,陪伴她的杨马兵向她说明后,她才如梦初醒“哭了一个夜晚”。
白塔终于修建好了,这也是城里每位人的功劳。“二老也许明天就会回来”结局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作者给我们留下了悬念。翠翠也许只能默默的等待,这也许是痛苦的。但是每天夜里,她少女的思念随着二老一起,这也不很快乐吗?
这是一个牵动人心的故事。在我看来,这虽是一场还未曾开始就已经宣布结束的爱情,但从翠翠对爱情的态度来看,翠翠的悲剧正是她自己造成的。正是因为她不明确地爱情态度,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如果翠翠能果断明了地表达出她自己的选择,也许就不会造成最后悲剧的发生。我想,除了欣赏文章中主人公们的淳朴善良以外,我们也应该以他们作为教训。无论什么事情,机会是由自己把握的,消极的等待只会让自己陷入自己遗憾或悲剧。
但生活并不会因为我们而停止不前,在经历过青春这个“美丽的忧伤”后,生活还要继续向前。
虽然故事的发展与我一开始的想象不同,但它让我从中领悟到许多。
《边城》读书笔记_六年级读书笔记600字
读了《边城》,不知是喜还是悲。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若加个结尾,又似乎是狗尾续貂,毫无意义。
人生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俨然成了悲剧,这大概是带了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翠翠一出生便是悲剧,她是畸形恋情的产物。不久,翠翠的父母便相继死去,这成了翠翠人生悲剧的基础。悲剧之所以成为悲剧,不是悲剧的产生,而是悲剧的永恒。翠翠平安地度过了人生开端的十几年,然而一连串的人和事触动了翠翠敏感的心,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的心。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三角恋结成一个结捆住了翠翠。但这个结实际上又拉住了翠翠,前面就是悬崖,让她在甜蜜和矛盾中享受人生最大的快乐。不久,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边折断了,翠翠的命运已无法稳定。她像坠入深渊,天保遇险丧命,外祖父的离世,傩送的出走,点动成线,悲剧似乎具有了延续性。沈从文先生也许心里也不好受,给了故事一个幻想。虽然是这样,悲剧的惯性仍然冲击着我的心,使我不得不猜想着傩送再也没有回来。然而看惯喜剧的我又不忍而想着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让人同时产生两种情感,这大概就是《边城》的魅力。
我喜欢《边城》,但我更喜欢书中的边陲小城。人若是能在一个淳朴的世界里生活,何尝不是一件乐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也飞速发展,边陲小城无法容纳那样淳朴的民风,再也无法成为边城了。我无法再接受一个只在空间上是边陲小城的地方,只能躲进象牙塔里,躲进《边城》,享受人生难得的安静。可是为了生存,我又无法逃避现实中的世界,我只想认同在某一空间某一时间,有一个边城,能容纳人的多余情感。只有在书中,只有在心中。
读《边城》,让我放弃一切复杂的人际关系、一切繁杂的考虑推理,享受那份独特的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