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恩来的故事》有感-记叙文650字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我就喜欢读书,每次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我都觉得无比的快乐。
今年暑假我读了很多书,例如《复仇的雪狼》、《小卖部门前的七只猫》、《绿野仙踪》等,其中《周恩来的故事》最让我爱不释手。这本书从史实出发,截取周总理光辉一生的部分片段,通过小故事的形式,运用生动流畅的笔触,讲述了周总理艰苦奋斗,爱党爱人民的一生。
周总理的童年充满着艰辛。由于周总理最小的叔父没有孩子,周总理便被过继给了叔父,叔父病逝后便跟着叔母生活。但不幸的是叔母很快也去世了,才十岁的他就开始承担起一家之主的重担,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打理家事。
在长征路上,身为总理,他心系革命,时刻关爱战士们。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战士们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做干粮。这样走了很多天,草原仍然无边无际。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军马也杀掉吃了。战士们只好烧皮带吃,甚至把随身带的纸张咽下去充饥,红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周总理命令把自己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给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么呢?”警卫员急了。周总理两只大眼睛放出了严峻的光芒,清瘦的脸上肌肉抖动着,“有同志们活着,就有我。只要多留一个战士的生命,就给革命事业增加一份力量,拿出来分掉!”这掺上一点青稞面的热水,分到战士们的手中。
改革开放后,他又前往全国各地视察,即使他身体不好,可依旧日夜奔波于各处。他生活检朴,担任总理的26年间一共只穿了3双鞋,衣服更是补了又补。他心系人民,总想法设法帮助人民解决问题。一九七六年七月,我们伟大的周总理就在与世长辞前,他对医生说:“我没事,去照顾其他病人吧!”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心里惦记的还是别人啊。
虽然周总理已经与我们永远永别了,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为了社会,更为了国家,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先辈们为我们创下的幸福生活。
我心中的周恩来-人物作文550字
“只有忠于事情,才能忠于真理。”这就是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名言。
周恩来总理生于1898年,字:翔宇,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周恩来在少年的时候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亲眼目睹过洋人欺负我们中国人,当时,警察还批评中国人。他看到这现实而又残酷的场景后,便发誓要努力学习,让洋人再也不敢侵犯中国。
在最近,我们【www.yuerzhinan.com】在看《海棠依旧》这部电视剧。让我更加了解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总理他住在西花厅,门口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树,每到开花的季节,花瓣随风飘落,门口的地上铺满海棠花。整个地板洁白无暇。
周恩来总理对自己很严谨苛刻,而对待身边的人却很温和、大方。记得又一次周恩来总理的秘书趁他出差,把房子简单的装修了一遍,总理回来后把他的秘书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还有一次中国人和泰国人谈合作时泰国总理把自己的儿女送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的文化。周恩来不仅不讨厌他们,还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要什么送什么,并把他们抚养成人。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把自己的一辈子都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国家,在他年迈时因生病做了5次手术,每次手术完他都没休息,总是病床在哪办公室就在哪里,直到生命结束。每次一想这些我的双眼都是湿润的。
周恩来总理为国为民的精神让我敬佩,也让我明白了我们做人就要像周恩来总理一样乐于助人,勤奋学习,奉公办事,为国贡献……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_读后感600字
“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声铿锵有力的呐喊,让我们认识了从小立大志的一代伟人周恩来。当我读完《少年周恩来》后,我十分敬佩少年时代的周恩来,他让我们明白了:挫折是成功之父。
他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生父周贻能长期在外省做小职员而且经常失业,所以全家的生活很艰难;周恩来还有三个母亲:生母万冬儿、养母陈氏、乳母蒋氏,她们用不同的方式教育了周恩来。周恩来出生的第二天,他的父母给他取了个乳名,叫“大鸾”。传说中,“鸾”是一种与凤凰齐名的神鸟。
好景不长,1907年,1908年,周恩来的生母和养母就相继去世了,年仅10岁的周恩来不得不带着两个弟弟,为这个家庭撑起一片天。读到这里,我开始为周恩来难过起来,我们10岁时正在学校里开心地读书、玩耍,而年少的周恩来竟然已经挑起了家庭重担!这让我不得不佩服他。
挑起家庭重担谈何容易!周恩来一次次忍痛割爱,卖掉了贵重的物品,得到的钱连塞牙缝都不够。看着家里屈指可数的物品和饿得直哭的弟弟们,他更是心如刀绞,可是急有什么用?他仍然很坚强,不停地想办法:向别人借、自己种粮食……就这样,他硬是用独立好强的信念熬过了这段最艰难的日子。而与此同时,他也练出了沉着稳健的性格,让他勇敢地面对人生,面对挫折丝毫不软弱。不敢想象,在这么艰苦的日子里,周恩来居然能够熬过来!这件事竟然让他变得更坚强了。
看看我们,出生在和平时代,还这么地浪费,让父母操心,不好好上学,面对着幼年的周恩来,我们怎么也比不上啊!遇到一点挫折就哭个不停,遇到事情就傻眼了,根本谈不上能挑起家庭重担!周恩来呢?他和我们一点也不一样,对比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人都是在挫折中长大的”这句话一点都没说错!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骨朵是不是应该感受一下温室外的风霜雨雪呢?
《周恩来的故事》-读后感650字
读了《周恩来的故事》这本书,我了解到许多有趣的故事,如:教警卫员当排长、十个鸡蛋……。此外,还有一些周恩来的名言,如:青年人没有不栽几个跟头的,没有不碰几个钉子的。碰了钉子以后,不要气馁。也有一些精彩的片段,如:人群安静下来。忽然,一声令下:“开始!”两百个车轮转起来,“嗡嗡嗡”,就像个巨大的乐队在演奏,一条条细长光洁的线儿连绵不断地纺出来,线穗子越来越粗,像是一个个成熟的白萝卜结在每架纺车上。这是多么神奇的场面啊!
我认为这本书精彩的地方在于,通过记述周恩来的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恩来总理的成长历程,还可以了解周恩来总理生活中、工作中的那些不平凡的“小”事。而且每个故事的题目也很引人注目如“为中华之崛起”、“大江歌罢掉头东”、“幸福泉”、“欢乐的泼水节”等,故事里蕴藏着诸多道理,让人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从这本书中我获益匪浅,明白了很多道理。我发现周恩来总理特别关心别人,比如:他把给自己预备的担架给了伤员,又把自己的“布包饭”给了其他的人,还把自己的青稞面让给了战士等。最后一页的故事最让人难忘,每一句都让我感慨万千。就算生病了,也不忘记别人,知道他说的最后一句是什么吗?他说:“我这里没事了,你们还在这里干什么?快去照顾其他同志要紧,他们那里更需要你们……”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里装着的还是别人,唯独没有自己,唯大我无小我!难怪他成了我们最敬爱的总理呀!全国人民都万分敬爱他,关心他,是因为他处处都关心别人,永远为人民服务,为了中国的事业鞠躬尽瘁。
《周恩来的故事》兼具生动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意义。建议大家有这本书的可以拿出来读一读,希望大家看完书能和我一样感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伟大!周总理的榜样永远指引着今天的我们不断前进!
我心中的周恩来总理-人物作文500字
历史长河中,有一位近乎完美的伟人--他就是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仿佛让我穿越到久远的年代中,听到那铿锵有力的话语。多么震撼多么激励人心,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啊!
周恩来总理不仅相貌英俊,还文武双全,雄才韬略,除了汉语,还会英、俄、法、德、日多种语言,戏剧表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放到现在,那也是妥妥的高材生啊!且为人文雅,富有耐性,极为地聪慧和机敏。
周恩来总理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那个时候国家正处于苦难的动荡时期,毛主席和周总理带领无产阶级经历了重重的【yuerzhinan.com】困难建立了新中国,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安宁幸福的新生活。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他,就会烧成灰烬。
周恩来总理艰苦朴素,大公无私。平常睡的是普通木板床,衣服是补了又补。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只求奉献,不求回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我们能更好享受社会主义幸福,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是执政为民的典范。
有的人虽然不在了,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习近平总书记罕见地用诗一样的语言怀念一位前辈:“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是的,有这样一位好总理,确实是我们的骄傲!
《走进伟人周恩来》学习心得
在中国,很多英雄和伟人都值得我们学习: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驱逐倭寇的戚继光,还有舍生取义的刘胡兰。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伟人—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一生最爱读书,也是因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成就了他的理想。那周恩来总理有多么努力呢?周总理小时候每天都要练习一百个大字,不管是严冬酷暑,还是旅途劳顿,每天都要日日清,不练完绝对不休息。从中,我受益匪浅。周恩来之所以能成为大国的总理,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是他用勤奋换来的。联想到我们自己,要取得成功,一定也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周恩来的外交故事也十分精彩。不管是在“一支钢笔”还是“一筐橘子”中,对于外国人的讽刺,周恩来总理都能用幽默的语言“反击”对方,让他们哑口无言。你可知道周总理说出这样的语言是靠什么吗?靠勤奋,靠博览群书。勤奋读书才能让你拥有智慧,勤奋读书才能让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勤奋读书才能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周恩来的精神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