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后感_优秀读后感1000字
当历史的烟云被时间带走,风尘中依稀有缕缕壮士的哀叹、孀妇的遗憾、忠臣的决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了,司马光微微挥袖,提笔写道……
兔死狗烹
夜凉如水,月光如华,值此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眼皮依然跳动着。往事如云烟,挥之不去地回荡在他脑海里。幼时,他忍胯下之辱。彼时,心中的壮志开始燃烧,立誓要有所成就,小不忍则乱大谋。他投奔刘邦,协助他打下如画江山。他是乱世之中的英雄,只有腥风血雨的战场,才是他一展宏图之地!奈何江山稳固,帝王多疑善变,他再也坐不住安宁。他看破君心,大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或许没有那一腔热血,就不会是今天的结局!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只因帝王龙威下,容不得他驰骋沙场。若不是重情义,他也可以平分天下。即使是最后的造反,他也只能无奈地叹息……窗外寒风凛冽,提着他最后一口气息。
谁,看到了壮士的哀叹?
吕后专治
不论她是否倾国倾城,只是从风华正茂之时,被项羽掳获起,就是错的开始。她是刘邦的妻子,最好的人质。她与刘邦并肩奔行在动摇的江山中。刀枪干戈,冷冷的兵器,残酷的战争成就了他的帝王业,也悄然在她美艳的容貌下埋下罂粟之籽。她吃尽妃嫔的醋,用尽心机,甚至想一改江山。狠毒利用了她的利欲熏心,她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把儿子变作傀儡,囚死孙子,只为她的专治,她吕家的天下!谁怜漫漫长夜,梦回之时,想起一个个挚亲的人离开自己,一个个对手相继倒下,高处不胜寒,流尽多少美人泪。未央,沉浮……人至暮年,还有多少心智?从一开始便是个错,结局,更是个无法扭转的错。若是野心少一些,又怎会让天下吕姓为她陪葬?
谁,看到了孀妇的遗憾?
西域之行
沉郁的驼铃声在漫漫黄沙中悦耳动听。张骞和他的随从们行走在无边的丝绸之路上,年轻的壮士眉眼中透出凌气,只要能为皇帝平定匈奴,即使是杳无人烟的黄沙路,他都无怨无悔。当他得知大月氏人早已忘了昔日之辱时,心中可有一丝动摇?当他被囚匈奴时,心中可想过放弃?可是我看到他想方设法逃了出去,我明白,这十几年的黄沙路穿梭不断,也走不灭这颗“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诚,一世荣华富贵绸缎罗衣也留不住他的决心!一次次地行走在丝绸之路上,他把青春献给了君王,把忠诚留给了丹青。驼铃声中,他又踏上迢迢之路,渐行渐远……岁月蹉跎,磨平了他眉眼的凌气,化作婆娑,盈盈欲滴。
谁,看到了忠臣的决心?
司马光缓缓放下笔,传世着作已成。我心中感慨万千,蓦然抬头,历史的烟云又聚在一起。在另一个时空,这朝朝暮暮,还在上演……
《资治通鉴》,一本不可不读的“宝藏好书”!-推荐一本书作文900字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中国古代有个“砸缸”的聪明孩子司马光吧,那你们知道有个七岁就能把《左氏春秋传》讲得声情并茂的孩子吗?对,还是司马光。就因为好奇心,我开始阅读他主编的《资治通鉴》(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无障碍阅读学生版),却发现那是一本“天书”。我曾无数次想放弃,但是真正读懂《资治通鉴》的今天,我忍不住向大家强力推荐这本“宝书”。
首先,虽然阅读《资治通鉴》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我们却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增加我们的文化底蕴。我记得,这本书第一篇就是《三家分晋》的故事。等等,大夫居然不是指医生?晋国分裂成韩、赵、魏?“战国七雄”是那几国来着?整篇看完,我还是稀里糊涂一脸懵。但是晋阳城死守不降的气节,深深打动了我,就这样,我把《资治通鉴》看成故事书,懵懵懂懂地读下去。当看到伍子胥过昭关的时候,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到李渊灭隋建唐的那一节,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当写到三国孙皓残暴治国时,我愤怒得直拍桌子。
司马光将历史长河中那一朵朵浪花一次次激流展现得活灵活现,令我沉迷其中、废寝忘食。不懂的字词我就问老师,上网查,没理解的地方我就跟爸爸妈妈交流讨论,渐渐理解了每个历史事件背后所蕴藏的深意,及其关联和因果。这样一层层读下去,仿佛打开了一扇厚重的文化历史之门,走入古老久远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https://www.yuerzhinan.com
其次,司马光用简练的语句,生动地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和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古为今用,让我们可以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楚汉战争中刘邦得人心而赢项羽(楚汉之争);王昭君为大义而和亲,为汉朝和匈奴关系作出卓越贡献(落雁之美);诸葛亮穷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未捷身先死之痛);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而治国有方(贞观之治);李后主李煜热爱诗词却不善治国无力回天(亡国之恨),等。
自古至今,《资治通鉴》都被奉为帝王的教科书,也许司马光的本意确是如此。而我认为这本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去读,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学生。不仅因为这本书里有丰富的各学科知识,更有从战国到五代十国,一千三百多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代君臣成败之事给予我们人生的智慧集锦。
“稽古以鉴今”,一个人的见闻,决定了他的视野;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了他的作为。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阅读经典,从《资治通鉴》中挖掘启迪人生的宝藏吧!
资治通鉴-读后感650字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他不但砸缸救过小朋友,还主编过一部非常著名的历史著作呢 !这部书的名字叫《资治通鉴》 ,它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成绩最高的史学典籍之一 。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吸引我,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为什么呢?请听我娓娓道来。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古文,字数一两行左右 ,记录了这个故事讲的内容。它浅显易懂。第二部分是将小古文翻译成的白话文 。能让我们跟着小古文一起读 。有不懂的可以看一看,理解其中的意思 ,而且它图文并茂 ,让我看地津津有味。
在董卓之乱中,有这样一幅图片:一个车夫,他的眉毛皱皱的,闭着眼睛,嘴巴闭着,看上去十分艰难 。车上老人双手捧着袋子,脸向上抬着,面无血色,苦苦的哀求着 。这些因为打仗而流落逃荒的老百姓们,真气惨呀!想想我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每天衣食无忧,有好的生活和舒适的学习环境。我因该更家珍惜。
再来欣赏这一幅,在一个满天飞雪的夜晚 ,士兵们排列方正,杀敌冲锋。大将军目视前方,怒发冲冠 。他们个个戎装作战。让我联想到一首诗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在侯景之乱故事中,侯景想请梁武帝给他做媒,和南梁家世最显赫的家族结亲。梁武帝觉得不合适,劝他另选一户门第稍差点的人家。侯景灿笑的点头 ,心里却想着是梁武帝他的好事 ,从那一刻起 ,侯景恨上了梁武帝,疼的牙痒痒 。故事中的小人物也被绘画的淋漓尽致。他尖嘴猴腮,心胸狭窄 、睚眦必服、十分狡猾 。像这样表里不一的人真是个可恶的家伙!
这本书故事有趣,原文详尽,一读就懂。我在读这本书时,既丰富了我的小古文知识,又提高了朗诵能力 。可以从中了解到许多历史典故 ,真是一举多得呀 !
我看这本书,就像看电影一样,让我漫步在历史的长河中。小朋友们快来和我一起阅读——孩子读得懂的《资治通鉴》吧 !
《资治通鉴》-读后感700字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中国古代发生的事,从秦朝一直到唐朝,都被作者用一句句生动的话描写了出来,其中还有各种历史人物,如李世民、项羽、刘邦等,让我们体会到不同时间,不同时空,不一样的盛世.
这本书通俗易懂,可以让我们以后学习历史时更容易理解,里面还有问答环节,能让我们巩固学习的知识,也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这也是司马光用19年完成的著作,一段段历史情结在心中浮现,让人身临其境。宋神宗看了这本书后,认为这本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把这本书名作《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华文明瑰宝,是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的见证,也是我们了解古事的利器。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最深刻的故事就是鸿门宴上较高下了。这里面说的是刘邦请项羽来参加“鸿门宴,”楚军阵地里的项羽听后很是开心,心里想着:这次可以好好除去一个刺儿头了。在酒席上,楚军所有人都暗示项羽杀了刘邦,可项羽都迟迟不动手,因为众人皆在,若项羽当众将其杀害了,则会把罪名死死扣在项羽头上,只能以巧解忧了。于是项庄走上前去说:“我们来舞剑吧。”张良一听便立即知道了项庄的意图,便走出席账,无人知晓他要做什么。这时项伯也发觉形势不对,便提出要与项庄比剑。比剑时项伯一直护着刘邦,项庄因此没有机会下手。
可谁知张良出来后就去找樊哙,他对樊哙说:“项羽他们想要杀死刘邦了。”樊哙听后,拿起武器,便气势汹汹地冲进帐篷内。项羽惊慌失措,便问何人,听闻是久名的樊哙后便喜出望外,樊哙这种壮士,项羽很是看好,于是便热情款待,樊哙也借着面子喝了酒吃了肉。但樊哙性子直爽,直接了当的说:“您不能杀死刘邦,古之慧者无有如此。”刘邦此时也明白了,被吓出了冷汗,于是他便以去茅房为由,带着手下逃跑了。项羽他们反应过来时,已经为时已晚,他们只好作罢。
《资治通鉴》确实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以史实为鉴,可以励志,可以明智,可以远志。